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NASDAQ:VIOT,也稱雲米)公告稱,其CFO蔣順因個人原因辭去財務長一職,立即生效。雲米方面表示,已開始尋找蔣順的接替者。
利潤大幅下滑
截至目前,雲米尚未確定新的CFO人選。在新CFO上任前,其財務團隊將直接向雲米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陳小平匯報。換句話說,陳小平等同於代理CFO。
據了解,蔣順在雲米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蔣順辭職不久前,雲米公布的財報顯示,其2020年第三季度的盈利水平大幅下滑。其中,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超過50%。
具體來看,2020年第三季度,雲米營收14.86億元(約合2.190億美元),同比上升39%;淨利潤3490萬元(約合510萬美元),同比下降52%;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雲米調整後的淨利潤為5740萬元,同比下降31.18%。
收入構成中,雲米來自IoT(物聯網)家庭產品組合的營收為10.602億元,同比增長72.5%;來自消費產品的營收為7130萬元,同比增長32.6%;來自小型家電及其他的營收為2.099億元,同比增長12.6%。
而來自全屋淨水解決方案的營收為1.454億元,同比下降32.2%。雲米在財報中稱,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平均售價下降,尤其是小米品牌的淨水器產品。但在推出新系列的品牌淨水器產品後,局面有所緩解。
雲米依然預計,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淨營收將在19-20億元,同比增加9.1%-14.8%。同時,預計2020年全年的淨營收將達到58.4億元-59.4億元,同比增加25.6%-27.7%。
靠營銷推動發展
研發方面,2020年第三季度,雲米的研發費用為5270萬元,與2019年第三季度同期的4320萬元相比增加22%。同時,雲米的營銷費用從2019年第三季度的1.134億元增加到1.522億元,同比增長34.2%。
不過,整體來看,作為一家科技企業,雲米的研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僅為3.55%,遠低於營銷費用。從這一點上來說,雲米並非技術驅動的科技公司,而是靠營銷堆起來的公司。據貝多財經了解,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中,研發佔比一般均在20%上下。
此前的招股書也顯示,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雲米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992.6萬元、6074.9萬元、4904.7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7%、4.7%,均未超過1億元,且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而雲米宣稱其為「專注於智能家電研發、製造、銷售的全屋網際網路家電企業」,但卻不捨得加大研發投入。同期,雲米的銷售與營銷費用分別為2092.9萬元、9529.6萬元、1.47億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7%、10.9%、14.1%。
2018年、2019年,雲米的淨營收分別為25.612億元、46.47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540萬元、2.938億元。同期,雲米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242億元、2.049億元,銷售與營銷支出分別為3.796億元、5.292億元。
曾陷專利糾紛
資料顯示,雲米成立於2014年,主要銷售洗碗機、空氣淨化器以及淨水器等。2015年,雲米完成了小米等參與的A輪系列融資,成為了小米生態鏈企業之一。2018年9月26日,雲米在美上市,發行價為每股9美元。
截至美東時間12月2日收盤,雲米的股價報收為5.28美元/每股,較2018年的發行價下跌41.3%,較2019年4月30日的最高價15.84美元跌去66.67%,總市值僅為3.67億美元。
股權方面,截至2020年3月31日,雲米創始人、CEO陳小平持有公司36.4%的股份,包含4,701,904股A類股和71,686,364股B類股,投票權為59.8%,為雲米的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同時,小米集團(HK:01810)通過Red Better Limited持股16.3%,包含330,000股A類股和33,818,182股B類股,為雲米第二大股東。除了小米集團,雷軍的順為資本還持有16.1%股權,雷軍系合計持有雲米32.4%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雲米曾與美的集團等產生過官司糾紛。2018年,雲米因網際網路洗碗機,因涉嫌包括外觀、碗架結構等在內的多項專利侵權被美的公司舉報和投訴,其涉嫌侵權產品被臨時拆機下架,美的集團還贏得了訴訟。
同年11月,「雲米康志專賣店」、「雲米旗艦店」等銷售的型號為「雲米VDW0801」涉嫌侵權洗碗機在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被刪除、下架。有消息證實,雲米旗艦店以及與雲米合作的11家天貓淘寶店鋪遭遇了投訴。
據了解,雲米的創始人陳小平正是出身於美的集團。根據公開信息,在納斯達克敲鐘當天,陳小平還特意感謝了兩個人,一個是小米集團的創始人雷軍,一個是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
陳小平
陳小平稱,雷軍讓他系統地學會了網際網路方法,方洪波則培養了他的產業經驗。兩者的結合讓他開創了的雲米全屋網際網路家電。此前,陳小平曾擔任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技術副總兼電飯煲公司總經理等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