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十個表現
兒童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幼兒表現為哭鬧、煩躁;學齡前兒童可表現為惶恐不安、不願離開父母、哭泣、輾轉不寧,可伴食欲不振、嘔吐、睡眠障礙及尿床等;學齡兒童則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不願與同學及老師交往,或由於焦慮、煩躁情緒與同學發生衝突,繼而拒絕上學、離家出走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興奮症狀為主,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痛、噁心、嘔吐、腹痛、口乾、四肢發冷、尿頻、失眠、多夢等。
根據起病形式、臨床特點和病程臨床上可分為驚恐發作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為急性焦慮發作,發作時間短,表現為突然出現強烈的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廣泛性焦慮症為廣泛持久性焦慮,焦慮程度較輕,但持續時間長,患兒上課緊張、怕被老師提問、怕成績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
根據發病原因和臨床特徵分為分離性焦慮、過度焦慮反應和社交性焦慮。分離性焦慮多見於學齡前兒童,表現為與親人分離時深感不安,擔心親人離開後會發生不幸,親人不在時拒不就寢,拒絕上幼兒園或上學,勉強送去時哭鬧並出現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過度焦慮反應表現為對未來過分擔心、憂慮和不切實際的煩惱。多見於學齡期兒童,擔心學習成績差、怕黑、怕孤獨,常為一些小事煩惱不安、焦慮。患兒往往缺乏自信,對事物反應敏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社交性焦慮患兒表現為與人接觸或處在新環境時出現持久而過度的緊張不安、害怕,並試圖迴避,恐懼上幼兒園或上學,有明顯的社交和適應困難。
什麼是焦慮症
相信很多女性都聽過這樣的話「你是不是大姨媽來了」,作為女性對「大姨媽」應該不陌生,這就是女性月經,女性來月經前和月經期間,身體上會覺得不舒服,心情也變得很煩躁,這是經期焦慮症的表現之一,下面跟著小編了解月經前焦慮症有什麼表現。
首先,經期焦慮症在生育年齡的女性當中比較常見,這是一種周期性疾病,而女性在月經期間,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有一些不舒服症狀,如情緒有障礙、身體很不舒服,還有就是行動上有困擾。其主要表現有焦慮不安、緊張、煩躁鬱悶等,還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疲乏無力、食慾發生改變、水腫等。
其次,月經前焦慮症的女性更需要注意飲食,不良的飲食會加重女性月經期間的焦慮症,而飲食的調整剛好有利於這種症狀的改善,因此經期一定要控制咖啡因的攝取,少吃鹽,這些食物攝入過多會引發焦慮,有的甚至出現抑鬱的症狀。
最後,如果女性經期焦慮症比較嚴重,可以去諮詢心理醫生,千萬不要仍其發展,導致情況越來越嚴重。另外生活中需要注意這方面的保健和調理,必要時候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抗焦慮症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