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卦」之象辭「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破解

2020-12-11 子夏故壇

(上接「一、卦圖破解」)

二、象辭破解

象辭: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一)釋字(詞):

《說文》:「蹇,跛也。從足,寒省聲」。本義:跛足。《楚辭·謬諫》:「駕蹇驢而無策兮。」「蹇」引申指行動困難,泛指難。《易·雜卦傳》:「蹇,難也。」《素問·骨空論》:「蹇,膝伸不屈。」《靈樞·終始》:「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祖國醫學認為,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老年人肝腎不足,精血虧損,筋骨因而衰變,風、寒、溼三邪容易侵入,阻滯經絡,流注關節,致關節周圍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這就是俗稱「老寒腿」,學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其主要症狀就是畏寒怕冷,關節疼痛,行走不便。

實際上,「蹇」從足從寒省,就是指「老寒腿」。這裡引申指腿腳有毛病,行動不便,泛指行動困難。

反身修德

意思就是反省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孟子·離婁上》:「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已,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二)釋象:

《蹇卦》上坎下艮,「艮為山」、「坎為水」,故曰「山上有水」。又「艮為徑路」、「坎為水為溝瀆」,溝瀆就是溝溝坎坎,地面坎坷不平。山路崎嶇,本就難行,加之坎坷不平,泥濘溼滑,更為難行,故卦名曰「蹇」。蹇者,難也。

《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是一個放大2倍的震體,「震為足」,《臨卦》內卦的兩個陽爻都是這個大震體的主爻,象為雙「足」之象。又《臨卦》為消息卦,其下面待息的為一個陽爻,這個陽爻和《臨卦》內卦的兩個陽爻組成乾體,「乾為寒」。《臨卦》下面的兩個陽爻有「足」之象,且為「寒」,從足從寒,故為一個「蹇」字,也就是俗稱「老寒腿」。《臨卦》變《蹇卦》後,這兩個陽爻皆上行,且形成《蹇卦》「山上有水」之象。老寒腿上山,且山路泥濘溼滑,其行難也,故卦名曰「蹇」。

《蹇卦》上坎下艮,「坎為水」,水在上指雲,這裡取象為將雨的濃雲,「艮為山」,故《蹇卦》是山上密雲,山雨欲來之象。「山雨欲來風滿樓」,象徵政治風雲,《蹇卦》的時代背景為西周之初,成王年幼繼位而由周公輔政。周公輔政受到猜忌,一時謠言四起,暗流湧動,風雲變動,即將引發「三監之亂」,真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蹇卦》是由《臨卦》變化而來的,《臨卦》先變為《屯卦》,然後《屯卦》再變為《蹇卦》。《臨卦》先變為《屯卦》時,《臨卦》九二成為了《屯卦》九五。《臨卦》九二為震體主爻,而《屯卦》九五則為艮體主爻;艮體與震體互反,艮體是震體反身而來,故曰「反身」。同樣,《屯卦》再變為《蹇卦》時,《屯卦》初九成為了《蹇卦》九三;《屯卦》初九為震體主爻,而《蹇卦》九三為艮體主爻,《蹇卦》九三為《屯卦》初九反身而來,故亦曰「反身」。在《易》中,艮為鼻,古人指鼻稱我,故艮代表自身。「反身」就是反省自身。《蹇卦》九五與九三又均為坎體主爻,「坎為加憂,為心病」,故坎有思慮、憂心之象,人之思慮,憂心的過程,就是修德的過程,故曰「修德」。「修德」就是思想升華的過程。《蹇卦》九五與九三是全卦僅有的兩個剛爻,又均為卦變的動爻,卦變後均當位得正,皆有「反身修德」之象,故曰「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相關焦點

  • 「君子以反身修德」——從《蹇》卦的主旨再論《周易》的作者
    比如它在解讀《周易》中的《蹇》卦時,說的是「《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其中的「反身」一詞,用的便是思孟學派的常用語。比如子思的《中庸》裡就有:「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不妨先來看看《大象》對《蹇》卦的解讀:傳文說「君子以反身修德」,結合孟子說的「反身而誠」,我們可以看出,《大象》所指的君子所修之「德」,應該便是思孟學派最為推崇的「誠」。
  • 【周易全解】39 蹇卦
    【卦義】跛腳無法前進,事情無法施行,前有危險而停止蹇的原意為跛腳,跛腳之人走路有困難,引申為事情難行的意思。《雜卦傳》:「蹇,難也。」《序卦傳》:「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這是取蹇的引申義,代表事情困難而難以施行。蹇卦的卦義是難,因為前面有危險而無法前進之義。《彖傳》說:「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 《易經》蹇卦解析
    水山蹇我們今天來解析蹇卦,《序卦傳》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雜卦傳》蹇難也;jiǎn〈形〉(形聲。從足,寒省聲。本義:跛足)同本義 1,蹇,跛也。——《說文》蹇膝伸不屈、易蹇、往蹇來連。——《素問·骨空論》駕蹇驢而無策兮。——《楚辭·謬諫》郤克僂,而魯使蹇。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039:蹇卦,諸事不順該如何化解
    蹇卦由下艮上坎組成,上卦坎為水,下卦艮為山。我們都知道,水就是坎險,山就是艮止。所以蹇卦的意思則是難,因為前面有危險而無法前進之意。《彖傳》說:「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卦象內艮止,外坎險,也就是見到危險而能夠停止,當止則止,這就是智慧。《說文》:蹇,跛也。」
  • 《易經》勵志篇之四大難卦
    正常情況下成冊的《易經》,《易傳》是把《大象:辭》放在卦辭之下,用來解釋卦象,《彖:辭》次之用來解讀卦辭,之後是《小象:辭》用來解讀爻辭。剩下《易傳》其餘部分,裝訂在書籍尾部並一一加以解讀。《易經》有八八六十四卦,吉、兇、悔、吝厲等各卦一一都有呈現。其實是在告訴人們,人一生就是在酸、甜、苦、辛丶鹹中走過。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後面還有啥?
    《周易》為中國古代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我們通常熟知的是乾坤兩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那麼,除此而外,後面各卦的象辭還有啥?現將《周易》各卦的象辭總結如下:1.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夬卦」之象辭「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決」就是鑿開冰封或擁堵的水道,使積聚的澤水排洩出來。「訣」就是突破語言的障礙,把憋在肚裡的話表達出來,或用語言排解心情。「快」就是打開情緒的缺口,心情得到排解後,感覺很痛快。「玦」,就是環狀而有缺口的玉佩,有時用作「扳指」,有缺口,故利於套在手指上。
  • 「鹹卦」象辭「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鹹是五味之首,缺少了鹹的味道,則五味不調。「鹹」字從口從戌,「口」是味覺器官,味道是用口嘗出來的;「戌」是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五行屬金而始生水,水則味鹹。又「戌」表示季秋之月,季秋之月,萬物畢成,其味正濃。鹹作為五味之首,是人們每日不可或缺的味道,這種味道是每個人很自然地、很正常地感覺到的,故「鹹」引申為一種自然的感覺。
  • 「益卦」之象辭「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是水從皿中溢出之象。「益」是「溢」的古字,水滿則溢,所以益的本義就是水已滿盈,引申為泛指滿盈、充裕、餘饒。遷善改過《益卦·象辭》:「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簡化為「遷善改過」。意思就是指改正過失而向善。
  • 起名:《易經》中寓意深遠有獨特韻味的名字,簡直是取名界的清流
    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出自《易經》中的寶寶名字推薦 有寓意【明德】出自—<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 「節卦」象辭「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竹木有節,以分段分枝而長,不能節外生枝;四時變化有節,以分節氣也,所謂「天地節而四時成」,四時成而有二十四節氣;文章有節,分段落也,段落分而文理明矣;音樂有節,分節奏、節拍也,節奏分而樂矣;君子修德,飲食、言行有節,節飲食,慎言行,君子之道也。《說卦傳》云:「艮於木也,為堅多節。」又云:「艮為止」。《雜卦傳》曰:「節,止也。」
  • 「睽卦」之象辭「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睽」的本義就是指二目不能集中視線同視一物,即俗稱的「對雞眼」,二目視線不集中,就是散光,所以「睽」又有離散的意思。「睽睽」就是目光散亂的樣子。「眾目睽睽」就是指人多眼雜,來自各個方向、角度的視線都有,人的一舉一動都能被發現、看到。「睽」也指視線有偏差,所看到的現象和實際不相符,甚至相反。
  • 「漸卦」象辭「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一)釋字漸《說文》:「漸水。……漸江者,錢唐江源流之總稱。二水古於山陰相合,故可統名之曰浙江。」漸水,就是今浙江錢塘江段。潮汐莫盛乎錢塘。我國古人就已經認識到,婦女的月經與潮汐有某種聯繫。《黃帝內經》稱婦女月經為月事,「三旬一下」。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也明確地論述婦女「其血上應太陰(月亮),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
  • 「說易經」《易經》如何保證人生順利?看看這7條憂患意識
    《易經》的既濟卦,「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在成功之後,更需要考慮可能的隱患,從而做出預防。事物的完結,不過是一個階段,下一個階段仍然是充滿風險的,世界是很不完美的,不在成功之時鬆懈,以保下一個成功的到來。二是在巨大變故面前,恐懼修省。
  • 說文解字:驢為什麼又被古人稱為「蹇」?
    行走於人生之路艱難,稱之為蹇,很合適。(2)口吃,言語不流利。也指文字生澀。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足部》:「蹇,言難亦謂之蹇。」這裡的「亦」指行難謂之蹇,而言難實際俗稱應當是「謇」。這裡是借用。比如馮夢龍《古今譚概·委蛻部·三短》:「北魏李諧因癭而舉頭,因跛而緩步,因蹇而徐言。」癭,指囊腫。
  • 「困卦」象辭「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節卦》是「澤上有水」之象,變成《困卦》後,水滲入到澤下,象徵澤幹水涸,故曰「澤無水」。沼澤乾涸,許多生物的生存空間大大縮小而受困,故卦名曰「困」。《困卦》的交互卦為《家人卦》,有了家人就有了家事,有了家事就有了牽掛和拖累。《家人卦》反映《困卦》的內涵,說明《困卦》的內涵就是受家事的繫纍而不能伸,走不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