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線第一座海拔4000米高山折多山!人生第一次高原反應如何應對

2020-12-23 帶著瓶蓋兒去旅行

康定-折多山-新都橋 單程 77公裡 折多山海拔4298米

西出折多,折真多

川藏線上,共有14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山,而折多山,就是入藏第一座!海拔高度4298米,折多山,這座山的名字在藏語中,原本就是彎曲的意思,寫成漢語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盤山公路確實是九曲十八彎,來回盤繞就象"多"字一樣,拐了一個彎,又是一個彎,難怪當地人有句話叫:「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康定縣城出來就是上坡,先是十五公裡到折多塘村,折多塘村,是折多山腳下的一個小村子,很多騎友為了方便第二天爬山,都會選擇住宿在這個小山村裡,而不是住在康定縣城!

剛到折多塘村的時候,就遇到一個騎著公路車的妹子,喊住我們要和我們一起騎行,這下鐵子算是興奮了,同樣的公路車,同樣牌子的頭盔,忍不住拉住妹子來了一張合影!我就做個配角吧。

一行三騎就這樣開始了翻越折多山之旅!一道道的彎,讓人看著就有點氣餒了,根本不敢抬頭遠望,只有低著頭張著嘴喘著粗氣往上爬!突然聽到鐵子在後面大叫一聲,雪山,雪山!

猛抬頭看到前方的山頂上金光燦爛,兩個山尖上白雪皚皚,山尖下面雲霧繚繞,真的太壯觀了!妹子告訴我們這是貢嘎雪山,平時雲霧繚繞,很難一睹陣容的,你們倆真的滿幸運的,一定會吉祥如意的!謝謝妹子的良好祝願!這個妹子是個大神,很快就把我們倆落在後面了,這一天下來也再沒碰到過,不過我覺得鐵子應該感到慶幸,不然後面的事情一定會讓他在美女面前慚愧不已的!

中午的時候,我和鐵子選擇了一個景色優美而又避風的地方午餐,休息!費勁很大的勁才點燃一支煙,坐在路邊,遙看前方,竟有一種看遍天下河山的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越往上爬,越發的艱辛,呼吸變得越來越急促了,其實痛苦的何止我一個呢,比如前面的騎友在路上寫給後來者的留言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順著折多山一直延續了36公裡才算到達埡口,從早上八點半一直到下午四點半到埡口,就是不停的爬,不停的蠕動!到達埡口第一件事就是把衝鋒衣穿上,然後拍照留念後趕緊下山了,埡口太冷了,好多遊人都穿著羽絨服的!西出折多,埡口上的藏地特色濃鬱,瑪尼堆,轉經筒,風馬旗,白塔,第一次展現在我的眼前,令我震撼,感動!

人生第一次高原反應,如何應對?

說說高反吧,畢竟這是每一個騎行到西藏的朋友們都無法逃避的問題!

高原反應,就是人體有低海拔區域快速到達3000米以上高海拔區域因低氧低壓環境造成身體上的不適,比如頭疼,嘔吐,呼吸急促,失眠,耳鳴等等!無論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藏,都不可避免的會經歷高反,飛機,火車,自駕,騎行,哪怕是徒步!但是不同的方式引起高反的程度不同,簡單來說,速度越快,時間越短,高反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程度就越重!慶幸的是我選擇的是騎行,緩慢的攀升,讓身體慢慢地去適應高原!

上午過了折多塘村以後,海拔漸漸上升,騎車的時候明顯的感覺到呼吸加快了許多,我儘量調整自己的騎行踏頻,適應了一段後有所好轉,這個時候突然覺得困了,連著打了幾個哈欠,鐵子也沒好哪裡去,同樣是困了!又騎了一段後離埡口還有12公裡,心裡總算有底了!

午飯後休息的時候,大家想抽一支煙,可是我的打火機怎麼都打不燃,開始以為壞了,可是張勇和鐵子的也都無法順利打燃,才想起會否是因為空氣稀薄的緣故,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到了低海拔的地方,我的打火機又正常了!

大概還有八公裡的時候,突然覺得耳膜有一種壓迫感,就像飛機起飛的時候那種耳朵的感受,我拿出口腔糖嚼了一會兒,這種感覺就消失了,也沒有其他的不良反應,這時候鐵子給我說他覺得很難受,想吐,頭也昏昏沉沉的覺得好重,只好下來推著慢慢上去了,期間另外碰到的騎友張勇也遇到了頭暈的感覺,也下來和鐵子一起推車了!而我的狀態反而特別好,連氣喘都沒有了,還爬到觀光臺上去拍風景,在最高出處拼盡全力地大喊了三聲,聽著山谷的陣陣回音,仿佛把這一年所有的積鬱都喊出來了!暢快!下來後繼續騎著向埡口爬去,鐵子的話就只能蠕動著前進了!

每個人,由於身體體質的不同,運動方式的不同,當高原反應來臨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會不同,像我的反應就比較輕微,只是呼吸急促,氣喘心跳加速,耳鳴;而老鐵則嚴重的多,頭疼,發昏,嘔吐感等!但是根據我的經驗來說,高反只會發生一次,適應了以後,在後面的騎行中,哪怕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東達山,米拉山,我們再也沒有出現過高反的症狀。

既然高反避無可避,我們只有考慮通過一些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高反對給我們的影響! 結合自身的經歷,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準備!

其一,藥品的準備,可以帶一些防止高反的藥品以及止疼藥品!坦白說止疼片更有用些,因為防高反的藥品其實效果並不太好,有的騎友進藏之前就開始服用紅景天,但是進去以後依然還是沒有躲掉!

其二,餐飲方面的注意,進藏以後,儘可能的去多喝一些酥油茶,我發現酥油茶對預防高反的作用比紅鼎天更有效。另外在行李裡常備著葡萄糖,高反的時候衝一杯葡萄糖水喝下去,也能明顯減輕不適。另外如果不嫌重的話,也可以帶兩瓶氧氣,以備在實在無法堅持的時候救急!

其三,心理和身體上的準備。我們初入高原,看到如此美景,難免興奮衝動,歡呼跳躍,追逐嬉鬧,千萬注意,這些是最容易引起高反的因素。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很大,尚未進入高原便擔心害怕高反,時刻在潛意識裡提醒自己,反而更容易引起!

相關焦點

  • 川藏線上的第一道險關:折多山
    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最高海拔4298米,被譽為康巴第一關,在當地流傳著一句話,叫「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可見折多山有多麼的高和難以穿越。同時,折多山也有重要的地理意義,它是川藏線上最主要的交通隘口。
  • 中國景觀大道川藏線,14座高海拔的埡口,已經消失了4座
    每當來到埡口,人們都會興奮歡呼著爭先恐後地在埡口標示前拍照留念,見證自己到達的人生新高度。川藏線需要翻越14座大山埡口,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埡口有12座,隨著隧道的修通有些埡口已經廢棄,不再通行,現在只有10座還有經過的埡口,以下是盤點川藏線上的這些高海拔的埡口!
  • 川藏線上第一個需要翻越的高山埡口,被稱為康巴第一關
    折多山以東是山區,而折多山以西就是青藏高原的東部了,真正的藏區。以前,不過折多山不知道川藏公路之難,這裡的山口海拔4298米,路面極窄,塌方常見,冬季雨雪不斷。
  • 翻過高山 越過草甸 稻城亞丁我們來了
    每越過一座山,就要休息一下,要不然真的受不了,海拔太高了!不過,只要越過一座山,我們就能收貨不一樣的景色,高山草原是川藏線上最常見的景色。第一座山我們昨日就越過了,折多山埡口(4298米)。折多山是川藏318線上第一座要翻越的4000米以上埡口,與康定縣城的海拔落差達1800米,有「康巴第一關」之稱。
  • 自駕遊川藏線2100公裡,要翻越14座大山,你了解詳嗎?
    川藏線一直是自駕遊愛好者所想挑戰的一條風景線。川藏318國道的美景全在路上,自駕車從成都出發2142公裡的川藏線,要翻越14座大山,其中12座都是海拔在4000米以上,又有哪座山是大家公認最難翻越的大山呢?它們都有啥特點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川藏線上14座大山都是誰!
  • 捷達家族挑戰G318,輕鬆翻越4298米折多山|Day1
    G318川藏線路況複雜,高山峽谷,彎多坡陡,加之高原氣候陰晴不定,因此,這裡不僅是自駕者的天堂,也是對汽車性能極限考驗的天然試車場。凡是敢於極限挑戰G318川藏線,穿越怒江72道拐99道彎,並勇闖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的汽車產品,都是有情懷的,也是有勇氣的,特別是產品品質是值得用戶信賴的。
  • 川藏線上慢慢消失的13個埡口……
    埡口是高原上最常講的一個詞,常為高山大嶺的交通孔道。埡口在地理意義上指的是山脊上呈馬鞍狀的明顯下凹處。當地人不是為了登山而登山,他們只是要翻過埡口,用最短和最省力的路途進山和出山。換句話說,埡口就是翻山越嶺的捷徑。
  • 折多山:橫亙在川藏線上的第一道門檻
    進藏旅行,「高原反應」是很多人最擔心的問題,所以大多數自駕進藏的朋友,都會走行G318(川藏南線),原因有二:一是自川藏南線進藏,海拔會有很多個高低起伏的過程,人體可以不斷自我調整適應,能有效降低高反風險;二是一旦出現嚴重高反,還可以儘可能迅速地回到低海拔地段。
  • 最全面的川藏線自駕路書,經稻城、雲南,日程、海拔、住宿明細
    翻過折多山(海拔4200米),於新都橋入住。行程:350公裡,行車6小時,新都橋住宿海拔3460米。景點:瀘定橋(飛奪瀘定橋原型地)、折多山(川藏第一關)、興康特大橋(川藏第一橋)、新都橋(光與影的世界)。
  • 想上高原?我們先聊聊高山反應
    答:高山反應(altitude sickness)是人體快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並暴露於低氧低壓環境而產生的各種不適症狀。高山反應的症狀表現是什麼?答:高山反應通常表現為頭痛,頭暈,氣喘,胸悶,心跳加速,腹瀉,嘔吐,失眠,食慾減退,疲倦等各種症狀。高山反應的病因是什麼?
  • 一生一次川藏線,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從天府之國成都出發,行駛在最美318國道上,經過的第一座高原古城——康定。翻過折多山,便是新都橋。這裡是海拔4298米的康巴第一關,離天空很近,在藍天白雲的簇擁下,五彩經幡曼妙起舞。沿著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從四川進入西藏,翻越五座埡口,海拔從4150米到5130米,氣候從炎熱的夏季到白雪皚皚的冬季。
  • 登上西藏4000米海拔高峰,完全沒有高原反應,冬季的西藏太美
    西藏高原是多少旅行者嚮往的人間淨土,是信徒朝聖的歸處。西藏四季的風景各有千秋,但是很少有人喜歡天寒地凍的冬季,這時候的道路不便,時常遇到大雪冰封,寸步難行的窘境。眾所周知西藏是高原地帶,來到西藏旅行最大的難題就是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對人體機能帶來的不便。很多人從行程開始到最後結束行程都無法適應缺氧環境,導致高原反應,呼吸苦難、頭暈胸悶,四肢無力,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來到西藏旅行做好高反預防以及對應處理的措施是行程的第一步。隨身攜帶氧氣瓶這是每個進藏的遊客必做的功課。
  • G318國道線,川藏公路南線,茶馬古道川藏線
    翻過10餘座海拔超過4000米以上的大山。路途艱辛多危險,奇景和奇險交替呈現。從四川成都出發,在新都橋與川藏北線G317分道,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直達西藏拉薩。 318川藏南線在充滿神奇的北緯30度線上,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高山、峽谷、草原、河流、冰川、森林、雪山、海子、湖泊、溫泉、民居等風格迥異的場景隨處可見,美到極致的畫面觸目可及。
  • 告別川藏線進入拉薩的地標——再見米拉山口
    米拉山口,即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處拉薩市到墨竹工卡縣與林芝市工布江達縣的分界上,這裡是拉薩——林芝旅遊線上的一個休憩之地,也是川藏線進藏的必經之地。它不僅是川藏線的最高點,也是川藏線上最後一道天然屏障。
  • 在海拔4000米高原守護火車頭是什麼感受?
    HXN3高原機車逐漸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高原鐵路上的主要牽引動力。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生命的禁區。青藏鐵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跨越「世界屋脊」,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達960公裡。海拔起伏大、線路坡度高,空氣含氧量低、晝夜溫差懸殊都會影響機車性能,複雜的線路條件對高原機車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徵服海拔4500米高山,是什麼樣的體驗
    第一次在高原爬山還是2016年的9月,初到西藏錯那縣的第一個周末。那時,剛在4000多米高原生活,多少有些不適應,偶爾會出現高反。那一次,三五好友,說不上是登山,只能說是爬山坡。9月的錯那逐漸進入了深秋,山坡上依然盛開著野花,牛羊成群,雪山連片。只是,再也沒有機會去爬那座山,也沒有那時的心情和那時的人,一起回溫當時的足跡。
  • 騎行川藏 翻越14座高山大盤點之4(剪子彎山)
    剪子彎山的山脊在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奪阿拉錯。東坡森林茂密,以雲杉,冷杉,高山松,麻礫為主,西接卡子拉山,牧草豐盛綿延至理塘。騎行川藏盤山公路翻越的剪子彎山口是318國道在康巴地區的最高山口之一。雅江地處青藏高原東緣的高山峽谷與草原的過渡帶,受其複雜地形的影響,形成了獨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觀,又因雅江縣位於康巴地區腹地,立於茶馬古道上,積澱下了豐富的康巴人文景觀,因而享有「中國香格裡拉文化旅遊大環線第一縣」和「茶馬古道第一渡
  • 川藏線上的國道317和318:一南一北各有千秋
    在川藏線上,有兩條鼎鼎大名的國道,一南一北訴說著川、藏之間的傳奇故事。字面上,國道317和國道318僅僅一個數字的不同,更多的人樂意用川藏南、北線來對其命名,雖說在官方命名與民間命名上皆相差無幾,最終通向的目的地也都是高原上的聖城——拉薩,但兩條國道所包含的內容卻各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