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百科】「華人」「華僑」兩個概念分不清?看這篇就夠啦!

2021-02-13 蘇州統一戰線

一直以來,

「華人」「華僑」等一些概念的區別,

困擾了很多人!

說實話,

對於這幾個概念你們都區分得清嗎?

先不賣關子!

蘇小同這就給大家劃重點!

這樣一看就了解了吧?

那麼「華僑」「華人」這兩個詞語

是從何而來呢?

今天蘇小同就帶你追根溯源!

中國人民移居國外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唐宋以前,移居國外的華人,沒有固定的稱謂。只是從秦朝開始,陸續有中國人移居日本。

也稱移居國外的人為漢人或僑人,《隋書·食貨志》載:「晉自中原喪亂,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並謂之僑人。」

由於經濟文化的發展交流、對外貿易的擴大、交通的發達,移居國外的人數急劇增多,他們多被居住國的人民稱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載:「唐人者,諸番呼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後來他們也自稱「唐人」。如在南洋一帶,中國之物品亦多掛上「唐」字,如唐人的墓葬、唐舶、唐服、唐衫、唐山、唐文、唐人街等等。明清時期,仍多稱「唐人」「唐山人」。「唐山」是海外遊子們對祖國的一種習慣稱呼,也有的稱為「華人」「中華人」等。

「華」與「僑」,就其中一詞的含義來說是明確的。「華」是中國的古稱,「僑」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鄉的人稱為「僑人」和「僑士」。隨著移居國外人數的激增,「華」「僑」二字就被聯繫在一起,用來稱呼在國外寄居、客居的華人。

1878年,清駐美使臣陳蘭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國寓居國外的人稱為「僑民」。「僑民」便成為一種專稱。1883年鄭觀應在給李鴻章的奏章中使用了「華僑」一詞。1904年,清政府外務部又在一份奏請在海外設置領事館的摺子裡提到「在海外設領,經費支出無多,而華僑受益甚大」。從此以後,「華僑」一詞普遍成為寄居海外的中國人的一種專稱了。

「華僑」這一術語,曾被使用來泛指在國外居住的具有中國血統的人。清政府《大清國籍條例》(1909)、北洋軍閥政府《修正國籍法》(1914)和國民政府《國籍法》(1929)等三部舊中國國籍法,均有規定:對於「數世不歸」的華僑,繼續保留其中國國籍,即所謂「冀其後裔綿延」,無論若干世系仍屬中國國籍。因此,凡是具有中國血統而居住國外的人,都被認為是華僑。

情況就不同了。中國政府為了妥善地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華僑問題,以利於與各有關國家建立友好睦鄰和互相信任的關係,於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期間,正式宣布不贊同華僑的雙重國籍,並與有關國家籤訂了關於解決華僑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隨著華僑雙重國籍問題的解決,關於華僑的概念應該是只能適用於仍然保持中國國籍的中國僑民,已經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的人,已不是中國公民(國民),不能再稱為華僑因為他們是具有中國血統的外國國民,所以通常是稱他們為華人或者為外籍華人。1980年9月,我國政府又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第三條),「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第九條)。

由於上述的變化,華僑人數急劇下降,據目前統計,華僑佔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的7.7%,華人佔92.3% ,即九成以上的絕對多數是華人,而不是華僑。儘管現在新華僑的人數與日俱增,但與華人相比,數量仍然很小。

這種變化導致了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重大變革,隨著在中國出生、能夠講中國語(包括方言)、持中國籍的第一代移民的逐漸減少,在居住國出生、能夠操居住國語言(同時還有漢語)、有居住國國籍的第二、三代以至其以後世代的人口益增多。前者被稱作「華僑」,後者與其相異,則被稱為「華人」,當地化程度更深者被稱為「華裔」,也有人稱擁有居住國國籍者為「華人」,在居住國出生者為「華裔」。

華僑與華人是有著歷史的因果聯繫的,外籍華人是從華僑演變而來。因此,當人們在以他們為研究和描述對象的時候,在書刊和文章上,標上「華僑華人」為其題名,如《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世界華僑華人詞典》等。現在在某些場合,諸如有持中國籍華僑與持外國籍的華人在一起集會和聯歡時,為方便,有時會統一使用「華僑華人」之綜合稱謂。

看到這裡

你明白了嗎?

本文來自: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統戰知識】(十四)華僑的定義是什麼?外籍華人在國內的眷屬是否...
    問華僑的定義是什麼?答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依照國務院僑辦有關華僑身份解釋的規定,定居是指中國公民已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兩年,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另外,中國公民如果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住在國累計不少於30個月,視為在國外定居,也具有華僑身份。問外籍華人在國內的眷屬是否屬於僑眷?答外籍華人的眷屬視同僑眷。
  • 華人、華僑、華裔,別再傻傻分不清,認清誰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導語:華人、華僑、華裔,別再傻傻分不清,認清誰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華人、華僑、華裔,這些海外僑胞究竟如何區分? 華人 首先看華人,華人分為海內華人和海外華人。 海內華人指居於大陸、港澳臺中國領土的華人,而海外華人,是指移居國外的華人及其後裔,後者是不具備中國國籍的海外籍華人。
  • 華人、華僑、華裔的概念區別與由來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海外華人紛紛要求回國,但有一些人得以順利回來,有些人則被拒之於國門之外,甚至還有些美籍華人的孩子因無法回國避疫,家長怒斥「孩子只是美國籍,但他還是中國人」!這是為什麼呢?在這裡我們就需要弄清楚華人、華僑、華裔的概念區別。我國第一部國籍法是頒布於1909年3月的《大清國籍條例》。該條例對於國籍採用了採用血統主義原則。
  • 旅居國外就是華僑?這些定義再也不要分不清!
    旅居國外就是華僑?這些定義再也不要分不清!   中國僑網11月12日電 題:旅居國外就是華僑?錯!這些定義再也不要傻傻分不清  作者:冉文娟  知曉權利,從明確身份開始。華僑?華人?身在海外的你,是否也曾為自己的身份認定困惑過?
  • 「華人、華僑、華裔」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最近,相信很多人都砸關注國家新發布的「限薪令」和「限籍令」,隨著這兩個政策的發布,很多網友也是紛紛拍案叫絕。這些年來,娛樂圈明星薪酬水漲船高,天價片酬讓很多普通人瞠目結舌,這兩個新令的發布,也讓很多網友紛紛點讚。
  • 遊仲勳教授與華僑華人研究
    數十年的教學、研究生涯中,遊仲勳教授始終活躍在華僑華人研究的學術前沿,成為戰後日本學術界華僑華人研究成果最為豐碩的專門家。初步統計,40餘年來遊教授出版了著作、編著、譯著、研究報告書30冊,發表的論文達133篇,書評44篇,譯文7篇,在各類學會和國際學術會議發表的論文和評論102篇,各種新聞媒體上撰文達265篇,還有在日本國內外的演講會發表207次講演等等。
  • 華人華僑的定義
    華人和華僑的定義中國人的簡稱。亦指已加入或取得了所在國國籍的中國血統的外國公民。「華人」是「華夏人」的簡稱。華夏人是以炎黃為始祖、祖居中國之地的民族之稱,是文化認同的概念,也是一種血源認同的概念。「華人」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含廣義華僑及華裔,成為描述廣義祖先來自中國的所有華裔之總稱。
  • 華人、華僑、華裔有何區別?哪個才是中國人?你能分得清嗎?
    對此也有不少國人意外躺槍,原因就是有不少老百姓對華人、華僑、華裔三個概念傻傻分不清,其實三個詞語別看一字之差,意義可是謬之千裡呢~華人,簡單來說,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泛指全體中華兒女,無論你身在國內還是在世界其他角落,只要你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無論你是中國籍還是外國籍,即可稱為華人。
  •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陳驥旻 攝中新網廣州12月11日電 (記者 郭軍)12月11日,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儀式在暨南大學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簡稱「世華館」)舉行。該展覽館以「僑連四海,華章遠揚」為主旨,力圖「活化」華僑華人歷史文獻,講述好華僑華人與中國、華僑華人與世界的故事。據介紹,展覽館由華僑華人、華商經濟、華文教育、華文傳媒、華文文學五個單元構成。展覽館結合現代化多媒體手段,以簡筆和微場景多層面、多維度勾勒華僑華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融通中外,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宏闊歷程。
  • 為抗疫做了這麼多還被歧視,華僑華人何其無辜!
    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 攝  事實上,海外華僑華人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十分卓越,不僅嚴格加強自身防護,互幫互助,降低華社感染率,還盡己所能捐款捐物,全力幫助當地抗擊疫情。  義大利普拉託地區有5萬左右的華僑華人,大部分來自浙江溫州,這不僅是義大利華人密度最大的地區,也是歐洲最大的華人社區之一。
  • 初級日語敬語,看這篇就夠啦!<下篇・謙譲語&丁寧語>
    還沒看過上篇的請點擊這裡👇初級日語敬語,看這篇就夠啦!<上篇・尊敬語>那開始學習咯。謙譲語的意思在上篇也解釋過了,簡單地說,就是「把自己地位降低,藉此顯示對方地位高」的一種敬語表達。要想把自己地位降低,只要用有表示謙遜意味的表達就可以了。
  • 傳遞僑之聲丨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公眾號刊發《疫情之下,華人何去何...
    隨著疫情不斷蔓延,海外華僑的安危牽動著家鄉人民的心,海外華文媒體積極發聲,發揮傳遞政策信息、防疫知識宣傳等作用,同海內外華人華僑凝聚一心
  • 怎麼區分「華人、華僑或者華裔」?到底哪個才是中國人,看完懂了
    像我們國家每年在外國工作定居生活的人就非常多,所以近些年來出現的華人,華僑和華裔越來越多,但是,你能分清這三者的區別嗎?到底哪個才是中國人,看完懂了。華人,就是"中華人"的簡稱。最開始有記載華人的書籍是《明實錄太祖洪武九年》,那時華人就是專指漢人。
  • 為什麼華人華僑在南洋被排斥甚至被屠殺
    但無數代華人前僕後繼的下南洋,對東南亞的政治文化有著重要影響,但為什麼歷史上華人華僑在南洋各國總是被歧視、排斥甚至屠殺呢?海外華僑之所以能在那樣各國開枝散葉,遍地開花,甚至一直擴散到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那華人們的載體是什麼呢?
  • 華人·華僑·華裔及中國人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觸及到這樣的概念,如『華人』,『華裔』。甚至如何區分到底什麼是中國人,有時也會出現認識上的錯誤。什麼是華人或者海外華人呢:就是對我們華夏子孫或者說具有華夏血統的人的總稱。華人的歷史淵源是,是源於遠古時期的黃河上遊,華族部落和夏族部落的聯合後的總稱,近代意義的華人已經擴大為華夏大家庭的56個民族,所以華人就是具有華夏民族血統的人,與國籍無關。
  • 西班牙阿拉貢華人華僑協會走訪巴塞隆納
    他說巴塞隆納孔子教育基金會下轄有三所學校,80多名老師和2000多名學生。學校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於學校有一批高素質老師,是他們辛勤付出,為學校贏得了聲譽;另一方面益於偉大的祖國,祖國的強大是海外華人的福祉。最後麻董事長還向來賓介紹了孔子教育基金會參加加泰隆尼亞國際教育文化展情況。
  • 不知道怎麼選看這篇就夠啦!
    要知道帽子這種單品是不分季節的!冬天時髦凹造型同時可以保暖,夏日還有遮陽的實用功能! 還有這種深紅色和藍色也是我的心頭愛~等會看我的親身示範就知道我的帽子顏色基本就是這幾個!
  • 義大利新增確診病例逾萬 華僑華人做好準備再戰疫
    「網上方艙醫院」隨時待命「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本打算這周末回國,租的房子已經退了,卻收到了確診新冠的通知,我該怎麼辦?你們能幫幫我嗎?」10月15日,義大利華僑華人「網上方艙醫院」的後臺收到了這條留言。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秘書長朱金亮立即回電,建議他先前往賓館隔離,並給他送去兩盒連花清瘟膠囊。
  • 貝寧華僑華人會與當地僑胞共克時艱 齊心抗疫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中國駐貝寧大使館網站消息,近日,貝寧華僑華人會在會館舉行抗疫物資接收儀式,將1500盒雙抗體檢測試劑,2690盒連花清瘟膠囊,2萬多隻口罩和其它抗疫藥品分發給在貝寧的近百家華商單位及個人,使眾多僑胞及時得到物資補給。
  • 近400名海外華僑華人齊唱《我的祖國》 第五屆四川華僑華人社團...
    第五屆華僑華人社團大會開幕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3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聶鎣 攝影報導)9月23日上午,第五屆四川華僑華人社團大會開幕式在成都舉行,本次大會以「同心圓夢新時代·匯僑興川新徵程」為主題,來自5大洲6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名海外華僑華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