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專家的回答很一致

2020-12-14 騰訊網

人的感情確實是一件複雜而且無法度量的事情,很多關係的遠近都需要從實際來考量。有很多人說,親情是永遠的,因為血脈相連,夫妻關係是較次之。

尤其是隨著社會發展,個體意識得到充足發展以後。對於此觀點,很多心理學家持有不同的意見。

從生物學上來說,親情是永遠的,我們自母體中一個小小細胞開始,就和兄弟姐妹有了分別,雖然他們是我們除了父母子女外,血緣關係最近的人。

而夫妻雖然沒有血緣的加成,卻有著孩子作為牽絆。在婚姻開始的那一刻,除了法律賦予的責任義務,還有著「同心自相應,同心自相知」的情分。

這種關係在個人感情關係中佔據重要地位,包括父母,惘論兄弟姐妹。

雖然我們都知道,親情、愛情都是人不可或缺的情感,但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幾十年,精力是有限的,總要對自己的情感做出主次選擇。

生物的適應性

從生物適應性上來講,親人關係的遠近是有適應性的,在生命早期,個體無法單獨存活,必須依靠群體之間互相幫助才能適應環境。

而具有血緣關係的人在親密性上比他人更勝一籌,也更容易組建一個關係良好的團體,從而讓個體更有歸屬感,更容易把團體利益放在首位。

當個體成長到一定程度,會逐漸離開原生家庭融入社會,單一靠血緣的親情會逐漸被私人化的愛情所代替。

當然,這個時候並不是親情取消了,而是逐漸退居二線,不再是佔據個體的情感的主要位置。

個體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後,會在小家庭內重新定義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成為丈夫和妻子,或者父親和母親。

從此,小家庭的一切關係和事情都要靠個體自己去處理,這就佔據了人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而兄弟姐妹這時候也有同樣的事情要做。

因此,夫妻關係取代兄弟姐妹關係是生物延續必然的選擇,這是人類社會性的表現,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結果。

假若,兄弟姐妹比夫妻關係重要,大家都各自為著自己的原生家庭服務,也就沒有婚姻存在的必要了。就算成就了婚姻,也不會把心放在小家庭上。

曝光效應

在心理學中,曝光效應又被稱為「熟悉定律」,是指個體往往會更偏好自己熟悉的東西。

心理學家扎榮茨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一群人觀看某校的畢業紀念冊,受試者是完全不認識其中任何一個人的。

看完之後,再請他們看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出現了二十幾次,有的出現了十幾次,有的只出現了一兩次,請他們評價對照片的喜愛程度。

結果發現,出現次數越多的人被喜愛的概率越高,從而證明,一個人、事、物不斷地在個體眼前出現,個體產生喜愛之情的可能性越高。

這個定律引用在親人和夫妻之間也是合適的,人們除了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事物外,對於和自己鄰近的人也喜歡交往。

我們和兄弟姐妹在小時候感情深厚,一部分原因是長在一個家庭,吃同一鍋飯,住同一個屋子,有著共同的圈子和相似的年紀,再加上沒有生活的壓力,只需要好好長大即可。

當兄弟姐妹逐漸長大後,大家都走出了原來的生活圈子,也有了自己需要負責的人和事,生活空間相較以前有了距離。

而夫妻自從關係建立的那一天就融為一體,榮辱與共,哪怕是異地,也一起為小家庭籌謀奮鬥,這讓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密關係被更為親密的夫妻關係取代。

其實,親情是人間的最美的感情,它的美在於無私,不因為貧窮富貴有所偏移。當然,親情退居二線,不是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淡漠,而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生命就是一場輪迴,每個階段的選擇,都是為了更好地活著,誰都有退居二線的一天,所以也就無須在該退出的時候計較誰更重要。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參考資料:

Madrid, H. P. (2020). Leader Affective Presence and Feedback in Team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相關焦點

  • 到底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3個過來人的回答很一致
    權衡夫妻之間跟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就會得出定論,到底跟誰更親就會歷經權衡顯而易見。 可是我跟兄弟姐妹就不同了,不僅從小到大一起長大,而且擁有既成事實的血緣關係,先天的親情自然而然要比後天的親情含金量高,我的兄弟姐妹不會貪圖我什麼,只是衷心希望我過得好,如若我需要什麼幫助了,跟外人心口難開的時候,我就會向兄弟姐妹開口求助,兄弟姐妹既是我的後盾又是我的後備力量。
  •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一致
    究竟對於我們而言是親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勝一籌呢?父母和兄弟姐妹是我們無從選擇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去孝順他們,兄弟姐妹從小陪伴我們長大,自然也是我們需要去呵護的人。然而小時候的親密無間終究會因為長大而變得生疏,也會因為別人的加入導致感情產生裂痕。
  • 到底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引人唏噓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一致 推薦語:親情和愛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異常珍貴的,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情感,前者是以血緣關係作為紐帶的,後者是生命賦予我們的最美好的情感。當親情和愛情碰撞到一起的時候我們究竟該如何取捨呢?究竟對於我們而言是親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勝一籌呢?
  •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答案引人唏噓,細品的確如此!
    眾所周知,人類的社會交往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父母,親戚,兄弟姐妹,夫婦,孩子和朋友。這幾個部分屬於溝通中的親密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幫助我們改善了自己,並使我們成為存在於社會觀念中的個人。在我們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將從親密關係開始逐漸轉變為減少接觸。因此,一些社會學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人類親密關係中,哪一個更親密,配偶和兄弟般?麗麗說,在丈夫的眼裡,她將永遠是局外人,永遠是一個「外姓人」。
  •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要教給孩子
    所以,我們有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和其他親戚。但是,隨著慢慢長大,我們會發現,圍在我們身邊的親緣網也會要麼變得薄弱,要麼變得堅不可摧。就比如夫妻和兄弟姐妹,關係就是變化的。所以,就有很多人會問,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對此,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要教給孩子。
  • 到底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更親?這3位老人的答案令人唏噓
    在結婚前,兄弟姐妹的存在讓我們感受手足親情,而結婚後,伴侶的存在則讓我們感受婚姻愛情。而除了這兩種情感,世界上還有很多新的情感,比如說朋友之情,閨蜜之交,同事之伴等等,這些雖然是不一樣的情感,卻在我們的人生中同等重要。不由想起前兩天,朋友問我的一個問題:「你覺得夫妻關係更親,還是和兄弟姐妹更親。」
  • 「老婆,有你的地方就是家」:經歷之後才知道,妻子親還是兄弟親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妻子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在3817個回答中,幾乎一邊倒地認為是妻子親。 兄弟姐妹和自己骨肉相連,有著割捨不斷的血緣關係。妻子則是一個本來毫無關係的外來人,為什麼人們會認為妻子親而不是兄弟姐妹親呢? 實踐出真知,理論來源於日常生活。
  •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
    電視劇或許會通過誇張的方式表現問題,現實中大部分的「扶弟魔」不會像劇中這樣極端,但不可否認的是,「扶弟魔」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倘若結婚以後,還會影響到夫妻二人的和睦,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任何丈夫都會對這樣的行為感到疑惑不解。
  • 從血緣的角度,我們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親?別不懂裝懂
    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難住了,兄弟姐妹是從小玩到大的關係,而父母跟子女是從小陪到大的關係。當我們長大成人有了孩子之後,從血緣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是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比較親呢?從血緣的角度上,和兄弟姐妹比較親站在血緣的角度上,兄弟姐妹親,是因為他們身上都有著父母各一半的遺傳基因,身體上流的都是父母的血。但在實際生活上,父母跟子女比較親。
  • 從血緣上來講誰才是你最親的人?父母還是兄弟姐妹?答案有點意外
    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便被賦予了許多身份——兒子、女兒、弟弟、妹妹等,在這些親戚關係中,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都是跟我們很親的人。而且,無論是性格還是長相,我們都或多或少有些相似。再加上大家一直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習慣也容易受對方的影響,表現出類似的習慣。
  • 兩兄弟娶了一對親姐妹,其爺爺和兄弟娶的也是親姐妹
    有個詞叫「親上加親」,意思是原本就是親戚,但又再結姻緣。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並且一家人也都相處得很好。而今天我們要講到的就是親上加親的故事,一對親姐妹嫁給了一對親兄弟,如今他們期望著孩子們也能像他們一樣親密無間。
  • 從血緣上來講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父母兄弟還是孩子?你想不到
    父母和子女之間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是大家公認的,那麼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從血緣上來講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孩子還是父母兄弟?對於此問題,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認為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說,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為孩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不求回報的物質和精神資源。
  • 從血緣講,父母、兄弟姐妹、孩子誰是我們最親的人?答案很意外
    老媽一聽,立馬假裝生氣:「真是嫁人之後就忘了娘,到底我跟你親,還是老公和孩子跟你親啊?」這一問,把心直口快的妹妹問懵了,隨口答道「孩子親」,然後她一看老媽要變臉,趕緊補充道:「孩子親,也比不上老媽最親!」有了這機智的求生欲,她這才順利脫險,高高興興拿著一大堆東西回家了。
  • 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表親、堂親,到底誰更親
    俗話說: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意思就是說表親過了幾代之後就會非常疏遠,幾乎形同陌路一般,而堂親之間就算過了很多代,仍舊還是一家人。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表親、堂親,到底哪個更親?可能對於現在城市裡的孩子來說,什麼是「表親」?什麼是「堂親」?
  • 老婆和兄弟姐妹,誰才是你最親的人?一個52歲男人給出了答案
    至於兄弟姐妹,在孫強生出事以後並沒有盡顯人情冷漠,輪番著來醫院關心他的病情。說實話,來是來了,關心也很關心。一旦在醫院久待,孫強生自己都能感覺到兄弟姐妹們的焦躁,一看就知道瑣事很多,要等著去處理。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的,誰能把自己的家給扔了呢!
  • 這些人居然是親的兄弟姐妹,我不信你全知道
    我們經常會看到長得像的人,第一反應他們是不是親兄弟/親姐妹啊?不過其實有的人只是長得像,並沒有親屬關係,而有的實際上非常親近的關係的人,長得卻並不像,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幾個娛樂圈裡面的兄弟姐妹,估計會有大家知道的,但是小編不信大家全知道哦!第一對是鄭秀妍和鄭秀晶。
  • 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一個大家庭裡,如果只從血緣關係來看,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呢?遺傳學表明,兄弟姐妹可能是我們最親的人一個人的大多數細胞裡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因此我們與父母的遺傳係數為0.5。
  • 究竟是舅舅「親」還是伯父「親」?很多人想錯了;讓歷史告訴你
    究竟是舅舅「親」還是伯父「親」?很多人想錯了;讓歷史告訴你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除了父母之外的長輩到底誰和自己關係最親呢?
  • 娛樂圈中的「雙人組合」,by2親姐妹,筷子兄弟差距大,而他們竟反目...
    而BY2中的兩個女孩是雙胞胎的親姐妹,所以兩人從聲音到長相都非常相似。能和自己的雙胞胎姐妹一起攜手都過這麼多年,一直相知相守,也算是一種幸運了。 然而如今筷子兄弟中的兩人發展差距非常大,其中肖央算是很讓人驚豔的一位了,他通過拍電影讓大家見識到了他的演技,成為了觀眾公認的優質演員,也主演了很多人氣高的電影。但王太利的發展就比較一般了,除了筷子兄弟,他沒能拿出其他的代表作,甚至很多人連他的原名都不知道叫啥。
  • 女兒問母親:是爸爸親還是老公親?母親的一句回答成了千古至理
    所以受到這個傳統思想的影響,當問及到是爸爸親還是老公親這個問題時,古代的女子一般會認為是老公親一些,但這也要因人而異。今天小編就和你說說發生在古代的一個典故,看看古人們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