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為何一字不寫嶽飛?考古發現一塊石碑,或揭開了真相

2020-12-23 諸史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才女,婉約詞派代表,李清照一生充滿了傳奇,但也留下了不少謎團,其中最大的一個是:李清照外祖到底是誰?

根據史書記載,李清照外祖有二種說法,一是御史中丞王拱辰,二是宰相王珪。史書上留下的二種說法自相矛盾,讓後人難以辨別,直到上世紀在河南出土一塊墓碑,才算解開了李清照的身世真相,由此還可能解釋一個宋史上的重大歷史謎團。

史書上記載的李清照外祖

李清照的父親是李格非,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是蘇門(蘇軾)「後四學士」之一,在歷史上名氣很大,但關於他妻子的記載,史書上卻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答案。

一,李格非妻子是王拱辰孫女王氏。《宋史》記載,「李格非,字文叔,濟南人……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女清照,詩文尤有稱於時,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號易安居士。」儘管沒有明確說王氏是李清照生母,但字裡行間卻透露了這一層意思,所以後世如清朝王士禎就認為「宋李易安(李清照),其母,王狀元拱辰女,亦工文章。」

二,在《名臣碑傳琬琰集》中,收集了王珪墓志銘——《王文恭公珪神道碑》,其中有「女,長適鄆州教授李格非」的記載,即王珪長女嫁給了李格非。《王文恭公珪神道碑》是奉宋神宗御旨撰寫,可信度較高,因此李格非妻子是王珪的女兒。

一邊是《宋史》,一邊是御旨墓志銘,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相?上世紀河南出土的墓碑揭開真相!

河南出土的墓碑揭開真相

1976年,在河南洛陽龍門地區,考古專家出土了《王拱辰墓志銘》,對王拱辰後代子孫有詳細的記載,但令人奇怪的是,墓志銘上隻字不提李格非。

1085年,王拱辰病逝,但這時李格非46歲,李清照2歲。如果李格非娶了王拱辰孫女,那麼墓志銘上不可能一字不提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李格非。因此,只有一種可能:《宋史》記載有誤,李格非沒有娶王拱辰孫女。

可見,李格非的妻子應該是王珪之女,李清照的外祖應該是王珪。

莊綽的《雞肋編》記載:漢國公王準後代中,李格非是其孫女婿。而漢國公王準,就是王珪的父親,這就佐證了《王文恭公珪神道碑》的記載。儘管《雞肋編》是一本包含了八卦內容的雜誌,但提到的漢國公王準後代,卻又都有史實可考,全都確切無誤。更為重要的是,莊綽是南北宋之交的人物,與李清照處於同時代,記載的內容比較可信。

這一真相或可解釋一個歷史謎團

1127年,金兵攻陷開封,廢黜宋徽宗、宋欽宗,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此時李清照44歲。原本家境優渥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婚後又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但金兵南下攻佔了濟南,導致李清照無數珍藏毀於一旦。

因此,背負著家仇國恨的李清照,對南宋政府表示了強烈的憤慨,寫過很多詩詞諷刺南宋偏安江南,對金兵一味求和,比如著名的贊項羽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實就是贊項羽、諷南宋,項羽不肯過江東,南宋卻逃亡江南。除此之外,還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等諷刺詩句。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作為力主抗金的嶽飛,應該非常符合李清照的願望,但李清照在詩詞中卻一字不贊嶽飛,也一字不批秦檜,令人非常難以理解。

其實,李清照身世真相大白之後,或可以給一個解釋。

原來,秦檜妻子王氏是王珪孫女,而李清照外祖是王珪,李清照與秦檜之妻王某兩人是姑表姊妹,秦檜是李清照的表妹夫。在儒家文化環境下,有一個「親親相隱」的規則,即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相隱瞞,不告發和不作證的不論罪,反之要論罪。因為親戚關係,所以李清照可能在詩詞中規避了這一點,讚揚了嶽飛就等於打臉秦檜,即一字不贊嶽飛,也一字不批秦檜。

根據史書記載,在趙明誠死後,南渡的李清照更是居無定所,生活潦倒,據說還慘遭一段騙婚,身上僅有錢財被騙走,淪為窮苦無依、孤苦伶仃的老婦,最終在悽涼孤獨中死去。然而,李清照卻一直沒有求助秦檜,而是投書求助於更遠親官位更低的綦崇禮。

《宋史·外戚傳》中還記載了一件事,李清照的三姨(王珪第三女)之子鄭億年,曾投降金國多年,回到南宋之後,秦檜給予大力關照,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將鄭億年提拔為資政殿大學士,對李清照卻從未給過一點幫助。當然,李清照也沒有求助於秦檜。

李清照對待秦檜綦崇禮的態度,與秦檜對待鄭億年和李清照的態度,說明李清照與秦檜之間關係惡劣必有隱情。筆者認為,結合當時時代和秦檜求和、李清照求戰的政治主張,說明李清照儘管不贊嶽飛不批秦檜,但內心卻是否定秦檜。

參考資料:《李清照與秦檜親戚關係考》、《宋史》

相關焦點

  • 一塊宰相碑文,顛覆了宋史記載,難怪李清照贊項羽卻一字不寫嶽飛
    然而,翻遍李清照的作品,卻又有令人不解之處,李清照讚揚項羽骨氣,勇於亮劍戰鬥的精神,卻為何一字不寫抗金大英雄嶽飛?北宋宰相的一塊碑文,揭開了這一段隱史! 眾所周知,嶽飛一直力主收復故土,提兵北上直搗黃龍,趙構連發12道金牌才得以制止。按說,嶽飛所作所為應該非常符合李清照的希望,寫幾篇讚揚嶽飛的詩詞不過分,為何李清照一字不寫嶽飛?原來,這裡面有一段隱藏的歷史!
  • 難怪李清照贊項羽卻一字不寫嶽飛?一塊宰相碑文,推翻宋史記載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即可關注「高中生語文學習幫手」,提高語文學習,在此一舉難怪李清照贊項羽卻一字不寫嶽飛?
  • 李清照親身見證嶽飛一生,作品卻對他一字不提,一塊墓碑揭開原因
    僅僅史書記載的詞人就1300多名,還不包括那些民間詞人,為整個中國文學貢獻了兩萬多首,同時也貫穿了兩宋的始末。在整個詩詞界中,除了人們所了解的辛棄疾、蘇東坡等豪放派之外,還有一個以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 命運多舛 李清照應該是我們學習生涯中經常看到的一個名字,文學作品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老人家裡放著一塊石碑,寫有四個大字,專家看到後揭開五千年秘密
    一般村子裡都會有一塊石碑,大多數都是用來記錄村子裡豐功偉績之人,可是在山西的一個小村子,有一塊最特殊的石碑,上面只寫有四個字,為何專家看到後不淡定了呢?這個村子就是山西絳縣的堯寓村,據說它是「長壽村」,村子裡的人大多都生活在窯洞裡,84歲的張春榮老人,居住的窯洞有上千年的歷史。
  • 李清照親身見證嶽飛一生,作品卻對他一字不提,1塊墓碑揭開原因
    趙明誠部下王毅叛亂,趙明誠發現後沒有組織有效的反抗,而是趁著夜色一根繩子棄城而逃,將李清照與一城百姓的生死置之不理。此絕非大丈夫所為,為此李清照寫出了這首《夏日絕句》,接著歌頌項羽來表達自己對於趙明誠這種行為的不恥。
  • 湖北英山發現神秘石碑,石碑上6字引考古界關注,引起全球關注!
    中國作為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國家,各種文化遺產自然是少不了的。在《世界遺產名錄》中,我們國家現有55項文化遺產被列入其中,其中,自然遺產的數量在全世界也是位居第一。像我們所熟悉的長城、泰山、敦煌莫高窟等等,都位列其中。祖祖輩輩給我們流傳下來的珍貴寶貝,需要我們拼盡全力去守候。
  • 李清照見證嶽飛一生,愛國詩詞隻字不提嶽飛,原來她和秦檜是親戚
    李清照雖為女人,而且是生在朱程理學最為發達的宋朝,但她卻是理學之外,不在女則之中。她的一生分為兩季,靖康之前,她的人生是春天,靖康之後是冬天。 從李清照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其實是非常關心國家大事的。而縱觀李清照的作品,居然沒有一首與嶽飛相關的詞句,按說他們是同時代的人物, 李清照也有一腔愛國熱情,為何對嶽飛如此惜字,隻字不提呢?
  • 張仲景的老方子為何不好使?考古發現漢朝權衡,或揭開了真相
    上世紀以來,考古專家在諸多漢墓中發現「權衡」,揭開了《傷寒雜病論》中的張仲景老方子為何不好使的真相。01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有一個基本常識,即拋開劑量談療效都是耍流氓。中醫傳承中,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以《傷寒雜病論》用藥劑量考證為例,張仲景老方子中的一兩,在每一個朝代折合多少?古人對此進行了研究。
  • 山西84歲老人堅守窯洞,只為守一塊石碑,碑文揭開五千年的秘密
    堅守者不在少數,山西84歲老人堅守窯洞,哪怕已經八十四歲高齡,卻一心住在窯洞,而這一切只為守一塊石碑。碑文揭開五千年的秘密,也揭開了高齡老人無怨無悔的一生。在十餘年的時光裡,這位山西老人從來沒有想過離開,不僅因為窯洞是他的家,同時還是因為家中有自己的信仰。中華民族是一個有信仰的民族,華夏兒女更是會為了信仰不顧一切的堅守。
  • 辛棄疾為何寫詞從來不寫嶽飛?是不敢寫還是不屑寫?
    但是奇怪的是,辛棄疾傳世的詩詞有600多首,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他從未直接甚至暗示的提到過嶽飛。這是為何呢?嶽飛被冤殺,壯志難酬說嶽飛和辛棄疾是同時代的人可能有點不太準確。嶽飛去世時是1142年,那時候的辛棄疾還是個生活在山東的兩歲小孩。
  • 考古發現漢代竹簡,或揭開了真相
    考古發現漢代竹簡,或許就揭開了真相,遠比我們想像的高得多。011930年,在內蒙額濟納河流域的居延地區,在漢代烽燧遺址中出土簡牘一萬餘支,後被稱為「居延漢簡」,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
  • 俄羅斯考古發現漢字石碑,求助中國後,兩國專家陷入沉思
    清朝晚期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敗,沙俄政府趁火打劫,在1858年到1860年間先後逼迫清政府籤訂了《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庫頁島在內的100餘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了沙俄,自此庫頁島徹底脫離了清朝的統治,劃歸到了沙俄。
  • 埃及的一塊石碑,世界學者無人能解,卻被法國小夥用「漢語」破譯
    而古埃及文明被揭開神秘的面紗一角就有一塊石碑的功勞。這塊石碑叫羅塞塔石碑,因其發現地羅塞塔鎮而得名。石碑高達1.14米,寬約0.72米,厚度將近0.3米。石碑上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希臘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三種文字。羅塞塔石碑的發現以及破解都有一段傳奇的歷程,它先後被法國和英國掠奪,期間輾轉於世界各地,最終陳列於大英博物館。
  • 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塊石碑:武則天的無字碑,民間說法不一
    這一塊渾厚、高大的石碑猶如一個千年之謎,任何一個走過、路過的人都忍不住猜想一番。但蒼穹之下,歷史沒有真相。這塊無字碑與西側的「述聖碑」形成鮮明的對比。漫漫長河,風雲變幻,一代女皇究竟為何要給世人留下一塊無字碑,其真相,只有她自己知道。而民間,關於無字碑的秘密也一直在流傳,較為普遍的觀點有三種。
  • 山西84歲老人住千年窯洞,守著一塊石碑,碑文揭示了五千年的秘密
    故居、遺址、石碑這些都是歷史遺留給後人的瑰寶,他們見證了幾千年的文化變革,也記載著一個又一個難解之謎的回答。許多歷史難題的答案都在等著"文物"來給予我們解答。也有許多的未解之謎,因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明,只能借用傳說來為其解釋。堯王故裡一直都是一個難解之謎,答案眾說紛紜。直到一塊石碑的出現,才讓這件未解之謎得到完美的答覆。
  • 李清照的一首絕命詞,少一字不顯孤寂,多一字卻令人無法喘氣
    可是當金兵南侵、國家亡破,丈夫死去、家庭離散,一個孤獨無依的寡婦,在戰亂窮愁的生活中,便有抒寫不盡的悲痛,驅遣不完的哀怨。江南的秋天陰晴不定,也時寒時暖,就像詞人的心情。李清照流寓異鄉、舉目無親,孤寂的心理可想而知,一句「悽悽慘慘戚戚」,不知感動了多少讀者。下面就重溫李清照的一首經典之作,感受作者心中悽涼孤獨的心境。
  • 考古發現一明朝石碑,碑上刻著:扯淡,再不來了
    可偏偏就有人要幹特立獨行之事,在河南淇縣就有一塊墓碑,碑上大刻——「扯淡,再不來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好些石碑都被用來當成建築材料,紛紛壘到了水渠、水庫之中,在蠻力運輸之下,好些石碑都因此或多或少受到了毀損,但扯淡碑卻依然完整。60年代的時候,淇縣又開始建設農機公司,地點正是八角樓附近,但人們雖然沒太重視扯淡碑,但還是把它保存了下來,安靜地立在了農機公司之內。
  • 王玄策橫掃天竺的故事,後來西藏的一塊石碑,證明了不是虛構
    但是這些很多都只是存於史書之中,並沒有真正的歷史遺物或者遺蹟加以佐證,特別是當年膾炙人口的王玄策橫掃天竺的故事,後來西藏的一塊石碑,證明了這一切不是虛構,而是歷史事實。1990年,西藏吉隆地區在開水渠的時候發現了一塊怪石頭,本來大家打算把他炸掉,但是當地的縣長看到石頭後發現事情不對,馬上叫來了當地的一支文物普查隊。
  • 湖北英山特大發現,田缺發現神秘石碑,上面6個字讓世界矚目
    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在湖北英山的一個田缺裡發現了一塊石碑,在經過專家研究之後,上面刻的6個字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也讓畢昇真正顯現在世人面前。那麼這塊石碑究竟是什麼,又是哪6個字引起了世界關注呢?話說在1990年,當時正值7月,天氣炎熱。
  • 西夏國:一個被遺忘七百餘年的王朝發現之旅
    張澍覺得很奇怪,亭子古色古香,建構精美,是休息納涼的好地方,為何卻用泥磚把四面都給封了起來呢?寺裡的和尚告訴他,這是一個已經被封了有幾百年的亭子,根據傳聞,這座亭子是一個被詛咒的不祥之地,生人踏足,必然是要遭遇一些不吉利的事情,何況將它打開呢?張澍還有一個身份是金石學家。何為金石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