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的「IPO焦慮症」

2020-12-15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網際網路江湖

2016年,谷歌旗下AI系統AlphaGo以4:1戰勝圍棋九段高手李世石,引發了一波全球性的人工智慧熱潮,大量的資金流入AI行業,AI成了整個投資圈都在聊的話題。都說生的早不如生的巧,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剛好乘上了這股「AI東風」。

轉眼五年過去,AI行業的又一個節點來臨,如果說此前敲響的是AI行業的晨鐘,那麼這次響起的聲音更像是整個行業的暮鼓。在大量的AI泡沫破滅之後,行業的頭部企業紛紛掙扎著上市,想要逃過命運三女神所編織的命運之網,其中自然包括「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

疫情「糖衣炮彈」能否治好「AI小龍們」的「富貴病」?

在經歷過AI融資熱潮之後,投資人試圖用更加理性的眼光來看待AI,行業火熱表象下的問題也終於無處隱藏,在2018年之後爆發。

沙利文公司發布的《 2019 中美人工智慧產業及廠商評估 》中數據顯示,2013 年至 2018 年,中國 AI 領域投資熱度遠高於美國,投資額從2015年開始超過美國,但是到了 2019 年中國在 AI 領域的投資額與投資筆數大幅下降。投資人對AI賽道的熱情已經明顯縮水,當投資熱浪過去之後,整個行業迅速跌入資本的谷底。

李開復在2020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出,「不少AI公司割了不少投資人的韭菜。」

AI公司非理性燒錢模式顯然是難以為繼的,但無錢可燒的AI企業甚至沒有活下去的資格,因為AI註定是個燒錢的「雷區」,沒有辦法賺錢養活自己的AI企業更是一個個燒錢的無底洞,區別只不過是有的公司打著AI的旗號騙錢,有的公司是真的把錢燒了進去。

然而,今年的新冠疫情成為一個最大的變數。

有不少人認為,疫情推動了AI的落地,給AI公司們帶來了商業化的契機,疫情對於AI來說就像是一場久旱後的甘霖。

不過在網際網路江湖看來,經歷過疫情短期爆發,慢慢迎來經濟復甦的後疫情時代,此次的疫情更像是一個「糖衣炮彈」,對AI領域的影響本質上有三層。

第一,疫情確實推動了AI行業的發展,但是對於行業的個體AI公司來說,疫情推動AI商業化的作用更像是最外層的一層「糖衣」。

是的,疫情確實帶來了需求,但是由於AI行業還處於發展的初期,真正能夠讓AI落地的公司少之又少,而且即便落地,能夠為AI公司帶來的利潤仍然遠遠無法滿足AI公司們的燒錢速度。

比如國內的頭部AI公司雲從科技,據招股書顯示,在2020 年 1-6 月,雲從科技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28,620.22 萬元,疫情期間該虧損的照樣虧損,甚至還有擴大的趨勢。

第二,「糖衣」之下更像是「苦果」。

如今本就處於資本寒冬,而疫情的蔓延讓本就缺錢的AI公司融資難度「難上加難」,而這個是最要命的。現金流對於AI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金流緊張,對公司研發投入、財務狀況、業務拓展、產品研發、市場拓展、人才引進等方面都會造成不利影響,一旦沒錢可燒,只能就此止步。

Wave Computing被譽為全球最有前途的AI公司之一,曾被認為有和英特爾、英偉達等巨頭一較高下的潛力。此前據外媒報導,Wave Computing 公司即將破產。據悉,該公司已經遣散了所有員工,並申請破產保護。

第三,這個「糖衣炮彈」對於頭部AI企業來說或許又是一劑良藥。

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全靠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撐,實體經濟雖說受到嚴重影響,但卻側面利好了金融市場,A股、港股、美股都迎來了牛市。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AI公司們在一級市場遭遇了融資困境,但是卻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迎來轉機,通過IPO逃亡進入下一個安全區。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AI四小龍」。

在國內的人工智慧領域中,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雲從科技並稱為「AI四小龍」。根據IDC的數據,從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它們佔據了國內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的60%,分列前四名。因為它們的發力點都是計算機視覺領域,因此四者又並稱為「CV四小龍」。

早在2019年8月,曠視科技就在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但幾經波折,一直上市未果。今年9月,界面新聞透露,曠視科技正尋求在香港和內地科創板同步發行上市。對此曠視科技表示「不予置評」。

從7月份開始,商湯科技就不斷傳出其在資本市場尋求新一輪融資和IPO的消息。但目前為止也只是傳言,並沒有可見的實質性進展。商湯科技對於IPO的消息,一直表示「不予置評」。

目前進展比較快的反而是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雙方開始IPO的時間相差無幾。在11月4日,根據上交所官網信息,依圖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目前雲從科技也已正式遞交上市招股書。但IPO這劑「良藥」能否把他們「搶救」過來仍不得而知,畢竟去年曠世IPO時已經出現過一次失敗的經歷。

雲從科技的優越感何來?

在「AI四小龍」中,雲從科技是較為特殊的一家,因為孵化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高科技企業,再加上政府基金背景,以至於雲從科技經常頂著 「AI國家隊」的標籤來宣傳自己。

但是「AI國家隊」的光環給雲從科技帶來了什麼影響,很少有人深入探究,如今在其遞交招股書之後,我們或許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首先,雲從科技虧損狀況遠遠小於「AI四兄弟」中的曠世科技、依圖科技。

根據曠視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6 年至2018 年,曠視大致虧損分別為3.4 億元、7.6 億元及 33.51億元。截至 2018年6月30日及2019年6月30日止的半年內,虧損分別為 7.3 億元及 52 億元。曠視解釋,52億虧損主要是由於曠視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

依圖招股書披露,在報告期內淨利潤未能轉正,截至2020年6月末累計虧損為72.2億元,其中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引發的虧損,4年累計達51億。

雲從科技招股書顯示,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和 2020 年 1-6 月,雲從虧損分別為1.2億元、2億元、17.6億元以及3億元。累計虧損為23.8億元。

同為「AI四小龍」,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差異?

事實上,曠世和依圖巨額虧損的來源同屬於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因為兩者都是採用可轉換可贖回的優先股融資的方式融資,在經過多輪次的優先股融資後,公司估值不斷上升以致優先股公允價值不斷上升,使得各期分別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而這部分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負債將會轉入所有者權益。

而雲從科技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並不大,而且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公允價值變動形成,和優先股融資並無關係。也就是說雲從科技的融資方式顯然和「小龍兄弟們」有著明顯的不同,而這或許也和雲從科技政府基金的背景有著密切聯繫。

據天眼查APP顯示,雲從科技的融資更多是以股權融資的方式進行,以至於融資達到10次的雲從科技在今年5月的最新融資才到C輪。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不是今年疫情帶來的此次金融市場機遇,雲從科技未來很可能會繼續在一級市場融下去,畢竟「國家隊」名號可不是白叫的。

同樣融資高達十次的商湯科技已經走到了D輪,因為瘋狂融資甚至被外界戴上了「融資機器」的帽子,但是商湯科技也已經兩年時間沒有新的資本入駐了,它的上一輪融資還停留在2018年9月。兩相對比之下,雲從科技在今年5月仍然低調的融到18億元。

另外,可以觀察到,雲從科技在2019年虧損較為明顯,為17.6億元。實際上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其中確認股份支付費用達到 13億元。據云從科技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雲從科技研發技術人員 873 人,佔員工總數比達 50.00%。

如果和依圖科技對比,可以發現兩者在這方面的差距並不是一點半點。

據依圖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依圖的研發人員837人,佔員工總數為55.54%。在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 1-6 月因實施股權激勵確認的費用分別為 416.29 萬元、677.43 萬元、4,253.45 萬元、-1,161.00 萬元。另外公司存在員工股票期權計劃。鑑於員工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較低,尚未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總額為 52,360.41 萬元(假定 2020 年成功上市)。

首先,兩者的研發人員數量差距並不大,都是八百多人,佔員工總數相差也不多。但是兩家公司員工待遇可謂天差地別,雲從科技的股權激勵產生的股份支付費用比依圖的兩倍還要多,雲從科技的股份支付費用已經確認,依圖科技的甚至尚未確認。

而且雲從科技招股書提到,2019 年 9 月,發行人對公司高管和核心員工實施了股權激勵,且未設置服務期或業績指標等限制性條款。

這不禁讓人疑惑道,難道雲從科技的官方意思是:這13億你們拿去隨便花,完不完成業績、有沒有取得成果無所謂嗎?難道這就是「國家隊」名號如此響亮的原因?

總結來說,在「國家隊」的標籤之下,雲從科技對於融資並不會產生太多的擔憂,但是巨額的融資同時也會大幅拉高公司的估值,成為公司上市的阻力。去年曠世科技IPO受阻,有傳聞稱,是因為其估值過高,造成了成交壓力。雲從科技對於股權激勵毫不吝嗇,這一方面會加大雲從科技吸收人才的力度,但是也要警惕其中存在的問題。

出身中科院軟體所的中科紅旗曾位列國產作業系統第一,在政府採購中打敗微軟的國家隊選手,被譽為持續盈利的民族之光。但在光環之下,隱藏著內部管理混亂,市場僧多粥少,經營運轉嚴重依賴補貼與政府採購等諸多問題,最後因為補貼停止,再加上被大股東拋棄,只能破產。

遠川科技評論在《中科紅旗——一個國產作業系統的典型死亡》一文中對於中科紅旗有過這樣的描述,「看似是一批種子選手優中選優,實則是用國產為藉口,搶奪微軟的嘴邊殘食來餵養無數飢腸。」

要知道,如今AI領域並不成熟,但已經逐漸形成通過政府補貼、外部收購、投資換訂單等方式來製造收入的潛規則,一些AI公司開始在多個地方落戶,以此換取政府補貼和投資。

雲從科技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就是AI領域的作業系統,最近還推出了第一款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只不過從出生到如今準備上市的雲從也只有六歲,是眾多頭部AI企業中積累時間較短的一位,但是在「國家隊」的光環,已經被時代的浪潮推向了IPO,最後也只能希望雲從科技不要重蹈中科紅旗的覆轍。

【鈦媒體作者介紹: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網際網路江湖。】。

相關焦點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IPO,上海灘富豪劉益謙持股3.86%
    繼依圖科技之後,科創板又將迎來一家AI獨角獸。 12月3日,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根據招股書,此次雲從科技擬募資37.5億元,將用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 雲想科技:IPO點評:雲想科技
    安信國際12月7日發布對雲想科技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概覽雲想科技是中國領先的短視頻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及集中於泛娛樂的線上內容服務供應商。公司於2019年貢獻中國整體線上營銷市場的總收入約為0.5%。本次IPO融資主要目的包括:13.6%用於加強公司的研發能力,包括資訊科技基建、升級自主智慧財產權的DMP、升級內容製作及分發平臺等;57.6%用於提升與現有媒體合作夥伴的關係,擴大廣告主及媒體合作夥伴群以及達致多元化收入資源擴張業務;18.8%用於尋求上下遊行業參與者的策略投資與收購機會;10%用於一般運營資金。
  • 雲從科技IPO募資「輸血」 預計三年內盈虧平衡
    針對這一疑問,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率先給出了時間表。日前,雲從科技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雖然處於虧損階段,但營收年均增長率達到358.47%,仍在高增長階段,預計未來兩三年將觸及盈虧平衡點。」12月3日,雲從科技在上交所首次公開了招股說明書,成為科創板又一家衝擊上市的AI公司。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是當中較為特別的AI公司。2017年-2108年,雲從科技的虧損遠小於同行業公司,被一部分人認為可能是最快實現盈虧平衡的公司。 此外,雲從科技還擁有國家隊背景,並在技術上行業領先。雲從科技擁有自主可控並不斷創新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智能感知認知到決策的核心技術閉環。
  • IPO雷達|研發投入偏低,AI公司雲從科技 「中庸」到底?
    從已披露信息看,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依圖科技將晶片技術與算法技術結合,向AI算力技術及產品領域發力;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不出意料的是,雲從科技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在與波士頓動力創始人馬克雷波特對話中,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表示,由於目前人工智慧存在不可解釋、不可復盤的缺陷,雲從科技將公司戰略聚焦在「人機協同」上。這也是雲從跟一般的AI作業系統不同的地方。所以雲從以最高安全等級的金融切入做大,輻射延展,證明了這套AI OS的能力和可靠性。在剛舉行的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也獲得專家推薦委員會中外主任特別推薦,入選 「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 廣州治療焦慮症專科 焦慮症十個表現
    焦慮症是現在常見的的疾病,以焦慮心境體會為主要特徵。咱們的日子變得越來越了,可是患上焦慮症的人卻越來越多,由於日子、作業等種種原因都會患上焦慮症,焦慮症嚴峻時便會患上精神病,這讓咱們的身心健康都有害。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呈現焦慮症的十個症狀表現不可忽視!
  • 焦慮症的軀體症狀的嚴重程度 重度焦慮症身體症狀
    焦慮與焦慮症隨著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中不少人都患上了焦慮症了,雖然這是一種精神疾病,但是它嚴重起來是相當嚴重的,會威脅到大家的性命的。相信很多焦慮症的患者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疾病,想了解具體的原因接著往下看。
  • 廣州失眠焦慮症醫院 焦慮症病因有哪些
    廣州失眠焦慮症醫院 焦慮症病因有哪些?這些原因導致焦慮症   1.環境誘因  在眾多誘發焦慮症的原因中大因素就是環境。令人感到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都有可能誘發焦慮症,比方說喪偶(尤其老年喪偶,幾乎八、九成的人會得病)、離婚、丟掉工作、財務危機、失去健康等。
  • 心悸焦慮症如何緩解 焦慮症的心悸會自愈嗎
    心悸焦慮症 如何緩解焦慮症,顧名思義就是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得異常焦慮的一種疾病,其實,焦慮只是焦慮症一個較為明顯的症狀,對於焦慮症,其表現症狀是多種多樣的,為了讓大家對焦慮症有進一步的認識,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焦慮症的表現症狀。症狀一:軀體不適症狀。
  • 經濟學人:為什麼IPO融資又流行起來了? | 金融英語
    而快速增長的公司,包括數百家科技「獨角獸」公司——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選擇繼續由私人控股,而不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其結果是風險更大的公司資產負債表,普通投資者被排除在經濟中最激動人心的公司的所有權之外。
  • 心悸焦慮症 如何緩解 怎麼克服心悸焦慮症
    心悸焦慮症 如何緩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都已經開始關注焦慮症這種常見的心理疾病。焦慮症的治療方法比較多樣化,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治療。其中,心理治療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心理治療到底是怎樣的呢?1、增加自信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
  • AI獨角獸成立僅5年 雲從科技IPO是突圍還是涅槃?
    12月初,AI明星企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提交了IPO招股書。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從2019年曠視嘗試赴港IPO、今年12月雲天勵飛科創板IPO獲受理,到如今雲從科技招股書披露,敏感的大眾似乎早已留下「AI公司都是吞金獸」的印象。
  • 「AI國家隊」雲從科技衝刺IPO,招股書透露出怎樣的「秘密」
    12月3日,AI頭部企業雲從科技發布了上市招股書,引發業內熱議圍觀。如果深入招股書內部,可以發現其中幾項關鍵數據明顯有矛盾之處。比如雲從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累計虧損將近23.82億元。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投資者紛紛表示疑惑:AI雖然需要大量研發投入,但這個數據總有一些不真實的感覺。
  • 【科普】得了焦慮症,如何儘快恢復健康?
    之前我們給患者介紹了焦慮症,很多患者都對患了焦慮症以後如何調整心態、如何進行自我的調整,提出了很多問題,那麼今天針對這些患者的疑問,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中心神志門診統一作答。
  • 罐叔愛灌輸:教師都有焦慮症?關於焦慮症那些事兒
    但是當這種焦慮情緒超過一定的度,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強烈的痛苦時,就有可能是焦慮症了。 焦慮症患者一般有以下幾個典型症狀: 1. 具備精神上或軀體上的不適; 2.
  • 光雲科技IPO,董事長大學創業35歲身家超85億
    過去十幾年,龐大的電商市場造就了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同樣催生了一批「小而美」公司,光雲科技便是其中之一。光雲科技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電商商家SaaS產品軟體供應商。圖片來源:光雲科技官網4月29日,國內電商SaaS公司光雲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
  • 焦慮症的症狀表現
    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焦慮症的症狀表現。過分的擔憂對生活中的大事和小事表現出過分的擔憂,經常產生莫須有的擔心是焦慮症患者的症狀之一。如擔心自己或親人的健康、財產等,若一周擔憂超過了4天,持續半年,並且影響到生活,這時候就應該考慮是否患有焦慮症。
  • 焦慮症十個表現 焦慮症十個表現軀體障礙症
    焦慮症十個表現兒童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根據起病形式、臨床特點和病程臨床上可分為驚恐發作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為急性焦慮發作,發作時間短,表現為突然出現強烈的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廣泛性焦慮症為廣泛持久性焦慮,焦慮程度較輕,但持續時間長,患兒上課緊張、怕被老師提問、怕成績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根據發病原因和臨床特徵分為分離性焦慮、過度焦慮反應和社交性焦慮。
  • 四小龍跑步IPO,巨虧23億的雲從科技會成AI第一股嗎?
    12月3日,「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了。另外三隻獨角獸中,曠視科技、依圖都已披露上市文件,不過曠視的港股IPO一再被擱置,依圖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而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所在的人工智慧梯隊一度是資本熱捧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