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按開幕時間排序,排名不分先後)
3月7日 策展人:迪特·榮特
陳志光-龍蟻變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3月14日 策展人:彼得·詹森
徐震:永生 VS 進化
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
3月19日 策展人:泰豐貝爾京 任戎
鍾飆——顯形 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
策展人:迪特·榮特 陳志光-龍蟻變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作品作為了解藝術家和中國的切入點
策展人榮特教授和藝術家陳志光在工作室 2019
2020年3月7日,《陳志光-龍蟻變》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前館長迪特·榮特教授擔任策展人。本次展覽名為「龍蟻變」,龍在東西方文化中被賦予完全不同的意象象徵,西方的龍象徵邪惡力量,而在東方象徵神聖,對於龍不同的理解形成了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直接顯現,而陳志光先生創作中有《龍蟻》這件作品,「龍蟻變」既是體現出中西文化差異中的題眼,同時也與陳志光有著緊密關聯,最終「變」也體現出遷徙等相關問題的結果。
《遷徙時代》 2020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
《陳志光-龍蟻變》個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遷徙時代》 局部 2020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
《遷徙時代》 2020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
」龍蟻變「作為陳志光在德國波恩當代美術館的個展,集中呈現其螞蟻系列的作品以及近期關於」斷木「思考的作品,作為陳志光藝術創作中的片段,策展人希望這個展覽成為德國觀眾了解陳志光,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切入點。
展覽現場:被螞蟻佔據的世界
《陳志光-龍蟻變》個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樹影系列-05》 2017 油畫 400x300cm
《陳志光-龍蟻變》個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樹非木》 2017 不鏽鋼雕塑 尺寸可變
進入到美術館的現場,仿佛置身蟻穴,密密麻麻的螞蟻佔據了美術館的眾多空間,甚至讓進入其中的觀眾都感覺如同螞蟻般,成為藝術家作品世界的一部分,場面非常的壯觀和震撼。而《樹影系列》作品則相對寧靜,繪畫與樹根一樣的雕塑分別被放置在牆面和空間中相互印證,好像是在說著什麼故事,等待觀眾們的發掘和聆聽。
策展人:彼得·詹森(Peter Johnson) 徐震:永生 VS 進化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聚焦全球化時代下藝術家創造性
3月14日,徐震澳洲首次大型個展「徐震:永生 VS 進化」在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的統籌策展人彼得·詹森(Peter Johnson)擔任策展人。展覽從早期錄像《喊》到近期紀念碑式的大型雕塑,相對全面的呈現了藝術家各階段代表性作品,展示了徐震一段時間的創作歷程。
「徐震:永生 VS 進化」 展覽現場,致謝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坎培拉),2020
作為這一代中的傑出藝術家,徐震積極應對著全球化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他巧妙地將文化形式與同等的挑釁和幽默相結合,揭示了文化之間的斷層,並提出了共同生活的新方式,這也是策展人關心的問題。
展覽現場:東西文化碰撞下的奇異世界
徐震《Hello》2018-2019,機器人機械裝置,泡沫聚丙乙烯,聚亞安酯泡沫,矽膠塗料,傳感器,電控系統
進入展廳的觀眾會被一件像蛇一樣的作品盯著看,顯得非常的詭異甚至有一點點小恐怖,這是藝術家作品《「Hello」》,也是這件作品首次在國外亮相,這是一件造型如同蛇-柯林斯柱式的龐大自動雕塑作品,注視和跟蹤著步入展廳的觀眾。
「徐震:永生 VS 進化」 展覽現場,致謝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坎培拉),2020
徐震《歐洲千手古典雕塑》2014
「徐震:永生 VS 進化」 展覽現場,致謝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坎培拉),2020
徐震 「永生」系列
此外,觀眾還可以看到古希臘樣式的雕塑但在身體中有著東方雕塑的頭像或者軀體,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有很陌生,還有藝術家22年前的早期錄像作品,以及2009年徐震開設沒頂公司的「蔓延」系列,到2013年沒頂公司推出徐震品牌後的「永生」系列、「進化」系列等等,是一次了解藝術家的難得機會。
策展人:泰豐貝爾京 任戎 鍾飆——顯形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藝術家創作生涯的全面梳理
從左至右為: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創始人任戎、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館長泰豐貝爾京博士、藝術家鍾飆
2020年3月19日,「顯形」鍾飆個展在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哈根奧斯特豪斯館長泰豐貝爾京博士(Tayfun Belgin)擔任策展人,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創始人任戎擔任執行策展人。
展覽現場 鍾飆早期的藝術創作
展覽呈現了鍾飆各個階段的發展脈絡,最早可追溯到藝術家1991年大學畢業時期的創作。從中可以看到藝術家30年的探索實踐,經歷了從社會觀、歷史觀到宇宙觀的哲學進程。而展覽主題「顯形」是對鍾飆創作的精準概括,「以形顯態」是鍾飆對與當代藝術的理解,事實上「顯形」本身是一個永續的動態過程,它作為2008年鍾飆藝術生涯分野的展覽主題,也成為30年藝術歷程在2020年的一次德國經停。對於鍾飆來說「過去和未來是一個已經存在的整體,我們經過時只是進入了這個整體的局部而已,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經過時顯形。」
展覽現場:穿梭於虛擬和現實的宇宙世界
鍾飆《都市過客與永樂宮》 100x81cm 布面油畫 1991
鍾飆《基礎》 150x120cm 布面油畫 2019
鍾飆《然並卵》 布面油畫 280x600cm 2016
鍾飆《天幕》 100x75cm 布面油畫 2015
此次展覽是一次全面了解藝術家的難得機會,走進美術館的觀眾可以看到藝術家各個時期的創作,甚至是學生時代的作品也有呈現,置身於展場中,由於進入到了盜夢空間般的世界,時空是錯亂的,各種景觀交織在一起,顯得陌生有熟悉,這些景象超越了可感的時間歷史,在過去、當下與未來中相互交織,人物、風景、建築、場景,沒有透視支撐,也沒有某種水平或垂直平面上構圖的確定性,從東到西,從北到南,來回穿梭,了無邊界,打破了我們內心的平靜。
今 | 日 | 課 | 程 | 推 | 薦
奇想補給站——周小琳《四月》
你總是走在我前面
不回頭
也不牽我的手
天上的塑膠袋一直都看著
也一直跟著我
我望著狼狽的它一時間迷了眼
你也不見了
3月28日-4月28日
藝術頭條獨家線上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