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39 蹇卦

2021-03-01 堪輿堂地理館

  蹇卦 水山蹇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初六,往蹇來譽。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九三,往蹇來反。六四,往蹇來連。九五,大蹇朋來。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卦辭  初六  六二  九三

 六四  九五  上六  彖傳注

【卦名】

今本:蹇 帛書:䞿  歸藏:蹇 上博簡:訐 俗:謇、寋

《說文》足部:「蹇,跛也。從足,寒省聲。」蹇是跛的意思。跛或作㝿,《說文》尣(尢)部:「㝿,蹇也,從尣皮聲。」

輯逸傳本《歸藏》卦名也是作蹇,帛書蹇字下的「足」作「走」,《說文》:「䞿,走皃,從走,寒省聲。」䞿也可借為蹇。

上博簡作「訐」,訐為揭發人的隱私。《說文》:「面相厈罪,相告訐也。從言幹聲。」「厈」當作「斥」,面相斥罪,當面指出或揭發人的罪刑。《論語‧陽貨篇》子貢問孔子是否有厭惡的人或事?孔子回答之後反問子貢,子貢回答說:「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訐亦可通謇。蹇俗作謇或寋。《說文》徐鉉註:「《易》:王臣蹇蹇。今俗作謇,非。」段玉裁註:「行難謂之蹇,言難亦謂之蹇。俗作謇,非。」《說文》無謇字,謇字可能是漢代以後才有的後起字,依段玉裁說法,蹇字除了行難之外,也可作言難、口吃的意思,言下之義,蹇字包含了後來的謇義。謇亦通訐,為以言語攻訐人,後來用法裡也有直言、諫言的意思。

【卦義】

跛腳無法前進,事情無法施行,前有危險而停止

蹇的原意為跛腳,跛腳之人走路有困難,引申為事情難行的意思。《雜卦傳》:「蹇,難也。」《序卦傳》:「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這是取蹇的引申義,代表事情困難而難以施行。

蹇卦的卦義是難,因為前面有危險而無法前進之義。《彖傳》說:「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卦象內艮止,外坎險,止在險前,知險而止,這就是智慧。《大象傳》則説:「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如果面對危險而知道要潛身修養,不失為明哲保身之道,也是《彖傳》說的「知矣哉」。

《彖傳》也以「難」來註解屯卦,坊間亦喜歡把屯、坎、蹇、困四卦定義為「四大難卦」。屯卦為震動生機於內,坎險在外,為生長的困難,《說文》說的:「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彖傳》則說:「剛柔始交而難生。」

蹇卦是在危險之前就已知要停止並反身修養,是有先見之明,所以說是智慧。反之,在危險之後才知停止,才求教於人,這是後知後覺,是蒙昧。蒙卦卦象即坎險在內艮止在外,止在險後。又蹇卦艮在內為阻絕,卦象為將坎險阻絕在外;反之蒙卦艮在外為圈養,卦象為把坎險圈養在內,一智一愚,相當清楚。

一般解讀以蹇卦為兇卦,但細究其卦象及卦義,坎卦在外可為防禦之天險。所以只要不執意往前,不任意行動,那麼坎並不會造成傷害,仍有吉道。蹇卦各爻,大多是前行為兇,回頭是岸。知險而止,吉在其中。

周易中凡是坎卦在外者,多有險在前而難進之義。但坎也是天險,坎若在外則可為屏障,反而可以得到天險的保護。若採取進取的策略,想要強行,那麼天險就從天然屏障變成了自己必需克服的巨大障礙,若在戰場上,一來一去之間的兵力落差將會變得相當懸殊。而這種卦象,在蹇卦是最為顯著。

總觀蹇卦六爻,與蹇卦的這個卦義相當一致,除了六二與九五之外,爻辭都是「往蹇來…」的佔斷,言前行(往)則蹇難而有危險,退守(來)則有利。可見蹇卦之難,都難在「往」。「來」則無蹇難,初六為來譽,九三來反,六四來連,九五朋來,上六來碩而吉。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脩德。

難行,利於西南方,不利東北方。利於見大人。貞定為吉。

蹇卦上坎下艮,艮為東北之卦,外坎為險,為東北有難,往東北將道窮,無法前進。反之往西南則有利。

大人,古時候指當官的人。當今除了當官的人之外,還可指有職位的人,長官、上司,或者是社會上有名望,德高望重的人。

蹇卦有艮無坤,為何言「利西南」?一種說法認為,蹇卦坎險在外,艮在內,為不利東北之象。西南在東北(艮)的相反方,因此不利東北可兼言利西南,就如坤卦無艮卦,同時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但總觀周易經文,談到方位的卦爻並不多,而關於方位吉兇,只有西南或西、南為吉,東北皆不吉,這在佔斷上相當不合理。細究其因,這是因為《周易》以周為本位,西方為周,東方為殷,因此皆以西或西南為吉位,東或東北為兇位。對現代人來說「利西南,不利東北」的意思應該類似於宜於回到自己的家鄉或原來的地盤,不利於前往他方的意思。而這也符合蹇卦「來則吉,往則兇」的吉兇法則。

傳統皆依王弼,以西南為平易之地,東北艮山則多險難,利西南意謂不宜犯險,宜於走平易之路徑。

王弼認為,蹇卦六爻都當位,解釋「貞吉」說:「爻皆當位,各履其正,居難履正,正邦之道也。」這是因為王弼看法裡初爻並無陰陽當不當位的問題,所以蹇卦雖然只有二至上共五個爻當位,卻以「爻皆當位」稱之。

【字義】

君子以反身脩德:艮為反身,也是修德之卦。坎險在前,無法前進,因此君子以反身而修養德行。

初六,往蹇來譽。

《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前往會遇到困難,回來則會得到聲譽。

處於蹇難的時刻,若是硬要前進則會更加危險,但如果能後退一步,則反而能得到好的名聲。應採取保守態度,宜退守,不宜進取。

【字義】

往蹇來譽:往,前往、前進。往蹇,前進會遇到困難。來,回來,或指退後。來譽,回來則可以得到聲譽,好的名聲。或可作「往訐來譽」,前往則受到毀謗、攻訐,退一步則得到聲譽。就卦象來說,由內至外為往,由外至內為來。泰卦說「小往大來」,否卦「大往小來」。蹇卦之蹇難,在於外卦之坎,因此六爻都是「往蹇」,往外、前往則有蹇難。回來則無蹇難。「譽」帛書本作「輿」,與六四的「來連」(連為輦古字)相呼應。輿為出外之大車,輦則是在內使用的引車。初爻說來輿,則可待而行。四爻說來輦,則可安逸而待。

宜待也:宜於等待時機。待,等待。《釋文》:「張本作宜時也,鄭本宜待時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二三子問》:易曰:「王臣䞿䞿,非今之故。」孔子曰:「王臣䞿䞿」者,言亓難也。夫唯智亓難也,故重言之,以戒今也。君子智難而備之,則不難矣;見幾而務之,則有功矣,故備難則易。務幾者成存亓人,不言吉兇焉。非今之故者,非言獨今也,古以狀也。

王臣上諫再上諫,這不是可以噤聲不言的事。

經文當作「王臣蹇蹇,非今之故」,蹇借為訐,直言、上諫的意思。今,吟也,噤聲不語。故者事也。

上博簡作「王臣訐訐,非今之古」。帛書《二三子問》作「王臣䞿䞿,非今之故」,孔子並有詳細解說。「故」為後起字,由「古」演變而來,故借為古,因此當以上博簡「非今之古」為是。

《二三子》孔子的解釋大義為:「王臣䞿䞿」講的是事情的困難,因為知道事情非常困難,所以用「䞿䞿」重文來形容(蹇者難也,智通知),以告戒當今之人。君子知道困難而做好準備,那麼就不難了。見到「幾」之後就努力去做,那麼就可以有功業,所以為困難做好準備事情就變容易。所謂的「務幾」(致力於洞察事情之微妙之處),意思是成功的條件存在於人,所以爻辭不講吉兇。所謂的「非今之故」,不只今日如此,古代亦然。

孔子以「務幾」來詮釋這段爻辭,與《繫辭》所談之「幾」可互通。孔子解釋豫六二「介於石」:「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幾就是事情變化的最微妙之處,也是洞知吉兇的機關。又說「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若依上博簡,訐為揭人隱私、以言語攻擊他人的意思,又有直言之義。王臣訐訐,為君王之臣直言再直言,忠諫不止之狀。或為王臣彼此揭發隱私之狀。

【字義】

王臣:帛書本作「王僕」,臣與僕同義。王臣可能有二義,一是大王之臣。二是王與臣。傳統見解多數採第一說,蓋因六二為臣位,應於九五之君,因此為「王臣」。孔穎達:「九五居於王位而在難中,六二是五之臣,往應於五,履正居中,志匡王室,能涉蹇難,而往濟蹇,故曰王臣蹇蹇也。」來知德以王臣為王與臣:「言王臣皆在坎陷之中。」

蹇蹇:蹇蹇,蹇難迭至。蹇為難,蹇蹇,蹇而又蹇,蹇難連連。楊萬裡:「蹇蹇者,多難而非一難也。」六二至上六之間,連續兩個坎卦(二至四,四至六),因此說蹇蹇。或作「謇謇」,意思為難言之極。漢時即解釋為忠諫或忠貞,可能是取「訐」之直言引申而來。如《說苑‧正諫》:「《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為難,而諫其君者非為身也,將欲以匡君之過,矯君之失也。君有過失者,危亡之萌也;見君之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為也。三諫而不用則去,不去則身亡;身亡者,仁人之所不為也。」《說苑》似雜揉了蹇難與忠諫兩種說法在解釋蹇蹇,《論衡‧程材》則顯然取忠諫之義:「世間能建蹇蹇之節,成三諫之議,令將檢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蹇蹇漢後多解釋為艱難,形容臣子無力濟君之險而艱困的樣子。如王弼:「處難之時,履當其位,居不失中,以應於五。不以五在難中,私身遠害。執心不回,志匡王室者也。」朱震:「六二犯難,濟五之險,蹇之又蹇,故曰王臣蹇蹇。」

訐訐:依上博本「蹇蹇」當作「訐訐」,訐為直言。但直言又區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負面的,公開斥罵人之過錯,或者揭發他人之陰私或隱私。所以子貢說:「惡訐以為直者。」二是正面的,為正直之言。《人物誌‧八觀》:「直之失也訐」,「夫直者不訐,無以成其直;既悅其直,不可非其訐;訐也者,直之徵也。」訐訐,也可取以上二義。王臣訐訐,王臣彼此相互揭發陰私,相互攻訐不停;或者王臣正直忠諫,諫而再諫。

匪躬之故:匪,非也。躬,身也,可指王臣己身,也可指君王己身。故,有二義,一為事故,事情;二為緣故。匪躬之故有多種可能解釋,一、不是王臣自身之事,傳統多數採用此說,並以此引申為「無私」之義。言王臣之所以蹇蹇而致命濟事,並不是因為自身之事,乃因忠君而無私。如孔穎達:「盡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濟君,故曰匪躬之故。」程頤:「志在濟君於蹇難之中,其蹇蹇者,非為身之故也。雖使不勝,志義可嘉,故稱其忠盡不為己也。」二、事情不在君王身上,言委事給王臣,因此君王不將事情往自己身上攬,俞琰採此說。

非今之古:「匪躬之故」依帛書易傳及上博簡修正,應作「非古之今」。今有二義,一是古今的今。二是噤,閉口不語的意思。今字甲骨文原義為閉口不言,為吟的本字,噤的意思,《史記‧淮陰侯列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但卜辭中今也借為古今之今。「非今之古」與古對舉,極可能是取古今之今。「非今之古」有多種解釋。一、依帛書易傳孔子解釋,非今之事,不獨今日有此事,此事自古有之。二、王臣之間所彼此攻訐之事從現在的醜聞,到掀開陳年舊事,完全不留情面。三、批評時事,所非者當今之事。

九三,往蹇來反。

《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前往有難,不如回來比較好。

《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爻辭並未說吉兇,象傳則說明「來反」是因為有喜。九三居互體坎中,雖與上六相應,但上六無位又體屬陰柔,不但無以濟險,兩爻中間又是坎卦,往至外卦亦是坎,這是「往蹇」。而內卦則有兩陰爻相承,所以虞翻說:「內喜,謂二陰也。」王弼:「進則入險,來則得位,故曰往蹇來反。為下卦之主,是內之所恃也。」朱熹說:「反就二陰,得其所安。」

【字義】

來反:反為反回,反還。來反,即歸來的意思。為何歸來?《象傳》解釋為內喜之,後儒以得安解釋,如程頤:「反,還歸也。三為下二陰所喜,故來為反其所也,稍安之地也。」「反」郭京作「正」,俞琰從之:「反,當依郭京作正。以九居三,正也。」「來則得位於內,而內喜之,又不失本體艮止之正也。」

六四,往蹇來連。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前往則有難,歸來則可得盟友。

傳統多解釋為往蹇,來亦連蹇。連或解釋為難,往來皆蹇難的意思。六四為近君多懼之位,又處互體坎卦之終,上體坎卦之始,故有往來皆蹇的卦象。承順九五,九五為蹇卦卦主。動則上體成兌為傷,靜則承五為順,為九五所濟。

【字義】

來連:連有多義。一、難也,遲久也。馬融:「連亦難也。」鄭玄:「連,遲久之意。」王弼:「往則無應,來則乘剛,往來皆難,故曰往蹇來連。」孔穎達解釋王弼義:「馬雲連亦難也,鄭雲遲久之意。六四往則無應,來則乘剛,往來皆難,故曰往蹇來連也。」二、連接、接連。觀王弼義,將連解釋為難,有些像是從接連引申而來,言蹇難接連而至。三、聯合,通聯。此從第二義引申而得。程頤與朱熹註解皆用此義。《程傳》:「來,則與在下之眾相連合也。」《本義》:「連於九三,合力以濟。」又,《孟子‧離婁上》:「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連,取聯合之義。四、即古文輦,輦車的意思。虞翻:「連,輦。」《說文》「連」欄位玉裁註:「連即古文輦也。…耳部曰:聯,連也。大宰注曰:古書連作聯。然則聯連為古今字,連輦為古今字,假連為聯,乃專用輦為連。」連為輦的古字,輦車由人所牽引而行,周制以十五人拉車。《周禮》「正治其徒役與其輂輦」鄭玄註:「輦,人免行,所以載任器也,止以為蕃營。…夏后氏二十人而輦,殷十八人而輦,周十五人而輦。故書輦作連。鄭司農云:連讀為輦。」《呂氏春秋‧本生》:「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機。」則輦有安逸之義。往蹇來輦,往則難行,來則安逸而行。依帛書本,初六為「往蹇來輿」,輿通車。則此處言「往蹇來輦」似乎有對舉義。

九五,大蹇朋來。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帛書《二三子》:卦[曰]:「大蹇傰[來,孔子曰]……也。飭行以後民者謂大蹇,遠人偕至胃[傰來]。」

最險難的時候,朋友來。

九五居上體坎中,是最危險的時候,因此曰大蹇。九五為君位,也是蹇卦卦主,剛中當位,五多功,下有六四相承,內有六二相應,故曰朋來。得此爻雖遇大難,但除自己本性陽剛得以自救之外,還將有多方朋友來相助,化險為夷。

帛書《二三子》孔子以「飭行以後民」解釋「大蹇」,以「遠人偕至」解釋朋來,即遠方朋友攜手而至。

王弼:處難之時,獨在險中,難之大者也,故曰大蹇。

復卦:「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坤卦:「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又蹇卦卦辭:「利西南,不利東北。」復卦有西南得朋之象(上坤為朋,下震為來),故曰「朋來無咎」。以旁通觀點來看,復卦的朋來也可能講的是乾元之來,復為乾卦九四至坤初旁通而來,坤變為復。蹇卦為謙卦與夬卦而來,謙卦有東北喪朋之象(上坤為朋,下艮為拒止之象,夬為訣別),而蹇卦為夬之九二至謙五,謙六五變陽而成蹇,朋來似乎是就此而言。

李光地:二五獨無往來之文,蓋君臣相與濟蹇者,其責不得辭,而於義無所避。猶之遯卦諸爻皆遯,六二獨以應五,而固其不遯之志也。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前往有難,回來則大有獲得,吉。利於見大人。

已在蹇難的絕地,若是要再繼續往前,無人可以救濟,情勢將無法有所轉圜。但往回走則能有很大的收獲。宜於拜見大人,吉。

艮為碩果。剝卦上九「碩果不食」。上六應下體艮之九三,往則蹇極乘九五之剛,來則應乎艮,故曰往蹇來碩。

或讀作「往蹇來碩吉」,「碩吉」即「大吉」。前往則有蹇難,回來則大吉。

《朱子語類》:諸爻皆不言吉,蓋未離乎蹇中也。至上六往蹇來碩吉,卻是蹇極有可濟之理。

【字義】

碩:碩大、豐碩。帛書本作「石」,古石與碩相通。《說文》:「頭大也,從頁石聲。」段註:「引伸為凡大之稱。《釋詁》、《毛傳》皆曰:碩,大也。簡兮傳曰:碩人,大德也。碩與石二字互相借。」依王弼,碩與後吉字連讀,「碩吉」即「大吉」。程頤以碩大引申為寬裕:「碩,大也,寬裕之稱。」

【彖傳注】

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蹇,難也

蹇卦卦義為難。《說文》:「蹇,跛也。」段玉裁註:「易曰:蹇,難也。行難謂之蹇,言難亦謂之蹇。」蹇為困難的意思,行難和言難都是蹇。

險在前也

以上下二體解釋蹇卦為何是難。坎險為難,卦象坎險在前,因此為難。

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以上下二體卦德解釋蹇卦。坎險在前,下艮為止,時間上來說止在險前,知險而能止之象,故曰智矣哉。知,智也。反之,蒙卦為止在險後,因此為童蒙,童蒙則不智。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

坤為西南,蹇卦無坤,為何說利西南?雖有東北,為何說不利東北?蹇卦是乾坤旁通往既濟發展過程當中,兩次陰陽交換而來。先是乾上之坤三,成夬和謙,謙卦上為坤為西南,下為艮為東北。「利西南,往得中也」指的是夬卦九二往謙之五,即謙卦上卦之坤中,而成蹇。在這一旁通過程當中,夬卦九二可中行而至謙上坤體(西南)而得中,但成蹇之後,革之九四陽爻若再往艮體(東北)已無路可通,因此曰「不利東北,其道窮也」。若東北再行,則成既濟。既濟《彖》曰:「終止則亂,其道窮也。」這段講的是乾坤兩卦的旁通原則,旁通若遇爻中行則貞定,且最後不可成既濟而定,成既濟定則其道窮,終止而亂。

荀爽以蹇自升卦而來:「西南謂坤,升二往居坤五,故得中也。」虞翻以蹇卦為觀卦而來:「觀上反三也。坤,西南卦。五在坤中,坎為月,月生西南,故利西南。往得中,謂西南得朋也。」朱熹以蹇卦為小過來:「卦自小過而來,陽進則往居五而得中,退則入於艮而不進。故其佔曰利西南,不利東北。」

從《彖傳》「往得中」一句來看,蹇卦像是從卦變而來,因為若以旁通來看,夬九二至謙之五,謙變為蹇,九二原本就得中,再至五似乎不宜再講得中。或者,五乃尊位,以此而言得中亦未有不可。若採卦變說,以荀爽說法最好。

《彖傳》「道窮」之卦一共有四:比、蹇、節、既濟。以旁通觀點來看,似乎中行而止為道窮之象。比為一爻中行而止的卦,乾卦九二至坤五成比卦,道窮而不再旁通。蹇卦為夬九二至謙五,為乾坤交換兩個爻,中行而止之卦。既濟則是乾坤交換三個爻。節卦則是由泰卦卦變而來,泰乾九三至坤五。

利見大人,往有功也

蹇之主爻九五為夬九二而來,在旁通前為謙卦六五,謙六五至夬二成革,夬下卦乾為大人,故曰利見大人。夬九二至謙五變蹇,剛得中而成九五之尊,五多功,因此曰往有功。

當位貞吉,以正邦也

九五當位得正,因此曰當位貞吉。夬九二至謙上卦之坤中,坤為邦國,變坎為正,因此曰「以正邦也」。

依《釋文》,荀陸本為避漢劉邦諱改作「正國」。

蹇之時用大矣哉。

贊蹇道之時用。虞翻以納甲之說解釋:「謂坎月生西南而終東北。震象出庚,兌象見丁,乾象盈甲,巽象退辛,艮象消丙,坤象窮乙,喪滅於癸,終則復始,以生萬物,故用大矣。」

《漢上易傳》收有〈日月納甲圖〉說明虞翻的納甲。但該圖以宋朝之後才出現的先天八卦為框架,誤謬可知。

  熬夜寫文章,易友們記得在右下角點下【在看】以示鼓勵!

免責聲明:本堂地理館編輯文章與圖片,僅從學術角度印證周易五術學之應用及起到傳達信息之目的,絲毫沒有任何意圖與偏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閱讀者有需了解更加詳盡專業知識請與專業導師聯繫,以獲得相應幫助。

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喜歡周易五術應用研究,勞煩您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或「堪輿堂看風水」預約微信:77607272  交流吧。

敬告:本堂風水先生並非神人,其風水造詣來自於師承及個人實踐。

堪輿堂只為有緣之人看風水,不受邀請人身份、地位影響。

風水本大事,人子須珍重,聽天命,更應盡人事。穴本天成 福由心造。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相關風水古籍

相關焦點

  • 《周易全解》之乾卦(八)
    從乾《文言》反覆講解君子修養問題看,《周易》天之道人之故都講,然而它的最終的思考目標還是人之故。自此以下的文字多採取弟子問孔子答的方式進行講解,眉目清楚,大體上說,並不十分難理解。 「初九潛龍勿用,何謂也」這一段文字解釋「勿用」的意義,全說人事而不及天道。「勿用」是什麼意思?「勿用」是隱。隱不是簡單的事情,一般人做不到,唯有有龍德的人能隱。
  • 《周易全解》之噬嗑卦(一)
    作《周易》的人把口中有物,必噬而後合的道理推廣應用到社會人事上來。天下之事為什麼往往不得和合呢?就是因為有間在其中。人世間的大事小事都有這個問題,作《周易》的人在這裡取大事加以發揮。他根據噬嗑這一卦的卦象,重點講天下國家用刑獄除奸慝的問題。由此看出,《周易》作為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它很重視刑罰問題。  噬嗑卦震下離上,有口中有物之象,與頤卦初上二陽,中間四陰不同。
  • 《周易全解》之泰卦(一)
    可見,《周易》作者心中所推崇的中國古代國家制度是君主專制的。「財」與「物」二句,意義與其卦相似,或講授此卦以此卦為思想,以之指導實踐。這個卦有點特別,是專門針對天子和諸侯講的,而且內容比較大,比較宏觀。天下天子、諸侯,應體認天地之象,裁裁天下之道(財與裁),使其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有用之物。若天寒地凍,統治者便因其而治歷歷,定四時成年,然後告朔,視朔。
  • 《周易全解》之豐卦(二)
    《周易》爻辭的作者以相同的爻辭處於不同的爻位表現日食的不同食相,真乃獨具匠心。「遇其夷主」,從天象來說,「夷主」當指微光復明之日。主語當為陰影,此「夷」字當訓為「滅」,與「明夷」卦之夷同。陰影遇到微光復明之日,日全食開始消失,故曰吉。總之,九四爻辭是說:陰影雖然還豐大,但已開始消退,只能看見北鬥星了。太陽開始復明,陰影遇到了已經消失了的主人。這是吉的。
  • 《周易全解》之臨卦(一)
    他把自己的以德服民即教民保民的思想同《周易》臨卦卦象聯繫起來,從中找到思維上的根據。孔子為此對臨卦澤上有地之象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地是土,澤是水;土像統治者,水像人民。土與水總是相浸漬而親密無間,統治者與人民亦該如此,就是說,統治者應該親民,親民也就是教民保民。具體地說,要「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 《周易全解》之大壯卦(一)
    《周易》裡陽剛為大,陰柔為小。此卦陽剛已達到四,過中了,有大者壯的意義。又卦有雷威震在天上之象,也是大壯的意義。大壯,利貞。大壯即是陽之壯,吉亨自不待言。但是大壯利於貞正,大壯而不貞正,君子做事而不循正理,便是一般的壯,不是合於君子之道的大壯了。大壯之時最怕的是自恃其壯,自恃其壯就不正了。
  • 《周易全解》之萃卦(一)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金景芳、呂紹綱合編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譜的講解易學知識之書,想入門或深學的朋友都可讀一讀。
  • 《周易全解》之夬卦(一)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金景芳、呂紹綱合編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譜的講解易學知識之書,想入門或深學的朋友都可讀一讀。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039:蹇卦,諸事不順該如何化解
    蹇卦由下艮上坎組成,上卦坎為水,下卦艮為山。我們都知道,水就是坎險,山就是艮止。所以蹇卦的意思則是難,因為前面有危險而無法前進之意。《彖傳》說:「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卦象內艮止,外坎險,也就是見到危險而能夠停止,當止則止,這就是智慧。《說文》:蹇,跛也。」
  • 「蹇卦」之象辭「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破解
    (二)釋象:《蹇卦》上坎下艮,「艮為山」、「坎為水」,故曰「山上有水」。又「艮為徑路」、「坎為水為溝瀆」,溝瀆就是溝溝坎坎,地面坎坷不平。山路崎嶇,本就難行,加之坎坷不平,泥濘溼滑,更為難行,故卦名曰「蹇」。蹇者,難也。《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
  • 《周易正義》「九二見龍在田」解
    又《蹇卦》:「利見大人。」此「大人」之文,施處廣矣,故輔嗣注謂九二也。是「大人」非專九五。○王弼註:處於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雖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則不彰,三則「乾乾」,四則「或躍」,上則過亢。「利見大人」,唯二、五焉。○正義曰:「處於地上,故曰在田」者,先儒以為重卦之時,重於上下兩體,故初與四相應,二與五相應,三與上相應。
  • 《易經》蹇卦解析
    水山蹇我們今天來解析蹇卦,《序卦傳》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雜卦傳》蹇難也;jiǎn〈形〉(形聲。從足,寒省聲。本義:跛足)同本義 1,蹇,跛也。——《說文》蹇膝伸不屈、易蹇、往蹇來連。——《素問·骨空論》駕蹇驢而無策兮。——《楚辭·謬諫》郤克僂,而魯使蹇。
  • 【周易全解】41 損卦
    就《周易》的卦義來看,損有簡省之義。卦辭在講簡省之道,即使在重隆盛的祭祀場合也有它的時機,如春夏之禴祭。但簡省的祭祀當要有誠心,所謂去飾以存其誠。 鄭玄說:「艮為山,兌為澤。互體坤,坤為地。山在地上,澤在地下,澤以自損增山之高也。猶諸侯損其國之富以貢獻於天子,故謂之損矣。」
  • 周易:「桃花運」說法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只能是「桃花」呢?
    關於《周易》,我們聽過太多它的傳奇。譬如兩儀四象八卦、再譬如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等等。有的內容高深晦澀,卻也包含很多平實接地氣的生活和人生智慧。似乎好像只要得到了《周易》真傳,就能參透很多事情,避禍就福。在我國的文化範圍中,一直有桃花運的說法。
  • 易經注釋——水山蹇卦
  • 【周易全解】38 睽卦
    按:李光地以「備禮則曰會,禮不備則曰遇」解釋,然而《周易》之中只言「遇」,無一「會」字,難道《周易》中絕無「備禮」而會之時?該說之偏頗可知。遇主於巷:《說文》:「遇,逢也。」《爾雅》:「遘,逢,遇也。」「遘,逢,遇,遻,見也。」遇有不期而會以及偶得之義。依香港中文大學漢語多功能字庫,主與示,宔與宗同源,是同一甲骨文字的分化,主通宗。九二所遇之主,即六五之宗。
  • 《周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有這幾種特徵的人,可能會有好命
    《易經》又稱之為《周易》,"周"指周而復始,"易"指事物變化。作為五經之首,它是中華民族存在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發展與它密不可分。"世歷三古,人更三聖",《周易》有三個階段,從上古時期的八卦,到中古時期的六十四卦階段,再到下古時期的《易傳》階段 。
  • 文白全解周易 36明夷卦
    暗地裡,卻探究天下興衰,萬物運行的道理,終於寫出了《周易》這一巨著。後來,他被釋放後,起兵討伐紂王,最後由他的兒子滅了商王朝。是故司馬遷評價道:「昔西伯拘裡,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在逆境中,要有百折不撓的決心,努力拼搏,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 如何通過搜狗輸入法輸入周易六十四卦符號
    經常使用周易六十四卦的小夥伴經常問我,怎麼能在電腦裡面輸入64卦的符號。今天大劦就把自己的操作實踐分享給大家。因為我平時使用的是搜狗輸入法,我就以這個輸入法為例給大家截圖講解。其他各輸入法的調整應該類似,我就不一一操作了。
  • 2016秋語文《小學教材全解》 讓你成為超級演說家
    如果想讓自己從小就成為一個能說、會說、願意說的人,就用《小學教材全解》。《小學教材全解》讓你「敢說,敢自我」!下面就讓「超級演說家」的四位導師:陳魯豫、李詠、林志穎、樂嘉,帶大家看看《小學教材全解》是怎麼教小盆友們成為「超級演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