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經典名言二十句,智慧點撥人生

2021-02-15 中華詩文學習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

1、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士樂於為知己的人捨生忘死。女子樂於為喜歡自己的人修飾打扮。

  感悟:在《戰國策》原文中,這是豫讓決心為重用,信賴自己的知伯復仇時說的話。豫讓是晉國人,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躋身智伯門下後受到尊寵,稱他為國士。智伯伐趙襄子沒有成功,被趙襄子戰敗身亡。豫讓改名換姓,為了改變相貌、聲音,不惜在全身塗抹上油漆、口裡吞下煤炭,喬裝成乞丐,找機會報仇。

 

  在邢邑(即今邢臺市)多次行刺趙襄子未遂後終於被捉,豫讓知道非死不可,於是懇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讓其刺穿以完成心願;趙襄子答應了要求,豫讓拔劍連刺衣服三次,然後自殺。豫讓成為比荊柯刺秦還要早若干年的「趙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兩句話概括了人們的一種典型心理,自古知己難得。千百年來不同時代的人們又賦予這兩句話不同的含義而經常引用。

2、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

  注重小節的人不能成就大的威名,不忍受小的恥辱的人不能建立美名。

  感悟:我們常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春秋時代,管仲用箭射齊桓公,射中了他的帶鉤,這是篡奪;侍奉公子糾而不能為他殉死,這是怯懦;被魯國囚禁,這就是身遭凌辱。這三種行為可以說是一般人都難以忍受的恥辱。假使使管仲終生窮困,因為曾遭監禁感到壓抑而不出仕,因為自己所造受的恥辱感到慚愧而不去拜見齊桓公,就不免做一輩子被羞辱的'卑賤之人。然而管子同時擁有這三種過失,卻執掌齊國的政事,一舉匡正天下,九次會盟諸侯,使齊國成為五霸的首領,美名傳遍天下,光輝照權鄰國。

3、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喪命而已。

 

  感悟:這是齊國策士馮諼對孟嘗君說的話。意思是勸告孟嘗君要想鞏固自己在齊國的政治地位,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得有許多安全的退路才行。這兩句後來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語,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災禍;也可用於戲稱人的住處多,到處都有可安身的地方。

4、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別人對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記;自己對別人有恩惠,不可不忘。

 

  感悟:這幾句淺近平易的話雖然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借鑑觀念.但對今人仍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困為即使在今天,那些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的行為,也會遭到人們廣泛地鄙棄;自己給了別人一點幫助或一點好處便念念不忘.動輒重提,同樣為大眾所不齒.本名句可供闡述人際關係時引用。


5、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見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太遲。

 

  感悟:作者以這幾句作比喻,說明應及時修正錯誤,總結經驗,以減少損失。見到兔子再放出狗,雖然時間急迫,還來得及;羊已丟失了馬上修補羊圈,雖不能找回已丟的羊,但以後就不會再丟失了。以這兒句說明有錯要及時改,不可固執錯誤,否則會造成更太的禍患。「亡羊補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習見成語。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也就是羋月的侄子)即位後,重用奸臣,國家一天天衰亡。楚國有個大臣叫莊辛,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臭罵莊辛。莊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五個月後,秦國派兵攻打楚國,攻陷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到這時,他想到莊辛的忠告,派人把莊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莊辛就講述了亡羊補牢的故事。

6、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用錢財交朋友,錢財用完了交情就會斷絕;貪美色面結合,到年老色衰時愛情就會消失。

 

  感悟:這幾句不失為警句名言,作為人生格言,仍可引用。


7、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父母的疼愛孩子,就要為他們作長遠打算,不能只顧眼前得失。

 

  感悟:這是觸龍說趙太后時說的話,今天仍有教育意義。在勸誡那些一味寵愛、嬌慣子女的父母時可引此名句;重溫「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也可使今人受到有益的啟迪。

8、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

  內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惡,有共同的痛苦或憂患的人容易互相親近。

 

  感悟:內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往往成為競爭的對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產生憎惡甚而仇視的心理;有共同的痛苦或憂患的人,或同病相憐,或同仇敵愾,所以容易相互親近,引為知己。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理。我們可以用「同欲者相憎」來說明有共同企求的人容易互相產生憎惡的心理,也可以反其義而用之,說明在大目標相同的前提下,應該克服「同欲者相憎」的傳統心理。


9、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寧可作雞的嘴巴,決不作牛的肛門。

 

  感悟:鮑彪註:「《正義》云:雞口雖小乃進食,牛後雖大乃出糞。」這兩句表現的是一種獨立自主的意識,喻示人們要作自己的主人,而不作他人的附庸;寧可在小局面中獨當一面,也不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俗語有「寧為雞頭,不作鳳尾」,與此意同。

10、重寶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輕敵。

  懷藏著貴重的寶物,不能在晚上行走;擔任重大事業的人,不能夠輕視敵人。

 

  感悟:深夜行走,懷有重寶,可能遭圖財害命者的搶劫,招致殺身之禍,作者以此作比,說明擔當重任者應時時謹慎,不可輕敵,否則將遭暗算,招來災禍。因為「重寶」和「大功」,都會招來忌妒。~說明一個淺顯易知的社會通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可不慎。


11、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記,它可以成為後事的老師。

 

  感悟:此二句「精警的語言,告訴人們決不能忘記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應將前事作為老師,時時提醒自已,引為鑑戒。此二句和「前車之覆。可以為鑑」一樣,都是哲意深刻的生理名言,常被人所引用。

 

12、謀洩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

  謀略洩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計劃不果斷,名望也不能建立起來。

 

  感悟:若要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作充分的準備,周密的謀劃並注意保密,若計劃洩露了,或多謀而寡斷,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則將一事無成。這個道理可廣泛地適用於政治、經儕、軍事各個領域。

13、行百裡者半於九十

  一百裡的路程,走到九十裡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常用於以勉勵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感悟:成語意思可以從字面來理解,「行百裡者半於九十」,意思是行百裡路,走了九十裡,也只是走了一半;深層含義是說,幹事情越接近完成時越艱難、越關鍵。很多人開始的時候總是雄心壯志,宏圖遠大,可是隨著時間的進行,慢慢的就沒有了動力,沒有了毅力,沒有了決心。到最後草草了事。

14、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

  雙生的孩子長得極為相似,只有他們的母親能一眼分辨出來;利害混淆在一起的事物難以分辨,只有聰明的人才能把它們區分開來。

 

  感悟:這幾句以形象的比喻,說明在日常事物中,「利」與「害」常常混雜在一起,或看似有利實則有害,或看似有害實則有利,或雖有小利卻存大害,或雖有小害而終獲大利,令人分辨不清。唯有智者能夠去偽存真,去粗存精,顧此及彼,由表及裡,看到問題的實質,不為斤斤小利所誘惑,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以這幾句說明利害常常雜糅在一起,必須認真調查,審時度勢,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才配稱之為智者。

15、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太陽運行到中天則向西移,月亮滿盈後就會虧缺,萬物極盛之後就會衰敗。

 

  感悟:自然界的萬物都遵循著由興至盛、由盛轉衰的客觀規律而運行變化。當其發展到極盛階段之後,由於某種條件的作用,就會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注意到事物的這種特性,對於人的處事、立身都是有益的。

16、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能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上奏章直言勸諱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過失使我聽到的,受下等獎賞。

 

  感悟:這幾句是齊威王下令求諫的話。「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以則很著名的故事。鄒忌從幾件生活小事中悟出:平時說他的好話的人,不是偏受他,害怕他,就是有求於他。因此勸齊威王不要像他受蒙蔽一樣盡聽阿諛奉承之詞。齊威王覺得鄒忌講得很有道理,就下令群臣史民。齊威王敢於懸賞求諫,表現了具有實事求是精神的政治家的襟懷與風度,值得後世的政治家借鑑。

17、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

  遵循古法成就的功業,不完全高於今世;效法古人的學問,不能夠制定今天的制度。

 

  感悟:我們現在學國學,學習古人的智慧,但是很少人注意到古人的智慧是要經過「轉化」才能適用於當下。因此,我們不能教條地學習古人,一定要懂得辯證變通。

18、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成事者不謀於眾」的意思是:要成就大事,不應該去聽從身邊人的意見或者建議。

  感悟:成大事者不謀於眾,這一原則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人商量。因為謀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搜索。

  首先,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第二是人多口雜,也會出現走漏風聲、葬送機會的壞事。

  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就是這樣的情景。當時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秦國的大臣都不太支持。商鞅就對孝公講一番道理:「對於一般人,事情開始的謀劃,和他們談不攏,只能成功之後和他們共同享樂。講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於俗人,建立大功大業的人,不必和普通人商議。能使國家強盛,舊的章法便可換一換。」

19、聖人不能為時,時至而弗失。舜雖賢,不遇堯,不得為天子;湯、武雖賢,不當桀、紂不王。故以舜、湯、武,不遭時不得帝王。

  即使是品格,智慧最高超的聖人,他也不能創造時勢,時機來了就不能把它放過。虞舜雖賢,如果不遇到唐堯,他也不會成為天子,商湯、周武王雖賢,如果不是遇到昏君夏桀和商紂,他們也不會稱王於天下。所以,即使是賢能的虞舜、商湯和周武王,他們如果不遇到時機,也都不可能成為帝王。

 

  感悟:時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即便是聖人也只能在時機到來的時候及時抓住,而不能夠創造時事。

20、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

  無形者,形之君也:無形之物是有形之物的主宰。君:統轄,主宰。無端者,事之本也:沒有發端的事物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感悟:中國古代從老子開始,非常注重「虛無」的東西,《道德經》裡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是形上學的說法。在現實中,我們要做事也要特別重視那些無形的事物的價值,誰能看到「無」的價值,利用「無」的價值,就必然更容易成功。這句話還告訴我們,要見微知著,在事物還沒有成型、事情還沒有發端的時候就看清它的走向。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戰國策》經典20句: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感悟:作者以這幾句作比喻,說明應及時修正錯誤,總結經驗,以減少損失。見到兔子再放出狗,雖然時間急迫,還來得及;羊已丟失了馬上修補羊圈,雖不能找回已丟的羊,但以後就不會再丟失了。以這兒句說明有錯要及時改,不可固執錯誤,否則會造成更太的禍患。「亡羊補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習見成語。
  • 《孟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聖人的智慧!
    《孟子》是四書之一,是記錄亞聖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在儒家經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我們共同感悟一下聖人的智慧!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感悟: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人生得意之時,就要多為天下眾生著想,多做利益天下蒼生的善事;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更要堅守道義,做好自己,為世人做個榜樣。二、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戰國策》經典20句: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感悟:在《戰國策》原文中,這是豫讓決心為重用,信賴自己的知伯復仇時說的話。豫讓是晉國人,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躋身智伯門下後受到尊寵,稱他為國士。智伯伐趙襄子沒有成功,被趙襄子戰敗身亡。豫讓改名換姓,為了改變相貌、聲音,不惜在全身塗抹上油漆、口裡吞下煤炭,喬裝成乞丐,找機會報仇。
  • 《戰國策》經典名句,盡顯先秦諸子智慧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
  • 語文老師整理:100句世界名人名言,句句是經典,果斷收藏一份!
    語文老師整理:100句世界名人名言,句句是經典,果斷收藏一份!相信大家都是聽著名人名言和人生哲理長大的,還記得讀書時寫在課本首頁的那句「失敗是成功之母」一直鼓勵著我,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自己的座右銘呢?名人名言是先輩們思想的精華,智慧的的結晶。
  • 《戰國策》經典20句,通曉古今!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感悟:在《戰國策》原文中,這是豫讓決心為重用,信賴自己的知伯復仇時說的話。豫讓是晉國人,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躋身智伯門下後受到尊寵,稱他為國士。智伯伐趙襄子沒有成功,被趙襄子戰敗身亡。豫讓改名換姓,為了改變相貌、聲音,不惜在全身塗抹上油漆、口裡吞下煤炭,喬裝成乞丐,找機會報仇。
  • 《戰國策》經典10句: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感悟:在《戰國策》原文中,這是豫讓決心為重用,信賴自己的知伯復仇時說的話。豫讓是晉國人,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躋身智伯門下後受到尊寵,稱他為國士。智伯伐趙襄子沒有成功,被趙襄子戰敗身亡。豫讓改名換姓,為了改變相貌、聲音,不惜在全身塗抹上油漆、口裡吞下煤炭,喬裝成乞丐,找機會報仇。
  • 關於仁愛的10句名言警句,真正的人生指南!
    關於仁愛的10句名言警句,真正的人生指南。1. 人而不仁,則道義息。——胡宏《鬍子知言·修身》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那麼道義也就無從談起。他強調修德和遵循道義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2. 仁為萬善本,貪是諸惡根。
  • 《龍嶺迷窟》:馬大膽5句經典語錄,除了「用點子智慧」還有啥?
    說起這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龍嶺迷窟》昨天終於迎來了超前點撥大結局,相信很多觀眾朋友們應該都已經看過了,這部劇不僅潘粵明等人的主角很出彩,就連配角都非常引人注意,除了」心靈手巧「的老三以外,馬大膽這個人物也非常搞笑,他所說的很多話也成了現在網友的口頭禪,今天就讓我們來簡單盤點一下其中五句
  • 閱讀欣賞 :《戰國策》名言
    【感悟】:在《戰國策》原文中,這是豫讓決心為重用,信賴自己的知伯復仇時說的話。豫讓是晉國人,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躋身智伯門下後受到尊寵,稱他為國士。智伯伐趙襄子沒有成功,被趙襄子戰敗身亡。豫讓改名換姓,為了改變相貌、聲音,不惜在全身塗抹上油漆、口裡吞下煤炭,喬裝成乞丐,找機會報仇。
  • 中華老祖宗的智慧名言,仔細感悟或能讓人生少走彎路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有九,不可能任何事情都總是能夠一帆風順的。當你的處世和經歷多了,自然就會對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在如今浮躁的社會中,要學會總結長輩們在處世經歷中的經驗,總結多了,你便會深知中華老祖宗留下一些智慧的經典名言,實在是足夠讓我們受用一生。
  • 《史記》經典的9句名言,句句經典,古人智慧值得收藏!
    它是司馬遷畢生之作,用人物傳記的寫法,小說的口吻講述,這裡整理一些史記中20句經典名言分享給大家。今天,聞道歷史觀挑出《史記》中的9句經典,如果你讀懂,一定受益終生。1、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賞析:這句人們傳誦千古的名言,是世人對禽情人性進行長期觀察後總結出來的精闢之見,它道出了善是人的本來面目,人在生命走到盡頭時,回歸到了善的境界,總願將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奉獻出來,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8、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 關於道德的10句警示名言,字字千金,充滿人生智慧!
    關於道德的10句警示名言,字字千金,充滿人生智慧。1.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大學》。有道德的人會得到民眾的擁戴,得到了人民的擁戴就可以掌管一個國家。失去人民的擁護,就會失去國家。因此君子都首先去修養自身的道德。2.
  • 從叔本華這5句經典名言看清人生的本質
    他將對人生痛苦的拯救寄託於對美的沉思,對人的同情,對欲望的控制。在此精選叔本華5句經典名言進行解讀,一起探尋並揭開人生的本質。【人們最終所真正能夠理解和欣賞的事物,只不過是一些在本質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罷了。】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類同層次的人更能相互理解和欣賞,這與人的需求層次、眼界和觀念相關。
  • 《金銀島》作者斯蒂文森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和智慧,建議收藏
    他又是蘇格蘭文學冒險主義精神作家之一,他的文學氣質與傳奇人生感染每一位讀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史蒂文森的十句名言,來體會童話般又充滿哲理與智慧文字背後的深意。看完史蒂文森一生經歷,用「瀟灑」來形容非常貼切。他出生在一個背景非常複雜又強大的家庭,他父親、祖父、曾祖父都是大名鼎鼎的燈塔設計師或者工程師。
  • 名人名言:香奈兒的25句經典名言(中英對照)
    先讓我們暫時忘卻這大牌子光芒,站在一個靠近的角度細細的品味,關於25句出自 Coco Chanel 歷練人生後的經典名言吧!   1. Some people think luxury is the opposite of poverty. It isnot. It is the opposite of vulgarity.
  • 王小波《黃金時代》:濃縮經典9句,句句蘊含人生智慧
    今天,我們不說他的故事,只讀一讀《黃金時代》,他的經典語錄。王小波《黃金時代》:濃縮經典9句,句句蘊含人生智慧1.人活在世上 就是為了忍受摧殘 一直到死 想明了這一點 一切都能泰然處之。但我覺得第一句說明不是太懂,第二句說明根本沒懂,連看懂的門都沒有摸到。事實上,世間的故事早已被講完。沒有被講完的,是講故事的方式。從這個層面來說,寫小說跟製作鐘錶、手機一樣,是一門手藝活兒。在古詩界,有人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這個我持保留意見。
  • 《戰國策》: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想要習得這種智慧和能力,推薦您看中國古代謀略與雄辯的寶典——《戰國策》。無論修身、為人、為官、經商,管理團隊、處理危機,書裡的一句話,就能指點迷津,讓你少走十年冤枉路,真正脫胎換骨,平步青雲!如果一個人能在少年時期就研讀《戰國策》,他就能更早地懂文化、懂傳統、懂歷史,進而懂自己、懂國家、懂世界。如果一個人能在中年時期研讀《戰國策》,他對於人性和社會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洞察,進而更好的經營人生和事業。
  • 莊子10句名言,聖賢智慧總結人生,你平時喜歡的話可能出源自於他
    03中國國學博大精深,四書五經也是經典傳世之作。古人用簡短的話,就可以概括出天、地、人,萬物的意義所在,引導人們思考。04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1、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精神毀滅,而人的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 猶太人的傳世智慧:《塔木德》中的5句經典名言,建議收藏
    足以看出猶太人對《塔木德》的重視,看這篇文章,會與你分享猶太人都在看的《塔木德》中的5句名言,來幫助你重新認知到人生。別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如今我們最缺的不是能力,而是耐心。這5句話,我想你深刻理解了之後一定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當然《塔木德》中蘊含的智慧不是5句話就能夠說明白的,更多的智慧需要你自己去探尋,如果可以的話,建議你去讀讀《塔木德》這本書。這本書凝聚了猶太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智慧,是10個世紀中,2000多名猶太學者的心血結晶,是整個猶太民族經商、處世的導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