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聖人的智慧!

2020-12-14 國學雜談

《孟子》是四書之一,是記錄亞聖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在儒家經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我們共同感悟一下聖人的智慧!

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感悟: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人生得意之時,就要多為天下眾生著想,多做利益天下蒼生的善事;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更要堅守道義,做好自己,為世人做個榜樣。

二、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上》

感悟: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好為人師。為什麼好為人師?因為自以為是,盲目自大,這樣就會招來兩個禍患:一是故步自封,難以進步;二是讓人討厭,遭人痛恨。

三、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孫丑下》

感悟:作為一個君子,心胸坦蕩,光明磊落,做人做事無愧於心。當遭遇逆境的時候,要反躬自省,坦然面對,不可怨天尤人。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遇到一點不順,就怨天尤人,那就是小人了。

四、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感悟:讀書是好事,但不能讀死書,死讀書。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讀書要活學活用,不能死搬硬套,如果盲目迷信書本,不加分析辨別,那就變成書呆子了,還不如不讀書好一些。

五、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孟子.離婁下》

感悟:道家講「無為而治」,和這是一個意思,「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要知道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不能做,才會知道該做什麼,才能「無所不為」。比如去學校讀書,首先要知道校規校紀,才可能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否則就會處處犯錯,手忙腳亂,怎麼還能學習好?

六、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感悟:孔子在登臨泰山以後,就發現天下一覽無餘。這句話表面上是說泰山很高,其實是在說人的眼界和心量。人的眼界越寬,心量越大,事情就越小,煩惱就越少。就好一片大海和一杯水,同時放進去一滴墨汁,它們所受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七、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感悟: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越是在憂患磨難之中,人就越容易得到鍛鍊,成長的就會更快;越是喜歡享受安逸舒適的生活,就越容易墮落衰亡。

八、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

感悟:這句話是說在打仗時,逃跑後退的那些士兵,退了五十步的還笑話退了一百步的。這句話看似笑話,其實認真反思一下,我們每個人也都是這樣,我們也經常笑話別人,何嘗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呢?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

感悟:什麼是偉大的人?偉大的人就是能夠保持本性、本心,保持純潔善良的心。《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本性本善,只是被後天的環境和習氣所影響,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如果我們也能夠保持先天的本性,那就也和偉人一樣了。

十、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感悟:愛護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護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並不容易做到,因為很多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或者付出一點,就要舍一得萬報,一本萬利,稍微有點不如意,就開始怨天尤人了。

相關焦點

  • 讀懂《孟子》經典10句,一生做個明白人
    往事跨越千年,永恆的,是智慧,不變的,是思想。《孟子》是繼《論語》後最重要的儒家經典,記述了孟軻一生的主要言行和孟軻主張仁義、反對暴政和武力兼併的政治思想。在古時,《孟子》是「教科書」般的存在,是歷代儒家學子必讀必考的著作。
  • 由邱吉爾名言而重溫《孟子》名篇的新感悟
    由邱吉爾名言引發重溫《孟子》名篇的人生知天命再感悟昨天瀏覽朋友圈,偶然看到有朋友發的一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話:「只有各種逆境造成的刺痛,和早期受到的奚落和嘲弄的刺激,才能激發那種完成大業所需要的鐵石心腸和經久不衰的智慧。」
  • 《抱樸子》8句經典名言,句句真理,看完感悟破多!
    《抱樸子》8句經典名言,句句真理,看完感悟破多!一、聞榮譽而不歡,遭憂難而不變。出自晉·葛洪《抱樸子·行品》。不因為別人的誇讚美譽就欣喜若狂,也不會因遭到憂患與困難就改變自己的節操。這句話說明了一種自安恬然的處世狀態。二、眾力並則萬鈞不足舉也,群智用則庶績不足康也。出自晉·葛洪《抱樸子·務正》。庶績:各種事情。
  • 《戰國策》經典名言二十句,智慧點撥人生
    感悟:作者以這幾句作比喻,說明應及時修正錯誤,總結經驗,以減少損失。見到兔子再放出狗,雖然時間急迫,還來得及;羊已丟失了馬上修補羊圈,雖不能找回已丟的羊,但以後就不會再丟失了。以這兒句說明有錯要及時改,不可固執錯誤,否則會造成更太的禍患。「亡羊補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習見成語。
  • 孟子名言二十句,歷經滄桑初心不改
    感悟:聖人的心思無非是造福天下,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在於他們貧賤時能修養道德、堅守本心,在身居高位時能造福天地。而小人貧賤就為非作歹、偷雞摸狗,即使身居高位也只會盤剝百姓。所以窮要窮得有志氣,富要富得正當。 (5)雖千萬人吾往矣。
  • 《中庸》10句格言,感悟聖賢智慧!
    四書五經,是儒家必讀經典,其中的四書,指的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今天和大家學習《中庸》的10句格言,感悟一下古人的智慧。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第一章》點評:上天所賦予的人的智慧德能,就是人的「自性」;能夠順應自性去做人做事,就是「道」;能夠使人去遵循道的規律,就是「教」。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 《論語》10句格言,感悟聖賢智慧!
    下面分享其中的10句格言,和大家共同學習感悟聖賢的智慧。一、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裡仁第四》感悟:能夠居住在仁者所居的地方,那才是最美的。如果不是按照這個標準,而是隨意而居,那就算不上有智慧的人了。
  • 《孟子》六句經典名句,給你人生智慧啟迪,太精闢了!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是儒家經典著作,後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1.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 莊子10句名言,聖賢智慧總結人生,你平時喜歡的話可能出源自於他
    03中國國學博大精深,四書五經也是經典傳世之作。古人用簡短的話,就可以概括出天、地、人,萬物的意義所在,引導人們思考。04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1、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精神毀滅,而人的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被誤解很多年,本意跟周禮有關
    所以,後人把孟子跟孔子並稱為「孔孟」,孔子被稱作「聖人」,孟子則稱為「亞聖」,在儒家學說上的地位僅次於孔子。 本文要闡述的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同樣是孟子的名言,出自《孟子離婁上》一文,整句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老祖宗留下的10句因果名言,一切皆有因果!
    老祖宗留下的10句因果名言,一切皆有因果!1. 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賞析:這句話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五回。此以風與浪、潮與江的關係為喻,說明事物發展變化都是有因果聯繫的。2. 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 中華老祖宗的智慧名言,仔細感悟或能讓人生少走彎路
    在如今浮躁的社會中,要學會總結長輩們在處世經歷中的經驗,總結多了,你便會深知中華老祖宗留下一些智慧的經典名言,實在是足夠讓我們受用一生。今天小葵收羅了六句,中華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名言。各位仔細琢磨感悟或能讓人生少走彎路。
  • 《孟子》名言20句,感受浩然正氣!
    孔子講仁,孟子講義。《孟子》,是孟子以及他的弟子整理編輯而成的,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儒家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是四書之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點評:如果沒有圓規和角尺,就不能畫出標準的方形和圓形。
  • 談一談孟子對孔子的評價
    孔子被後世尊為儒家學派的至聖,即至高無上的聖人。孟子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儒家學說。孟子被後世尊為亞聖,即僅次於至聖,比至聖(孔子)稍遜一點的聖人。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就發生在孟子身上。他是孔子之孫子思的學生,對祖師爺孔子十分崇拜,評價極高,終其一生都在追隨孔子精神。孔子和孟子是山東老鄉,都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後世稱儒學為「孔孟之道」。
  • 警世名言108句
    中國古代的警世名言108句中國古代的警世名言108
  • 名人名言:林肯的10句經典名言(中英雙語)
    名人名言也許在生活的某一刻啟迪生活,也是寫作很好的素材。新東方在線英語頻道整理了《名人名言:林肯的10句經典名言(中英雙語)》,希望對大家參考。  10.Those who deny freedom to others deserve it not for themselves.  10.那些不願給別人自由的人,不配擁有它。
  • 中國古代十句修養名言!感悟道德人生!
    這裡的太上就是指上古聖人,上古聖人都是有道的人,這裡引申為聖人之道。全句意思是關於聖人之道,下層人民中間是有人知道它存在的。八、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出自《莊子·刻意》。性情溫和寧靜,不熱衷於名利,就不會有患難的煩惱,也不會受到不正之氣的侵蝕。這樣的人,就可以保全他的道德操守,心力、精神也不會受損害。九、德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君子終日乾乾
    所以,思想家孟子告訴我們:「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孟子·告子下》)人的確要有憂患意識,關鍵是要看如何回應這幾多艱難的社會人生。
  • 《道德經》精華10句,感悟道家人生智慧!
    《道德經》這部經典,雖然僅僅五千字,但卻字字珠璣,句句經典,處處都包含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下面挑選其中的10句名言,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二、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道德經.第二章》點評:很多人一提到「無為」,就認為是消極思想。其實大錯特錯了,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是順應自然而為。三、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
  •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2020-08-31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