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號第二十六天 獨行 到魯朗 石鍋 161
沿G318,經通麥、排龍,宿魯朗鎮石鍋山珍府,共161公裡;今天恢復獨行,順利完成今天行程。
此等美景,不負辛勞
早晨,因為同行的三位年輕朋友要停下來遊玩,和他們道別後,我便一個人出發了。有緣同行,也是人生的經歷和美好體驗。今天的路況,又改變了。昨天的通衢大道沒有了,即將要騎行在一段號稱318國道最最危險的「死亡之路」。
從波密到通麥,基本是全程起伏路,下坡前進。過了通麥往後變成全程上坡,網上查詢的距離有167公裡。不算遠。預計今天比往日稍稍晚到目的地一點。
出波密不久,躍入眼帘的高山峻岭與綠植,非常舒服。出了波密扎木鎮後,國道左邊的帕隆藏布江景尤為漂亮,晨霧之下,感覺會有仙女突然出現。這一路森林覆蓋率很高。雖然是搓板路,可是因為下坡,除了手臂不舒服,人倒不累。
中午十二點半,在路邊一家川菜飯店打尖,為即將到來的通麥天險,增加硬通貨。通麥屬于波密縣,氣候不錯。這裡峽谷地段,海拔只有1800多米。到達通麥鎮前約十公裡的帕隆,便是川藏線上聞名的天險。這一段要經過十四公裡爛路和三十公裡險路。
簡單說一下通麥天險。這段路全長只有十四公裡,被稱為「通麥墳場」,是川藏線最險的一段路,有「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川藏難,難於上西天」說的就是經過這一段。我想起了李白的「危乎高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通麥不高,不上青天上西天。路上看到不止一輛汽車殘骸,或在水邊,或在懸崖。
通麥天險,無限風光
號稱天險的路段,一側是刀削斧砍般的陡峭石壁,一側是萬丈懸崖下的滾滾江水,中間土路,大約有兩米來寬。這是一條全線單行線,分別通行。看大汽車經過實在驚心動魄,不僅要有技術,還要有膽量。路面是碎石鋪成的,估計車子還容易被扎胎。不斷地上下陡坡和急轉彎,雖然帶來絕世風光在險峰的身心刺激,危險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通麥、排龍一線,既有「死亡路段」之稱,還有「通麥墳場」之譽,很多時候為了避讓,必須下車緊貼山邊石壁讓汽車通行。昨晚換了後剎車,真是明智之舉。否則這些下坡轉彎的地方,出問題就麻煩了。
道路險峭之外,這一路的山體質地疏鬆,周邊又全是雪山河流,很容易發生泥石流和塌方。經過的大車小車以及像我等騎行的都儘可能快地通過。不過,這樣的天塹之險,估計很快成了歷史。我經過了正在修建的新通麥特大橋、迫龍溝特大橋等兩座,正在建設的四個隧道。隧道還沒好,名字倒是看到了:飛石崖、小老虎嘴、迫龍一號和迫龍二號隧道等。當整治和改建工程完成後,「通麥天險」將不復存在。再來,刺激與驚險可能都看不到了。
對於交通和運輸而言,這樣的建設必不可少。對於像我這樣的騎行者來說,挑戰的趣味減少了太多。有了新大橋和隧道群,天塹變通途了。中國,基建狂魔,名不虛傳。我今天走的是一座臨時保通性大橋。通行要求很嚴格:單向錯時通行,車輛逐輛通行,車貨總重不能超過20噸。有武警全面把關。
過了通麥死亡路段,便安全了。雖然開始了上坡,但沿途風景秀美,路況很好。下午四點左右到達魯朗景區色季拉國家級森林公園。我下來觀賞遊玩一陣。
阮劉登臺,神仙洞府
魯朗鎮在林芝八一鎮東70公裡處。魯朗在藏語中是「龍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 。民間至今流傳著「到了工布魯朗,會忘記自己的家鄉」的讚譽。魯朗景區色季拉國家級森林公園,是西藏的江南。主要景觀大部分隱藏在深山老林中。景區由低向高分別由灌木叢和雲杉、松樹等喬木組成了壯觀的「魯朗林海」。中間配備了整齊劃一的大草甸。自然天成的高原景觀,卻猶如人工精心設計一樣。草甸中,有溪流蜿蜒,有星羅棋布的木籬笆、木板屋、木橋和農牧民村寨。
假如,我能和老婆隱居到這樣的地方一段時間,是不是神仙眷屬?色季拉森林公園是尼洋河流域與雅魯藏布江的分水嶺。西藏,這樣的分水嶺通常在高山埡口。明天的色季拉山,將是我這一次騎行西藏的最後一埡口。居然這麼快,我就要完成所有埡口的登攀!
住石鍋飯店,了解石鍋歷史
晚八點四十,到達今晚的入住地,魯朗鎮石鍋山珍府,品嘗了這裡的美味代表石鍋雞。
記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