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石制的巴黎聖母院抵禦不了大火? 「石皮木心」結構竟成軟肋

2021-02-15 知識就是力量

本文轉載自:科普中國

作者/馬之恆(科普作家)

2019年4月15日,當地時間傍晚18時50分,一場大火降臨了擁有85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短短幾個小時,這座見證了法國歷史上諸多重大事件的古老教堂,已經面目全非。

幸運的是,聖母院標誌性的雙塔結構、祭壇、十字架和荊棘王冠等一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得以留存下來。此前,由建築與藝術史專家安德魯·塔隆主持並對這座建築進行的高精度雷射掃描和計算機建模,則為重建帶來了希望。

為什麼看起來堅固石造建築的巴黎聖母院,幾乎葬身於難以撲滅的烈焰,而主體結構又得以倖存?我們不妨走進它的內部,來解開這個謎團。

塞納河從法國首都巴黎穿城而過,河中央的西岱島是這座城市的源頭和中心,也是巴黎聖母院的所在。1710年出土的一根羅馬帝國時期的石柱告訴我們,聖母院使用的地塊,曾是當地人奉祀羅馬神話主神朱庇特的廟宇。隨著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境內傳播,古老的神廟也被改建成了最早的教堂。而後,教堂幾次被毀,又被人們重建。

▲巴黎聖母院矗立在塞納河中央的西岱島上

 

 ▲站在入口仰視教堂西立面與鐘塔

公元9世紀末,在圍攻巴黎的維京人被擊敗之後,西岱島上建起了羅曼式風格的新教堂。所謂「羅曼式」,便是模仿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利用殘存的建築學知識甚至當年留存下來的建築材料,修建有厚實牆體和墩柱的石造建築。但隨著巴黎的發展和人口數量的增加,這座教堂逐漸變得擁擠不堪。因此在1160年,巴黎主教莫裡斯·德·蘇利決定在原址建造一座更大的教堂,這便是巴黎聖母院漫長歷史的起點。

 

此時,在巴黎北面的聖德尼(Saint-Denis),1144年竣工的大教堂已經憑藉全新的建築風格,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標建築。因為使用了尖拱門,聖德尼大教堂顯得高聳削瘦,再配上色彩斑斕的玻璃畫,就成功地傳遞出威嚴的感覺。這種被後世稱為「哥德式」的建築風格,引起了德·蘇利的注意。他決定讓新的教堂也採用這種建築風格,並且規模要更大,足以宣示巴黎的地位。原有的羅曼式教堂則會被拆除,為新教堂提供石料。

 

1163年春天,巴黎聖母院奠下了基石。此後,經過幾代優秀的建築設計師和石匠、玻璃工匠、雕刻師持續100多年的接力努力,這座巨大的教堂終於在1345年竣工。它的鐘塔高達69米,尖頂(flèche)則超過了90米,這使它成為巴黎最高的建築物,直到1889年艾菲爾鐵塔竣工。

不過,聖母院最終呈獻給世人的樣子,相比最初的施工方案已經有所不同。在13世紀和14世紀,建築師們設計了複雜的飛扶壁(arc-boutant)體系,而且進行過一次優化,同時設法減輕拱頂的質量,使高大的外牆可以建造得更薄;卸下大部分承重職責的外牆,則為聖母院引入另一項引人注目的設計——標誌性的玫瑰花窗提供了可能。

 ▲從東南方向看巴黎聖母院,可以看到飛扶壁結構

在人類尚不能製造大塊玻璃的年代,這些精緻的玻璃畫是由工匠用不同顏色的素材拼接而成的。它們不僅能改善聖母院裡的採光,並且營造出令人驚嘆的光影,也和形形色色的雕像一道,成為不識字的人們也能讀懂的「窮人之書」,幫助他們理解《聖經》中的場景和故事。

▲花窗玻璃是哥德式建築物的重要特徵,巴黎聖母院用花窗玻璃來承載宗教故事

 

但也正是這樣的設計,決定了聖母院的建築結構其實很脆弱。當聖母院發生火災的時候,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立刻通過自媒體「支招」,建議巴黎出動消防直升機來滅火。然而,他的想法只能是一廂情願,因為如果真的這麼做,傾瀉而下的「水彈」足以擊碎這座精緻的建築。

▲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玫瑰窗

只看過照片而沒有實地探訪的人,很容易誤認為巴黎聖母院只包括那兩座標誌性的鐘塔。但事實上,那只是它的西立面;整個教堂實際上是一座規模相當巨大的建築。如果從空中俯視,我們會發現它大體呈現出十字架的形狀。人們從西立面的入口進入教堂,來到中廳,也就是「十字架」長梁中位於交點下面的那一部分。「十字架」的短梁兩端,分別是兩扇最大的玫瑰花窗;而長短兩條梁的交點,便是這次火災中被燒毀的尖頂。

 

▲19世紀歐仁·維歐勒-勒-杜克著手修復巴黎聖母院時繪製的平面圖,可以看出教堂建築中的十字架結構

 

▲巴黎聖母院火災前修繕布局圖,王煜 製圖,圖源:華盛頓郵報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外牆承受的質量,聖母院的屋頂實際上是雙層結構。在用石材搭建的拱頂之上,屋頂並非也由石材建造,而是用橡木搭建起暱稱為「森林」的屋頂框架,再蒙以鉛皮來隔開雨水。以聖母院的體量,組成屋頂框架的每一根粗大木材,都曾是一棵橡樹的樹幹。因此,「森林」的暱稱既是形容屋頂上如同森林一樣錯綜複雜的木結構,也暗指當年的人們曾經為建造這樣一個屋頂,砍伐了一整片森林。

 ▲從南面看巴黎聖母院,可以看到標誌性的玫瑰窗

 

簡而言之,聖母院的屋頂,也就是這次火災中遭受重創的部分,遠沒有外表顯現出來的那麼堅固,因為它的裡面其實充滿了易燃的木材。至於立在屋頂中央的尖頂,其實也是「石皮木心」。它的外表是精心雕飾的磚石,頂部蒙有金屬,中間起到支撐作用的結構卻是用木材搭建。因此,當大火從尖頂燃起來的時候,很快就燒毀了內部的木結構,令失去支撐的尖頂轟然倒塌。緊接著,火勢沿著與尖頂相連的屋頂「森林」,朝4個方向迅速蔓延。

不過,面對突如其來的火災,也正是雙層屋頂的設計,挽救了聖母院的主體結構。失火的木材很難燒穿石質的拱頂,只會在上面燃燒殆盡。因此,只要拱頂在救火過程中不被破壞,那麼聖母院雖然會失去屋頂,但內部基本不會有明火,熔化的鉛也很難進入建築內部。它的主體結構和裡面保存的文物,以及安裝在拱頂以下位置的花窗玻璃,仍然有可能倖存。

 

▲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西立面與鐘塔

不過,隨著烈火逐漸燒向鐘塔所在的西立面,它找到了一個有可能擊垮聖母院的「突破口」,因為鐘塔的結構也是用木材來支撐的。如果鐘塔垮塌,那些巨大而沉重的鐘就會掉落下來,拖垮這個最為著名的立面,甚至引起更大範圍的傾頹,無疑會大大增加後續修復聖母院的難度。幸運的是,消防隊員們盡全力阻止了大火蔓延到鐘塔的火趨,保住了裡面可以追溯到13世紀聖母院初建之時的木結構,也保住了重建的希望。

從建成至今,巴黎聖母院見證了法國歷史上的諸多重大事件,比如羅馬教廷為聖女貞德平反、拿破崙·波拿巴稱帝的加冕禮、宣告兩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和平鐘聲」,以及夏爾·戴高樂、弗朗索瓦·密特朗等法國前總統的國葬。法國歷史上的政治動蕩,也在聖母院留下了印記。

 

▲巴黎聖母院的內部景象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和隨後的一系列政變,以及持續到1815年的拿破崙戰爭,就曾使聖母院幾乎走到徹底廢棄的邊緣。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反對羅馬天主教的革命政府試圖建立一種全新的無神論信仰,稱為「理性崇拜」(Culte de la Raison)。馬克西米連·德·羅伯斯庇爾的雅各賓派執政之後,他又引入了既非羅馬天主教又非無神論的「至高崇拜」(Culte de l'Être suprême),信仰造物主的存在和靈魂的不朽,並崇尚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公共美德,以期將社會導向自由和民主。在法國社會改變信仰的過程中,巴黎聖母院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很多文物損毀或是失竊,位於西立面上的《聖經》中猶太國王的雕像,也被誤認為是法國歷任國王的雕像,遭到「斬首」的命運。

 

1799年,拿破崙通過「霧月政變」執掌法國政權後,在1801年將巴黎聖母院恢復為教堂。不過,儘管他將這裡選作加冕禮的會場,但連年戰亂使法國很難有資金對聖母院進行維修。當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被擊敗,第二次退位並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的時候,聖母院已經成了一座半是教堂、半是廢墟的「危房」。

 

轉機發生在1831年。時年僅29歲的維克多·雨果,在這一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回望這座建築承載的歷史,以及法國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時代。這部小說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也讓人們關注聖母院的狀況,並且紛紛自發捐款,請願修繕這座見證了法國歷史的建築物。1844年,根據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命令,兩位年輕的建築師讓-巴蒂斯特·拉敘斯和歐仁·維歐勒-勒-杜克著手修復巴黎聖母院。法國最優秀的石匠、玻璃工匠和雕刻師再次被召集起來,重新製作聖母院應有的裝飾,設法替換衰朽的建築構件,並且用一個更為華麗的新尖頂,也就是這次火災中被燒毀的尖頂,取代了1786年損毀的舊尖頂的廢墟。經過25年的艱苦勞動,巴黎聖母院終獲新生。

 ▲聖母院的博物館內收藏的建築模型

當時間進入現代社會,環境汙染對巖石材料的損害,以及維護資金不足等問題,都在困擾著巴黎聖母院。在這次火災發生之前,它已經有過很多次石材崩落的事故,建築結構也因為缺乏維護出現了缺陷。幸運的是,人們已經運用資訊時代的技術,為這座建築搭建了精度極高的數字模型。新技術的加盟是否會讓遭逢災難的巴黎聖母院劫後重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中圖片除標註外,均為作者拍攝

審稿/owlofminerva(中科院、德國馬普學會博士)

文章由騰訊科普「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項目」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大火燒痛世界的心
    有「法國國寶」之稱的巴黎聖母院15日晚突發大火,塔尖倒塌、屋頂坍陷,建築損毀嚴重。法國巴黎消防部門當地時間16日上午宣布,巴黎聖母院大火已經撲滅。這座有著大約800年歷史的哥德式建築「保住了主體結構」,舉世聞名的兩座鐘樓得以保住,聖母院中的主要文物「耶穌荊棘冠」和「聖路易祭服」等也沒有受損。火災目前進入調查和損失評估階段。
  • 被大火吞噬一周年後,巴黎聖母院怎樣了?
    由於教堂支撐屋頂的為木質結構,頃刻間教堂屋頂被大火焚毀出現大面積崩落,其標誌性塔尖也在大火中倒塌。  這座始建於12世紀的建築,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經典小說 「鐘樓怪人」的情節場景,也是法國遊客最多的地標建築之一。德國總理默克爾甚至將其稱為「法國和歐洲文化的象徵」。
  • 巴黎聖母院大火與潘多拉魔盒
    2019年4月15日18時,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也是世界的,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文化遺產。它不只是承載了800年的文明,它本身就是文明。那場大火令世界為之心痛。好在,轟然倒塌的只有中軸塔,巴黎聖母院主結構整體保存完整。不幸中的萬幸。但我以為,那場巴黎聖母院大火很可能是一種隱喻。隱喻與此後同樣發生在巴黎的一場運動有關。
  • 鳴鐘紀念大火一周年 疫情之下巴黎聖母院修復得如何了?
    然而,其中有四件作品的情況不太樂觀。這些藝術品預計將被運往羅浮宮,專家們將修復畫作中被煙或水造成的輕微損壞,然後再將其存放。同時,聖母院頂部的雕像也被移走。  2019年9月,在歐洲文化遺產日之際,巴黎聖母院大火後倖存的頂級文物在巴黎多個機構展出。
  • 巴黎聖母院大火引發文物保險深思
    法國巴黎當地時間4月15日,北京時間16日凌晨,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無情的大火給這座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蹟帶來了嚴重損毀。雖然大量文物得以搶救,但教堂頂部基本上已被焚毀,標誌性的塔尖更是已經倒塌。截至目前,在眾多關於巴黎聖母院大火的報導中,還未能搜尋到保險的相關信息,多家國際保險公司、組織都表示,保險承保理賠情況尚在確認中。
  •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大火襲擊巴黎聖母院一年之後,中國的文化遺產工作者並未忘記這一世界遺產經歷的傳奇和坎坷。通過近距離現場觀察,體會法國同行在防護加固、監測分析、檔案整理等方面付出的努力,也從中尋求經驗。巴黎聖母院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是巴黎的象徵、法國的象徵,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巴黎聖母院蒙難:法國人眾籌 十年也要修好它
    當晚,在巴黎聖母院附近的聖路易島,成千民眾聚集在一起,他們沉默不語,臉上只有悲傷。「人們拿起手機,張大嘴看著塔尖融化。當塔尖坍塌的那一刻,他們誰都不說話,很多人眼裡含著淚水。這一幕,永遠印在我的心上。」
  • 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 標誌尖塔坍塌 但加西莫多還有家!火後內部照片曝光
    巴黎當地時間15日下午6:30(約北京時間16日0:30),正搭起腳手架進行維修工程的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滾滾濃煙遮蔽了塞納河畔的天空。目擊者表示,當天最後一批遊客正在門口排隊等待進入巴黎聖母院參觀,聖母院的大門突然關閉,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出來解釋原因。不一會兒,在大教堂的最高部分,嗆人的白色煙霧開始上升。火勢蔓延速度很快,難以控制。
  •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年後敲響大鐘 向戰疫醫護致敬
    圖·巴黎聖母院震驚世界的巴黎聖母院大火在15日屆滿一年,聖母院的大鐘在當地時間15日晚上8時由兩位響鐘員敲響,令法國人激動欲泣。圖·大家聽道鐘聲鼓起掌來自去年四月15日的大火後,聖母院的大鐘只響過一次。當時爆發的大火,吞噬了尖塔和屋頂。
  • 巴黎聖母院火災中的塔尖雕像倖免於難
    2019年4月16日,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大火撲滅後,工作人員在文物修復工作車間裡檢查聖母院塔尖上移除的雕像。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著火位置位於聖母院頂部塔樓,大火迅速將聖母院塔樓的尖頂吞噬,很快,尖頂如被攔腰折斷一般倒下 。2019年4月16日凌晨3時30分左右公布了巴黎聖母院大火救援的最新進展,稱火情已「全部得到有效控制,並已部分撲滅」。2019年4月15日晚,馬克龍在教堂前廣場發表講話稱,「儘管這場戰鬥還沒有完全獲得勝利,但是最壞的情況已經得以避免。」馬克龍表示,「我們將重建巴黎聖母院」。
  • 重建巴黎聖母院是什麼意思
    1961年,巴黎聖母院屋頂上的景色。GunterR Reitz / Michael Ochs攝在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大火發生後的幾周和幾個月裡,人們試圖應對損失。巴黎聖母院曾經是(現在是)城市的物理時間表,大火燒過了無法替代的物質歷史。大火的直接後果是重建巴黎聖母院的政治和財政承諾。甚至在大火完全撲滅之前,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表示有意重建大教堂。
  • 馬克龍要5年重建巴黎聖母院,專家潑冷水
    【編譯/觀察者網史雨軒】 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世界遺產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燒塌塔尖及屋頂結構,損毀嚴重,全球震驚。昨日晚間,法國總統馬克龍就火災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 據福克斯新聞網(Foxnews)4月17日報導,講話中馬克龍表示,希望在5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使其「更加漂亮」,目前重建捐款已達7.5億歐元。
  • 「巴黎心跳」脫穎而出,中國專家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
    法國時間4月15日,擁有800年歷史,在世界享譽盛名的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浩劫,在這場大火中屋頂和標誌性塔尖被燒毀,引起全球轟動,好在內部結構近乎奇蹟般的保存完好,主要文物「耶穌荊棘冠」、「聖路易祭服」沒有被損壞。
  • 巴黎聖母院被燒毀!偉大建築、璀璨文明的隕落
    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國內時間約16日凌晨,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消防部門趕赴現場救火。大火從巴黎聖母院的樓頂開始燃燒,火勢很快蔓延,熊熊火焰從教堂兩座鐘樓間竄出,塔尖隨後轟然倒塌。巴黎聖母院發言人安德烈·芬諾特面對法國媒體時,最初表示:「一切都在燃燒,什麼都不會留下。「在經過近四個小時的撲救行動後,消防部門稱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得以保存和保護。全球網民同步轉播這場人文災難,在巴黎,有大量現場目擊者紛紛下跪唱讚美詩為之祈禱,到處都有著悲傷的眼淚,在為這場災難悲慟。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總理菲利普事發後趕到現場。
  • 你知道巴黎聖母院大火,你知道真實的雨果是C粉創始人嗎?
    前幾日巴黎聖母院大火,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懷念它,諸多類似於「塔尖倒塌,玫瑰花窗損毀,800年歷史灰飛煙滅,一場人類文明的浩劫」的句子,不知是筆者膚淺的緣故,雖然我也覺得惋惜,但是還遠遠達不到社交媒體悲慟的地步,萬物皆有定數,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人能做到的部分做好,剩餘的部分交給上帝吧。
  • 聖誕「沉睡」的巴黎聖母院,可能在修復時再次「散架」
    記者 | 潘金花 這個平安夜,法國巴黎聖母院很安靜。200多年來,這座天主教教堂總會在聖誕前夕舉行彌撒活動,但今年,一場大火讓它陷入了黑暗與沉寂。
  • 一聽到巴黎聖母院著火,故宮火速開會
    ►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當地時間15日傍晚,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重大火情
  • 《巴黎聖母院》的火與水
    去年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估計很多人還記憶猶新。2019年4月15日是個傷心的日子,著名的聖母院尖塔在大火中墜落,其他損失也相當慘重。當我從新聞中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扼腕嘆息之餘,腦子裡閃現的就是上文描寫的那一幕。小說中的大火使聖母院免遭劫難,而現實中的這場大火卻差點毀掉這座滿載著法蘭西八百多年歷史的文化瑰寶。
  • 巴黎聖母院的重建怎麼樣了?現代化建設是否能被人們接受?
    在去年,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消息震驚世界,當時的火災直接導致了巴黎聖母院被燒得「體無完膚」。時間過得真快,距離到現在為止,大火後已經過去了一周年,期間,巴黎聖母院重建的消息也令人感到歡喜,那麼它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
  • 設計巴黎聖母院改造方案,打敗226位參賽者
    而巴黎聖母院早就藉由著經典的文學著作傳遍了全世界,幾乎每一個來到法國巴黎的人都會前往巴黎聖母院參觀,它早已經成為了法國的一個名片。然而,這樣一個被全世界人視為珍寶的巴黎聖母院,卻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火災。巴黎聖母院當中有很多作品沒能被搶救出來,而巴黎聖母院的結構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