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就是農民總結出來的一些關於農業生產的簡練語言,大部分都是「應驗」的,從科學的角度看,農諺是隨著節氣的時間變化來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意味著春打五九尾,這個冬季一定是寒冷的,比如明年的立春就是五九第第九天,是2021年2月3日。基本可以確定今年冬季一定暖不了。
有人說,這都連續好多年了,冬天都不用穿太厚的衣服,冷也冷不到哪兒去。其實這要辯證地來看。隨著地球大氣變暖,冬季普遍溫度沒有那麼低了,這是客觀事實改變的,咱不能那麼摳字眼吧。
山西北部地區有一句民諺說: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意思是說冬至那天如果刮來西北風,那明年的春天一定是缺水少雨,不利於農民春播勞作。但從事實上看,現在晉北整個冬季颳風的時候都很少了,別說是在冬至這一天了。這個現象跟暖冬大氣變化有關係,咱也自不必去深究。
當然也有晉北的農民特別在意這句農諺,明天是2020年12月21日,正是冬至日,他們往往會專門去感覺一下西北風是不是呼呼地颳了起來,真刮的話,那一定會在冬季的時候提前把水往地裡頭灌,也希望這個冬季能好好地下幾場雪,好給明年的幹春補充點水分。
現在我們明白了,既然農民總結出「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那一定是有其中道理的,我認為那就是希望農民在冬季也別閒著,沒有其它事,至少可以冬澆一下,儲存一些水分。實際上,現在的農民都在秋季深耕後,適時地進行了冬澆活動,將民諺與種地理論聯繫在一起,肯定是對土壤和明年的春播有好處的。
在山西也流傳著一句農諺,說:春打五九尾,吃油象喝水。這就好理解了,意思是春打五九尾,來年的農耕活動一定賴不了,糧食產量也會提高,百姓富足。我認為,不管是春打六九頭,還是春打五九尾,首先立春是有這兩個時間的可能的,不管哪種,農民都希望是個好兆頭,僅此而已。若非要與「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結合在一起,那也是農民的一個希望,希望通過寒冬,讓病蟲害少一些,方便春耕,讓農民從心理上感覺到一絲放心,也是對美好年景的一種期待吧。
同樣,在我國廣西、雲南一帶也流傳著一句農諺叫: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這就更加直白了,意思是冬至這一天刮北風,冬天溫度會下降很多,直到來年開春,都會有倒春寒出現。實際上,從我們近幾年的農事活動來看,不論是不是與這些農諺有關,也不論冬季是否有強降溫,到了春季的倒春寒十有八九會來,這也從實操中告訴農民在開春種植中,要特別注意防霜凍,而南方的冬季作物更要加強管理了。
從今年冬天的實情來看,降溫不少,從明天的冬至節氣開始,就正式進入「數九」天氣,山西古人們那句話:一九二九凍破對九,三九四九門縫裡叫狗,交五九消(融化)井口,交六九重凍住,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對於晉北農民來說,還是希望冬季能冷一些,蟲害活不成;開春不缺水,順利播種,這就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