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經太極拳的修煉,講求動作精準。達到動作精準,就需要注意在行拳過程中,時刻注意「筋骨內脈得位」。
人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人體的氣血循環。所謂得位,即是保持人體筋骨氣脈自然暢通和促進氣血循經的狀態。
循經太極拳的宗旨,就是所有動作要符合筋脈本來疏通的狀態,專業術語為「循經合脈」。行功動作不可阻滯氣血經脈的暢通,須避免隨之帶來的不暢和逆行之弊。
只有符合氣血流注的動作,才是循經內煉的根本。所以,在沒有洞徹太極內操循經合脈,進入運行無差之前,不可以隨意修改太極拳的動作和次序。待熟練以後,進入循經為跡,即所說的「太乙蟾遊」或「神遊之境」,方可以萬象更新,產生千變萬化的太極拳新境界。
觀之諸多修為者,身體僵硬,甚至歪斜扭拉,自我感覺孔武有力,實乃內部肌肉互相拉扯,肌肉緊張反而為內部矛盾之力。自我感覺有力,而實是內耗於裡。只能是夢得千金,自欺無用,阻滯氣血,久之反而為害。
「筋骨內脈得位」,動作中正安舒,自我感受舒暢,內在堅實穩固有力;不得位就會虛弱無力,身體僵滯,不得輕靈協調。故而,筋骨得位,則內脈暢通。內脈暢通則周身營養,身體氣血自然旺盛。
真正的修持家,應以此為戒,務使筋骨得位,身體中正,順遂氣血。古人說:「心正則身正,身正則氣血圓」。故有「期身中正神貫頂」之語。
方法就是在初期,一定要練好基礎功,理順筋骨內脈。循經太極拳的基礎功,即是源於道家的鍊形導引專修小鍊形功(詳見《中國循經太極拳二十四式教程》)。目的就是抻筋拔骨,開關斬竅,宣和氣血,分經流注。調和陰陽,校正身形。
通過小鍊形的鍛鍊,使得周身的關竅打開,經脈通暢,則身體會氣血充實旺盛,身法自然靈活協調,內外氣血統一完整。而後再進行循經太極拳的專修,自然筋骨內脈得位,身自健,壽而康,久而可知「益壽延年不老春」不是虛言。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聲明:本文由循經太極原創,非授權不得轉載,謝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