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個普通的士兵,還是一個貧苦的孤兒,可是最後卻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成為民族英雄,我們國家的成功人士有很多,可是我在我們國家找不到像雷鋒這樣的。
在知道了雷鋒之後,我的遺憾就是,在西方國家,只有很少人知道雷鋒,我翻譯了《雷鋒日記》,我就是讓大家都知道我所學習的雷鋒,就是要把雷鋒精神帶到所有地方。
——羅傑斯
一位生活在遼寧省錦州市的美國人把《雷鋒日記》翻譯成英文,免費贈送給中國和美國的親朋好友。在他眼裡,學雷鋒沒有國界。
6年前來到中國的雷夫·羅傑斯,現在是錦州銀行國際部總經理助理,因為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學雷鋒行動,在當地被人稱為「洋雷鋒」。
在北京計程車上結緣2005年8月的一個晚上,羅傑斯從美國抵達北京,走上了一輛普通的計程車。
司機問:What is yourname?(你叫什麼名字?)
羅傑斯回答:Leif(雷夫)。
司機遲疑了一下,突然間非常興奮地喊道:雷鋒,你的名字叫雷鋒?
當時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雷鋒究竟是誰,為什麼計程車司機提到這個人會這麼興奮,他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魔力和魅力?」
羅傑斯在美國是個成功的白領,因為感到空虛來到中國,在中國,他找到了雷鋒,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新目標。羅傑斯開始搜集有關雷鋒的資料。知道越多,羅傑斯對雷鋒的崇拜就越深。
第一個翻譯《雷鋒日記》在羅傑斯所有雷鋒紀念品中,他最喜歡的就是一本《雷鋒日記》。
他在錦州商業銀行凌雲支行工作時,同事一句話提醒了他,「你那麼喜歡雷鋒,為什麼不把《雷鋒日記》翻譯成英文的呢?」
羅傑斯決定用一個月的時間,要把《雷鋒日記》翻譯完。一個月過去了,他和女朋友卻只能將《雷鋒日記》中,一些比較經典的語句翻譯完。「我必須要選擇最合適、最恰當的語句來詮釋《雷鋒日記》,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翻譯過程中,羅傑斯對雷鋒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層次。「我時常會感受到,雷鋒正在和我交流,是那種心與心之間的交流。」
目前,經過羅傑斯翻譯的《雷鋒日記》已經陳列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羅傑斯也是第一個翻譯《雷鋒日記》的人。
他成了錦州的「洋雷鋒」為幫助當地一個家庭尋找在美國失蹤的兒子,羅傑斯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每天凌晨三四點鐘給美國打電話,在包括他父母在內的所有親朋好友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這個留學生。留學生的父母給羅傑斯送來一面錦旗,「雷鋒精神無國界,凌雲有個洋雷鋒。」
去年,羅傑斯所在的美國商會籌集了16萬元人民幣,捐贈給大連孤兒院購買輪椅。現在,美國商會每年都籌資給大連孤兒院、天津孤兒院等機構。如今,羅傑斯只要有機會都要去當地的孤兒院,看望、幫助那些失去親人的孩子,也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尋求他的幫助。
「只要是確實需要幫助的人,我都會盡我所能地幫助他們。」他說。本報綜合整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