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西藏之排龍天險

2020-12-14 茅酒定製坊

原來安排在去年11月底寫完此次西藏之行,但時近嚴冬,天冷手僵,加上人懶,逐未堅持。

如今已是2018年7月12日,掐指回眸,光陰飛逝,已近一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詩歌」。沒有眼前的苟且,何以成就遠方和詩歌? 一年來,為生存計,朝九晚五,埋頭於尺牘之間,漸感苟且的日子沉重而瑣碎,特別懷念藏地時光,是以重拾禿筆,望於萬丈紅塵之中,為自己尋一方安寧超然的淨土。

、、、、、、

在波密吃飽喝足,駕車西行。

全程柏油路,帕隆藏布江隨行,青松和麻慄樹作伴。路況不錯,只是60公裡每小時的限速讓人遺憾。

到達帕龍溝大橋,是下午四點左右。易貢藏布江從北面洶湧而來,與咆哮的帕隆藏布江如兩個粗狂的康巴漢子在此相擁匯合,水量陡漲,奔騰向西。

帕隆藏布江

新修的帕龍溝大橋迎面聳立,橫跨易貢藏布兩岸。往南,包括帕龍溝大橋在內有三座橋,每座橋之間距離大概50米。最南面的最古老也最簡易,兩岸使用細小的鋼繩固定,一米多寬,遠遠望去,能見鋪在橋上的木板發黑腐朽,晃晃悠悠。橋頭有破舊牌子警示:「禁止通行」。中間的橋要年輕得多,雖然高度,寬度,強度不能和新的帕龍溝大橋相比,但和老橋相比,那是相當的進步啦。兩岸有鋼筋混凝土的橋塔固定斜拉的鋼繩,橋面不是混凝土澆築,用鋼板簡單固定,僅能容下一輛普通汽車單向通行——看樣子當時建此橋時也非為長久計。因新修的大橋和倆老橋之間的高差懸殊,318國道直接新橋,倆老橋只能成為孤寂的擺設,讓南來北往的朝聖者去咂摸它們曾經的故事。

新橋為鋼筋混凝土斜拉橋,橋墩高聳,可容兩臺重型卡車相向而行。橋西直接進隧道,再也不用通過帕隆藏布江邊上狹窄、多彎、多滑坡、多滾石的排龍天險啦,再也不會以生命去丈量這段險象叢生的天路——安全了,但那種心驚肉跳的感覺也不再有了!

帕龍溝老橋和新橋

向那些在曾經的排龍天險上,用生命去體驗異域風情的前輩們致敬!

如果眼下有一碗美酒,我願迎風撒向滾滾的波濤,讓雪山之水帶去故土的酒香,在每一個清冷的夜晚,慰藉他們寂寞不甘的靈魂!

因為隧道的開通,原來需要幾個小時,堵車時甚至需要一天的路程,不到半小時即告完畢。

科技的力量拉近了空間,縮短了時間,但難免枯燥了本應多彩的生命歷程!

帕龍溝新橋

相關焦點

  • 攝影遊記「我要去西藏」之十五:驚悚通麥天險 含羞南迦巴瓦
    (文中照片均為本人原創拍攝、路線圖為百度地圖截圖)【前言:曾經有時間專程去了西藏。十五:驚悚通麥天險 含羞南迦巴瓦其實過瞭然烏湖,就進入了林芝地區。平川過後就是通麥天險。通麥天險,是國道318川藏線上最驚悚的死亡路段,號稱「通麥墳場」,全長14公裡,又稱排龍天險,這裡有「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
  • 一個人騎行之318二十八:波密到郎魯,天塹中的天險
    中午十二點半,在路邊一家川菜飯店打尖,為即將到來的通麥天險,增加硬通貨。通麥屬于波密縣,氣候不錯。這裡峽谷地段,海拔只有1800多米。到達通麥鎮前約十公裡的帕隆,便是川藏線上聞名的天險。這一段要經過十四公裡爛路和三十公裡險路。簡單說一下通麥天險。
  • 單車騎行西藏十四|過通麥排龍天險,聽聞騎友被狼吃了只剩兩指頭
    漸入林芝地區,植被開始茂盛起來, 除了一如既往的藍天白雲雪山,你眼睛所能看見的都是森林,即便是在重慶,也很少有這樣密密麻麻的樹木,林芝不愧為西藏江南。筆直的林蔭大道好似要通到天際,路啊,它終究會帶我去遠方。夾道而生的樹讓太陽沒那麼刺,風帶著幽幽的涼。路深深,一切是多麼安靜,一個人騎行其中的時候,你能清晰地聽見車輪壓在柏油路上嗚嗚的聲音,伴著單車的滴答聲,交織成另類的樂章。
  • 最美的遇見—囧趣川藏線19波密通麥天險
    即便滿身汙垢,即使衣衫襤褸,即使忍飢挨餓,即使遠離塵世,即使內心孤獨,即使無依無靠,即使露宿街頭,即使缺醫少藥,即使頭疼腦熱……但誰也阻擋不了他們虔誠的信仰,誰也阻擋不了他們前行的腳步。這也許就是藏傳佛教所講的因果輪迴,只有這一世虔誠祈禱,才能獲得好的來世。
  • 川藏線曾經最危險的路段通麥,排龍天險變通途,體驗原生藏民生活
    雨一直在下,心中些許焦急,暗想最多等到十一點,若是仍未等到雨停,也只有冒雨出發了,不然就要很難到達今天的目的地,排龍了!十點半,雨真的停了,興高採烈趕緊去拿車準備出發,可是我卻突然悲催地發現,前胎都癟的著地了!這真的先是天留,再是車留,波密,難道咱們有那麼深的夙緣嘛!只好耐著性子取下前胎換備胎了!又折騰了20分鐘才出門,已經十一點鐘了!
  • 通麥天險|西藏最危險的路段已經天塹變通途
    ,因為那個曾視為「通麥天險」的路段,被嶄新的路面和橋隧取代,從此變為通途。從東久開始,過拉月、排龍,直到通麥,約30公裡路程。路的左側是夾雜大小石塊的山坡,土質疏鬆,右側是魯朗河(在拉月,稱拉月曲)和帕隆藏布,路窄、彎多、坡度陡,半為土路,有些懸崖處不能通行,只好在懸崖邊架設貝雷鋼橋。7、8、9月間,如雨夜冒險行車,更是兇險萬分。因此,大家稱這段路叫「通麥天險」,驚悚一點的,稱「通麥墳場」,該路段由102道班負責,也叫「102死亡谷」,稱呼不一而足。
  • 通麥天險,再度自駕,天塹變通途,為你講述天險的過往故事
    對於心懷西藏夢的自駕愛好者來說,繞不開的話題是從通麥到105道班的那段規模最大的災難路,由於土質疏鬆,天氣多雨,塌方、泥石流、落石時有發生,車輛通行艱難,短短14公裡的公路見證了太多的生死別離,故一度被稱為「通麥天險」。通麥天險,在波密和八一之間,是川藏線上最險的路段,號稱「亞洲第二大泥石流群」,起於通麥大橋,止於排龍鄉,全長14公裡,通行時間要3小時左右。
  • 騎行川藏回憶12:通麥天險最後的時光,魯朗石鍋雞流連忘返
    有人說,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西藏。給出的原因五花八門,與其聽他人講解,還不如自己親身經歷。2014年的暑假,我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行程,用車輪探尋前往西藏的意義。去的時候剛好是往拉薩方向放行,昨天排三公裡的隊伍現在也消失了。
  • 老沙蘭姨床車自駕遊西藏,第十一天經魯朗林海通麥天險到達波密
    中午我們停車在怒江邊上休息吃飯經過通麥天險時發現這裡修了通麥大橋,已經通車了,原先的天險不用再走了。即將到達波密時又遇到了塌方修路,加上天氣時不時在下雨,200多公裡的路走了整整一天,晚上七點多到達目的地波密,在遊客服務中心的廣場露宿愛車上。
  • 色季拉山口追日,天險變坦途,你眼中那平凡而難忘的318國道
    林芝至墨脫有一座橋叫追龍溝特大橋,這座橋之所以很多人記憶猶新,一方面因為它建造的工程十分奇特,造型很美,不管你行駛在橋上,還是遠處去看,都會發現在這深山之中,突然增加了這個傢伙的存在,突兀但又很自然。這裡就是通麥天險—排龍天險,曾經這是川藏線最險的一段路,平均要走兩個小時左右。
  • 騎行滇藏線第16天,波密-排龍,跨天險泡溫泉,體驗不一樣的G318
    今天還是有一段有難度的地方,那就是從通麥到排龍15公裡那段天險,不知道那段路況如何,另外還有一段就是到通麥之前102塌方區,也不知道情況,只是聽昨天晚上一起住的那個徒搭的小夥子說了一下情況,他是坐車過來的,我們是騎車子所以說情況也不太一樣,到時候再看吧。
  • 七天六夜搶通「通麥天險」 西藏合力攻堅一點一策高效搶險
    「這裡是『通麥天險』,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把路搶通了,太不容易了。」7月27日中午,一度被堵在318國道西藏自治區林芝境內K4049+700水毀路段的劉先生,由衷地向西藏交通運輸部門和武警交通部隊搶險人員致謝。在交通運輸部派遣的專家現場指導下,這次搶通攻堅作業在持續了七天六夜後實現全面恢復通車。6月以來,受連日降雨影響,西藏公路水毀嚴重。
  • 西藏上空拍到龍的照片,有人在西藏拍到龍是真的嗎?
    西藏一直都是文藝青年們想去的聖地,青藏高原的魅力是無窮的,而青藏也是有著很多未解之謎的。
  • 追夢西藏:第七天 翻越生命禁區的東達山
    這條景觀大道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一條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觀長廊,自然景觀類型之齊全多樣,異彩紛呈世所罕見;從海平面的長江口到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從中國地勢的第三階梯到第一階梯;從盆地到平原、高原;從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極高山;從淡水湖到鹹水湖;從雨林到灌叢、草原、荒漠……;優美壯麗同在,幽景曠景並存。
  • 【風情國旅】日光之城--聖域天堂,西藏朝聖之旅.
    告別邦達草原,翻業拉山(海拔4839M),車在公路上以'之'字形盤旋曲折前進 ,進入川藏公路拐彎最多的路段(99道彎),翻越橫斷山脈最大的天險―怒山,下行到怒江邊,同時可欣賞風化巖石山景,過多拉神山時觀看藏區神秘的天葬臺和石刻佛像、六字箴言,下山途中原始森林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景色宜人。沿怒江支流冷曲前行抵八宿。八宿藏語意為「勇士山腳下的村莊」,海拔3910米。
  • 自駕西藏丨神秘的滇藏新通道— —丙察察-走最野的路-看最美的景
    怒江大峽谷、丙中洛、桃花島、天險石門關霧裡村、茶馬古道、秋那桶...早餐後我們穿越天險【石門關】抵達油畫 小村【霧裡村】——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村落之一。遊覽完然烏湖後向波密方向出發,約傍 晚時分抵達冰川之鄉波密縣城入住。
  • 屍兄:龍右身世之謎顯露,註定孤獨到老,白小飛打敗他就是解脫!
    龍右內心之中也是擁有著許多隱痛,龍右經歷千年孤獨內心早已看淡生死!『龍右憑藉什麼支撐自己度過千年孤獨』長生不老也許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是沒有幾人能夠承受歲月帶來的孤獨。龍右得到了長生不老的秘密,但是他也承受了歲月帶來的孤獨。百年孤獨之中他就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依然堅持下來了,他心中有著一股怨氣支撐著他,他突破封印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復仇。
  • 去西藏看看就知道……
    圖為2013年川藏公路西藏林芝通麥段路況。再看川藏公路著名的「天路72拐」,可以直觀感受到西藏的行路之難。雅魯藏布江扎囊大橋,全長4507米,是西藏公路橋梁跨度之最。2015年建成通車後,附近著名的桑耶渡口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夏天去西藏?一個過來人的西藏深度遊經驗分享
    想去西藏的朋友,大多會選擇夏季去吧?夏天也是西藏旅遊的旺季。因為這期間學生放暑假,老師放假,遊客數量就相應多了許多。有一句話是,第一次去西藏最好不要選擇冬天去。因為冬天氧氣稀薄,更容易得高反。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同樣,我還想告訴大家的一點是,夏季這個人人擁擠的旅遊旺季也並一定適合你前往。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