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安排在去年11月底寫完此次西藏之行,但時近嚴冬,天冷手僵,加上人懶,逐未堅持。
如今已是2018年7月12日,掐指回眸,光陰飛逝,已近一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詩歌」。沒有眼前的苟且,何以成就遠方和詩歌? 一年來,為生存計,朝九晚五,埋頭於尺牘之間,漸感苟且的日子沉重而瑣碎,特別懷念藏地時光,是以重拾禿筆,望於萬丈紅塵之中,為自己尋一方安寧超然的淨土。
、、、、、、
在波密吃飽喝足,駕車西行。
全程柏油路,帕隆藏布江隨行,青松和麻慄樹作伴。路況不錯,只是60公裡每小時的限速讓人遺憾。
到達帕龍溝大橋,是下午四點左右。易貢藏布江從北面洶湧而來,與咆哮的帕隆藏布江如兩個粗狂的康巴漢子在此相擁匯合,水量陡漲,奔騰向西。
新修的帕龍溝大橋迎面聳立,橫跨易貢藏布兩岸。往南,包括帕龍溝大橋在內有三座橋,每座橋之間距離大概50米。最南面的最古老也最簡易,兩岸使用細小的鋼繩固定,一米多寬,遠遠望去,能見鋪在橋上的木板發黑腐朽,晃晃悠悠。橋頭有破舊牌子警示:「禁止通行」。中間的橋要年輕得多,雖然高度,寬度,強度不能和新的帕龍溝大橋相比,但和老橋相比,那是相當的進步啦。兩岸有鋼筋混凝土的橋塔固定斜拉的鋼繩,橋面不是混凝土澆築,用鋼板簡單固定,僅能容下一輛普通汽車單向通行——看樣子當時建此橋時也非為長久計。因新修的大橋和倆老橋之間的高差懸殊,318國道直接新橋,倆老橋只能成為孤寂的擺設,讓南來北往的朝聖者去咂摸它們曾經的故事。
新橋為鋼筋混凝土斜拉橋,橋墩高聳,可容兩臺重型卡車相向而行。橋西直接進隧道,再也不用通過帕隆藏布江邊上狹窄、多彎、多滑坡、多滾石的排龍天險啦,再也不會以生命去丈量這段險象叢生的天路——安全了,但那種心驚肉跳的感覺也不再有了!
向那些在曾經的排龍天險上,用生命去體驗異域風情的前輩們致敬!
如果眼下有一碗美酒,我願迎風撒向滾滾的波濤,讓雪山之水帶去故土的酒香,在每一個清冷的夜晚,慰藉他們寂寞不甘的靈魂!
因為隧道的開通,原來需要幾個小時,堵車時甚至需要一天的路程,不到半小時即告完畢。
科技的力量拉近了空間,縮短了時間,但難免枯燥了本應多彩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