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時間4月15日,擁有800年歷史,在世界享譽盛名的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浩劫,在這場大火中屋頂和標誌性塔尖被燒毀,引起全球轟動,好在內部結構近乎奇蹟般的保存完好,主要文物「耶穌荊棘冠」、「聖路易祭服」沒有被損壞。
作為法國的國寶級建築,被法國視為宏偉巨作,在遭遇火災之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向外界發聲,會在5年內修復聖母院,讓它比以前更漂亮,同時也在世界上尋求修複方案,以求達到更完美的效果。然而據專家預測想要完全修復需要至少需要巴黎聖母院閉關三年之久。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對無數建築學專家而言是巨大的榮耀 。據統計共有來自55個國家的226項修複方案被列入競選名單。之後又經過層層篩選,最後主辦方GoArchitect宣布中國設計師ZEYU CAI(蔡澤宇)和SIBEI LI(李思貝)提出的「巴黎心臟」方案以三萬多人的票數脫穎而出,順利勝出。
除中國外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日本也都榮獲最終提名。
其實近年來中國在建築設計方面的能力已經位居世界前列,2005年大唐芙蓉園對外開放,這座以唐代文化為內涵,以皇家園林為載體的著名園林正是由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設計。在北京市四環內最大的城市公園朝陽公園的西南角坐落著一座極為特殊的建築—鳳凰中心,憑藉充滿活力和科技感的造型真正的與城市融為一體。還有後灘公園、夢露大廈、哈爾濱大劇院等等無不再向世界彰顯中國設計的能力。這次中國設計師參與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證明了中國設計完全具有走出國門面向全球的能力。
巴黎聖母院外觀看起來是石頭建築,但是其內部主要結構還是由木頭組成。從正面和側面看起來感覺完全不一樣,正面看起來十分莊重、威嚴,側面卻彰顯活力和靈動。而被大火燒毀的塔尖正是側面活力和靈動的來源。
中國設計師蔡澤宇和李思貝的設計方案主要特點就是利用現代的磁懸浮技術在樓頂添加「時間膠囊」裝置以此來彌補因失去塔尖使巴黎聖母院缺少的靈動。屆時「時間膠囊」將會在塔頂上下浮動,並每半個世紀打開一次。因此,被形象的稱作「巴黎心跳」。
今後中國遊客再到法國參觀巴黎聖母院,就可以在異國他鄉看到帶有中國設計元素的建築風格了,想來必會自豪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