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筋骨齊鳴,如何科學練習-典傳筋骨體系

2020-08-19 典傳國術

八卦筋骨齊鳴,不少練八卦的愛好者都聽說過筋骨齊鳴,但卻不知如何練八卦可以練出八卦筋骨齊鳴。


1、八卦筋骨齊鳴:筋骨齊鳴的本質

八卦筋骨齊鳴的本質,其實是練八卦時身體筋骨在用力,或者震顫之間產生的大筋運動發出來的聲音。我們可以想像古時候的弓弦,那時候的弦都是牛筋做的,輕輕撥動,弓弦會發出「嗡嗡嗡」的顫鳴聲。

牛的筋可以發出,為何人的筋不可呢?其實人的筋骨本質也是可以發出這種聲音的,也就是筋骨的聲音:筋骨齊鳴,又名虎豹雷音。

只是弓弦要想發出聲音,首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弦已經崩起,二是在崩起的前提下,又有外力使其震顫,才能發出聲音來。所以八卦愛好者要想練好筋骨齊鳴,也是具備這兩種條件。也就是很多人八卦掌朋友看過,拳譜中常說的:「練拳第一步,抻筋拔骨」。

撐開大筋,拔伸骨節,使得人體大筋能夠得到第一步,初步崩起。至此筋骨已經做好筋骨齊鳴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也就是使筋骨能夠震顫,使其發出聲音。就是筋骨發力,活著說運動,這在八卦掌發力中可以實現。這就是會出現筋骨齊鳴聲音。

2、八卦筋骨齊鳴:八卦掌練的筋骨齊鳴

其本質上,八卦筋骨齊鳴,或者說八卦掌練的筋骨齊鳴,跟其他拳種所出現的筋骨齊鳴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在練習的拳種上的風格有所不同。太極有自己的風格,其他拳有自己的風格,跟人一樣,都是一個腦袋,兩個胳膊,兩條腿,但是每個人性格不同而已。

所以八卦愛好者,在練習八卦掌的過程中想要練出筋骨齊鳴,要注意的關鍵還在於動作與動作之間,要把身上的骨節拉伸開,大筋撐拔開,然後使其崩彈發力,如此才能出筋骨齊鳴。

八卦掌運勁如推磨,推磨過程就是緩慢撐拔、全身筋骨用力的過程,八卦掌實用時滑鰍善走,但練時卻是勢大力沉,所以練與用的不同,也就早就了八卦掌的不同。

很多朋友習練八卦掌多年,卻依然沒有筋骨齊鳴,就是在於練與用的均衡不好,八卦掌一味追求練,或者八卦掌一味追求用,都失去了本質。

3、八卦筋骨齊鳴:練八卦全身筋骨齊鳴

八卦筋骨齊鳴,一旦練出了,則要向練八卦全身筋骨齊鳴這個方向靠攏,也就是整勁。練拳不整,等於白練,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全身協調一致。

練拳人全身協調如一,全身筋骨一顫之間,大筋齊齊鳴動,這才是筋骨齊鳴中「齊」的意思,只是一個關節響動,只叫筋骨鳴,全身筋骨一起響發能打成。

筋骨齊鳴」為歷代武林高手衡量功夫高低的一個必要因素!出拳出腿,抖身出尖,轟然而出,周身筋骨發出「砰、砰」的聲響,仿佛武打片中配音的場景,氣場十足,眾人視為神奇!


實際上,此為筋骨之音,關節縫隙打開的標誌。關節位於關節囊內,關節間由白色大筋所連結固定,此物質是具備彈性的,當關節縫開,則大筋拉開,產生彈力,能夠起到輔助關節彈射發力的效果,使肢體瞬間如彈弓彈射彈珠般擊向對方,速度快,勁力透,且由於在關節囊內,關節間的突然由開而閉,產生關節腔音。!


【訣竅】在訓練中,可以聽著聲音去訓練,這樣可以少走歪路,用聲音引導進程,使筋骨的拉伸崩彈效果最大化。骨節由關節囊包裹,關節拉伸開縫隙,在大筋的牽引下,做崩彈的運動而產生的共振音,這是進入筋骨訓練正確途徑的標誌杆,大家可以此為參照!

相關焦點

  • 太極筋骨齊鳴,太極拳練的筋骨齊鳴如何練習?-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筋骨齊鳴,不少練太極的愛好者都聽說過筋骨齊鳴,但卻不知如何練太極可以練出太極筋骨齊鳴。至此筋骨已經做好筋骨齊鳴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也就是使筋骨能夠震顫,使其發出聲音。就是筋骨發力,活著說運動,這在太極拳發力中可以實現。這就是會出現筋骨齊鳴聲音。
  • 虎豹雷音筋骨齊鳴,真的存在嗎?-典傳筋骨體系
    虎豹雷音筋骨齊鳴,無論是虎豹雷音,還是筋骨齊鳴,這兩詞都幾乎只能在小說中窺見一斑。這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站樁如何練筋骨-典傳筋骨體系
    站樁如何練筋骨?熱愛站樁的人,都必然重視筋骨與氣血的內外雙修。那麼怎樣更好的練習站樁以及筋骨,達到筋骨齊鳴的效果呢?一談練習內家拳,都會說練拳先練站樁。很多師父在教徒弟練拳的時候也是,先教站樁,那到底站樁練習的是怎樣呢?怎樣達到筋骨齊鳴的效果呢?它為什麼如此被推崇,那麼下面我們就要探究站樁的本質,掌握它的基理。
  • 開胯如何科學做?-典傳筋骨體系
    一、典傳筋骨體系之開胯:松胯要想開胯,第一步先找到胯關節在哪?讓胯關節能夠運動起來,通過橫向旋轉運動,慢慢讓胯關節松活下來,也就是松胯。典傳筋骨體系,將開胯中的松胯放在首要位置,動作如下:1、兩手捏住盆骨兩邊2、腳尖朝前、膝蓋朝前、頭朝前,保持重心穩定3、兩手輔助用力,讓胯關節進行橫向水平的旋轉
  • 太極拳腰勁訓練如何科學訓練?-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拳腰勁訓練,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對腰勁訓練很注重,但太極拳腰勁訓練如何科學練習呢?1、太極拳腰勁訓練:何為腰勁?所以對於初學者可以嘗試另一種訓練方法,在我們典傳筋骨體系訓練當中,有一個器械「彈力棒」,這個器械本身也是具備彈性的,跟大杆子一樣。但對比大杆子,它的各方面都進行了優化和改善,更加適合初學者。當然也由於外在外形,它的訓練方法也有無數種變式,可以根據每個人需求進行變換。
  • 大成拳發勁技巧,科學解析-典傳筋骨開發
    由於人們後天生活和工作的用力習慣,用力時肌肉容易緊張,阻礙了筋骨勁力的傳遞,更妨礙了筋骨的有效鍛鍊。肢體的放鬆是大成拳鍛鍊筋骨的一個先決條件。這個放鬆不是絕對的「松」,它要求「松而不懈」,在意緊的情況下松,即所謂的「意堅形松」,「肌松力繃」。
  • 寸拳穿透力,如何科學練習?-典傳筋骨開發
    那麼寸拳又是如何在一寸之間,這麼短的距離就能爆發出甚至能撼動一個成年人體重的力量呢?其實關鍵並非在拳頭上,而是在練習者的身體上,拳頭只是彈頭,真正把拳頭催發出的火藥藏在身上,藏在腿上,藏在除拳頭以外的地方。
  • 什麼是沉肩墜肘,科學練習方法-典傳筋骨開發
    什麼是沉肩墜肘說得簡單一點就會一種肩膀放鬆的狀態,肩膀緊張的時候,肌肉崩緊,兩肩就會架起來,同時力會上聳,加上肩頸肌肉相連,脖子也會受到牽連,打拳的時候不僅力不容易傳出去,還容易震頭。所以聳肩狀態除了在防禦,保護頭部的時候很少會出現。
  • 筋骨齊鳴是高手衡量功夫高低的標準
    傳統武術講「撐筋拔骨」,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大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介於關節之間,用於固定骨關節,並且保持關節有一定彈力的肌腱韌帶。 肌肉 虎豹雷音筋骨齊鳴,無論是虎豹雷音,還是筋骨齊鳴
  • 如何鍛鍊筋骨齊鳴之何為功夫中的顫勁?
    如何鍛鍊筋骨齊鳴之何為功夫中的顫勁?顫勁在拳譜中有很多的稱呼,顫勁、靈勁、驚勁。那麼如何鍛鍊筋骨齊鳴,何為靈勁呢?靈,這個用字很有我們中國特色。靈,就是靈動之意。顫勁,描述的是外形,身子一顫就發出來的勁力;一、如何鍛鍊筋骨齊鳴之靈勁筋骨齊鳴之驚勁,其實我認為這個詞彙,才是對功夫中的顫勁,最好的描述。
  • 為什麼虎豹雷音|筋骨齊鳴是高手衡量功夫高低的標準
    傳統武術講「撐筋拔骨」,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大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介於關節之間,用於固定骨關節,並且保持關節有一定彈力的肌腱韌帶。肌肉虎豹雷音筋骨齊鳴,無論是虎豹雷音,還是筋骨齊鳴筋骨齊鳴,是關節縫隙打開的標誌我們在練習開關節的過程當中,會聽到「嘭嘭」的聲響,稱之為「筋骨齊鳴」。「筋骨齊鳴」為歷代武林高手衡量功夫高低的一個必要因素!
  • 筋骨開發發起人刀哥教你如何選筋骨開發體系?
    筋骨開發發起人刀哥,2013年開始即在傳播筋骨體系,並作為教學部負責人,一直在從事筋骨開發的教學、研究與訓練。 2017年離開了原國術館,追根溯源,跟隨恩師沈錦康先生不斷深造。2019年道韻筋骨體系將原有六大開體系升級為「四大版塊、人體十二處練法」,目的,就是幫助更多的功夫健身愛好者,能學到正確的門內「原傳」筋骨核心技術。
  • 效果很明顯,緩解肩頸酸痛問題-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長時間伏案工作開肩就是把肩和大臂之間的連接處,經過特定方法的鍛鍊,使其具背既柔韌又有彈性的特徵;鍛鍊肩部、大臂的筋骨張力,促成肩、肘,手三節具備自然順暢的整勁,形成「身備五張弓」中兩肩之弓的科學方法。是典傳體系的基本功之一。
  • 太極拳抻筋拔骨,如何鍛鍊大筋!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古人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形容一個人身體好為「筋骨好」。由此可見,筋骨對於武功和身體都很重要,練武要練筋骨。所以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太極拳中大筋的作用!太極拳教學我們在打拳時,如果為了慢而慢,那麼只能夠理解為「操」,如果慢的過程是為了「開弓」,使關節撐拔起,這個過程叫撐筋拔骨,通過靜態的撐拔,稍節的繃起,可以更好的鍛鍊我們的肌腱韌帶,使其由緊到松,由松到柔,積柔成韌,為後面的發勁服務的話,那麼無論發不發勁,其「蓄勢」的過程已經完成,如何發勁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 太極拳發勁訓練:太極拳需要盤練筋骨嗎-典傳筋骨開發
    我們通過練習筋骨的強大來達到人體骨架的穩定和「勁」的強大,從而達到練成上乘武功的目的。太極發勁訓練的本質是要把自身的筋骨運動體系進行改變, 太極拳的核心是身體骨架結構、骨骼質量的提高、運動模式的變化。「節節貫穿」如何貫穿呢?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肢體像一節一節的順序運動,就是節節貫穿了。很明顯,這種認識只著眼於最易觀察到的大塊肌肉群所做的運動。實際上,「節節貫穿」最重要的特徵是,整個人體的各部分筋膜、肌腱、韌帶、肌群協同進行很精細運動,因此必須有一種精確的運動結構相互協同的作用。
  • 內家拳如何「打熬筋骨」?
    《水滸傳》中描寫好漢時,常說他們日夜「打熬筋骨」。這個詞用得非常貼切。對於武學修煉者來說,在內要煉己養丹,在外則必須將筋骨鍛鍊至超常狀態,才能進入到拳學與丹道合一的境界。
  • 「筋骨開發」筋骨體系發起人刀哥談背弓「背部崩彈與肩胛傳遞」
    練過筋骨開發的朋友,都知道「身備五弓」中最重要的一弓為「背弓」,「功夫在背」,我們在訓練背部發勁的時侯,往往忽略了-前崩彈發勁,平時把時間放在「往上或往下」非重要勁力訓練上了......在和多位練習筋骨開發五年以上的學友交流時,發現有兩點他們還需提升:一是背部崩彈勁力的掌握;二是肩胛傳遞「肩胛開發與發勁」。
  • 傳武愛好者、健身養生愛好者該如何選擇筋骨開發體系學習提升?
    #筋骨體系發起人刀哥(施愛民老師),2013年開始即在傳播筋骨體系,並作為教學部負責人,一直在從事筋骨開發的教學、研究與訓練。道韻國術季勝華老師演示開肩掃筋骨開發發起人刀哥教你如何選筋骨開發體系?二、所教的核心技術是否是「原傳」動作,如何分辨?
  • 內家拳抻筋拔骨,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典傳筋骨開發
    筋骨訓練可以使人體的身體反應速度變快,因為長期的訓練使得身體筋骨敏感,有絲毫的風吹草動都能夠瞬間的發動迅雷不及掩耳。這對我們在實戰運用過程當中所需要的速度、反應呢,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練習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數量累積來達到筋骨松活彈抖的效果,在練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呈現出筋骨齊鳴的效果,再繼續訓練的話,慢慢的,我們會發現皮肉與骨架之間會產生分離度,也就是拳譜上所說的骨肉分離的狀態。一旦達到這樣的效果,打擊的勁力以及穿透力都大大地增強,整個攻擊力會有質的提升。
  • 道韻國術三大傳承體系:古法筋骨體系、門內原傳功力架、心意拳
    #筋骨傳承#「過去傳統武術的傳承是技術的傳承更是人與人精神的傳承,它包含著信任、希望、與職責。老話常說:「一手拳、一把勁、一生情義。」學習道韻國術·道韻筋骨體系的廣大朋友,在學習同時也請將這份情義傳遞、傳承下去,這也是中華傳統武術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