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馬、騾子和驢?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

2021-01-10 獅虎豹三兄弟

導讀:如何區分馬、騾子和驢?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

從小到大我們都聽過那麼一句話,叫「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一遛」,說明單從外表上看,馬和騾這兩種動物極具迷惑性,必須從行為動作上才能分清它們之間的差別,實際上不僅僅是這兩種,還有驢,在外表上跟馬、騾也頗像。可能我們比較容易分清成年馬與驢,但是如果是小馬駒跟驢放到一起比較的話,就不是那麼容易分辨得出來了,需要那麼一點專業知識。

馬、騾子和驢都屬於奇蹄目馬科下面的物種,其中騾子是馬和驢的種間雜種,意思就是同屬不同種的兩個個體間進行雜交所產生的雜種第一代,同樣的物種還有獅虎獸和虎獅獸等等(它們是貓科豹屬下的獅子與虎雜交產生的雜種第一代)。

騾一般代指公驢與雌馬所產生的後代,而公馬與雌驢產生的後代被稱為驢騾,很多人誤以為馬騾跟驢騾是以參與交配的雄性物種名字決定的,實際上並不是這個樣子,而是根據外表與父母相似程度來命名的。

騾的體型和外貌介於馬和驢之間,但是並不算是一個獨立的物種,馬騾與驢騾的分辨方法很簡單,騾的體型受雙親影響很大,特別是母體的影響較大,普通的馬騾體高為1.5米,較高大者在1.5-1.7米之間。

要分辨馬騾與驢騾,只需要記住這句口訣基本上就能夠大致判斷出來了:馬騾尾長驢騾短,馬騾耳短驢騾長。

馬的起源簡圖

騾子和馬、驢的種間關係

馬的進化經歷了始馬、中馬、原馬、上新馬和真馬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到如今就只剩下現存家馬以及普氏野馬兩個亞種了,普氏野馬曾一度瀕臨滅絕,只剩下12個個體,後來由於人工幹預,進行放養之後,其種群數量得以恢復,到現在大約有兩千匹左右,不過由於基數太少,就避免不了近親繁殖的現象。

普氏野馬體型健碩,體重300千克,體長2.8米,身高1米以上,外形跟家馬很像,但是鬃毛較短且直立起來,額頭上也沒有垂下來的毛髮。

普氏野馬及其分布地域圖

普氏野馬的命名是1881年根據其發現者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的名字命名的,當時因為世界上普遍的認知都認為沒有了野馬的存在,所以這一發現轟動一時,不過這一發現也給蒙古西部的野馬群帶來了大災難,大量的人開始狩獵這一物種。

驢的外形跟馬很像,但是沒有馬那麼雄壯,雖然體型小,但是長得卻很結實,大多數都集中在260千克左右,能夠拉載跟它體重差不多的東西。

三種野驢分布圖

驢起源於非洲,普遍認為非洲野驢是現代家驢的祖先。經過幾千年的演化,如今野生的驢一共有三種,分別是非洲野驢(分布在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等地)、藏野驢(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一帶),以及中亞野驢(分布在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等地)。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後所生的種間雜種,它幾乎繼承了馬和驢兩個物種的所有優點,騾的力量很強,耐力高,是非常優質的役畜,是「雜種優勢」的典型例子。

騾一共就兩種,公驢與雌馬所生為馬騾,公馬與雌驢所生為驢騾,馬騾天生個大,有馬的靈活性以及奔跑能力,同時又具備了驢的耐力以及負重能力,除了繁殖力極差之外,幾乎沒有多少缺點。

馬、驢、騾染色體簡易圖

從生物學上面來看馬和驢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它們分屬兩個不同的物種。兩者產生的後代騾子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由馬和驢雙方共同決定,驢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31對,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生殖細胞染色體數目為31條,馬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32對,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之後,有32條染色體,所以當兩者的生殖細胞相結合,形成受精卵的染色體數量為馬和驢的總和,也就是63條,從這個層面就能夠看出,騾子是異源二倍體生物。

馬、騾子和驢各自的優缺點

馬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時上,可以說是有著非常濃重的一筆,特別是在之前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沒有出現之前,馬幾乎是不可代替的存在。目前大量整劇表明,在距今五千年前的銅器時代,就已經馴化了野馬了,成為當時人類重要的役畜。

戰馬

馬的發展由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文化以及不同時代背景,經歷了數個階段變化,用途包含農業生產、軍事、食用、觀賞、競技等。馬性情溫順、擅長奔跑,同時也能少部分駝物,在冷兵器時代,馬是最重要的戰鬥夥伴,歷史上的蒙古鐵騎令整個歐亞都聞風喪膽。馬的缺點是耐力較差、好爭鬥,與同類競爭寧願累死也不服輸。

武裝過後的驢

相對於馬來說,驢的個頭比較小,軀幹較短、四肢瘦弱,所以並不適合用於類似衝刺這樣的環境中去,但是驢也有其不可代替的一面,它蹄小且堅實,體質健壯,耐粗放,抵抗能力很強,不易生病,並且刻苦耐勞十分聽從使役等等,在農業領域裡面用途十分廣泛。

另外,在軍事領域裡面,驢也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加裡波利一戰中,一頭驢成了明星,它駝著的工具救下了三百多名傷員,至今仍被視為澳新軍團的英雄。驢的缺點是性格暴躁,速度較慢,不適合「急行軍」。

正在田間勞作的騾子

騾子同樣對人類的貢獻很大,它集合了馬和驢的優勢,在一些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偏遠農村,正是騾子大顯身手的地方,它吃苦耐勞,默默無聞,是憨厚的代名詞,馬騾力氣大能駝重物,驢騾擅長奔跑可做輕裝快速運輸,這都是馬和驢不能相比較的。

在之前普遍依賴畜力運輸的年代,騾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一、二次大戰中,騾子發揮的作用也不比汽車等交通工具小。騾的缺點自身不能繁殖,而且有時候也繼承了驢脾氣。

馬、騾和驢的區分

簡易方法

首先在個頭上面,驢最小,小型驢體重在130-190千克之間,大型驢可達250千克以上,馬個頭高大,重型品種能達1200千克左右,驢騾個頭在馬和驢之間,馬騾個頭最大。其次看耳朵,耳朵是很好區分三者的重要指標,馬的耳朵最小,而且較短,騾次之,呈現短矛狀,驢的耳朵最大,像兩個長矛一樣豎在頭上,遠遠看上去就十分顯眼。

騾子

具體方法

體型:馬騾最大,其次為馬,最小是驢,驢騾介於馬和驢之間,當然這只是普遍規律,即同種類馬、驢採取不同組合所產生的兩種後代相互比較,具體情況還要看個體差異。外形-體色:大多數驢為黑色或者灰色,而馬和騾則少有此色,另外,馬有白色,而驢、騾幾乎也沒有這種顏色。外形-鬃毛:驢的鬃毛很短,而且立起來,隨風不倒,騾的鬃毛比驢長比馬短,能夠倒下,馬的鬃毛很長且倒下,隨風一吹十分飄逸,值得一提的是普氏野馬的鬃毛也是很短且直立不倒的。嘴唇:驢唇為白色,另外,很多驢也有白色眼圈,而馬和騾暫時沒有發現此一特點。耳朵:驢的耳朵最長,在20釐米以上,像兩個矛尖一樣,騾子次之,馬的耳朵最短,大約跟成年男子的手一紮差不多,在10幾釐米左右。尾巴:馬的尾巴很長,超過膝蓋,而且長有很多毛髮,類似人類女孩的長髮,驢的尾巴雖然也超過膝蓋,但是整體看上去小很多,尾巴毛髮也稀疏,騾子尾巴較短,沒有超過膝蓋。聲音:驢能發出多種聲音,而且喜歡叫喚,類似於網上很火的「土撥鼠叫」,馬和騾子則不然,它們一般只會打響鼻與嘶吼。性格:馬雖然內心倔強,但是表面上性格較為溫和平靜,驢脾氣很倔,馴服它不容易,如果放開韁繩通常容易走丟,騾子的脾氣就介於兩者之間,有時候也會尥蹶子。生殖能力:馬和驢都是屬於正常的馬屬物種,所以均可生育,而無論是馬騾還是驢騾,由於其染色體個數的原因,決定了它們不能正常減數分裂,所以極難生育。騾子的雌雄

騾子有雌雄之分嗎?答案是有的,前面講過,馬的體細胞有32對染色體數目,所以經過減數分裂之後,其生殖細胞內就含有32條染色體,我們可以簡單歸為31+X,或31+Y,其中X和Y分別是決定生物個體性別的性染色體,X為雌性,Y為雄性。

馬、驢雜交簡易模型

驢體細胞有31對染色體,經過減數分裂之後就能產生含有31條染色體的生殖細胞,分別是30+X,或者30+Y,馬和驢結合之後就會產生61+XY,或61+XX兩種受精卵,這兩種受精卵發育成熟之後,就成了雄性騾子和雌性騾子。

由於公驢和雌馬的基因更容易結合,所以大部分的騾子都是以這種組合雜交產生的。但是實際情況要遠比理論複雜得多,畢竟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基因結合的機率很小,有的公馬甚至需要用6年的時間才能使驢懷上。

騾子真的不能生育嗎?

說到騾子,人們常說的一個現象就是不能生育,的確,所有的公騾子,以及大部分的母騾子都是不能生育的,但是也存在例外,有少量的母騾子是具備生育能力的。騾子的原始生殖細胞來源於馬和驢,一共有63條,是奇數條,沒有同源染色體,所以當性細胞成熟之後,很難進行減數分裂,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能生育的。

但是騾子細胞內的63條染色體,並不是標準配對的32對+1的關係,而是來自馬的32條+來自驢的31條,這樣在減數分裂時,由於沒有同源染色體配對,這些染色體能夠隨機自由組合,在形成的眾多配子裡面,只有當生殖細胞含有全套的馬或驢的染色體數目時,才有生育能力,也就是說當騾子分裂出一個跟馬,或者驢一樣的生殖細胞的情況下,就是可育的。

騾子

關於騾子的謠言:在早些年間,由於知識的匱乏,很多人單單從騾子不能生育這種現象來看,認為只要是人吃了騾肉之後也不能生育,這是錯誤的認知,實際上能否生育的因素十分複雜,不是單單一頓肉所能決定的,而且騾子之所以不能生育,主因是上面提到的染色體原因,所以吃了它的肉並不會影響人類的生育。

從騾子層面出發,淺談「雜種優勢」

騾子是「雜種優勢」的典型代表之一,體格高大,強壯有力,幾乎繼承了馬和驢的所有優點,這種優勢在生物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實際生活中一些常年的生物,其實都具有雜種優勢,比如說雜交水稻,就是選用兩種性狀優良互補,同時在一穿上又有一定差異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產生的第一代雜交種就有很明顯的雜種優勢,造福了世間千萬百姓。

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

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玉米等農作物身上進行雜種優勢的研究了,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選育出一系列高產的品種投入種植,單單是山東省裡面,雜交玉米的產量就比之前的常規玉米多出20-30%的樣子。

當然,要說在這方面貢獻最大的人物,當屬袁隆平,他在1964年的時候就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的存在,從此我國水稻進入高產時代。

雜種優勢在表現上,其實有一定的規律性:

雜種優勢只在第一代間體現出來,到了第二代會衰退;雙親之間遺傳差異越大、情緣關係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同一類型品種間雜交比不同品種間雜交的優勢要弱許多。

一些具備了雜交優勢的生物

根據這些優勢,科學家們不斷在動物、作物之間改良,目前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比如「汕優63號」,獨霸水稻界十多年,「秦油2號」油菜花,遍布全國,為農民增加了不少收入,從南非引進波爾山羊改良後的山羊品種,使得我國本地山羊體重增加了一倍,而且在生長速度上面也有所改良,成了出肉率高、瘦肉率高的優良品種。

拉車的騾子

騾作為役畜的出現,要遠遠晚於馬和驢的,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已經出現騾子,但是那個時候並沒有投入量產,只是作為王公貴族的觀賞物種,甚至到了唐宋時代還不是很常見,直到明代之後,才廣泛運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騾子和馬、驢等雖然在外形上相似,用途上也相似,但是三者都具有其不可代替的特性,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這篇文章,你學會了如何分辨它們了嗎?

(喜歡請給個贊,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騾子究竟是馬生的還是驢生的?
    騾子有兩種,母馬生的騾子是馬騾,母驢生的騾子是驢騾,也就是說騾子一共有兩種,而且不管是公馬和母驢、還是公驢和母馬都能生下騾子。說到這裡,有些小夥伴會問:驢和馬不是兩種動物嗎?為什麼不存在生殖隔離呢?下面我們來淺談一下驢和馬以及騾子之間的故事。
  • 馬、驢、騾子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誰生了誰?
    首先,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是馬和驢生了騾子。但是,馬和驢究竟是什麼關係呢?它們之間到底存在「誰生誰」的關係嗎?這一切都要從馬科動物的進化開始說起。家馬和家驢是怎麼來的?現存人類所有的家禽和家畜都是由野生動物馴化而來的,家馬和家驢也不例外。
  • 2、馬,驢,騾子和駃騠
    驢的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不威武雄壯,它的頭大耳長,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軀幹較短,因而體高和身長大體相等,呈正方型。頸項皮薄,蹄小堅實,體質健壯,抵抗能力很強。驢很結實,耐粗放,不易生病,並有性情溫馴,刻苦耐勞、聽從使役等優點。
  • 馬、驢、騾子的區別
    馬、驢和騾子都是常見的家畜,馬為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驢是奇蹄目馬科馬屬驢亞屬3種獸類的通稱,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大部分為公驢和母馬的雜交後代,很多人分不清馬
  • 為什麼騾子無法生育?原因來自馬和驢,看完又漲知識了!
    為什麼騾子無法生育?原因來自馬和驢,看完又漲知識了!騾子是馬和驢雜交而成的,它們的外形也繼承了它倆的優點,但是小夥伴們知道騾子是無法生育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雜交動物是為了能夠讓動物的基因更好地發揮,騾子也有雌雄之分,它們分為驢騾和馬騾。公驢可以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如果是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馬騾個大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驢騾個小不如馬騾好,它們不能生育的原因是馬和驢的染色體數量不一樣,所以騾子的染色體不配對,生殖細胞不能正常分裂。
  • 造物主的一時疏忽:騾子、馬和驢到底誰生了誰?
    騾子,對於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應該並不陌生,有的騾子長得大,跟馬差不多,有的騾子長得小,跟驢一樣。長大以後,我們應該都知道了,其實騾子,就是馬和驢的後代。馬和驢,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為什麼也能繁衍出後代呢?這難道是造物主的一時疏忽嗎?
  • 騾子究竟是馬生的還是驢生的呢?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而來的,公驢與母馬生下的叫馬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騾。而公馬與母驢生下的叫驢騾。騾子結合了馬和驢的一些優點,既有驢的負重和抵抗能力,又有馬的靈活和奔跑能力,且壽命比馬和驢都要長。在以前,騾子被當作主要的畜力使用,其役用價值要高於馬和驢。騾子在我國已有2500多年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騾子存在,但不是當役畜使用的,而是王公貴族們的觀賞物。足以可見那時的騾子數量非常少,兩宋時期也是如此,直到明代,騾子才被當作役畜而大規模繁殖。
  • 我的世界:驢子和騾子,傻傻分不清楚,馬的這些變種你都知道嗎?
    其次就是因為,有很多生物都是存在變種的,這些變種又有著各種新的性能,所以才顯得多了起來。作為玩家最喜愛的交通工具—馬,也有很多變種,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它們的特徵和生成條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驢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存在驢這樣的生物的,而mc中驢出現的頻率不是很高,不過,如果我們見到它們的話,應該會很容易看出它們和馬的不同之處吧!它們比正常的馬要小一些,但是耳朵很長,而且會擺動,這樣的特性和現實類似。而且,它們的鬃毛沒那麼明顯,只是覆蓋在頭和脖子上。通常情況下,它們的皮膚是灰褐色的,容易辨認。
  • 都知道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那到底是誰生的?估計你也不清楚
    眾所周知,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它們壽命普遍在20年以上,很受農村人喜愛,是乾重活的好幫手。騾子看似驢,在高度和身子形狀上卻看起來像馬,那麼騾子到底是馬生的還是驢生的呢?其實騾子分兩種,一種叫馬騾一種叫驢騾,馬騾是由雄驢和雌馬交配所產生的,長得像馬食量較大力量很大耐力還很強,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馬的抵抗能力,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而驢騾是由雄馬和雌驢交配所產,長得像驢。驢騾個小,一般不如馬騾,只有很少的有生育記錄。
  • 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
    導語: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看完馬和驢做了什麼事,你就明白了
    驢和馬這兩種動物我們並不陌生,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生活當中經常看到他們的身影。那麼你們知道這兩種動物相互結合之後生下的後代叫什麼嗎?他們的後代叫做騾子。在農村深受人們的喜愛,這種動物不光個頭比較的大,而且還具備了驢的優點。
  • 都知道驢和馬會懷孕,但是你見過騾子也會懷孕嗎
    不能生育的騾子有了孩子十裡八鄉趕來圍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了解一下吧,在自然界中動物配種都有一定規律,一旦違反這種規律會產生各種影響,比如說雜交動物就有著不同的特徵,馬和驢結合生下的是騾子,而由於他們體內染色體的原因,導致騾子沒有生育能力,但是最近卻有消息傳出來,
  • 俗話說:「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為什麼驢和馬不能同槽?
    在80年代的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人養驢或者騾子,但是很少有人養馬,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馬比較嬌貴,因此在農村還是很少有人飼養。有句俗語叫:「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養馬不養驢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養馬的時候不能養驢,而是馬和驢不能同槽飼養。其實大家都知道,馬和驢還有騾子幾乎都差不多,彼此之間還有血緣關係,騾子就是馬和驢雜交出來的,照這樣看,這三樣動物也算是「一家」,為何不能同槽飼養呢?
  • 我的世界馬的行為有哪些 我的世界馬有哪些習性
    導 讀 我的世界馬有哪些習性?我的世界馬的行為有哪些?馬(Horse)是一種可馴服生物,並擁有5個變種:普通馬、驢、騾、殭屍馬和骷髏馬。
  •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並沒有要比賽的意思,真實意思你想不到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人們往往認為這是一種通過比賽看看有沒有真本事的方法,其實這是一種想當然式的誤解。農村人養騾子養馬是用來幹活的,不是用來賽跑的,因此不在乎速度,只在乎力量,也不會讓馬和騾子去賽跑。
  • 馬、驢和斑馬都是相同的祖先,為何進化得不一樣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馬、斑馬和驢在根源上是相同的,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馬類動物最早出現在5000萬年前,它們一開始還只是一種小體型哺乳動物,但經過了幾千萬年的演化之後逐漸變成了體型比人類還要大的動物
  • "人與動物存在生殖隔離,為何人類沒有生殖隔離?科學家說出了原因"
    馬和驢的後代:騾子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地球上存在幾十萬種動物,但是每一種動物只能同與他們同類的物種繁衍後代,比如狗只能和狗繁衍後代,獅子只能和獅子繁衍後代、馬只能和馬繁衍後代,同樣人類也只能同人類繁衍後代,如果出現跨種族的繁衍現象發生,會導致無法繁殖後代或者繁殖的後代出現各種問題,比如無法生育、壽命很短、疾病纏身、身體畸形等等,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 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之間,為何沒有生殖隔離呢?
    世界三大人種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生殖隔離,所謂生殖隔離就是不同物種之間產生親密行為,但是無法繁衍出後代的一個自然隔離保護機制,比如馬和驢繁衍的後代騾子是沒有繁殖能力的,老虎和獅子繁衍的後代獅虎獸也沒有繁殖能力,這就是生殖隔離,生殖隔離對於維護物種多樣性和穩定性,促進物種往良性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我的世界——馬
    馬會成群的生成,一群的生成數量為2-6匹。在一群之內的任何馬匹都擁有相同的膚色,雖然一些擁有不同的花色。所有類型的馬(包括驢)都有同樣的生成機率,雖然驢看起來比較稀少。騾子不會自然生成,它只能通過馬與驢交配得到。和大多數生物一樣,馬可以在創造模式使用刷怪蛋生成,使用刷怪蛋生成的馬的皮膚與花色是隨機的;驢被當作是馬的一種,因此它沒有自己的刷怪蛋。
  • 我的世界:遊戲裡常見的動物,簡單方法輕鬆馴服它們!
    羊最喜歡的是小麥,只要你的手裡拿著小麥,周圍的羊都會向你跑過來,前提是它們都看到你了,如果沒有看到你的話,你可以拿著小麥去它的面前走一走。拿著小麥分別餵兩隻羊,當兩隻羊的頭上冒出愛心之後,這兩隻羊就會生出一隻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