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聯金滅遼,南宋聯蒙滅金,兩宋讓仇恨蒙蔽了雙眼

2020-12-12 歷史天籟閣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處於分分合合之中,既有大統一時期,又有諸國並存的時期。在眾多國家並存的時候,幾個國家聯盟,幹掉另一個國家,或是幾個國家聯盟抵抗一個強國,是常有的事,例如春秋戰國時期,國家聯盟就是家常便飯。

宋朝雖然是中國正統王朝,但是期間還存在著其他並存的國家。北宋時,中國並存的國家有:宋、遼、西夏、吐蕃諸部、大理、西州回鶻、黃頭回鶻、黑汗、高麗等。南宋時,中國並存的國家有:宋、金、西夏、吐蕃諸部、大理、蒙古諸部、西遼、高麗等大致8個國家。

01北宋:聯金滅遼

遼國是由契丹族建立,於公元907年至公元1125年在世,共歷218年。北宋時公元960年由趙匡胤建立,所以遼國建國要早於北宋。北宋的對外戰爭主要是和遼國之間的戰爭,自從北宋建國,和遼國的戰爭就沒間斷,長達167年。所以北宋對遼國恨之入骨,欲滅之而後快。

但是北宋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滅掉遼國的。燕雲十六州被遼國佔領,北宋皇帝一直對其念念不忘,又苦於沒有能力收回。機會終於來了,處於東北的金國興起。金國一直想稱霸中原,苦於遼國夾在中間,無法圖之。正好北宋也想幹掉遼國這個死對頭。於是,公元1120年,金國派使者與北宋宋徽宗聯盟滅金,二者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出兵,前後夾擊,滅掉遼國。

公元1125年,北宋和金國共同滅掉了遼國。僅僅兩年,金國就背信棄義,佔領了遼國的地盤後,稍作休整,又開始攻打北宋。1127年,北宋首都汴梁被金兵攻陷,北宋宣告滅亡。北宋皇室和百姓慘遭凌辱,稱之為「靖康之恥」。

北宋聯金滅遼是宋徽宗一個錯誤的決策,是北宋被仇恨蒙蔽了雙眼,殊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北宋如果不與金國共同滅遼的話,金國是誰也滅不掉的,這樣三國可以共同存在。

02南宋:聯蒙滅金

「靖康之難」後,宋徽宗被金國抓去了,其第九個兒子趙構,跑到河南商丘稱帝,稱為南宋,後遷都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金國佔領了中國大片領土,南宋只能偏於一角。金國顯然是要佔全部中國的,所以與南宋打仗了打了一百多年,但是都無法攻克。就這樣南宋和金國處於南北對峙狀態,誰也吃不了誰。

在西北的蒙古部落開始興起,蒙古各部落被成吉思汗統一後,開始圖霸中原。但是苦於金國和南宋成掎角之勢,無法下手。於是蒙古派使者說服南宋皇帝,聯盟滅掉金國。按說有了北宋的教訓,南宋這次不會答應。誰知道,南宋皇帝和大臣,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報仇的好機會。

「靖康之恥」,北宋皇室丟盡了臉。皇帝被金國抓去羞辱,皇室女子也被賣到了青樓,可為奇恥大辱。南宋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就連南宋子民,都對金國咬牙切齒。有這樣的國讎家恨,南宋怎麼可能失去這次滅金的機會呢?

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兩面夾擊,滅掉了金國。金國被滅後,蒙古又相繼滅掉了其他小國。之後,蒙古開始專門對付南宋,於公元1276年攻陷臨安,南宋滅亡。「靖康之恥」是如此大的恥辱和仇恨,南宋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也是正常的。

03兩宋讓仇恨蒙蔽了雙眼

人們常說,不要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在仇恨的驅使下,一般人容易失去理智,只看到了報仇,而看不到全局。歷史是驚人的相似,北宋和南宋,皆因仇恨,而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從而導致滅國。

相關焦點

  • 北宋聯金滅遼自己也被滅,南宋為何還要聯蒙滅金?
    經過兩年的溝通,宋金之間於1120年達成軍事合作同盟,金國進攻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境內),宋國進攻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共同滅遼之後,宋將原來給予遼的歲幣轉貢金國,金國則將中原失去的燕雲十六州歸還宋國。
  • 宋朝先後聯金滅遼、聯蒙滅金,是自掘墳墓還是明智之舉?
    聯金滅遼,北宋亡。聯蒙滅金,南宋亡。
  • 大宋朝為什麼會犯「聯金滅遼」「聯蒙滅金」兩次戰略性失誤?
    在宋朝316年的歷史中犯過兩次致命的戰略錯誤,一次是北宋末期的聯金滅遼,另一次是南宋末期的聯蒙滅金。
  • 北宋因「聯金滅遼」而亡,為什麼南宋不長記性執意還要「聯蒙滅金」?
    (「聯金滅遼」,北宋的滅亡頗有些咎由自取) 北宋通過「海上之盟」和金勾搭在一起,拋棄了數百年的盟友遼國,結果沒想到金國在滅亡遼國後順手就把北宋給滅了
  • 【歷史大爆炸】明明有北宋「聯金滅遼」的前車之鑑,為何南宋還是要「聯蒙滅金」?
    王夫之曾經評價南宋「聯蒙滅金」,稱:「借金滅遼失中原,借元滅金失江左」。我們知道,人或者國家犯錯誤並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同一個錯誤連續犯兩次。都說歷史是帝王的良師, 那麼南宋的統治者為何會蠢到重蹈覆轍,既不吸取歷史教訓,又缺乏長遠戰略眼光呢?                         事實究竟是如何呢?
  • 宋金戰爭最後20年:南宋明知唇亡齒寒,為何還要「聯蒙滅金」?
    僅在宋朝時期,就發生過至少兩次:一次是北宋的「聯金滅遼」,導致北宋也在隨後被金所滅;另外一次則是南宋的「聯蒙滅金」,結果金亡後,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轍。 但是,如果我們還原宋金戰爭最後20年的歷史就會發現:南宋的選擇其實與北宋有本質區別,看似違背「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實際上卻是十分明智的。
  • 為什麼說南宋聯蒙抗金,比當年北宋聯金抗遼,還要更加「愚蠢」?
    與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北宋帝國和南宋帝國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二者在建國後不久,其周邊地區就出現了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兩宋的國祚較其他封建王朝來說也相對較短,其背後的因素是多樣的、複雜的。而兩宋君主聯強攻弱,卻是二者走向毀滅的相同因素。
  • 南宋聯蒙滅金無大錯,金國已無「唇」的地位,孟珙對時局評價準確
    後世一直在爭論,南宋和蒙古聯盟是自尋死路,重蹈了海上之盟的覆轍,也就是聯金滅遼,最後導致金國直接把北宋也滅了,前車之鑑啊,南宋朝堂也是爭論得不可開交,是聯蒙還是聯金,這成為南宋的一道難題。但是我要說的是,南宋在紹定六年,徹底敲定了聯蒙滅金的計劃,並不是錯誤的,可以說利大於弊,聯蒙滅金和聯金滅遼的具體情況,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 南宋「聯蒙滅金」是對是錯?會像「海上之盟」那般重蹈覆轍嗎?
    在兩宋時期,有兩次聯盟極其重要,一是北宋時期的「海上之盟」,二是南宋時期的「聯蒙滅金」。這兩個聯盟,可以說有著極高的相似度,都是聯合一個強國滅了一個弱國,讓強國更強,最後自己也被強國滅了國。因此,很多人覺得南宋聯合蒙古一起消滅了金國,是個極大的錯誤,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 319年的宋朝,經歷金代遼,元代金,為何最終無法躲過滅國之禍
    北宋與遼在國書中甘願互稱南北朝,而南宋更是向金稱臣稱侄,哪有一點天朝大國的風範。但是一直委曲求全的宋朝還是將國祚延續了足足319年,更甚大唐。宋朝雖然不能盡復國土,依然是頑強的挨過了金代遼,元代金這兩次「上國」的權力交替,可為何還是無法躲過滅國之禍呢?
  • 聯金滅遼,卻導致國家滅亡,北宋真的做錯了嗎?
    「聯金滅遼」是指宋朝徽宗年間,北宋政府趁著遼國衰落,與新興的金國結為同盟,共同滅遼的國策。
  • 南宋聯蒙滅金是背信棄義?其實是金國不作不死
    (1197)時,南宋出使金國的使者衛涇,就給宋寧宗做出精準判斷: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當金國還在渾然不覺,南宋已經發現了蒙古的威脅。所以,當1211年起,蒙古和金朝在北方殺得天昏地暗時,隔岸觀火的南宋王朝,非但沒有如後世某些嘲笑的那般幸災樂禍,相反卻是神經緊繃,早早開始精心應對。名臣真德秀給南宋定下三策,既有聯蒙滅金也有聯金抗蒙,每一條都有詳盡方略。大臣喬行簡更有石破天驚言論:應當增大對金國的援助,叫金國變成抵禦蒙古的屏障。
  • 兩宋借刀雪恥,借來的卻是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以致後來北宋軍事力量不敵,不得已以金錢為代價籤訂「澶淵之盟」。北宋到後期雖然農耕經濟得到較大發展,但軍事實力不增反減,此消彼長之下,又有了「重熙增幣」。聯金滅遼之後,又有了「靖康之難」。到了南宋時期,趙構當局也有痛定思痛的思維,重視軍備建設,意圖一雪國恥。
  • 宋朝的兩次「騷操作」之「聯蒙滅金」
    但是宋朝這次的「聯蒙滅金」決定的出臺卻艱難的多,宋廷上下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宋朝一直在努力避免重蹈覆轍,如果不是金國的戰略錯誤,宋朝不不可能會出此下策。蒙、金、宋形勢圖這次的聯蒙滅金是蒙古國主動請求的,並且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遣使者到南宋邀約。再加上金國最後多次的錯誤決策,致使南宋最後倒向了蒙古這一邊。
  • 音頻再現(上)丨「聯金滅遼」,一紙同盟帶來的亡國之禍
    在很多人看來,北宋的滅亡,與「聯金滅遼」策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為遼國滅亡後,北宋便陷入了「唇亡齒寒」之境地。而面對瘋狂膨脹的金,北宋更是低估了它的實力和野心,最後竟活活將自己逼向了絕路。那麼,這個看似「作死」的方案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 音頻再現(下)丨「聯金滅遼」,一紙同盟帶來的亡國之禍
    在很多人看來,北宋的滅亡,與「聯金滅遼」策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為遼國滅亡後,北宋便陷入了「唇亡齒寒」之境地。而面對瘋狂膨脹的金,北宋更是低估了它的實力和野心,最後竟活活將自己逼向了絕路。那麼,這個看似「作死」的方案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 北宋因「聯金滅遼」而亡,為什麼南宋最後反來卻要「聯蒙滅金」?
    關於金被蒙古追著打,接下來該怎麼辦?南宋時期朝廷議論紛紛分為兩派,一方是在想史彌遠與喬行為代表的鴿派他們認為「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這時候連金都不是蒙古的對手,大家還在想啥呢?下一個倒黴蛋指定是自己,所以大家快點給金提供點物資幫助一下金國,這樣讓金在北方擋著蒙古不就好了?
  • 聯金滅遼,北宋亡。連蒙滅金,南宋亡。宋你是怎麼想的?
    北宋地圖北宋聯合金國滅遼當時的遼國其實和大宋的關係還不錯,建立了百年的和平。其中的主要方案就是聯金滅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聯合金國的外交方面,宋朝覺得「天是王大,我是王二。」根本沒把女真人看在眼裡,就是下了個詔書,金國能同意嗎?和金人反覆談判,最後達成決議:將遼歲幣轉送金人,而擬取燕雲地」。可惜最後金人反悔了。「不許西京及平、灤、營三州,許以燕京並所管州鎮,書載若不夾攻,難應已許。
  • 為何宋代之後,大家對「北宋無將,南宋無相」的看法根深蒂固?
    不過無論北宋,還是南宋一直被外敵環伺,兩宋都以「弱宋」聞名於後世。對於「北宋無將,南宋無相」也成為兩宋時局的代名詞。似乎對於北宋缺乏善戰的將領,南宋沒有傑出的宰相,在人們心中已經生根發芽,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