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順:請別稱我為「中國鼓王」

2021-02-10 踏跡尋音

中國著名打擊樂演奏家、教育家安志順前來上海音樂學院大師班講學,得知消息,我推掉任何事情,一定要去見見這位我多年來夢想見到的大名鼎鼎的「中國鼓王」,可是,85歲的安老,第一句話就使我笑暈了,「安志順如果成為『中國鼓王』之時,就是他的滅亡之日!」哈哈。


 

 

               「鼓」與「華夏」同時發展


鼓是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由於它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機越雄壯而傳聲很遠,所以很早就被華夏祖先作為軍隊上助威之用。到了周代,已專門設置了「鼓人」來管理鼓制、擊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種用途的鼓,如寂祠用的雷鼓、靈鼓、樂隊中的晉鼓等。

   

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雄壯的鼓聲緊緊伴隨著人類,遠古的蠻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間的歡慶鑼鼓,雅可以進入廟堂祭祀和宮廷宴集。從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銅鼓,一直發展到種類繁多的現代鼓,鼓是最為人們喜愛和廣泛應用的樂器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鼓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民族樂隊、各種戲劇、曲藝、歌舞、賽船舞獅、喜慶集會、勞動競賽等都離不開鼓類樂器。鼓的結構比較簡單,是由鼓皮和鼓身兩部分組成。鼓皮是鼓的發音體,通常是用動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經過敲擊或拍打使之振動而發聲的。中國鼓類樂器的品種非常多,其中有腰鼓、大鼓、同鼓、花盆鼓等。


   

中國傳統的鼓多源於中原,秦漢前已有20餘種。雖大小高矮不同,但幾乎都是粗腰筒狀。當時已用於詩、樂、舞以及勞動、祭祀、戰爭和慶典之中。從秦、漢到清代,中原地區原有的各種傳統鼓幾乎都得以保留並有所發展,而以阿拉伯和印度為主的外來鼓,雖然曾在中原長期流行並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後期日漸衰落以至失傳,僅在文獻中留下了一些不詳的記載,例如簷鼓、齊鼓、雞婁鼓、羯鼓、答臘鼓、都曇鼓、毛員鼓等。

 

               「中國打擊樂的貝多芬」


這話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維拉德先生讚揚安老先生發自其肺腑的評價。

 

當代享富盛名的打擊樂作曲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打擊樂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陝西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陝西打擊樂學會會長、陝西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顧問、香港中華鼓樂團藝術總監、中國陝西安志順打擊樂藝術團(原陝西打擊樂藝術團)團長、總監。

   

他的作品多次榮獲國際、國內的大獎:尤其《老虎磨牙》、《鴨子拌嘴》於1984年在朝鮮舉行的「亞洲音樂論壇和專題討論會」上獲優秀作品獎;《黃河激浪》、《秦鼓激揚》、《大唐六駿》、《老虎磨牙》在全國民間鑼鼓大獎賽中,分別獲得最佳鼓手獎、最佳氣勢獎和兩次最佳表演獎;《鸚鵡學舌》獲陝西省新劇目匯演最佳表演獎和作曲獎;《獅子戲鈴》、《黃河激浪》、《運動場上》獲陝西省新劇目觀摩演出創作獎;《老鼠娶親》、《滴水訴情》獲陝西省新劇目觀摩演出優秀創作獎;《得勝回營》、《雙龍戲梅》獲陝西省首屆藝術節演奏一等獎,並獲作曲獎;《鴨子拌嘴》獲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三等獎;《老兩口的故事》、《延安新春》、《走西口》、《草帽圈》獲中國舞協優秀創作獎;組合打擊樂《大唐六駿》連續六次榮獲國家和省級金獎和一等獎。1997年,他領銜擔任香港回歸慶典《黃土雄風》的演出,並於2000年擔任千面鑼鼓的總指揮鼓,受到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讚譽。

 

曾應邀出訪朝鮮、日本、新加坡、瑞典、冰島、挪威、丹麥、加拿大、前蘇聯、德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香港、澳門、臺灣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由安老親手組建並領導的陝西省打擊樂學會,陝西打擊樂藝術團在弘揚民族打擊樂,晉及打擊樂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我的作品來源於民間」

安老在創造過程中,始終遵循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一原則,根植民族民間的沃土,汲取民間藝術的營養。他作品的名稱有用動物名字命名的,也有用自然風景命名的,還有以人物形象為代表的,其中以用動物名字命名的作品尤多,享譽國內外的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老虎磨牙》,在刻畫藝術形象上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作,都旨在刻畫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從而能更貼切的表現生活,讓觀眾更易接受和喜愛。

 

《鴨子拌嘴》原素材是西安鼓樂中大型套曲五調坐樂《中呂粉蝶兒》的開場鑼鼓。原曲節奏較簡單、內容有點冗長也缺少變化,安老突破原有素材,從意境著手,從內容出發,經過加工、提煉,創作了《鴨子拌嘴》,通過各種不同的演奏技巧,塑造了一群蹣跚所來的鴨子的可愛形象,所用的樂器是常見的小釵、水釵、木魚、雲鑼等,但由於在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上有了較大的突破,就大大豐富了其表現力,僅小釵就有點擊、刮擊,滑擊、扣擊等十多種演奏技巧,在這變化多端的演奏中,鴨子的高聲喧譁、竊竊私語,以及嬉戲內於水中的形象就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了。

 

安老說:「在中國音樂的表現形式中,民族打擊樂是一個非常特別、極具特色的聲部。它像一個大姐姐一樣,以自身所具有的強大的包容性,與其他姐妹聲部非常融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同時「民族打擊樂時而大氣、雄渾,時而婉約、柔和,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他認為,「我覺得單從民族打擊樂發展的角度來講,不僅僅包括專業從業者的創作和演出,更應該被普羅大眾喜愛,像鋼琴、小提琴那樣擁有眾多粉絲,因為它的藝術價值並不比鋼琴、小提琴低。」


 

                 「從娃娃開始教育」

和安老聊天很開心,不時他的兒子安源也加入進來。安源經常隨父親在世界範圍內演出,幾乎走訪了歐洲、亞洲的所有國家,所到之處觀眾都為中國民族音樂叫好。

 

「先不說別的國家如何重視自己的民族音樂,就說離我們最近的香港,每年都有一次24式鼓王爭霸賽,場面十分壯觀。」安源說,「在臺灣,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教學中心遍布所有縣市,臺南的謝十鼓術團、高雄的梅苓打擊樂教學中心、宜蘭的蘭陽舞蹈團打擊樂團培訓等等,都成為良性循環。」

 

跟香港、臺灣相比,內地在民族打擊樂方面的普及遠遠不夠。安源無奈地表示:「內地一些城市的藝術培訓中心,打擊樂招生只有架子鼓、西洋鼓,幾乎看不到民族打擊樂器的培訓。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年前到深圳,一直嘗試做打擊樂藝術團的創建和青少年、少兒民族打擊樂培訓的拓展,步履維艱,難以如願,這種情況在內地許多城市也同樣存在。」

 

對此,安源反覆思考,試圖找出原因。「是教師水準太低?教材不規範?教學方法不正確?學生興趣不夠?還是家長不支持?最終,我覺得還是民族打擊樂的推廣不夠,人們對民族打擊樂的認識不夠、沒有興趣,所以才導致無法普及。」安源嘆息道,「如此優秀的民族打擊樂,竟然成了牆裡開花牆外香。」

要普及民族打擊樂,安老父子倆認為從業者的視線應該更多地放在基層、社區。安老說,「我們曾經在古城西安做過一些嘗試,帶著民族打擊樂的精品節目進入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外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等高等院校,以及西安地三中學、西安鐵一中學、西安交大陽光中學,並且前往基層、社區,把經典作品介紹、推薦給觀眾,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他們表示:「民族打擊樂的普及、發展、傳承,應該更多地深入基層、社區進行宣傳和推廣,把根深深扎在基層,我們的視點應該放在那裡。」

 

             「我的生活每天都是新的!」

安老在講座的時候問及學生「你們幸福嗎?」學生們張口結舌,不知道怎麼回答,安老自己解答,說「你們可不敢把這段荒廢,這段是回不來的。」「我的筆記本扉頁上就是我的座右銘『每天都是新的!』我已經85歲了,每天都還充滿著愛!」

 

安老循循誘導學生「你們還年輕,路上的日子還多著呢!有人說『我們老年人是晚開的花遲到的愛,我就不贊同,我們早就把愛心獻給了國家獻給了音樂,早就開了花了!呵呵。」
安老講座充滿著幽默和智慧,「我沒感覺到老,但實際是老了,八十多歲在我們家鄉那邊,就是彎著腰、戴著眼鏡、抽著旱菸袋,樹枝上掛著半導體收音機,脊背上爬的是孫子,懷裡抱的是孫女,成天是幹這活的,可我現在還粉墨登場,一會兒登臺演一會登臺跳,喜怒哀樂,文化廳給我發「藝術貢獻終生獎」,我說「你真會發獎,我就是終生藝術,像卓別林一樣死到臺上去,這就是終生,我要半截停下來這不是終生,還不能拿終生獎……」哈哈。

越聲/文圖  黃真/編輯


喜歡就點讚!

歡迎在文末評論!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並加以關注!

希望大家多多轉載,多多支持!讓我的原創 「踏跡尋音」 的公眾號腳步不斷向前邁進!



相關焦點

  • 安志順:一生打遍各種鼓,唯一不打「退堂鼓」
    【走近文藝家】  作者:趙鳳蘭(中國文化報高級記者)    義大利作曲家維拉德稱他為「中國打擊樂的貝多芬」,中國人則稱他為「鼓神」「鼓王」。這位長者就是人稱「東方鼓神」的中國打擊樂演奏家、作曲家安志順。  見到安志順是在北京民族樂團,他正指導兒孫和團隊成員排練其代表作《老虎磨牙》,為一場音樂會作最後準備。安志順身著深灰色高領毛衫,外披黑色外套,頭戴一頂細格紋上海灘爵士帽,手捧薄荷綠的茶杯,坐鎮現場督導排練,隊員們演奏中的每一處小瑕疵,都逃不過他的眼耳。教導之餘,他還時不時甩開外套,擼起袖管親自示範。
  • 中國搖滾樂壇的十位鼓王(上)
    中國的搖滾樂從1986年開始發展,在九十年代初期達到了最輝煌的時期。隨著文化環境的不斷變遷,中國搖滾樂隨後進入了半地下狀態,那段時間的中國搖滾樂很少有人問津,直到近年來才逐漸有復興的跡象。現在中國搖滾樂的發展已有了三十年的時間,其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歌手還有樂手,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搖滾樂壇的十位鼓王:1.趙牧陽寧夏中衛人,人稱「西北鼓王」,曾先後加入超載、蒼狼、呼吸、鮑家街43號等樂隊,曾參與過張楚的《姐姐》、竇唯的《黑夢》、以及許巍的《在別處》等經典搖滾專輯的錄製。
  • 鼓王葉世榮動力火車等知名樂隊齊聚濟寧
    屆時,Beyond樂隊成員、亞洲鼓王葉世榮先生及其樂隊、臺灣知名搖滾組合動力火車、輪迴樂隊、中國力量等著名音樂人,將為濟寧人民獻上一場精彩的搖滾音樂盛宴,在激情的搖滾樂中迎接新年。  據了解,與往年的演出活動不同的是,籌備活動期間,主辦方將進行兩場聲勢浩大的「愛在搖滾的歲月」搖滾之星選拔賽,選拔優秀的搖滾團隊或個人,與知名搖滾樂隊同臺登場演繹傳奇。
  • 大陸鼓王赴臺任教十五載卻依舊「蒙在鼓裡」
    大陸鼓王赴臺任教十五載卻依舊「蒙在鼓裡」 2015-11-14 15:06: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山西鼓文化在寶島生根開花 「中國鼓王」王寶燦鼓舞人心
    2011年,這位老先生獲得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頒發的「民樂藝術終身貢獻獎」。他就是被譽為「中國鼓王」的王寶燦!11月10日,記者來到太原市雙塔西街一座樓內,拜訪了王老。客廳過道處,兩個大大的書櫃裡擺滿了與鼓樂、打擊樂有關的書籍,桌上還放著一本新書《鐘鼓之樂》,文中有多處以紅筆標註著。
  • 中外鼓隊山西太原爭「鼓王」 臺灣鼓樂秀民俗
    中外鼓隊山西太原爭「鼓王」 臺灣鼓樂秀民俗  【解說】4月21日,來自非洲、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支代表隊在山西大劇院鳴鑼開賽,展示各具地域特色的鑼鼓藝術。來自臺灣的民俗團隊、山西太重鑼鼓藝術團等三個代表隊獲得「金鼓王」稱號。
  • 「山西鼓王」王寶燦與臺灣學生相逢「雲端」
    11月22日,《三晉鼓韻——山西鼓樂藝術經典作品音樂會》在位於山西太原的山西大劇院舉辦,音樂會特邀有「山西鼓王」美稱的中國鼓樂藝術家王寶燦出席,並與他的臺灣學生現場連線。據介紹,王寶燦是知名民族打擊樂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打擊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打擊樂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打擊樂學會顧問。音樂會上演了王寶燦部分經典鼓樂作品《秦王點兵》《牛鬥虎》《滾核桃》《戲文武韻》《黃河鼓韻》等。
  • 我叫岐山,字周原,六個別稱完美的詮釋了我!
    我叫岐山,字周原 我有六個好聽的別稱 這些別稱我都很喜歡, 也希望你給我發掘出更多好聽的別稱
  • 耄耋「鼓王」與臺灣學生「雲端」寄相思
    中新網太原11月23日電 (記者 楊傑英)看著視頻連線中,來自臺灣學生的鼓樂表演,今年80歲的中國「鼓王」王寶燦感慨萬分。王寶燦與臺灣學生連線。 李東 攝  22日晚,「三晉鼓韻」山西鼓樂藝術經典作品音樂會上,王寶燦作為特邀嘉賓出席。與臺灣的學生連線,成為當晚音樂會的高潮。
  • 中國民俗別稱大全,長知識!
    她的美稱為「月月紅」、「四季花」、「長壽花」、「鬥雪紅」。菊花:別稱:「黃花」,雅稱「壽客」。還有稱「隱逸者」,與蘭花、水仙、菖蒲稱「花草雅」。茉莉:古塵「沒利」,美稱「人間第一香」,雅稱「神客」。梅花:雅稱「清客」。
  • 喜訊|墨戎苗寨鼓舞隊榮獲湘西2020年鼓王爭霸賽冠軍
    2020年12月6日,鼓王爭霸暨苗鼓大賽總決賽在花垣縣舉辦,墨戎苗寨苗鼓隊受邀參賽並一舉奪冠。1993年墨戎苗寨被湖南省文化廳授予「苗族花鼓之鄉」。近年來,墨戎苗寨苗鼓隊已經由一支名不見經傳的鼓隊舞出了湘西,舞動了世界!
  • 月亮的別稱有哪些
    月亮通常也是我們晚上在太陽落山以後,會看到天上掛著一輪明月,而月亮別稱有哪些呢?
  • 中國傳統文化民俗別稱大全!必須收藏
    解元」;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夏明翰:殺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王成:為了祖國,向我開炮!【十八層地獄】第一層:拔舌地獄。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巧言相辨和說謊騙人者。第二層:剪刀地獄。唆使他人再嫁或為再嫁者牽線搭橋之人。
  • 延安腰鼓APEC會議表演 安塞"鼓王"稱為陝西爭光
    可能大家並不知道,其中的安塞腰鼓和洛川蹩鼓,都是咱陝北人教會的,而最前面領鼓的鼓王是安塞後生劉國進。   安塞腰鼓   縣上派出16名演員配合教學  「感覺特別自豪,不僅為國爭光,也為陝西爭了光。」昨晚7時許,剛從北京參加完演出回家的劉國進對華商報記者說。劉國進今年30歲,是安塞縣民間藝術培訓中心舞蹈隊隊長,10日晚鑼鼓表演領鼓的就是他。
  • 「中國鼓王」趙牧陽9月10日中衛演唱會門票瘋狂開搶啦!僅剩少量!5路售票熱線市區和中寧14個現場售票點緊急售票!
    由大運星空(北京)旅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攜手「中國鼓王」趙牧陽共同舉辦的"保護母親河&趙牧陽中衛演唱會
  • 中國民俗別稱大全,漲知識,值得收藏!
    她的美稱為「月月紅」、「四季花」、長壽花「、」鬥雪紅」。菊花:別稱:「黃花」,雅稱「壽客」。還有稱「隱逸者」,與蘭花、水仙、菖蒲稱「花草雅」。《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 九月菊月 中國農曆月份的別稱 美醉了
    唐人張旭描寫的景致為暮春季節,落英繽紛,好似溪水流霞,於是三月的別稱又為桃月。此外三月還有晚春、暮春、蠶月等別稱。從季節氣候而言,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陰雨時間較長,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別稱還有叫餘月。《爾雅·釋天》說:「四月為餘。」郝懿行義疏云:「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餘。餘,舒也。」
  • 用月份別稱起中國風小名,既有古典韻味,又蘊含濃濃詩意!
    當我們驚嘆於古人的驚豔名字時,應該更驚嘆他們起名的能力,當你看到一些古人對事物的雅稱,就會被他們形象貼切,美到驚豔,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十二個月份都有屬於自己的唯美別稱,而父母為孩子選名字就和挑衣服一樣,看多了就容易挑花眼,不如利用十二個月份的別稱來給孩子起一個中國風的名字,基本不會出錯
  • 石家莊第九屆鼓王爭霸賽舉行,正定縣弘文中學獲得「金鼓王」稱號
    無線石家莊消息(記者:劉沛然,葉琳)今天上午經過近三個月的精心籌備,由中共石家莊市委宣傳部、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中共正定縣委、正定縣人民政府、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石家莊市群眾藝術館、中共正定縣委宣傳部、正定縣文廣旅局承辦,正定縣公安局、正定縣城管委等單位協辦的「中國北方鼓樂文化交流展示大會暨石家莊第九屆鼓王爭霸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