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祝穎麗 電商在線
文|祝穎麗
編輯|斯問
「老闆娘,取一下快遞。」「取件碼多少?」
「老闆娘,我的紫甘藍到了嗎?」「在後面貨架上。」
「老闆娘,團購的東西總共多少錢?」 「480。」
6月23日,南京陰雨綿綿,劉紅梅的店裡卻比往常更加熱鬧。
菜鳥驛站站長幹了7年,站點的快遞收發,從最初的五六十票到現在每天一千多票,加上社區團購的生意,她的月收入將近一萬五。
這天下午3點,她最新的一單團購剛剛成團,金額高達1萬,按照10%左右的抽成,她能拿到1000塊佣金。
同一個時刻,在杭州,菜鳥宣布驛站進行品牌升級,超越快遞服務,進化為社區生活服務商。劉紅梅的站點成為一個典型案例。
菜鳥總裁萬霖提到了此次菜鳥驛站升級的背景,「疫情期間,菜鳥不僅收發快遞包裹,還承擔了社區服務的中心功能」。此外,菜鳥驛站還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就業問題,「到目前有超過100萬人申請了菜鳥驛站,一半都是90後。」
菜鳥驛站CEO梅鋒峰則介紹了菜鳥驛站的下一步計劃,「加快數字社區生活中心的建設,打造下一代城市末端基礎設施。」
具體而言,菜鳥驛站會通過推出團購、洗衣、回收等一站式服務,進軍社區服務的新商業賽道。
在中國,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社區成為一個被反覆提及的概念。疫情期間,社區團購的火爆進一步驗證了社區零售、服務的可能性。
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社區服務市場規模將達13.5萬億元。
面對這個萬億市場,菜鳥驛站的入局會帶來什麼新的變量,這個市場從起步後又會有哪些看點?
菜鳥要做社區服務
要理解菜鳥驛站的升級和進化,首先要釐清兩種末端服務的主要差別。
目前快遞的最後100米的交付除了送貨上門,就是快遞櫃和驛站兩種模式。
豐巢快遞櫃此前因為5毛錢的漲價風波,模式被扒得乾乾淨淨,電商在線也通過文章《》分析過它的賺錢方式。
與快遞櫃這種人機互動相比,驛站的模式更為人性化,通常是超市老闆兼職做快遞包裹的收發,因為聚集了人流量,加上站長本人的服務加成,團購、洗衣、回收也會同步進行。
換句話說,站長成為了兩種末端服務模式最核心的差別。
劉紅梅是80後,在社區門口開了一個小超市,2013年這個超市變成了現在的菜鳥驛站。
經年累月的收發快遞,讓她與周邊的居民建立了信任,因為這層信任,服務和互惠也就衍生了。
劉紅梅告訴電商在線,這兩年,她光是微信好友就加了上千個,目前手上有兩個群,加起來700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居民。
靠著這些「私域流量」,劉紅梅2017年就嘗試過做社區團購,不過因為商品供應問題,做得並不大。
菜鳥驛站的升級,首要解決的正是供應鏈問題。
升級後的菜鳥驛站與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進行合作,這意味著社區居民有超過兩萬種品類商品可選擇,包括生鮮蔬果、日用百貨等等。團購模式下,新的獲客、庫存、售後方式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商品價格也會更低。
由於站長所起到的推廣和服務作用,在技術設計上,菜鳥驛站團購保證了站長的利益,抽傭的機制對站長起了不小的激勵作用。
為了讓站點更多的人參與團購,劉紅梅想了很多法子。比如會為大家精打細算,怎麼拼怎麼買最合算。比如團購的食品,會自己先買下一點,放在店裡,給大家試試味道。
這種策略很奏效,她舉了一次最成功的例子,「有一次是團購橙子,大家試著都特別喜歡,最後團了256箱,門口堆得跟水果批發部似的。」
站長被激活為「團長」,事情已經成了一半。而隨著驛站有更多密度的滲透,一張社區服務的大網也就鋪好了。
據了解,目前,升級後的菜鳥團購業務已經在上海、南京、蘇州、成都等15城開放,洗衣服務在成都、蘇州推出,回收服務則在深圳、福州等8個城市落地。
物流專家趙小敏很看好菜鳥驛站的升級,「菜鳥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很清楚,就是做煤電氣,當基礎設施搭好了,未來它也不會僅限於這一種模式。」
最好的時機
團購、洗衣、回收等社區服務是菜鳥驛站早就有的差異化打法,為什麼現在要正式喊出升級進化的目標?
疫情對市場的培育是顯而易見的。
經歷過居家隔離的人應該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你在盒馬、叮咚買菜怎麼設鬧鐘都搶不到菜的時候,社區超市老闆發起的代買、團購簡直是雪中送炭,解決的不光是生存需求還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隨著疫情防護的常態化,生活半徑越來越小,社區零售和服務所包含的安全、便利、信任對消費者成為尤為重要的因素。
政策也在推動社區商業的發展。
早在2012年,國務院就曾發布文件規定,新建社區商業服務面積佔比例不低於10%;2018年8月,北京市更是明確了社區零售店等業態的數量目標,預計到2020年要實現社區基礎服務設施的全城市覆蓋。
趙小敏告訴電商在線,社區零距離服務會是一個巨大的蛋糕,而疫情之後,誰資金雄厚、資源好、用戶黏性高,誰能夠提供最短路徑的服務和選擇,誰就能在這片新的市場搶先佔領高地。
除了資金,技術能力、信息化服務也是菜鳥一直以來的護城河。
在6月23日的智慧物流峰會上,總裁萬霖表示,「菜鳥是一家數字基礎設施公司,未來還會進一步聯合快遞公司加大技術投入。」
而目前,覆蓋全國社區的數萬個菜鳥驛站,已經有足夠多數位化、智能化嘗試,無感取件、刷臉寄件、無人車送貨、24小時智能櫃……
上下遊資源也是菜鳥進軍社區零售和服務賽道的保障。
這次合作的大潤發和歐尚,就同在阿里巴巴生態。
趙小敏表示,菜鳥驛站在此刻進行升級是一個最好的時機,他對未來菜鳥的社區服務有3個期待,「一是帶來新的技術變革;二是未來跟天貓打通;三是探索出線上線下的新的消費方式。」
巨頭攪動萬億市場
據觀點指數研究院數據,目前,我國在建和存量社區商業總體量在10億平方米以上,未來10年將形成2萬個以上的新社區。
2020年,國內社區服務市場規模將達13.5萬億元。
與發達城市相比,目前國內一線城市的社區商業消費僅佔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對比發達國家的60%佔比,市場空間巨大。
一個巨大的尚在開墾期的藍海市場,躍躍欲試的選手也不少。
網經社「電數寶」投融資資料庫監測顯示,2019年社區零售共有16起融資事件,總金額達79.9億元人民幣。2020年,千萬級別的融資也時有發生。
僅就社區團購而言,疫情後再成風口。目前,就有蘇寧的蘇小團,考拉的考拉精選、美團的松鼠拼拼、每日優鮮的每日一淘、蟲媽鄰裡團、鄰鄰壹等。
範圍擴展到社區零售,則有十薈團、有好東西、食享會、蝌蝌精選、小熊樂團購等數量眾多的創業公司集聚賽道。
「目前其實還沒有一家脫穎而出的公司,能把社區零售+服務都做到,要看出格局至少還要兩三年。」
趙小敏認為,不少公司都在關注這一領域,「關鍵在於投入的資源和公司的方向。」
菜鳥驛站此次品牌升級,也是前期試水後的瓜熟蒂落。
可以暢想的是,在阿里大力布局同城生活、推進數字新基建的節點,菜鳥驛站正是社區新基建的重要一環。
原標題:《菜鳥驛站進軍萬億社區市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