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人月收入1000元都有誰?如何讓農民富起來縮小收入差距?

2020-12-26 騰訊網

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9年北京市平均工資達173205元,平均每月一萬四千餘元。貧富懸殊收入差距巨大,這就是我們的國情。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縮小收入差距也是這些年的施政方向。

《中國統計年鑑2019》第171頁有2013-2018年的住戶收支調查表,《中國統計摘要2020》第59頁有2014-2019年的住戶收支調查表。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

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6億人月收入1000元是怎麼來的。我們有6億左右農民,這部分人群中的多數應該是月收入1000元水平的,還有這些年農民轉化為市民的很多人並沒有穩定職業。當然東部沿海地區農民狀況會好很多。這幾年激進的人士總是寫文章說中國GDP世界第二,馬上就要超越美國了。西方國家甚至提出中國已經步入發達國家行列,不應當再作為發展中國家對待。按照美國和西方國家邏輯,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在國際經貿活動中將不再享有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優惠政策。

實際上,這些過高的判斷就是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中國人口規模龐大,地區和城鄉差別比較大。主要是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大,尤其是中西部農村,中小城鎮。西部農村和邊遠山區農村的很多人口,每個月可能還未必有1000元收入。這些年媒體時常報導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就是農村地位年輕人外出打工的狀態。

有人說,一些地方每年統計的農業產值GDP可以很不錯的呀,產值和月收入是兩回事。就像工廠生產產品,按照數量和成本等計算有個總價格。但是最終銷售和實現多少收入就不一定了,而且最終的銷售收入和淨利潤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則表示,現實生活中,國內大部分人都沒有消費能力,有消費能力的只有兩億人左右。疫情之下,對外貿易面臨嚴重挑戰。國家提出「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成為重要的手段。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民眾的消費熱情並不高。這也充分說明,財富大量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大量的普通百姓沒有足夠的財富積累,可以用來消費。縮小收入差距,如何增加百姓收入是經濟發展的迫切任務。

「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改革發展觀。縮小貧富差距,地區發展差距,城鄉差距才能避免統計數據平均收入掩蓋的不平均的收入懸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複雜難題和任務。實際上,我們的低收入人群相對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這些地方人們月收入每增加1000元,就能讓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翻倍。

縮小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不僅僅是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發展問題,尤其在法治社會發展過程中。法治問題不僅僅是法律糾紛的處理,經濟上的平等競爭,收入的公平也是重要的法治問題。

其實,改革開放開始國家就致力於農村的發展脫貧致富。但是,現在的情況看,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有進一步擴大態勢。上世紀農村發展集體經濟,鄉鎮企業,到現在真正堅持做下來的並不多。上世紀開始,中西部地區很多農村進行專業化種植經濟作物,菸草,中藥材,果樹,到現在一些地方種辣椒,花椒等經濟作物。

但實際上,中西部很多地方農村土地資源有限,分散的農戶種植經濟作物並沒有增加多少收入。最終中西部地區農村很多年輕人選擇了外出打工。鄉鎮一級的集體企業,很多相繼倒閉,零散的挖煤礦,鐵礦等被治理。一些縣級政府開發了產業集聚區,但最終入住的企業有限,持續發展很好的不多。化工,水泥,小火電一度是縣域經濟的重頭戲,但是在節能環保的整治背景下也不得不轉型。

這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地方農村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應該是今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這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快遞物流,否則,農作物外銷的成本太高阻礙農村電商發展。農村物流發展面臨距離遠,居住分散,體量大等因素。國家應當對農村快遞物流企業進行補貼,等到農村電商發展的非常成熟階段。

國家在災後重建方面,採取一個省對口支援一個點的方式,在支援西藏和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過程中,也採取了發達地區成市支援一個縣區的模式。這些方式方法取得了豐碩成果。這麼多年,發展農村經濟,中央和地方下派幹部到農村掛職鍛鍊,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城鄉差距在擴大,收入差距在擴大。本質上,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並不明顯,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青壯年農民依然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打工的風險很高,經常面臨要不回工資被騙的情形。

這些年搞城鎮化,撤村並鎮,很多地方在縣城搞房地產,讓很多農民貸款買房,一些農村宅基地被強行推倒。但,讓公民貸款買房本質是減少農民財富儲存,透支未來收入。農民進城後還要返回村裡種地,本質上沒有改變農民的生產經營方式,農民也不無法真正的增加收入。反而,讓小城鎮的閒人多了起來。城鎮化基本上成了房地產化,過多的縣鄉房地產項目短期內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但也出現了爛尾和賣不出去問題。城鎮化本質上無法解決農民就業和增加收入的問題。統計局數據表明,城鎮化沒有改變農民收入低的現實

現在看來,要借鑑發達地區城市,大的國有企業,民企巨頭,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對口支援農村經濟發展的模式去切實改變農村經濟發展的傳統循環模式。一個發達城市,國企,網際網路巨頭等企業對口支援一個鄉鎮,搞好一兩個項目,3-5年徹底改變區域內農村落後面貌,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否則,大水漫灌,中西部農村面積太大,整體改變收入狀況短期內不好實現。加大投入力度,重點突破,讓一部分農村先富起來還是有可能的。循序漸進,不斷地擴大農民富裕地區範圍,減少月收入1000元人數。十年二十年之後,改變城鄉差距過大,收入懸殊問題。

相關焦點

  • 6億人民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我國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怎麼看待有6億人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萬元,那麼意味著他們的月均收入不到1000元,這個事實讓很多人覺得詫異,首先是6億人民這個基數太大了,我國當前也不過14億,6億佔了將近一半,這讓很多人匪夷所思。
  • 「6億人月收入1000元」是國情更是民生
    「6億人月收入1000元」是國情更是民生 出處:北京商報
  • 6億人收入不到1000元,你月收入是多少錢呢?
    我國有6億人收入不足1000元,大家看到這個數字是不是覺得很吃驚,按理說中國飛速發展了幾十年不應該是這個情況,但是這個情況是確實存在的,這6億人包括了老人、小孩,大部分還是農村家庭居多。6億人收入不到1000元的意思是每個人每月收入不到一千,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是一個人在外打工,家裡還有小孩老人要養,現在工廠流水線工資普遍在5000左右,如果家裡有6口人,分攤在每個人身上收入就不夠1000元,很多農村老人和家庭主婦是沒有一分收入的,全靠小孩養,所以我看到這個數據一點都不驚訝,因為我也是農村人,比較清楚農村的收入情況。
  • 6億人月收入僅1千 月收入1000元意味著什麼?中國人均年收入是多少?
    5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提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引發關注討論。李克強說,「怎麼樣保障那些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我們應該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月收入僅1000元,用李克強的話說,「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這6億低收入人群,他們分布在哪裡?如何解決他們的收入提高的問題?
  • 中國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其中就包括這些人……
    「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這些數據才能代表人群更多、國土面積更大的真實中國,或者說中國的另一面。作者 | 施南這些年來,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各種「厲害了」的論調,當「6億人月收入1000元」的新聞刷屏之後,我想說的是:這些數據才能代表人群更多、國土面積更大的真實中國,或者說中國的另一面。
  • 三個維度理解6億人收入不過千
    「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話語一出,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有這麼多人收入才這麼點兒呢,掃大街的一個月也有兩三千呢,再說各個地方不是還有最低工資標準嗎。
  • 中國6億人收入不到1000元?這個數據到底是怎麼來的?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稱:2019年北京市平均工資達173205元,平均每月一萬四千餘元,與此同時,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十幾倍的差距,是數據互相矛盾還是貧富差距太大?
  • 月薪過萬遍地都是?數據可視化告訴你6億人收入低於1000元
    最近聽到了這樣的的一個新聞:我國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低於1000元!這個新聞的震驚程度不亞於「中國目前有2億單身群體」這樣的話。這個新聞一度上了熱搜,並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熱議。許多人就不明白了,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多人收入低於1000元,我身邊月薪過萬的人比比皆是…那麼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有那麼人月薪過萬呢?
  • 「有6億人月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元」,在農村仍然普遍存在
    導語摘要:在官方許多媒體上,經常看到「有6億人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元」的話,如今農村已經全面脫貧,符合客觀事實嗎?這句話許多網友和農村的朋友們都感覺到非常疑惑。有人說農村現在已經脫貧了,人均月收入不止1000元,絕大部分人已經超過了這個收入。其實這句話說的是非常對的。原因是,目前有很多人,把人均月收入與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這兩個概念,混為一團,錯誤的認為這句話存在一定的問題。其實不然。這句話是出自官方統計的結果,是非常正確的,是千真萬確的客觀事實。
  • 我國6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專家: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日訊(記者 馬常豔)一段時間以來,「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引發社會熱議。如何看待這個數據?又該如何應對?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低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低於1000元,中間偏下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高於1000元。 鄭秉文分析稱,據此可推算出,在全國4.53億個家庭戶中,40%的家庭對應的是6.1億人,即平均每家庭戶約有常住人口3.37人。
  • 國內居民收入水平如何?6億人收入不足1000,曹德旺說出了真相
    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們的收入也上升了。今天居民的收入怎麼樣?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月入已經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特別是在一些大城市,很多人的收入比較高,工資普遍在一萬元以上。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城市的人均GDP,人均收入比較高,但也有收入較低的群體,所以並不意味著大城市的人都是高收入群體。
  • 國家統計局回應「6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反映了基本國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5日訊 今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就2020年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針對最近社會熱議的「6億人每個月人均收入1000元」的說法,付凌暉回應稱,可以從全國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數據得到印證。
  • 「拖後腿」的六億人:月收入不足千元,是人均GDP的十分之一
    截至今年七月份,全國26省份以及32個主要城市人均GDP已經統計公布,人均GDP高達7018元,在最新召開會上總理指出,不能只盯著「人均」,還有六億人的收入仍未突破千元。
  • 山東農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7000元
    12月1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要負責同志介紹「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推進情況。據通報,2019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775元,較2015年增長37.5%,增速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 若月收入分4個等級,你屬於哪一個等級呢?低於1000元的有6億人?
    而月薪在3000元以下的,多半是未成年人、上學的大學生、退休老人以及在農村留守的農民等等,月薪低於3000的人佔了大約47%,也就是說將近有一半的人月薪低於3000元。而對於那些月薪屬於中等工資的人來說,他們多半是那些工廠的一線工人,社會上的普通收入人群。
  • 2019年人均總收入10410美元,卻有6億人收入僅1000元,為什麼?
    8月7日,統計局網站發布署名文章中提到,2019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在國際排名中上升至第71位。2019年5月29日,總理在答記者問中提到,我國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僅1000元。為何這兩項收入會相差如此之大?如果我們只關注數字拉看,確實很容易出現很大的錯覺。實際上,這兩類收入有著不同的概念。
  • 大家周圍有月收入只有1000的人嗎?轉發
    1000元,隨便打個工就不止!也有點可能,農村地區人口基數大!#中國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長不了肉肉的瘦瘦 #中國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貧富差距太大了,物價漲得飛快,就是工資還在原地踏步@Fuyuhaoooooo #中國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敢說真話的好總理,這才是中國的現實情況啊!
  • 6億人1000塊是真的?2.5億兒童、2.5億老人,還有1億人是誰?
    去年,我國的人均GDO已經突破1萬美元,平均到每個月將近5500元。如果這樣來看,6億人1000元的數據的確值得被質疑。 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平均」的年代。一個富豪的存在,就可以拉高十人,甚至上百、上萬人的收入平均值。所以,5500元的月收入可以當做一個衡量自己是否達標的門檻值,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
  • 2020年,農民的可支配收入超過1千元,那就是高收入,你信嗎
    2020年,農民的可支配收入超過1千元,那就是高收入,算算你的是多少吧。 2020年也僅僅剩下幾天的時間了,馬上就要過去了,農民朋友在這2020年一整年的時間裡,你的收入怎麼樣啊?
  • 6億人月薪不足1000?曹德旺一語道破,兩億人收入在「這個數」!
    但同時國內居民的消費也是相對低迷的,但由於全球疫情的影響,今年國內提出了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說法,那麼就需要居民將儲蓄拿出來消費,雖然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人們的收入也實現了上漲,如今居民的收入如何呢?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認為月入過萬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情了,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很多人的收入還是比較高的,月薪普遍在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