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醫寶典】系列微信公眾號 >>>
【中醫寶典】2019年5月文章排行
中醫典籍大全 >>>【中醫寶典】手機應用:免費下載+免費使用
文章轉載自:苗澤健康講壇
微信號 mzzyg1
君主之官:心
我們下棋的時候,不管是丟了車,還是丟了馬,只要老帥還在,這棋就沒輸;但老帥被對方吃掉了,你的車馬炮再多,也是輸了。心在人體五臟中的地位就是棋盤中的老帥,因此《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
心藏神
中醫說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神得以涵養,那麼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記憶力下降,睡眠淺而多夢,那就表明心氣、心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充。
大喜傷心
中醫認為,大喜傷心。這就是說,過度驚喜會使心功能受損,比如範進中舉就是大喜傷心的典型例子。
心開竅於舌
中醫通過觀察舌的形態與色澤變化,還有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來判斷心的功能狀況。比如舍尖經常潰瘍的人,就是心火旺;講話時頻繁出現斷點,就是太疲勞了,心氣虛弱不夠用了;舌根下的靜脈色澤紫黯而曲張,說明心血管多有動脈硬化。
心火旺症狀
心火系統功能異常,常出現以下症狀:心慌心悸、心前區疼、嘴唇指甲發青、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冠心病等。那麼出現這些症狀,中醫有哪些好的辦法呢?
養心食療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紅棗、紅椒、赤豆、櫻桃、雞鴨血、桂圓等紅色的食品和呵(he)這個發音都與心相關,歸屬於心火系統,故能補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蓮子和苦瓜,他們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經也歸屬於心火系統,能夠清瀉心火。日常生活中多發「呵(he)」這個音對心功能也有幫助。
經絡調理
在身體內部我們可以通過敲心包經、摩內關、撞大陵、拍極泉的簡易方法來推動心氣、心血的運行。
將軍之官:肝
《黃帝內經》把肝比喻為「將軍之官」,用將軍剛強急噪的性格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怒傷肝
事實上,脾氣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個人發脾氣時,你不要和他計較。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肝氣過旺而化為火氣,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會拍著桌子叫,他一定要把這股氣發出來,心裡才會好受,否則憋在心裡會害病的。等到這個氣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氣和了。但是如果一個人老是發怒,輕則血壓偏高,重則促使肝纖維化。三國時的周瑜大怒之下劍傷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傷肝」的典型案例。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態平和對於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
肝藏血,我們可以從指甲與眼睛的狀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開竅於目,如果眼睛經常乾澀,易迎風流淚,就表明肝陰血不夠。
肝病症狀
肝木系統功能異常,常會出現口苦、頭暈目眩、眼乾澀、目赤腫痛、兩肋脹痛、煩躁易怒、肝病、血壓高、血脂高、指甲乾枯等症狀。
養肝食療
酸味、青色、噓(xu)這個發音都與肝相關,歸屬肝木系統。因此烏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養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蔥、荔枝、木瓜、桃、鯉魚等食物也是養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發「噓(xu)」這個音對肝功能也有幫助。
經絡調理
很多人發怒時,會感覺兩肋位置脹痛。這是由於肝經從兩肋經過。在中醫養生文化中,拍打兩肋有助於肝經氣血運行,是養肝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對於肝火旺的人,常拍打兩肋或者膽經,有助於清洩肝火。
後天之本:脾胃
中醫所講的脾,並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其餘的心、肝、肺、腎四髒,也都不是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而是指中醫學中的心火系統、肝木系統、肺金系統、腎水系統)。
脾「主運化」
脾在五行中屬脾土系統,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生理功能為「主運化」,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為營養物質(也就是氣血),並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
過思傷脾
歷代醫家均非常重視脾胃的養生作用。《黃帝內經》指出:
「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
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係,過思則傷脾。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只活54歲就死了,就是因為他過於操勞、思慮過度造成不思飲食、脾胃衰弱,最終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脾開竅於口
中醫有一個了解人體氣血盛衰狀況的小竅門,就是觀察口唇的色澤。因為脾開竅於口,口唇的色澤代表了氣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澤蒼白或者暗淡無色,就表明脾氣不足,製造出的氣血不足,這個人多半是氣血虧虛。
脾胃病症狀
脾胃系統的異常,常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噁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便秘、胃炎、胃腸潰瘍等症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症狀的有無,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現了這些症狀,說明脾胃系統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養脾食療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中醫認為黃顏色、甘甜味、呼(hu)這個發音都與脾胃相關,歸屬於脾土系統,能夠調養、補益脾胃之氣。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適宜穿黃顏色的衣服,居室的顏色可多用黃色。飲食上應多吃黃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黃豆等都是滋養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呼(hu)」這個音對脾胃功能也有幫助。聲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實一點都不玄,中醫的音韻養生與西醫的音樂療法有相似之處。《史記·樂書》中說:
「音樂者,動蕩血脈、流通精神。」
可見聲音的確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也能夠促進疾病康復。
經絡調理
在我們身體裡面也蘊藏著調養脾胃的力量。如民間就有
「每天按摩足三裡,等於吃只老母雞」
的說法,也就是說常拍足三裡穴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靜蹲來強健脾胃系。
人體的宰相:肺
《黃帝內經》說:
「肺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
因此,肺被稱為人體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氣機運行。
過悲則傷肺
悲傷會阻滯人體氣機的運行,故過悲則傷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鬱鬱寡歡、悲悲切切,最終因肺病而死,是大悲傷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不必要的悲傷情緒,否則有害於肺。
肺病症狀
如果病邪犯肺,導致肺氣宣降出入失調而不得解,常見以下症狀出現:咳嗽、氣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時間長了,氣鬱化火就會造成皮膚粗糙、痤瘡等。
養肺食療
按五行學說,白色、辛味、呬(xi 聲同「細」)這個發音都一與肺相關,歸屬於肺金系統。因此白色的銀耳、百合、梨均是養肺陰之佳品;辛味的薑汁、洋蔥、香菜等可開肺氣,風寒感冒時服用最佳。生活中多發「呬(xi 聲同「細」)」這個音對肺功能也有幫助。
經絡調理
在人體經絡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療鼻炎的,常按摩這個位置,有效防止鼻炎;羶中穴是調理肺之氣機的要穴,常敲打此處,對於多種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先天之本:腎
腎藏精主髓
《黃帝內經》認為腎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為生命的發動機,故古代醫家又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藏精主生殖系統,如果生殖系統出現問題,比如說出現前列腺肥大,就說明腎的精氣不足了,要趕快補充精氣。
腎開竅於耳
老百姓常說「耳大有福」,背後的原理就是腎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耳大飽滿、精力充沛,做事業自然拼勁十足、無往不利。曾國潘說
「功名看氣宇,事業看精神」
即是此意。經常耳鳴或者聽力下降的人,就是表明是腎氣不夠用了。
腎主骨
什麼是腎主骨呢?中醫認為,人的骨骼強健與否,由腎精氣盈虧所決定。骨質疏鬆的人要補養腎的精氣,腎的精氣足了,骨骼就強健有力了。
唾屬腎水
人散步的時候會有很多生理反應,其中一個反應就是滿口生津。這代表你的腎氣、腎精得到補充了,因為在五行學說裡面唾液歸屬於腎水。所以腎陰虛的人口裡會經常幹,缺少唾液,這就是腎精不足了。
腎病症狀
那麼腎精氣不足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常見的有腰膝酸軟、手腳冷、體虛乏力、耳鳴、脫髮、牙齒鬆動、骨質疏鬆、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腎虧、更年期綜合症。
養腎食療
按照五行養生學說,黑色、鹹味、吹(chui)這個發音均與腎相關,歸屬於腎水系統。鹹味的海產品多補腎,以海參、海蝦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烏雞都是補腎佳品;另外豬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補腎佳品。日常生活中多發「吹(chui)」這個音對腎功能也有幫助。
經絡調理
腰為腎之府。中醫認為腰膝酸軟就是腎虛。經常轉動腰,對腎就有好處,傳統養生裡面叫「晃龍」。太極拳或者氣功站樁,都有一個要點叫松腰,就是通過松腰來調養腎氣。在腰上有個要穴叫腎俞穴,經常拍打腎俞穴,對腎的精氣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文章轉載自:苗澤健康講壇
微信號 mzzyg1
本文選自人類健康網,由中醫思維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中醫典籍大全 >>>【中醫寶典】手機應用:免費下載+免費使用
關注【中醫寶典】系列微信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 分享給朋友,讓更多人看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
.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201、《黃帝內經》抗衰老的奧秘!
202、是否長壽?「臉」知道?!《黃帝內經》教您看面相!
203、中醫為什麼要收診金?
204、知道了中藥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藥藥效!
205、「地黃丸」種類這麼多,病人到底該吃那種?
206、我為什麼從不體檢?一位醫生如實說:值得每個中國人反思!
207、吵架不能吵半截!7位名中醫道出了養生大實話!
208、這篇把補脾的知識全講明白了,一定要收藏!
209、《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
210、七招看透一個中醫的水平!
211、【視頻】《中醫基礎理論》全集
212、補血是非常重要的,吃這些可以把失去的血補回來!
213、一位八十歲老中醫送給病人的真心話(引人深思)
214、醫生最想揭穿的3大「養生騙局」,別再交這些「智商稅」!
215、長期不感冒不等於身體好!對於感冒的真相,99%的人都誤解了~
216、讀故事學中醫!郝萬山經方36首治病故事(一到九)
217、人民日報:別拿養病當養生!毀掉你健康的,正是這些「好習慣」
218、腫瘤可以和人共存!
219、世間疾病10%外感,20%傷於飲食、習慣,70%是因為它!
220、晚飯少吃點,餓點防百病!原衛生部專家這個觀點很正確,不看後悔
221、是什麼偷走了我們的精氣神?
222、氣血不正,五臟皆病!誰偷走了你的氣血?
223、周杰倫戒不掉,脾虛的罪魁,腎衰的禍首,可能抹殺身體最後一絲陽氣
224、說說六味地黃丸
225、天下第一補小米粥,你如果熬不出米油,說明你犯了一個錯誤!
226、腎虛紋,你有嗎?
227、670味中藥功效匯總(表格版)【中醫寶典收藏】
228、郝萬山:不作死就不會死,不生氣就會少生病
229、李可談養生:陽虛寒溼者十之八九,陰虛熱證者百不見一二
230、從現在到三伏,每天喝一杯,全年病氣都掃光!
231、手術刀下的中國女性:為什麼切了肌瘤,我最終還是被摘掉子宮?
232、千萬不要吃壓氣飯!後果很嚴重!
233、《黃帝內經》說盡人體疾病的根源
234、眉毛是人體的「保壽官」,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注意!
235、怎樣祛除體內溼氣?最全的「溼氣」科普在這裡
236、深度好文:《我不是藥神》的誅心七問
237、金世元教授:無藥養生,健康一生
238、都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你是否知道如何吃薑?
239、化繁為簡,一味藥也能治病(65種單方大全)
240、跪坐一周,爽氣一年!這個養生方法你一定得看!
241、秋後吃梨好處多,梨子生吃熟吃功效竟大不同!
242、這件事致癌還傷肝,有的人卻做上了癮!臉紅的人尤其要小心
243、黃芪當歸湯,中醫補氣補血的第一良方
244、中醫十二時辰對應臟腑圖
245、中醫糞便入藥是愚昧還是科學?
246、脾陰虛、脾陽虛,還有脾氣虛,脾虛有不同,調理也不同
247、《爺孫倆的中醫故事》每個人都可以讀懂的中醫
248、最傷肝的事,竟然不是吃藥…很多人天天都在幹!
249、自學中醫,你必須做好這4點……
250、世上所有的病,都是免疫系統打了敗仗... ...
251、中醫寶典App(日間/夜間模式)正式發布
252、人體體表「青筋」凸起意味著什麼?
253、手淫後果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254、陽氣足百病消,這些方法讓你遠離寒溼,陽氣十足
255、什麼是真正的中醫?
256、艾葉
257、生薑這樣用,遠離大病和癌症,血栓一輩子不上身,健健康康活到老!
258、食醋的6大功效,用好了堪比神仙水!
259、人民日報:為什麼要每天走6000步?這裡給你講得很透徹!
260、我國第一致死病竟是它…每21秒就有一人因它死去!預防方法在這
261、中醫忌口大盤點,你知道多少?
262、針灸處方及腧穴學歌訣
263、望舌
264、許多癌症都是富營養化的結果,越亂補只會越差!北方人囤的白菜是竟然是——抗癌聖手!
265、他43歲學中醫,卻成為一代醫學宗師!
266、「扎四縫」的妙用
267、什麼病適合看中醫,什麼病適合看西醫?看過此文一目了然!收藏~
268、為什麼臺灣人偏愛中醫,這位學者說出了背後原因
269、中醫不傳之秘:藥性陰陽轉變大法
270、陽虛長斑,陰虛長痘,腎虛...
271、最全中藥歌訣【中醫寶典收藏】
272、靠牆倒臥式:不僅僅是瘦腿,你絕對想不到的幾大好處
273、四縫穴,扎一次見效,二次痊癒,真是絕了!
274、脾胃傷則百病生
275、國醫大師陸廣莘:老了不要鍛鍊太多,吃藥就是老三樣
276、足太陽膀胱經之神堂 | 穴位常識
277、脾虛的女人老得快,沒有醜女人,只有脾虛女
278、最簡便補氣法
279、中醫的根在民間
280、減肥不在於節食,在於補腎!
281、自學中醫入門必讀
282、亞健康這個說法,實在害人不淺!
283、為什麼現代中醫出不了古代大醫?
284、一次性告訴你薏米有什麼用、該怎麼用?
285、張仲景六經辯證中順序: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
286、健康必讀!從汗、淚、涎、涕、唾、屁、屎、尿中來看你的健康
287、針灸單穴治病47絕招
288、原穴(十二原穴)
289、陰陽轉換大法-中醫千古不傳之秘(續)
290、小兒推拿專家教你這些手法,對孩子咳嗽 發燒 便秘都有好處
291、萬病從根治——如何清除人體多餘的水溼
292、神奇的健骨拉筋術:筋長一寸,壽長十年!
293、【二十四節氣養生】驚蟄 | 補肝血、護腎水、助脾氣
294、春天不養肝,夏天徒傷悲!最好的養肝時節還有30多天,千萬不能錯過哦~
295、中醫到底有多偉大?
296、【二十四節氣養生】 立春
297、什麼是真正的中醫?(序言)
298、中藥涼了,用微波爐加熱行不行?
299、祛溼名方:四神湯,把溼氣徹底去淨!
300、郝萬山:健康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欲望雜念
301、怎樣增強肝臟解毒功能
302、張藝謀:得罪天下西醫,我也要為中醫說出這句大實話!我們靠中醫成為人口最多的民族的!
303、頸椎怕吹、腸胃怕涼,入夏身體最怕6件事
304、嘴唇出現這五種顏色,說明你的身體出問題了!趕快自查!
305、李可:中醫和西醫可以互補,但絕對不能結合!
306、讀故事學中醫!郝萬山經方36首治病故事(十到十八)
307、梳子是一味中藥!每天梳這裡,趕走疾病,益壽延年!
308、歡迎關注中醫寶典微信公眾號
309、容易誤讀誤寫的中醫藥常用字【收藏】
310、貧血如何食補?
311、20%的中國人死於吃錯飯?這兩種習慣你一定有!
312、5分鐘的感冒消退法
313、權健你是老鼠屎,丁香你是嶽不群
314、在沒有疫苗的古代,中醫竟然是這樣免疫的
315、送您一套從頭練到腳的經絡操,疏通經絡,讓全身運動起來
316、中醫「五勞」會生病,您佔了「幾勞」?
317、中醫常說的「發物」,到底是什麼?
318、望形體診病
319、便秘——讀這篇就夠了
320、央視闢謠了:食物相剋都是騙人的
321、不是中醫沒用,而是你沒見過真正的中醫!
322、中醫教科書在線購買【第一部分】
323、經常感覺嘴裡苦?可不止是上火那麼簡單!
324、夏天溼氣大漲,不除後患無窮!一碗四神湯,快為家人做起來!
325、面診、鼻診、眼診等等中醫診斷口訣,中醫必備 !脈診竟如此神奇!!
326、十二經筋【圖文版】
327、喝酒後千萬別吃這些藥物和食物,真的會要命!別怪我沒提醒你
328、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抵抗力這麼差?
329、古人養生經典名句,句句經典!
330、祝總驤教授312經絡鍛鍊法:經絡通暢則百病不生
331、《爺孫倆的中醫故事》生薑(上)
332、老中醫一輩子的經驗總結,記住了你就是中醫了!
333、口苦=上火?中醫有話說!
334、乳房如今不是給嬰兒準備的,而是給嬰兒的爸爸留著的
335、「男補氣 、女補血」25歲後請收藏,受用一輩子!
336、千萬不要等到了五級寒溼的時候再去調理!
337、中醫揭示疾病根源
338、夏天要「熱」養生,千萬別幹這幾件事
339、熱性、溫性、平性、涼性、寒性食物一覽表,家家戶戶都必備!
340、「多吃點」是最毒的愛:吃得多,死得快
341、痰溼體質的所有表現,都在這裡了
342、萬病從根治——如何清除人體多餘的水溼
343、《爺孫倆的中醫故事》桂枝
344、十二原穴功能【圖文版】
345、鮮為人知的補虛藥
346、劉力紅:為什麼中醫把脈可以診病?
347、中醫談五臟之疾
348、每天舉手加三寶,調脾胃,氣色紅潤人不老!
349、藥補不如食補~超實用的天然「補藥」大集合來啦!
350、元氣和壽命的關係
351、80%的「腰突症」無需特殊治療,記住「十字口訣」,腰痛十年不復發!
352、純中醫怎麼看待糖尿病
353、心梗、腦梗、壽命,竟和一頓飯有關!
354、苦丁茶,是藥不是茶
355、為什麼中國民間把人的壽命稱為陽壽?中醫角度看生死
356、陰陽轉換大法-中醫千古不傳之秘
357、養生丨30不養,60遭殃,脾胃差的人難長壽!
358、生病最重要的不是吃藥,而是先回到正常的生活裡!
359、164首經典常用方劑歌訣,分享給中醫粉
360、春天最容易得的10種病,第一種最常見,最後一種只有女人才有
361、吃香椿會致癌?你必須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
362、什麼樣的病,自己會好?
363、針灸入門一夜通
364、爺孫倆的中醫故事
365、孫思邈的益壽之方:揉腹不斷,百病不犯!
366、四大名醫一輩子的抗癌心得,比天價抗癌藥好多了,見者有福!
367、曲黎敏《從頭到腳說健康》視頻全集
368、夏天養生,中醫為什麼總讓你少吃寒涼?
369、簡單有效:手心的溫度就能治好多病(談掌捂療法)
370、世界上有兩種胖子,一種是懶,一種是溼
371、一杯黃芪水,沒想到功效竟然這麼強大!不看太虧了
372、不應失傳的中醫絕招:失去的是寶貝,受苦的是百姓!
373、百病生於過用!「五勞」你佔了「幾勞」?
374、癌症的三大原因——撐的、氣的、累的!
375、神奇中醫導引術,簡單動作防病治病
376、經絡的定義
377、把死亡的權利還給本人,是件重大的事!
378、陽虛長斑,陰虛長痘,腎虛...
379、羅大倫:你的孩子為什麼只吃肉不吃菜?
380、雙腳7個變化說明「人老了」,3個動作強健腿腳,抗衰老、駐青春
381、最佳艾灸順序、時間,從年、月到日,徹底說個清楚!
382、人體健康的第一殺手,答案出人意料!
383、中醫必背:湯頭歌訣完整版
384、「上火」與「敗火」
385、身體好壞寫在舌頭上,五臟六腑哪裡不好,伸伸舌頭就知道!趕緊對照試試!
386、要不要接種疫苗?——我對疫苗的理解
387、蠶豆,健脾化溼、補中益氣的寶
388、知道了中藥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藥藥效!
389、80歲國醫大師兩次得癌,化解方法都離不開「它」!太簡單了!
390、恢復免疫力的方法: 補氣
391、這7種病別急著去醫院!戒掉你愛吃的,自己就會好
392、臘八節 | 養生很重要!
393、學好中醫,該如何讀書?
394、血栓當天會向你發送6個暗號,收到1個就能救命!為家人看一眼
395、【藥膳】早洩食療方
396、宮寒?宮寒!來,正經的聊聊宮寒!
397、同樣一天三頓飯,為何有人健康,有人吃出一身病?只因為這10個飲食習慣!
398、母親是個中醫
399、逍遙丸,歸脾丸,桂枝茯苓丸.這些最熟悉的中成藥還有這些不為人知的新作用!
400、晚飯吃多少,決定你生什麼病、活多久!值得每個人看看!
==================================
【中醫寶典】熱文推推薦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