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加拿大、澳大利亞相繼宣布暫停與香港「引渡條約」(移交逃犯協議)後,英國也跟隨作出決定。
北京時間20日晚,英國政府宣布暫停與香港間的引渡條約,並聲稱此舉是對香港國安法的回應。
不僅如此,在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問題上,英國也曾不斷指手畫腳。7月1日,詹森更是信誓旦旦地放言,將向有資格申請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香港人提供入籍途徑。英國最高法院院長羅伯特·裡德也對外表示,如果香港國安法影響到香港法院的「獨立性」,英國將停止向香港派遣英國法官。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張建認為,英國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移交逃犯協議)會影響香港與英國之間在刑事司法方面的合作,特別是英國方面,將不會再移交從香港潛逃到英國的逃犯。但無論是暫停英國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還是暫停向香港派出法官等,對香港的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的。
張建告訴看看新聞Knews,香港回歸23年來,香港與英國在移交逃犯方面數量上一直非常有限,只有個位數的相互移交。所以,英國暫停這一協議對香港影響非常有限。只是政治上的象徵性會更大一些。
對於近期英國方面的相關舉動和消息,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表示,英方近來有關涉港的錯誤言論和舉措,罔顧香港國安法有助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基本事實,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並敦促英方,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免對中英關係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英國隨美起舞 對華仍有投機性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英國進一步插手香港事務的時間節點也很特殊。
據美國國務院網站消息,蓬佩奧將於7月20日至7月22日訪問英國及丹麥。期間,他將會見英國首相鮑裡斯和外交大臣拉布,香港議題正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
由於此前,蓬佩奧曾在各種場合高調宣稱,「要麼跟中國一起,要麼跟美國一起。」因此英國選擇在蓬佩奧訪英前夕,在香港問題上給予「強烈的暗示」,似乎難逃「站隊之嫌」。
事實上,隨美起舞,企圖在香港問題上做文章,只是近段時間以來中英矛盾的一個縮影。
尤其是在華為問題上,英國在上周對外宣布,將排除華為進行其5G建設。消息發出後,川普為此還親自發表聲明,表示美國樂見其成,前期自己曾親力親為勸說了很多國家不要使用華為,其中就包括英國和義大利。
而在軍事方面,英國更是「加戲」不斷。近日英國海軍也公開宣布,將在2021年向中國南海方向派遣航母。屆時,英國會與美軍、日本自衛隊開展演習,以配合所謂「遏制更為獨斷激進的中國」計劃。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看來,英國的持續「跟風」,離不開美國近期持續加大對歐洲「做工作」的力度。特別是在中英關係上,美國更是特別賣力。
拿上周的「禁用華為」事件來說,英國似乎將不再為了平衡與中國的關係而在華為問題上含糊其詞,這也被美國看作是它在英國方向上取得的階段性勝利。因此此次蓬佩奧訪英似乎帶著些「乘勝追擊」的味道,雙方還要就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復甦計劃、中國內地及香港等議題展開討論,並進行英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對此,崔洪建分析稱,在中美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下,的確英美兩國現在站得更近一些,但從英國一貫的外交傳統和目前的主要任務來說,英國對華仍有投機性質。特殊時期在一些問題上與美國站得更近一些,並不意味著英國現在已經心甘情願地要被綁上美國的「反華」戰車,不會就此拉開架勢與中國對抗。
以現在英國國內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這次的「反華」行動是相當不明智的選擇。因為無論是在經貿合作,還是未來全球和地區事務的處理中,一定程度上和中國保持合作,才是更符合英國的利益。
惡化與中國的關係 英國可能失去更多
實際上,在英國脫離歐盟後,本國處境一度變得相當艱難。
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西蒙·提斯多爾19日用「離婚後的生活可能會很困難」來形容英國切斷與歐盟關係後,中英關係又陷入困境的日子。提斯多爾說,北京巨大的經濟實力對英國成功脫歐至關重要,但現在火花消失,兩國關係惡化。
英國《獨立報》也在近日發表的文章中多次強調,以英國現有狀況根本無法承擔與華「決裂」的代價。現在根本不是「反華」的時候,因為我們真的輸不起。
值得關注的是,周日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接受BBC採訪時,也對英國制裁任何中國個人的企圖發出警告,表示中方必將「堅決回應」。但他也強調,中國已經對美國作出反制,但不希望與中國針鋒相對。
崔洪建認為,目前,美國已經主動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競爭態勢,但是英國從政策特點出發,還處在一個「搖擺期」。因此,在中國目前的外交政策裡,對美和對英的態度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劉大使的話也充分證實了中英關係仍有緩和進步的空間。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英關係現在已經受損,雙方接下來只有合作,讓這種關係避免繼續受損。換句話說是要通過中美之間競爭博弈的例子,來告誡英方,不要走上美國的老路,因為這樣下去的話,一定程度上,會進一步破壞和影響中英關係,那這樣針鋒相對的這個日子呢也可能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