#新手作者專屬活動#
文|肆玥
還記得辛棄疾21歲時,就參加了抗金起義,在沙場上金戈鐵馬,威風凜凜,23歲登上了人生巔峰,名噪一時。但起義最終失敗,他回到南宋,被扣上「歸正人」的帽子,便一直不受朝廷重視,來來去去就一直當著地方小官。因為長期不得任用,閒居在家將近二十年。那麼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詞,也同樣寫在辛棄疾失意閒居信州的時候,信州就是今天的江西上饒。不過這首詞是辛棄疾寫給一位好兄弟陳亮的。
據說那是淳熙十五年二月,陳亮來到了金陵、京口觀察山川形式,謀劃抗金復國的行動計劃。同年五月,陳亮就到臨安向南宋朝廷上述,講述了自己的抗金策略和計謀,但是好巧不巧,當時的南宋孝宗皇帝因為宋高宗半年前駕崩的事情還沒有平息,忙的不得了,哪裡顧得上聽陳亮的上述。於是,陳亮的心拔涼拔涼的,就在他壯志難酬、滿腔怒火的時候,想起了辛棄疾和朱熹兩個人也曾都是積極的抗金主張者,想到這兒,陳亮馬上就從浙江東陽來到了江西,跟辛棄疾約好了就在江西上饒鉛山的鵝湖寺見面。
如果大家知道「鵝湖之會」的話,那麼這一次見面,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第二次」鵝湖之會」了。第一次是在理學大師宋祖謙的邀請下,陸九齡、陸九淵兩兄弟和朱熹進行的一場文化史上的著名辯論。那麼第二次就屬這次時隔十三年之後的陳辛之會了。根據《辛稼軒年譜》記載,陳辛二人在鵝湖一起商量抗金雪恥的大計,兩個詩人惺惺相惜。於是,就在這次鵝湖只會分別後,辛棄疾就寫下了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寄給了陳亮。
好,那麼接下來,就讓阿楠老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首詞吧,我們先一起朗讀一遍。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好的,下面我們一起逐句欣賞。首先是這個標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破陣子」是一個詞牌名,出自《破陣樂》,這裡的陳同甫就是指陳亮啦,同甫是陳亮的字。他因著和辛棄疾志同道合,所以兩人成了摯友。
這個標題就很單刀直入的說出了這首詞是寫給陳亮的這樣一個事實。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正文第一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這裡的「挑燈」就是指把燈芯挑亮的意思,古時候用的那種油燈,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把油燈的燈芯挑一挑,好讓燈光更加亮。那麼「看劍」就是指抽出寶劍來仔細看的意思。「夢回」自然就是夢裡遇見的意思。「吹角連營」就是說各個軍營裡接連不斷的想起號角聲來。號角屬於軍中樂器,它的聲音高亢,用來振奮戰士們的士氣。
這一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醉夢中挑亮油燈自己看著寶劍,恍惚間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打仗的時候,各個軍營裡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來。
「醉裡「,」挑燈「,」看劍「,三個連續的動詞,塑造出一個戰士形象,並且用」挑燈「點名了當時的時間,孤獨的吃酒背後看劍背後,是詩人自己的心潮澎湃,無法入睡。而後又增添的一句夢回吹角裡,號角聲聲聲入耳,帶著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
下面一句是,」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這裡的「八百裡」是指牛,是出自《世說新語》的一個典故。「分麾下炙」的意思就是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這裡面的「麾下」就是部下的意思,「炙」就是切碎的熟肉的意思。「五十弦」是一種古瑟,這裡其實就是泛指軍中樂器。「翻」是演奏的意思。「塞外聲」就是指戰地裡悲壯而又粗曠的戰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把烤牛肉都分給部下享用,營地裡奏起雄壯粗曠的軍樂來鼓舞士氣,這就是秋天在戰場上檢閱軍隊的場景。
這一句中,「八百裡」和「五十弦」對仗工整,給人一種戰士們高昂的戰鬥氣質感。一個「沙場秋點兵」的「秋」字,又寫出了一種」秋高氣爽「,」秋高馬壯「的背景,配合點兵,突出一股戰無不勝的勇猛勁兒。
衝著這股精神,下一句便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那麼,「作」在這裡就是像的意思。「的盧」是一種好馬的名字,以烈性跑得快著稱。出自《三國志》裡的典故,「的盧」是劉備的坐騎,在三國時期的十大名馬中,排名第三。接下裡,」霹靂「的本意是疾雷聲,在這裡比喻弓弦的響聲之大。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的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整耳欲聾。
這裡就給人一種戰場上廝殺的場面感,仿佛看到了我方精兵強將們在沙場上揮汗如雨戰績顯赫,而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落荒而逃的場景。
接著,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說出了故事的結局。
這裡的「了卻」自然就是了結,把事情做完的意思了。「生前「就是活著的時候,」身後「自然就是指死了之後。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心想著為君王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為自己生前死後都留下美名。
承接上一句勝利景象,我方軍隊乘勝追擊,一時間戰爭結束,各地奏響了勝利的凱歌,人民群眾歡天喜地,旌旗招展。將軍一戰獲勝,可謂功成名就。
然後這一切,都在最後一句話裡化成了泡影。「可憐白髮生!」
這最後一句的意思就是說,可惜啊可惜,事業還沒有成就,自己已經先成了白髮人。
如果非要給這首詞劃分一個段落,那就是把最後一句單獨分出來作為第二段,前面的全部是第一大段。辛棄疾在第一大段嘔心瀝血刻畫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遠大抱負。卻在最後一句詞中,用最惆悵的嘆息,抒發出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把理想和現實赤裸裸的對比擺出來,我們可以在這鮮明的反差中,感受到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和人民生活的水生火熱。愛國志士們報國無門的苦悶心情是讓人這樣心生惋惜。
每每想到這些,辛棄疾就坐不能安,夜不能寐,可是又有誰能理解他心裡想的這些東西呢?想來想去,辛棄疾只能將這首詞,寄給這位在鵝湖之會中交到的摯友,心中同樣懷揣愛國熱情,卻苦於報國無門的同道中人陳亮,也就是陳同甫。
END
作者介紹
肆玥,是以前那隻閒不住的懶蟲妞兒啦;一個放肆的丫頭;一個越來越沒能耐的超現實派理想主義者;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重度焦慮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