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壓力的變化,焦慮症抑鬱症這個話題經常出現在我們周圍,焦慮症抑鬱症患者除了有情緒上的焦慮害怕,抑鬱難受的痛苦,還有軀體上帶來的各種不舒服的反應,今天聊一聊什麼是焦慮症抑鬱症的軀體症狀?
焦慮和抑鬱的症狀以軀體症狀為主的心理疾病,都伴有情緒症狀,但以軀體症狀為主,情緒症狀可被當事人意識到,也可不被當事人意識到。這類病人都屬否認型,都會以軀體症狀為主訴,就診於臨床醫生,並有極強的趨病性特點,若非專業心理醫生,難以改變其錯誤認知。其軀體症狀有全身性的,有局部性的,尤其局部性的更有強大的迷惑性。例如:驚恐發作時的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癔病性心臟病、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咳嗽、神經性尿頻、月地受風、陽萎等,真實的感覺讓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病是假的。
有軀體症狀的心理病人,懷疑自己得了這病那病,結果一檢查沒有病,一吃藥沒有效,按理講他該知道自己上當了,不會再檢查,不會再吃藥了。但他們檢查過沒有病,就更想檢查,吃過藥沒有效,就更想吃藥。有的病人都做三十多個心電圖,十幾個B超,十幾個CT,好幾個核磁共振,抽血化驗就不用說了。有些人照這種病治,照那種病治,都沒有效,即使偶爾有效,也是暫時的,再吃幾天就沒有效了。只要沒有效,就扔掉不吃了,再開其它藥物,凡是心理病人,家裡都要剩下一堆沒用的藥。每一種藥,少則幾十,多則幾百,還要忍受苦口之痛,每做一項檢查,少則幾十,多則幾百,花錢無數,還要忍受針刺之痛,這豈不是上當,就是拿錢買石頭往水裡扔,還能聽聲響,扔給醫院連響也不聽,但他們願意扔,越扔越想扔,誰不讓他扔,他都不願意。
軀體症狀的誤區是什麼?
有軀體症狀的心理病人有一個無法突破的誤區,就是認為只要難受,肯定有病,沒有病就能難受了嗎?這個認識好象很有道理,似乎很符合邏輯,其實是個誤區。有病不一定難受,難受不一定有病。癌症晚期才有感覺,早期、中期其實病已很重,但沒有感覺。有人到了肝硬化腹水才有感覺,其實肝硬化腹水之前病已很重,但沒有感覺。說明有病不一定難受。反之,難受不一定有病,心理疾病是真難受,但其實一點病也沒有。突然害怕,就會劇烈心跳,心雖然真跳,不是裝跳,其實並不是心臟病。若再嚇得厲害,都可以大小便失禁,但泌尿系統和胃腸道一點病也沒有。怕走夜路的人是真感覺後面有人跟著,但無論感覺多麼真實,實際都是假的。怕心臟病的人真感覺心悸胸悶,發作起來都有瀕死感,但無論感覺多麼真實,其實都是假的。
只要認清軀體症狀不過是心理因素所導致的,並不是真的有病,採用心理療法,把自己的錯誤認知調整過來,心理疾病就能不藥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