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一個女人與一匹狼,七年的傳奇故事,很感人...

2021-02-11 重慶微生活

一個女人與狼,七年的傳奇故事~


她養大一匹狼,送它重返狼群,

4年後她們重逢了!

結   果。

2010年,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

在若爾蓋草原救下一隻小狼。

她把小狼帶回成都家中,

取名為格林,

與好友亦風共同撫養了3個月。

隨後,又把格林帶回草原,

用7個月的時間讓它重返狼群。

小說《狼圖騰》的作者姜戎說:

此前世界上還沒有一條由人類養大的狼、

在放歸荒野後能存活下來的先例,

李微漪打破了這項紀錄。」

李微漪與格林情同母子。

微漪生病時,

格林會拿自己的食物探望媽媽;

微漪腳崴了,

格林會翻過山頭,牽來一匹馬;

母子分別時,

格林在山上三去三回,

不忍離開媽媽;

4年後,母子重逢時,

格林想要相認卻又不敢認.


李微漪與導演亦風用攝影機記錄下

他們與格林相處的10個月。

1700個小時的素材,

剪輯花了6年,

僅憑兩人的力量,

拍成了一部紀錄影片《重返·狼群》。

最近,這部電影上映了。

李微漪說:「儘管電影不夠專業,

比較粗糙,但它有靈魂。」

我叫李薇漪,是一名野生動物畫家。

2010年,我去若爾蓋草原寫生,牧民給我講了個事:一頭公狼被人打死了,母狼養不活一窩幼崽,就到處去找公狼,發現公狼的皮被剝了下來,母狼聞到了死亡的氣息。後來,母狼就吃下了牧民用來毒狐狸的毒肉,這種毒肉的氣味很大,連狗都不會上當,狼更不用說了。然而,母狼還是吃下去,自殺了——狼是能夠殉情的動物。

我當時就動了念頭,我要找到那些幼崽。當我找到狼窩的時候,六隻小狼只剩一隻,我就模仿母狼喊小狼的聲音,呼喚它,它一下子就站起來了,趴到我懷裡,好像找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後來,牧民就說:「你把它帶走吧。它的父母是被人打死的,如果你能救它一命,算是人向它贖罪。」

我便把它帶回了成都。

朋友亦風覺得我瘋了,說:「它是一匹狼,你就這樣把它帶回城市,你想清楚了嗎?」

我說:「人生就是有很多事情是想不明白的。」

我給小狼取名叫格林,那是象徵草原的Green,更希望小狼可以一生平安,擁有獨屬於它自己的《格林童話》。

格林來到我的家中,和一隻叫做「狐狸」的博美犬朝夕相處。因為格林小,我對它偏愛有加,格林吃肉,「狐狸」吃狗糧,引得「狐狸」常常爭風吃醋。

亦風一開始是不同意我收養格林的,後來我發現,格林在慢慢感化亦風,不光是它小時候的萌,還有就是它給你的一種依戀和親情,真的會讓人的心都變軟。

格林喜歡看電視,特別是紀錄片《狼山傳奇》。片中有一個狼抓魚的場景,狼先把水池攪渾,然後製造出巨大的混亂,總有一條魚會遊錯方向,被狼捉住。這招被格林學到了,它也跑到小區的水池裡,依葫蘆畫瓢抓回一條金魚。我明白,這屬於狼的天性,它想去捕獵。

紀錄片中有兩隻相依為命的狼,一隻狼死了,另一隻狼嗅著它的身體,然後背過去仰天長嘯。格林看到這一幕,也跟著電視中的狼悲鳴。每次看完之後,格林晚上就會做噩夢,爪子胡亂地撓。夢醒之後,它就靜靜地看著外面,留給我一個孤獨的背影,而它排遣心中孤獨的唯一方式就是嚎叫。

格林3個月大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格林已經融不進這座城市了,每天都會趴在落地窗邊看著樓下的水池,天上的飛鳥。按理說,小狼20天就該出窩了,但格林都3個月大了還被困在公寓裡,這讓我很苦惱。

我想過租一塊大的農家院或莊園,讓格林在裡面生活;也想過將它送到動物園,安全又可靠;但最終選擇了一條最危險的路,回草原。

沒有別的理由,因為我知道,比活著更重要的,是自由。

草原的生活並非想像中簡單,那裡有嚴寒、有風沙,還有隨處可見的猛獸和獵人。如果回到大自然,尊崇的就只有自然法則,那就是優勝劣汰或者是狼群的法則: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而在城市裡生活的格林早已失去了野性,甚至分不清自己是狼還是狗。

《狼圖騰》的作者姜戎說過,由人養大的狼放歸荒野後能夠存活下來的概率幾乎為零。我對於能否成功放歸格林也沒有把握。很多專家都表示應該在夏季放歸,因為夏季食物多,存活率高,冬季食物少,但我堅持要在嚴冬群狼集結之時將格林放逐,這樣它才可以更好地融入狼群。

我帶著格林回到了若爾蓋草原,但我不打算一放了之,我想陪著格林重新成為一匹野狼。

格林會捕魚,但草原上拱土打洞的鼠兔才是食物鏈上的美食。

開始的時候,格林不知道怎麼抓,我就教它。

我趴在獒場邊草叢裡:「格林,看,鼠兔,抓,抓住它!」我追著鼠兔跑,像一隻母狼一樣,將獵物趕到格林的嘴下。

朋友在草原上開的獒場是我們進入草原最早的安身之所,格林也在我的眼前第一次經歷了藏獒的圍攻。一頭藏獒撲上去掀翻了格林,將它壓在身下,眼瞅著要咬住格林的脖子,好在另一頭公獒撞翻了它的同類,解救了格林。

在與藏獒的一次次戰鬥中,格林從未贏過,但我看到,傷痛和天天被撲咬的經驗,使格林的奔跑速度一天比一天快。

第一次真正見識格林的兇悍,是在它與一群草原野狗的戰鬥中。格林瞪著藍眼睛衝破圍攻,撕咬掉一隻狗的頭皮。

那時,我才發現:「養了它這麼久,我第一次意識到,它是有能力殺掉我的。」

但格林回報的不是兇殘。我被一場大雨淋出了肺水腫,格林趴在窗口,衝著我低聲「嗷嗷」地哀吟,我就安慰它說:「媽媽不會離開你的。」

它轉身離開,沒多久,窗口被塞進一團東西,我下地一看,是死兔子。

是的,格林把它的食物給了我。

但凡分離與相見,格林的眼裡總是飽含熱淚。

以前我總以為,猛獸之所以為猛獸,皆由其獸性所定,野生的狼群或豹群,人都難以將其真正地馴服。直到看見格林,我才真正相信,「萬物皆有靈」。

我覺得,它除了不會說話,什麼都會為你做。

草原的一個夏天讓格林學會捕獵、禦敵。入冬前,我和亦風的終極目標到來了。我們帶著格林深入若爾蓋的核心區,尋找狼群,送格林回歸。

能躲過藏獒、野狗的圍攻,這不算危險,格林最大的威脅,來自人類。

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格林,對人從不畏懼,有時還會表現出親暱。我的擔心也真的應驗了,一次,牧民手裡的狗棒上拴著的金屬錘朝格林砸來,它還以為這是個遊戲,不躲,反倒迎上去。

「跑!格林,快跑!」我衝著它大喊。

受驚的格林扭頭跑一會兒又停下來。

「它眼睛裡全是不解,可狼不怕人,那就死定了啊。

我甚至帶著它闖入盜獵者布的陷阱裡,挑出一個「咔啪」咬住相機支架的狼夾,我拎著狼夾在格林眼前使勁搖晃:「記住這東西,這會要了你的命!」

入冬後,大雪覆蓋的若爾蓋草原荒無人煙,我們兩人一狼,相依為命。

食物只剩下壓縮餅乾時,我第一次偷了格林藏的鼠兔。本以為格林發現後再也不會在原地匿藏,結果,第二天它還是把兔子埋在了同樣的地方,凝望著遠處的我們,好像在說:「沒事,你們吃。」

要知道在狼的概念當中,只要能吃得下東西,就能活。狼不會像狗那樣,把什麼東西都叼到你面前,狼是把你當成一家人的。

小狼雖然很小,但是它已經懂得養育之恩。也許我們算養父養母,它覺得養父養母也在挨餓時,它就該把自己最珍惜的東西(鼠兔)拿出來。但是我們很多人類的孩子往往做不到這一點。

也許人比狼高等,但是狼比人高貴。我們失去的一些東西,在動物身上仍然保留得非常完整。


深冬逼近時,我們連狼毛都沒找到一根,寒冷和飢餓曾讓亦風動搖。「這到底有沒有意義?」他和我吵了一架,從駐地摔門而去。

走了一公裡,亦風累得躺倒在雪地裡,大雪快覆蓋全身時,一個溫熱的嘴巴湊在他臉上不停地舔,睜眼看見了格林的臉。亦風爬起來抱著格林就哭:「不管多難,我肯定陪你到底。

2011年2月,我和亦風的望遠鏡裡總算出現了狼群,七八隻草原狼正在穿越山谷。我們一邊追趕,一邊鼓動格林嚎叫,好喊住同類。

格林一急,竟「花花」地叫起來,我乾脆先「嗷嗚」了一聲,格林這才跟著嚎起來。

當時我緊張死了,就像我的孩子在高考,生怕他落選。

格林一步三回頭地跟上了狼群,這次,他真的回歸了。


當你要把孩子放到一個更大的世界時,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無奈。我當時的心情就是這樣的。

其實,格林想回去草原那邊,它的同伴在嚎叫的時候,它的爪子就很激動,但是它又捨不得你,所以最後在山梁上它三去三回,最後還是選擇了那邊。

2013~2014年期間,我們想去草原,再看看格林是不是生存下來了。

我們在那個山裡面呆了很久,看著這些小狼長大,看著它們換食,看著它們學習捕獵,然後,再看著它們長到基本上挺壯的樣子,一隻一隻被人弄死……

曾經有一隻小狼,我們給它起名字叫福仔。在2013年時,這隻小狼應該有5個多月大了。

有個死牛販子給我們講述,他看到三隻小狼,其中有一隻小狼,腿是瘸的,它跑不快,眼看人要追上它了,另一隻小狼,就是福仔,立馬就掉頭回來了,然後就衝著人齜牙,攔在面前,保護它最小的那個弟弟。

結果這些人一看,福仔跑上來找死,拿起狗棒子就把它打死了。

當時,那個死牛販子提著一個冰坨子,拿到我的面前說:「這,就是那個小狼!」我接過小狼的屍體時,它都已經化凍了,身上軟軟的,就搭在我的兩手之間,狼的眼睛裡面,有兩行血淚。

就在它們長大的那個山谷裡的小溪邊,我挖開一個土炕,把小狼的屍體放進去,讓它的頭對著狼洞。我記得我沒有哭,就把一捧一捧的土蓋在它身上.

我們一直沒有找到格林,但是2014年底,格林找到了我們。

狼群對它們領地當中所出現的陌生人以及異常情況,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當我們2013年剛來到那片草原時,格林應該就知道我們來了。但是它一直避而不見,因為那個時候,它在撫育幼崽。

我那天起得特別早,我就撞上了它們。它帶著它的老婆和僅剩的孩子,正把小羊羔和小兔子往草垛子上放。

而那個草垛子上,我曾經發現過好幾隻兔子。我那個時候才明白,可能這些東西都是它送來的。格林還是用它的方式報答著我們。

當時我一看到格林,激動壞了,我就想跑過去,我就喊。它一看到我,它也特別激動,向前趕緊走了幾步,然後毛就立起來的。但是,很快,我就看到它的毛就順下去了,尾巴也搭下去,頭也低了下來。

然後,我向它走近,它就退後。

相見,但不相親了。

格林來看我們,給我們送食物,但我們出現在它面前時,它又躲開了。

我心裡很難過,但我理解它。

我知道,回歸狼群的格林成為了狼王,它有了自己的妻子,生了四隻小崽。但它僅有一個「女兒」活了下來,其餘三個「兒子」都直接、間接地死在了人類的手上。

格林的一個兒子被人用狗棒子暴了頭,另一隻掙脫了鐵絲網,但一根鐵絲圈套在脖子上,終究沒有擺脫圈套的勒絞,死在了幾十公裡外的草地上.

從我們跟格林相處的10個月,再到後來,在狼山裡停留了那麼多年,跟狼群接觸那麼久,我們發現,對狼了解得越深,我們對於人類就越感到害怕。

有時候我們都不明白,是狼野化了我們,還是我們幫助格林野化了。

人可以害人,但是狼獵食都只是為了生存,不會為了利益而去害其他的生命。狼是特別怕人的。

我們覺得身上有一種使命感,因為有格林的維繫,我們跟這片草原已經分不開了。

我們就想為格林、為那裡的野生動物生存再做一點什麼事,所以我們後來就把書,還有影片全部呈現出來。

一個女人與狼,七年傳奇故事

在WIFI下點擊播放視頻

導演自述:《重返·狼群》就是我們自拍自述的一個影片。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力量來完成這個片子,總共是1700個小時的素材,一剪就剪了6年。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代替一個母親,去講述她自己與孩子的故事。

在電影《重返·狼群》的結尾的字幕上,寫下了我和亦風的初衷——「建立中國第一個野生狼保護區」。

「 願格林平安吧。

來源網絡綜合

如果你對這篇章、新聞或視頻感興趣,並想在第一時間看到?可以加小編個人微信號 cqwsh000 交流,還可以看到更多不宜公開發布的文章,也歡迎你給我提供新聞線索、爆料內幕、求助、投稿、同時也歡迎您加入到我們的微信群來討論!

相關焦點

  • 《重返狼群》:人類母親與狼兒子感人的親子成長故事
    沒看《重返狼群》之前,所有的這些我都不相信!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我生活在平原,只在動物園的鐵籠子裡見過活著的狼,對狼的概念多半來源於小學時學過的課文《東郭先生和狼》。《重返狼群》顛覆了我對狼的認知,在談狼色變的年代,竟然有人把一隻野狼像兒子一樣養在自己身邊,讓我大開眼界!
  • 《重返狼群》女人與狼的真實故事:真正的愛不是佔有,而是放手
    一、《重返狼群》;一個女孩和一匹狼的愛與自由的真實故事《重返狼群》這本書講述的是80後的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和她救助的一隻小狼崽「格林」的真實故事。而李微漪也因為與一匹狼共同生活、成功野化放歸的傳奇經歷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 重返狼群:女畫家變身「狼女」,引狼入市,結局既感人又讓人氣憤
    牧民說,狼是能夠殉情的動物(▼千萬別往下看)當時在草原寫生的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聽完「狼夫妻」的故事後,深有感觸,決心找到被遺留的狼幼崽,最後終於在一牧民家找到了僅存的唯一一隻小狼。也會在她失足崴腳後,不知從哪為她牽來一匹馬。更會在她哭的時候,總舌頭舔舐她的淚水,像一個親密的陪伴者。重返狼群此行的目的就是怕格林重回自然原始草原,雖有萬般不舍,但是李微漪明白,自由,比活著更重要。
  • 《重返狼群》:女孩和狼,演繹愛與自由的傳奇
    卻因為《重返狼群》這本書,對動物有了另外的一種看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幾度哭的不能自己。看著作者和狼的相處,感覺就像看到了最純真的人性。她做了一個決定,要陪著格林,重新成為一匹野狼,這樣,才能讓格林享受到真正的自由。我想,作者是真的把格林當作自己的兒子了,她知道自然法則,那就是優勝劣汰或者是狼群的法則: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在城市裡生活了三個月的格林,早已失去了這些野性,他和狗為伴,溫順不怕人。
  • 紀實小說《重返狼群》:一隻狼,一個女人,演繹一場「母子情深」
    文/學乃身之寶2017年6月,紀錄片《重返狼群》上映,一隻狼,一個女人,給觀眾們上演了一個「人狼奇情,前所未有」的感動故事。故事講述的是,2010年4月,八零後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在一次草原採風中意外收養了狼王遺孤,為取名為格林,並帶回成都餵養。
  • 《重返狼群》推出完整升級版:一部震撼心靈的人狼傳奇
    這部震撼心靈的人狼傳奇,探討人類與動物相處、生態環境保護、愛和自由等話題。近日,《重返狼群》推出了完整升級版。  完全顛覆讀者對狼的認知  六年前,《重返狼群》問世,這本書講述了「中國第一狼女李微漪和狼子格林」的故事,主角是世界首隻由人類撫養並成功回歸自然的狼。
  • 豆瓣9.2高分的紀實小說《重返狼群》:一人、一狼、一情、一傳奇
    狼,一個讓人不寒而慄,潛意識自然躲避的最狡猾、最兇殘動物,「東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將狼的「忘恩負義」展現的淋漓盡致,甚至人們日常玩的謀略型遊戲「狼人殺」都以「狼」命名,足矣體現了它的奸詐。然而有這麼一則催人淚下的故事,故事中,沒有貪婪,沒有狡詐,也沒有恩將仇報,只有一人,一狼,一情,一傳奇。這就是書籍《重返狼群》所呈現給大家不一樣的狼。
  • 《重返狼群》:愛與自由的傳奇故事,人與自然的共存法則
    那一瞬間,他的嘴張得可以塞下一個饅頭,眼睛裡寫滿了幻滅,從此他再也不喜歡我了。不喜歡算了,我還是我,一個自由自在、膽大妄為、好強執著、堅決不喜歡受約束的人。」當時覺得這段故事的主人公愛情觀好贊!很少有女孩子像這則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面對愛情保持清醒,認清自己想要什麼,正如她所說「不喜歡算了,我還是我,一個自由自在的我,一個不因別人的喜好而隨波逐流的我。」出於對她的喜愛而了解到她名叫李微漪,80後野生動物畫家、作家,因其與一匹狼共同生活、成功野化放歸的傳奇經歷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 《重返狼群》:女孩和狼2年後再次重逢,結局卻讓人心疼
    01《重返狼群》分為上下兩冊,第一冊是養狼到放狼的故事,作者李微漪和亦風救了一直小狼,幾個月的朝夕相處,彼此已經有了感情。但一隻狼真正的歸宿無疑是自然界,即使再不舍,為了格林著想,還是放它回歸了自然。故事很長,但處處扣人心弦,書也給了我一個疑惑:究竟是狼可怕,還是人可怕?02作者李微漪和亦風踏上重新尋找狼群的道路,為的也只是再見到格林一次。他們看到那些那些可愛的小狼們,一隻一隻被人弄死的場景。
  • 《重返狼群》狼的成長過程是艱難而殘酷的,成長環境更是一個戰場
    這個是《重返狼群》裡的真實故事,裡面的公狼和母狼就是格林的父母,而格林是5隻狼崽裡唯一的倖存者。當時的一個80後小姑娘李微漪在聽到這個故事後,因為對狼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親近感,所以她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5隻小狼崽。然而,在她出現時,只剩下了「裝死」的格林這一隻狼還活著。
  • 成都青年女作家養狼的傳奇故事,「愛的放手」引發無數人共鳴
    比如老虎、狼等等動物,它們是否會在被人類撫養長大以後與人類產生感情?成都就有這樣一位愛好野生動物的作家,各種機緣巧合之下,她得到了一匹狼的幼崽,並把它帶回了家逐漸撫養長大,當上了「狼媽媽」的李微漪,與「狼孩子」格林的故事就此展開,匯聚出了《重返狼群》一書所描繪的經典故事。
  • 重返狼群:格林是狼中的人,我們是人中的狼
    機緣巧合,無意中看到了這部紀錄片,顧名思義,重返狼群,記錄的是一隻失去父母的小狼被人撫養最後回歸狼群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對野外攝影的夫妻被小狼父母的故事感動,便尋找了兩天才找到這對狼夫婦的唯一倖存的小狼,取名格林。希望給這隻狼格林童話般的自由。
  • 《重返狼群》《再見格林》格林是狼中間的人,我們是人中間的狼
    李微漪說:「人比狼高級,但是狼比人高貴。」這是她在講述自己和她的狼兒子的故事結尾時說的。就為了這句話,我買來她寫的書,《重返狼群》。厚厚的,快趕上兩本字典了,當剛拿到書時,心裡有點慌,這麼厚的兩本書,要看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完啊?
  • 《重返狼群》女孩與狼之間的愛、別、離:心存敬畏,才能活得坦蕩
    在我國四川省北部的若爾蓋大草原上,生活著許多野生狼,在那裡,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來草原寫生的姑娘,偶然間聽牧民說起狼王一家遇難的新聞,她幾經周折的找到了狼王的遺孤——唯一倖存但已經奄奄一息的小狼。從2010年到2020年,從一開始只是想要救活一匹小狼,到促成中國首個狼生態保護監測站的成立,李微漪用10年青春,換回無數難以忘懷的故事。這些故事,值得被我們記住。
  • 被人養大的狼是否「狼子野心」?它能否重返狼群?
    一匹狼,他本該馳騁在草原上,卻無奈禁錮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本該與狼群為伴,卻被人類養大,他是否野性未泯?他是否懷念家園?他刻在骨子深處對自由的嚮往,他寂寞孤獨的蒼涼眼神讓人心疼,他是否該重返狼群?他能否適應野外生存?這是一條艱苦的回歸之路,也是一條奔向自由的回家之路。哪怕荊棘叢生、危機四伏。由李微漪著作的紀實小說——《重返狼群》,將一一給我們答案。
  • 重返狼群 一個人與一匹狼
    格林徘徊在狼洞前久久不願離去,他嗚嗚悲鳴著,一個勁兒地刨開塌陷的洞土,一次次往洞裡試探張望,那神情就像大地震後在廢墟中拼命挖掘親人的孤兒一樣。家園破碎,格林不顧一切狂舞著爪子在汙濁的泥雪紛飛中挖出了一道道血跡。我無法相勸更不忍再看,轉臉靠在亦風肩上,淚溼衣襟。在這人類割據的領地,我們再也沒有了歸家的坦然。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格林,我們還能去哪裡呢?
  • 《重返狼群》:目送格林,跨越物種的愛
    ———李微漪小時候,聽《東郭先生與狼》的寓言故事時,在我腦海裡浮現出的是一隻兇狠、恩將仇報的狼。一說到狼,它的形象在我們國人的腦海中總是出現這樣一些詞: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狽為奸、貪婪等等。可是有這樣一隻小狼,它卻改變了我對狼的印象。這是一隻名叫格林的小狼。
  • 《重返狼群》:活出你獨一無二的人生
    夏天時,女兒在書店發現了一套書《重返狼群》,磨著我給她買,結果,我比她還愛看。之前寫過一篇:《重返狼群》:任何生命都有權利活成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次又看了《重返狼群》的最新版,裡面有更多精彩的細節,實在太愛了。
  • 她救下一幼狼,助它重返狼群,4年見到它全家,結局卻讓人心疼
    這隻戰死的狼就是狼群的「頭狼」,頭狼往往也只有一個母狼作為配偶。母狼知道「丈夫」死了,自己也沒有辦法養狼崽,於是極盡瘋狂的向獵人展開了報復。她大白天多次衝進了牧區,咬死了很多獵人養的動物。晚上的時候又回到「丈夫」死去的地方狼嚎,獵人為此也是頭疼不已,決定想辦法把母狼也除掉。
  • 與狼共舞三百天,送狼一千裡,美女畫家養狼放生成功是傳奇還是悲哀
    《重返狼群》是李微漪根據自己和小狼格林的故事完成的真實長篇紀實文學故事,講述了自己在若爾蓋草原救下小狼格林,陪伴撫養格林,並幫助它成長重返狼群的感人故事,一段追尋愛與自由的傳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