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烏龜,活在約1000萬年前,龜殼巨大

2020-12-16 海陸空天世界

來自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一直正在研究一個新發現的物種遺骸,他們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大約1000萬年前,它曾在如今的哥倫比亞沼澤般的環境中漫步。

英國《每日郵報》2月13日報導,這隻「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重達一噸多,有一個八英尺長(約2.5米)的角狀龜殼,龜殼可能在一千萬年前用於戰鬥,對付其他海龜。

研究人員表示,在巴西、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發現的幾隻巨型海龜的遺骸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這種大型爬行動物。研究人員說,它有一個類似裝甲的甲殼,可以用來與雄性對手爭奪配偶或食物。

據悉,這隻巨大海龜生活在南美洲的一個地區,那裡就像一個失落的世界,生活著各種奇形怪狀的超大生物,包括巨大的老鼠和短吻鱷。大部分遺骸是在哥倫比亞塔塔科亞沙漠一個名為La Venta的「動物墓地」中發現的。

這隻巨大海龜的重量超過一噸,它的外殼延伸到不到8英尺,幾乎是它最近的現代親戚亞馬遜河龜的兩倍大。。

儘管他們還沒有確認包括頭和腿在內的這隻海龜的總長度,這種現已滅絕的動物還是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龜。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已滅絕巨型烏龜化石 龜殼長達3米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瑞士研究人員在12日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淡水烏龜的巨型龜殼化石,研判其長達3米,重1133千克。  據報導,這種烏龜被稱作地紋駭龜(Stupendemys geographicus),他們大約在500到10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地區,目前已經滅絕。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描述了地紋駭龜。而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新發現的化石表明,其龜殼長達10英尺(約合3米),重2500磅(約合1133千克)。
  • 1千萬年前的龜有多大?它曾經生活在「巨型遺失的世界」
    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兩日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遠古時代巨型烏龜完整的龜殼化石,重達1噸多,長度超過了8英尺(約2.5米)。這種巨型龜的體型幾乎是亞馬遜河龜的100倍,是稜皮海龜(當今最大龜類)的兩倍,其殼長範圍在1至1.5米之間。
  • 《科學》雜誌:古生物學家發現新型遠古巨獸,犀牛和烏龜的結合體
    近日,全球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論文,介紹了最新發現的古老生物,名為Lisowicia bojani。來自波蘭和瑞典的古生物學家展示了這種遠古生物令人驚訝的形象,由於烏龜和犀牛的結合體。 它們生活在二疊紀中期到晚三疊世,可以說是最早的四足陸地脊椎動物,堪稱現代哺乳動物的鼻祖。
  • 這個世界連烏龜都長角了!700萬年前烏龜要打架
    古生物學家們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發現了新的化石,揭示了史上最大的海龜的信息。700萬年前,長度可達4米的地紋駭龜棲息在橫跨南美洲的大片溼地上。艾德溫·卡迪納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根據這些新化石,我們能夠辨別出雄性與雌性之間的不同。雄性在靠近脖子的地方長出了巨大的角。
  • 被死神遺忘的烏龜,從乾隆時期活到現代,讓無數專家好奇
    俗話說:「千年王八萬年龜。」意思是王八(鱉的俗稱)能活一千年,烏龜能活一萬年,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用來形容長壽、時間久,以討個吉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隻長壽的烏龜,它從清朝一直活到現代,仿佛向上天「借」了200年,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傳奇的一生。
  • 古生物學家在猶他州發現了新的食肉恐龍品種化石
    古生物學家宣布在猶他州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異特龍Jimmadseni,新物種是食肉動物,估計長約26至29英尺。異特龍Jimmadseni重約4000磅,大約在1.57億到1.52億年前在北美漫遊,是異龍的最古老物種。
  • 史上最大巨龜,《西遊記》裡的神龜都沒它大,重量堪比4輛小汽車
    烏龜是比較常見的爬行動物,個頭都不是很大,但是有的烏龜種類個頭也是很大的,只是不常見罷了! 陸地上最大的烏龜種類是加拉帕戈斯象龜,其體長可達1.8米,重量可達250公斤,幾乎相當於4個成年人的重量。
  • 恐頜豬:橫行北美洲1000萬年的史前巨「豬」
    恐頜豬:橫行北美洲1000萬年史前巨「豬」今年是豬年,十二生肖輪了一輪,終於排到二師兄當家啦。其實今天地球上的豬與史前的豬相比真的要寒酸可憐許多,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曾經生存著許多古巨豬。除了古巨豬,還有一些長得像豬卻又不是豬的恐怖生物,恐頜豬便是其中的代表。
  • 被死神遺忘的烏龜,從清朝活到現在,讓無數人羨慕不已
    不過烏龜究竟能夠有多長壽呢?在龜的一種類型中的亞達伯拉象龜,有一隻烏龜從乾隆年間活到了現代。養它的就是飼養員了,動物園照顧它的飼養員都有三個去世了,它還活著。
  • 古生物學家稱地球上的大規模物種滅絕遵循2700萬年的周期
    最近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件讓很多人覺得相當寒心的事情。根據新的研究,包括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遵循一個周期,時間跨度約為2700萬年。有趣的是,這一大規模滅絕周期也與此前報導的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相吻合。
  • 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發現新的小型暴龍類
    古生物學家發現原始暴龍,長著小腦袋和三個手指暴龍類是中生代最霸氣的食肉恐龍家族,這個家族中從來都不缺體型巨大的傢伙。暴龍類是如何變得高大強壯,它們是怎樣演化來的,其中一直充滿了各種謎團。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種小型的暴龍超科恐龍,它的發現將有助於幫助我們填補暴龍家族演化鏈條上的空缺。2019年5月6日,星期一。
  • 一種巨型史前烏龜,堪稱移動的小山峰!
    一千萬年到五千萬年前在南美生活的一種巨型史前烏龜Stupendemys geographicus。這種烏龜是一種真正的巨型生物,體重重達1.13噸,體積像中型汽車一樣大。對這種烏龜的研究最早可以追述到20世紀70年代,不過最近才取得研究進展。負責該研究項目的馬塞洛·桑切斯比表示:「一些Stupendemys烏龜的龜殼長達3米,堪稱有史以來最大的烏龜烏龜之一。」
  • 古生物學家深入解析已滅絕巨型烏龜的化石 龜殼長達3米
    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UZH)的一組古生物學家近日研究了這種已滅絕巨型淡水龜的化石龜殼,它們大約於500萬到1000萬年前生活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這些化石表明龜殼伸展至10英尺(3米),而雄性烏龜龜殼的前端有角。研究人員在周三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關於這種烏龜化石的研究。
  • 這只比格犬發現了25萬年前的披毛犀!
    近日,英國一隻比格犬發現了一塊披毛犀的大腿骨,這隻早已滅絕的古生物死於25萬年前。這只比格並不是一般普通的寵物犬,它有著自己的「職業」,屬於英國劍橋郡某化石博物館的「化石獵人」。古生物學家傑米·喬丹稱:「比格犬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敏銳的嗅覺系統,它們可以通過訓練幫助警察嗅出毒品、武器以及炸藥等的非法違禁品,既然如此,那麼我想它肯定也可以嗅出古生物化石。」傑米在劍橋郡馬奇鎮經營了一家化石博物館,他此前一直在訓練這隻4歲的比格犬尋找史前生物的遺骸和化石,而且準確率也是相當的高,每當狗狗發現化石時,傑米都會獎勵它。
  • 葡萄牙晚侏羅世格氏蠻龍:歐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掠食性動物
    格氏蠻龍是葡萄牙Lourinha組晚侏羅世最大的獸腳類恐龍和頂級掠食者,也是歐洲迄今所發現的最大陸地掠食者,根據作者的復原骨架格氏蠻龍的體長約10米,體重4~5噸。  新種也支持當時已形成的古大西洋(600558,股吧)在晚侏羅世時期伊比利亞梅塞塔(Iberian Meseta)發生的地理隔離機制。
  • 古生物學家:已經滅絕的長脖爬行類
    在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疑似「尼斯湖水怪」的遠古生物遺骸,化石顯示這是一隻巨大的長脖子生物。據古生物學家判斷,這隻史前生物的學名是薄板龍(elasmosaurid),一種生活在恐龍時代的四鰭海洋爬行動物,從鼻子到尾巴長達11米,與標準電線桿一樣長。
  •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範特西蟲
    【古生物學家發現5億年前範特西蟲】記者3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最近在山東濰坊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奇特蟲子。這種遠古蟲子頭部輪廓形似一對兔耳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耳形範特西蟲」。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耳形範特西蟲是遠古節肢動物三葉蟲的一種。
  • 研究發現: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西北部發現兩種泰坦龍化石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導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1月19日發表題為《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西北部地區發現兩種泰坦龍的化石》的報導,作者為費德裡科·庫克索。報導稱,2016年3月,黑興萊特納帶領考古小組第三次來到該地挖掘,一位地質學家發現一塊紅色巖石的石背很像恐龍的股骨,科研人員後又發現了肋骨化石,最後發現3隻埋藏了7000萬年的恐龍遺骸的完整化石。尾椎骨化石顯示,這是泰坦龍至今不為人知的兩個屬種。
  • 南美洲發現滅絕大烏龜,重達1噸,長3米,殼上有被咬痕跡
    500萬年前,南美洲部分地區還是澤國大海,與現代海洋相比,那時所有東西都很大,大到匪夷所思,比如說這次挖到的叫Stupendemys geous的遠古巨龜,居然有3米長,重達1.1噸。我們暫且稱它為「S龜」。
  • 1000 萬年!
    2.52 億年前,地球上到處都是濃烈的臭雞蛋味,嚴重的生態危機讓地球上 80% 的海洋生物和 75%的陸地生物滅絕 ……失去生機的地球,了無生氣的湖泊,是如何復甦的?用了多長時間?答案是:1000 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