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燃起大火。 新華社/美聯
此時此刻,我的心與法國政府和人民在一起。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巴黎聖母院著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徵。
——德國總理默克爾
今晚,謹向法國人民、尤其是那些正參加巴黎聖母院火災緊急救援的人員表達我的關心。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
有著大約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是哥德式建築,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始建於1163年,於1345年完工。作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蹟之一,巴黎聖母院因法國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說而聞名於世,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每年吸引遊客大約1300萬人次。
有「法國國寶」之稱的巴黎聖母院15日晚突發大火,塔尖倒塌、屋頂坍陷,建築損毀嚴重。法國巴黎消防部門當地時間16日上午宣布,巴黎聖母院大火已經撲滅。這座有著大約800年歷史的哥德式建築「保住了主體結構」,舉世聞名的兩座鐘樓得以保住,聖母院中的主要文物「耶穌荊棘冠」和「聖路易祭服」等也沒有受損。火災目前進入調查和損失評估階段。
濃煙滾滾 大火從巴黎聖母院的樓頂開始燃燒
巴黎聖母院發言人說,大火最初於當地時間15日18時50分(北京時間16日0時50分)左右被發現。大量消防車、警車趕往火災現場,空中有救援直升機盤旋。火勢很大,數公裡外就能看到滾滾濃煙。隨後數小時內,大約400名消防隊員動用數十輛消防車、至少18個高壓水槍、多架無人機以及一個機器人滅火。
據法國媒體報導,大火從巴黎聖母院的樓頂開始燃燒,火勢很快蔓延,熊熊火焰從教堂兩座鐘樓間竄出,塔尖隨後轟然倒塌。夜幕下的巴黎聖母院主體建築不斷冒出白色煙霧,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氣味。
有人質疑為什麼不採用消防飛機滅火,法國內政部副部長洛朗·努內茲回應稱,這一方式可能「嚴重損害」這棟建築的結構。
令人痛心 不少藝術珍品在大火中損毀
4月15日,在法國巴黎,一名女子在起火的巴黎聖母院外祈禱。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總理菲利普事發後趕到現場。馬克龍表示,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整個國家都感到心情沉痛」。馬克龍在午夜前向媒體通報說,巴黎聖母院建築物的主體結構已經保住,「最糟糕的情形得以避免,但是這場戰鬥尚未完全打贏」。他向緊急情況應對部門和消防人員表達感謝,稱讚消防員的「非凡勇氣、專業精神和堅韌意志」。
令人痛心的是,不少藝術珍品在大火中損毀。巴黎副市長埃馬紐埃爾·格雷瓜爾介紹,消防隊把「搶救儘可能多的藝術品」當作頭號任務。然而,一些壁畫恐怕來不及被搶救轉移,令不少文物保護人士憂心。
火災發生時,巴黎聖母院正處於維修狀態。巴黎市長安妮·伊達爾戈介紹,由於維修施工,巴黎聖母院內部分藝術品早就被轉移走,多座銅像被移走,得以逃過大火。
菲利普·馬赫賽在巴黎聖母院任神職人員31年。馬赫賽說,15日晚間宗教儀式結束不久,巴黎聖母院屋頂起火,工作人員隨即著手轉移建築內的手工藝品、畫作和其他文化藏品,直至消防隊員下令疏散人員。
火災原因 排除縱火,疑是頂樓電線短路引發
巴黎檢察機關15日晚說,正著手調查這場大火的原因。多名警方消息人士說,初步推斷火災是意外。據參與救援的消防員說,火災可能與巴黎聖母院的修繕工程有關。據多家法國媒體報導,聖母院頂樓的電線短路可能是引發火災的原因。
法新社報導,調查人員把這起火災視作「自主起火」而非「縱火」處理,已經徹夜走訪目擊者,以搜集線索。消防隊員先前推斷起火可能關聯維修施工,最先起火的屋頂區域處於腳手架下方。
巴黎檢察官雷米·海茨16日說,大約50名調查人員將投入火災原因調查。
承諾重建 法國各界已認捐數億歐元
這是4月16日在法國巴黎拍攝的巴黎聖母院火災撲滅後現場。
法國消防部門16日表示,當天上午10點巴黎聖母院的火情已經全部撲滅,目前進入對火災調查和損失評估階段。 新華社記者 鄭斌 攝
法國總統馬克龍15日晚在巴黎聖母院火災現場表示,將重建被大火嚴重損毀的巴黎聖母院。
馬克龍說,他計劃儘快在全世界發起募捐,呼籲全球有識之士共同參與重建巴黎聖母院的工作。「重建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人民的期待,因為她代表著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學和我們的想像力。」他說。
法國各界人士16日紛紛響應,為重建和修復工程捐款數億歐元。
法國開雲集團總裁弗朗索瓦·亨利·皮諾16日早些時候宣布,為「完整重建巴黎聖母院」捐款1億歐元(約合7.6億元人民幣)。法國路易威登集團同日宣布,將為重建工程捐款2億歐元(約合15.2億元人民幣)。歐萊雅集團也表示,將為重建工程捐款2億歐元。巴黎大區主席瓦萊麗·佩克雷斯說,大區政府將為重建工程提供1000萬歐元(約合7580萬元人民幣)。
16日一大早就不斷有民眾來到巴黎聖母院,看望這位受傷的「老朋友」。有人帶來了鮮花,放在塞納河堤岸,更多的人則站在河邊默默注視不遠處的聖母院。
巴黎市民吉蘭在街頭接受採訪時說,得知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消息,他非常傷心,因為她代表著法國的精神支柱。他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更加美好的聖母院。」
綜合新華社電
快評
居安思危 莫讓悲劇重演
4月16日晨,一條重磅消息刷爆網絡:位於法國首都巴黎市中心的著名地標、世界文化遺產——巴黎聖母院,於當地時間15日傍晚突遭火災,大火迅速將巴黎聖母院塔樓的塔尖吞噬,很快,塔尖如被攔腰折斷一般倒下……
據了解,有「法國國寶」之稱的巴黎聖母院已有800多年歷史,是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徵,這座建築史上的經典之作因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享譽世界。不少網友在惋惜之餘紛紛表示「卡西莫多的鐘樓沒了」「卡西莫多在哭泣」「巴黎聖母院戰火中沒有損毀,卻毀於和平年代的火災」,人類文化遺產受此重創讓人痛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巴黎聖母院的文化價值、研究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而重建巴黎聖母院恐需幾十年的時間。
文物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著民族歷史,承載著人們的集體記憶,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然而,世界範圍內古建築文物一直面臨火災損毀的風險:2014年1月11日,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失火,這場人為原因引發的火災,燒毀房屋百餘棟,經濟損失高達1億多元,幾乎讓這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付之一炬;2018年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遭遇火災,主體建築幾乎全部被毀,2000多萬件藏品僅剩10%;2014年5月23日和2018年6月15日蘇格蘭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兩次發生大火引發了對於建築藝術和藝術作品如何保護的深入探討。
一場火災就能讓深藏人類文明記憶的文物轉瞬間消失,文物被毀一朝一夕,重修卻是一個相當耗時耗力的工程。此次巴黎聖母院火災給我國的文物古建築保護再次敲響了警鐘,引起我們對古建築文物保護的思考:文物保護需居安思危,才能避免重蹈悲劇。
我國文物保護形勢更加嚴峻。我國古建築多以木材為主要材料,採用土木或磚木結構,火災是我國古建築文物最大的安全威脅。僅2009年至2014年的5年間,全國古建築文物就發生火災1343起,以2018年為例,國家文物局共接報文物建築單位火災事故12起,其中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起,分別是西藏拉薩大昭寺火災事故、北京市頤和園瞰碧臺火災事故以及北京市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明齋樓火災事故。古建築文物往往歷經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時間,因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遭遇火災,其損毀的價值將是無法估量的,所以文物保護這根弦,要時刻繃緊。
文化遺產不可替代,不能再生,讓我們抱著對歷史、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去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將人類文明持續傳承下去。 (見習記者 桑 珊 記者 田 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