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老師盛讚這首詩表達了偉大的友誼,並貢獻了一個最美成語

2021-01-10 老沙侃文化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文學史上,還有比李白與杜甫之間的友誼更深厚的嗎?天寶三年四月,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在洛陽相逢了,從此,文學史上留下了一組書寫友誼的偉大作品。《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一首首噴薄著激情的詩作,表達著相互間的思念之情。誠然,在李杜二人留下諸多名篇佳作中,這些作品可能並非最上乘之作,也有很多讀者並未讀過,但是,這些詩作所表達的友誼和其文學價值卻是很難被超越的。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當屬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一詩。

飄然思不群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天寶三載,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一見如故,同遊同眠,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約三年之後,李白趕往江東,杜甫奔赴長安。在長安,杜甫難以抑制對李白的思念,寫了多首懷念李白的詩,這首便是其中之一。這首詩抒發了對李白的讚譽和懷念之情。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懷而出。詩中不但有「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而且有「春樹暮雲」這樣美麗的成語。

清新庾開府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這是詩人發自內心的熱烈讚美: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不群,不平凡,高出於同輩。這一聯中後句是對前句的說明,是說李白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超凡脫俗,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陳彝語:「飄然思不群」五字,得白之神。金聖歎《杜詩解》說:「白也」對「飄然」,妙絕,只如戲筆。

俊逸鮑參軍

頷聯「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詩人對李白詩風格的讚美和評價: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那種俊逸之風。庾開府,指庾信;鮑參軍,指鮑照。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詩人。可以說,詩人對於李白,既有真摯的友誼,又有無比的敬仰,所以他不吝筆墨,發自內心地表達對李白詩的喜愛之情。首頷兩聯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贊詩亦即憶人。詩人從成就、地位(無敵);氣質、個性(卓然不群);風格(清新俊逸)等方面高度評價了李白,不僅如此,還在下一聯中加以補充,詩意前後勾連,曲折變化。喬億《劍溪說詩》說:杜詩「俊逸鮑參軍」,「逸」字作奔逸之逸,才託出明遠精神,即是太白精神……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頸聯遂為懷人粉本,情景雙關,一何蘊藉!

渭北春天樹

頸聯「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表面看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其實表達的是一種深深的思念之情: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地方。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點評嘉賓蒙曼老師深情地說:杜甫這首詩不但表達了最真摯的友誼,還貢獻了一個美麗的成語:春樹暮雲。今天我們用這個成語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當詩人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詩人之時;而詩人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著深重的離情。

蒙曼老師

此聯用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長安的樹木枝椏吐綠,春意盎然,詩人看著眼前春景,想像著此時江東也許正值日落時分暮雲紛紛,而身處江東的李白,也正應該翹首北望,思念詩人。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後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看似平淡,實則含蘊極為豐富,是歷來傳誦的名句。沈德潛《唐詩別裁》說:少陵在渭北,太白在江東,寫景而離情自見。張謙宜《繭齋詩談》說:「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景化為情,造句三昧也。似不用力,十分沉著。

江東日暮雲

尾聯「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正是因為前面做了大量的鋪墊,將思念之情渲染得深厚濃烈,所以很自然引出了相逢的熱切期望: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桌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說「重與」,是說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餘意不盡,迴蕩著作者的無限思情。王嗣奭《杜臆》說:公懷太白,欲與論文也。公與白同行同臥,論文舊矣。然於別後另有悟人。因憶向所與言,猶粗而未精,思重與論之。此公之篤於交誼也。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這首詩以贊起筆,以「論文」結束,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著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把詩人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懷而出,詩人在抒發懷念之情的同時,高度評價了李白詩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風格。並留下了「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和「春樹暮雲」這樣令人神思魂往的美麗成語,所以堪稱最美的懷人之作。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蒙曼老師盛讚這首詩表現了偉大友誼,並貢獻了一個最美的成語和一個...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文學史上,還有比李白與杜甫之間的友誼更深厚的嗎?天寶三年四月,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在洛陽相逢了,從此,文學史上留下了一組書寫友誼的偉大作品。《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一首首噴薄著激情的詩作,表達著相互間的思念之情。
  • 不以一次過失妄自評價人,國學大師蒙曼老師,值得我們去尊敬
    蒙曼老師也因此在公眾面前有了更多的曝光。然而,正所謂人紅是非多,隨著蒙曼老師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一些人對她的質疑和不滿也逐漸顯露出來。在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播出時,節目現場出現了憫農這首詩,這是一首中國人都十分熟悉的詩歌。在小學時我們就學過這首詩,其中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更是深深刻在腦海之中。
  • 45歲不婚,卻堅持追尋白頭偕老的婚姻,蒙曼老師有理性的女權主義
    後來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的成功,更是將蒙曼老師推向了「女性國學大師」的位置之上。成為了一名文化界的「網紅」。但俗話說的好,「人紅是非多」。在對蒙曼老師文化素養以及其學術態度的誇讚之中,總有那麼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來。其中最多的,便是將蒙曼老師至今已經45歲還未婚的事情拿出來說。
  • 國學大師蒙曼,實力到底怎樣?為什麼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
    之後,蒙曼又受邀成為《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多個節目的嘉賓,在節目中她以通俗有趣的講解獲得了很多的粉絲,她曾經推出的《蒙曼品最美唐詩》欄目,上線10天,播放就突破了300萬。除了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名氣外,蒙曼在學校中也是最受歡迎的老師,2002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完成學業後,蒙曼回到母校大學成為了一名老師,當時有傳言,蒙曼每次備課都會到凌晨,精心的備課也換來了很多同學的歡迎,慕名前來聽課的學生也非常多,而她的課堂從來是座無虛席的。
  • 詩詞大會有觀眾質疑龍洋用錯了詩,蒙曼用幾句話實力證明她並沒錯
    但不喜歡她的人也挑出了不少刺,比如經常用錯成語,用錯詩句等。對此,筆者的態度是,咱們不應該過於挑剔,畢竟主持這麼高水平的文化類節目不容易。本期筆者就和大家說一說發生在龍洋身上的一個「冤案」。在首期節目中,龍洋曾用「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形容一位奶奶選手和她的老伴,當時就有不少觀眾指出龍洋這用錯了。事後,龍洋也並沒有解釋這個事。
  • 杜甫的這首詩,寫絕了李白的輕狂,還讓一個成語從此變得熱門
    更讓人感懷的是,這兩位頂尖詩人,生前還是好友。李白成名很早,名滿天下,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杜甫一生不得志,在當時只是名氣不大的普通詩人,元稹、白居易發現了他的價值,才使得他能與李白並駕齊驅。但是,這並未影響二人的友誼,他們相知相識,還共遊齊梁,留下過許多佳話。杜甫每每回憶李白,滿滿都是小迷弟對偶像的崇拜。
  • 白帝城被譽為千古「詩城」,蒙曼老師說,這三個人功不可沒
    走到白帝城這個地方時接到了皇帝大赦的詔書,重獲自由身的李白驚喜交加賦詩表達自己的歡快之情。這首詩把心情的極度愉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以及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運用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隨心所欲,自然天成。難怪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 蒙曼老師在十九大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老師以十九大代表的身份參加了此次會議。  大家好!我是蒙曼。我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書,教古代史特別是隋唐史。這幾年,我也一直在做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播工作。我生於1975年,是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親眼目睹了祖國這40年的巨大變化。
  • 詩詞大會的蒙曼,因解讀「映日荷花別樣紅」引質疑,她是對是錯?
    南宋初年,有位名叫楊萬裡的文學家,也是寫了多首慷慨激昂的主戰詩句,以表達自己的憤慨之情。而楊萬裡與陸遊、尤袤、範成大共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不過,大家最熟悉的一首楊萬裡作品,莫過於《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中,有這麼一句「映日荷花別樣紅」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
  • 蒙曼: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有詩心的
    實際上,蒙曼還有一個身份——作家,其作品《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蒙曼說唐:武則天》《蒙曼說唐:亂世紅顏》等,也一直聚焦於隋唐這一歷史時期。蒙曼對自己的作品,給出了這樣的總結。  唐朝盛世,保有的那種開放、寬容的恢弘氣度,以及這一氣度在絲路的暢通、文化的多元等方面的表現,深刻影響著蒙曼的教學和創作。作為一名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70後,蒙曼在研讀歷史的同時,內心總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的祖國在走向一個盛世。於是我就想了解中國古代在盛世時是什麼樣子的,是怎樣邁向盛世的。
  • 【蒙曼品最美唐詩】之011.劉眘虛《闕題》: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因此詩原題在流傳過程中遺失,後人在編詩時以「闕題」為名。2.道由白雲盡:指山路在白雲盡處,也即在塵境之外。道:道路。由:因為。3.春:春意,即詩中所說的花柳。4.閒門:指門前清淨,環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門。5.深柳:即茂密的柳樹。6.幽映:指「深柳」在陽光映照下的濃蔭。每:每當。▲鑑賞
  • 會被一首詩打回原形
    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學習觀念,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是學習精華的部分,那些沒有價值的知識不應該浪費時間去學習。由於這樣的熱潮在不斷推薦,中央電視臺不得不推出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節目,一些詩詞填補、成語接龍的文化類節目層出不窮,收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
  • 李白這首經典詩,寫出了愛情中最美的兩個成語,最後10字令人動容
    詩詞的世界裡,什麼樣的愛情最美?關於這個話題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最美的愛情應該是納蘭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見」,畢竟初見的美好總是那麼讓人難忘;有人認為,最美的愛情當是辛棄疾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畢竟一轉身,就能看見最愛的你,讓人無限欣喜。
  • 國學大師蒙曼,實力如何?為何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
    那麼,作為一個非常有名的文學大家,為什麼蒙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蒙曼的求學經歷蒙曼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於她的父母都是老師,並且都熱愛讀書,因此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父母一起看書了。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之下,蒙曼的文學底蘊也得到了提升。
  • 國學大師蒙曼解讀遭到質疑,她到底冤不冤
    為了滿足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需求,一些宣傳傳統文化的節目和活動應運而生,例如《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火了,裡面的嘉賓也跟著大火。其中有一位評委老師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蒙曼。
  • 百家講壇最成功的主講人之一「蒙曼」老師
    第一次聽蒙曼老師講課是在2010年年初,當時正在成都旅遊。由於我非常喜歡中國歷史,百家講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視節目。在此之前最迷的就是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了。所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我都習慣性地打開中央十頻道去看百家講壇的回放。
  • 國學大師蒙曼,在詩詞大會犯低級錯誤,誤解古詩被認為褻瀆詩聖
    因此,《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央視舉辦的節目應運而生。參加這些節目的嘉賓,也因為節目受到民眾的廣大歡迎而火了,蒙曼就是其中之一。蒙曼是滿族人,出生在河北承德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老師。她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是歷史學的博士。從2002年7月開始,一直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
  • 夢園·詩韻——《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之《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這首詩怎麼寫的呢?讓我們聽聽蒙曼老師的解讀吧:首聯:「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詩題中不是有「春望」嗎?閣道在長安城的東邊,所以詩人自然而然從東向西,放眼望去。他看到什麼了?他看到的是渭水曲折,縈繞著秦朝的關塞;看到的是黃山斜倚,環抱著漢朝的宮殿。更重要的是什麼呢?秦塞漢宮,這又是一個多麼壯闊的歷史背景啊。唐朝人回首往事,最喜歡的就是強秦和雄漢。
  • 第一偉人只記得兩句詩,找到全詩後,盛讚作者是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經查,毛主席找的這首詩,就是明代著名詩人高啟的《梅花九首》的第一首,全詩如下: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髙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 詩詞大會:蒙曼講解中國橋3種風情,1個方法引爆你的語言表達力!
    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這三首詩都出自唐詩大家,記得詩作,答案自明,張匯林很快選出了正確答案。接下來,蒙曼老師要講解這道題。但是,蒙曼老師的講解驚豔四座,讓人醍醐灌頂,原來,唐詩之美是可以這樣欣賞的!蒙曼:這個題出得太好了。揚州,「月明橋上看神仙」,那個「神仙」是什麼?和「玉人何處教吹簫」是一樣的。你不要以為,他真的抬頭看天上的神仙,當時的「歌兒舞女」就被稱為「神仙」,我覺得,它應該賦予什麼意義呢?叫「才子風流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