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卦」之象辭「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破解

2020-12-17 子夏故壇

(上接「一、卦圖破解」)

二、象辭破解

象辭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一)釋字

《說文》:「夬,分決也。」

夬的本義就是打開缺口,使積聚的能量得到排洩。「決」就是鑿開冰封或擁堵的水道,使積聚的澤水排洩出來。「訣」就是突破語言的障礙,把憋在肚裡的話表達出來,或用語言排解心情。「快」就是打開情緒的缺口,心情得到排解後,感覺很痛快。「玦」,就是環狀而有缺口的玉佩,有時用作「扳指」,有缺口,故利於套在手指上。

祿

《周禮·夏宮·司士》:「掌君臣之版,以治其政令……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祿,以能詔事。……正朝儀之位,辨貴賤之等。……凡邦國,三歲則稽士任而進退其爵祿。」

《王制》:「司馬辯論宮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宮之,任宮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收祿秩之不當,供養之不宜者。」

祿的本義就是各級官吏按照職位的高低而享受的待遇。西周時,一般貴族,除了按等級各有封地之外,其中有在王室或公室擔任比較重要的官職的,還要在「國中」的田地裡「分田制祿」,即按職位分得一定量的田地作為俸祿發,這就是「官宰食加」。

(二)釋象

《夬卦》上兌下乾,「乾為天」、「兌為澤」,故曰「澤上於天」。「澤上於天」是《夬卦》最基本的卦象。

澤為水之匯,「澤上於天」,就是河湖沼澤懸於天上之象,河床過高,水位高漲是十分危險的事,必須加以疏導分流,故卦名為「夬」。 夬者,決也。

澤又引申為財貨物用。《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為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澤上於天」,也表示母系氏族社會後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日漸加速,社會財富日漸增多,出現了相對剩餘。這些相對剩餘的社會財富,促使了私有觀念的產生。有了私有觀念,人們就要想方設法地佔有這些相對剩餘的社會財富,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誰也阻擋不了,原始共產制逐漸趨於解體。那麼這些相對剩餘的社會財富也將隨著私有化的發展而漸漸轉歸以父權為中心的個體家庭所私有。相對剩餘社會財富的私有化,就是「夬」。 夬者,分而私有也。

從卦變角度看,《夬卦》先變為《大有卦》,然後再變為《履卦》。「大有」,大者所有也,《大有卦》就是反映私有制確立的卦。「履」者,禮也。禮的本質就是辨上下,明尊卑,《履卦》所反映的就是私有制條件下的等級觀念和等級制度。《夬卦》變《大有卦》、《履卦》時,決陰而施下,適應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故《象傳》曰:「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其中的含義就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日漸增多,出現了相對剩餘,私有化成為必然,原始共產制必然被私有制所取代,維護原始共產制是違背客觀規律的,故「忌」之。按照地位和功勞佔有爵祿,將大行於天下。

《夬卦》除有「澤上於天」之象外,還有「柔乘五剛」之象。「柔乘五剛」正是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行將解體的歷史現實。「柔乘五剛」,以柔為主的卦象,正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的真實反映。但是,《夬卦》之柔,已是極位,說明母系氏族社會已是窮途末路,以女性為主導的母系氏族社會將「十分自然地過渡」為父權制社會,女性的社會作用將逐漸降低,這是「人類所經歷過的最激進的革命之一」(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母系氏族的解體和父系氏族的興起,這也是「夬」,「夬者,決也,剛決柔也」。

從造字的角度上講,《夬卦》上兌下乾。「兌為口」,「乾為天」,上兌下乾象天上開了一個大口子,故曰「夬」。「夬」者,缺口也。「兌為口」,「乾為金,為玉,為圜」,圜(環)形的金玉上有缺口,故曰「夬」。夬者,玦也。「兌為澤,為口」,「乾為天」,「澤上於天」,形成懸河,在懸河上開了一個口子,澤水一定會順流而下,故曰「夬」,夬者,「決也」。凡有缺口者,能量可以所由而得到排解,所以「夬」就是排洩能量的缺口。心情得到排解曰「快」,暢快也。總而言之,言乎夬者,為「訣」。

(三)義理

夬之道,就是要打開一個口子,把積聚起來的能量疏導開來。私有制的產生就是在已經充分發展的原始共產制的經濟體系上打開了缺口,使相對剩餘的社會產品流歸了個體家庭私有。隨著國家的產生,於是形成了官僚體系,官員以俸祿的形式,從君王那裡獲得財富。君王掌握天下財富的支配權,把社會財富以俸祿的形式分配下去,而不能好貨專利,獨自居有,故《象辭》曰「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相關焦點

  • 《易經》——夬卦: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不勝而往,咎也!
    《易經》——夬卦: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不勝而往,咎也!先來看夬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原文,如下圖:夬卦由兌卦和乾卦上下組合而成,兌卦(代表澤)在上,乾卦(代表天)在下。其卦辭為: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夬,決定、決斷。揚,宣揚,指公開發表。於,在。王庭,字面的意思是君王的庭院,這裡指朝廷,泛指具有很高的威信和影響力,且可以決定事物走向的公開議事場合。孚,通「服」,信服、誠信。號,標號、標明、指明。有,這裡理解為「必須」。厲,嚴格。告,公告。自,自己所處的。邑,封邑。即,就、馬上。戎,兵戎,這裡泛指武力。利,有利。
  • 《易經》第四十三卦 夬卦
    《易經》第四十三卦 夬卦 澤天夬 兌上乾下夬卦,象徵決裂、決斷。乾為天,兌為澤,天上水氣騰騰,欲降成雨,為夬,夬為決斷、果決。
  • 夬卦
    夬   卦      夬卦為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三卦
  • 《周易》:澤天夬,君子以義決惡——夬卦第四十三
    夬卦位於益卦之後,《序卦》有言:「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意思是:不停的增益,必定造成滿盈,滿盈到了極點就會潰決,夬通決。夬卦兌上乾下,兌為澤,乾為天。水澤處於天之下是司空見慣的,但自然界也有水澤聚於山頂,高與天齊,湖天一色的壯麗景觀,就是人們所說的天池、天湖、天潢的地方。
  • 易經第四十三卦:夬卦,澤天夬卦
    【解說】《象辭》說:夬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兌(澤)上,沼澤裡面的水因為受到太陽光的照射,蒸發到天上,凝聚成雨,再降落到地面。君子看到這種現象,就知道要跟下層民眾分享福祿,若獨享富貴,不施恩德,就會遭到記恨。
  • 《周易全解》之夬卦(一)
    夬者決也。」夬訓決。《說文》:「決,行流也。」段注改作「下流」水流前行,對於任何阻礙有必去之之勢。在夬卦裡,決是決去的意思,講陽如何決去陰,君子如何決去小人。從卦來看,乾下兌上這一卦之所以名曰夬,是因為五個陽爻在下,一個陰爻在上,諸陽繼續長進,就要把一個陰爻決去了,這正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將盡的時候。為什麼夬卦次於益卦之後,是因為益之極必決而後止,所以益之後次夬。
  • 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分析「夬卦」之卦圖
    第二十二節 夬姤之道第四十三卦 夬 卦卦圖:象辭: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卦辭: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一、卦圖破解(一)卦變與天時《夬卦》本身是消息卦。《夬卦》的卦變形式只有一種,那就是《夬卦》先變為《大有卦》,然後《大有卦》再變而為《履卦》。
  • 周易64卦|第43卦 澤天夬卦
    筮遇此爻,出外旅行則吉利象曰:澤上於天,夬(guài)。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可見澤水上漲,澆灌大地,是夬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澤惠下施,不敢居功自傲,並以此為忌。《斷易天機》解夬卦兌上乾下,為坤宮五世卦。此卦中的夬為決斷、決裂,象徵會有危險之事,利有攸往,往前有利。
  • 《澤天夬》第四十三卦
    【白話】《夬卦》象徵果決:在君王的宮廷之上當面宣揚小人的罪過,誠心實意地大聲疾呼,告誡人們危險依然存在;告訴國人,不利於動用武力;利於馬上前去有理有節地解決問題。《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白話】《象辭》說:《夬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兌(澤)上,為湖水蒸發上天,即將化為雨傾注而下之表象,以此象徵決斷。
  • 澤上於天——《易經》夬卦的智慧再讀
    《易經》夬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三卦,卦體為下乾上兌,全卦主要講了二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果斷的去除小人,二是指導君子如何潤澤於下的智慧。因為君子易消而小人難退,更何況上六爻身處高位,根深蒂固,一不小心,反有功敗垂成之險,如夬之一陰,夬之未盡,而姤之一陰,又生於下,即是明證。陰陽消長,造化之機,自古之賢人君子,法天象地而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舉止,在夬卦中,君子法水氣上天而降為雨之象,用來指導自己惠澤於人的智慧與行為。
  • 《易經》夬卦:一個人的堅決果敢行為,應是「決而能和」
    《序卦傳》:「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說的就是面對收益停滯的局面,就應該果斷堅決地作出改變。《夬》卦,上卦是兌卦,兌為澤為悅;下卦是乾卦,乾為天為健。水氣上升到一定條件時,就會變成雨,雨施大地來滋潤萬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決意去除,故名為夬(guài),夬即決。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042:夬卦,面臨兇險時該如何決斷
    夬卦由下乾上兌組成,下卦為乾,上卦為兌。乾為天、為健;兌為澤、為悅。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決即可,故名為夬(即又),夬即決。」此卦卦名為夬。「夬」便是「決」的意思。決是什麼意思呢?大水衝破堤岸或溢出便是決。
  • 周易第43卦_夬卦(澤天夬)詳解
    周易第43卦詳解夬卦原文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 周易第43卦_夬卦(澤天夬)_兌上乾下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白話文解釋夬卦:王庭裡正跳舞作樂。有人呼告:「有敵人來犯。」邑中傳來命令:「出擊不利,要嚴陣以待。」筮遇此爻,出外旅行則吉利。《象辭》說:本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可見澤水上漲,澆灌大地,是夬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澤惠下施,不敢居功自傲,並以此為忌。《斷易天機》解夬卦兌上乾下,為坤宮五世卦。
  • 六十四卦詳解:第43卦 澤天夬(夬卦)決而能和 上上卦
    第43卦澤天夬(夬卦)決而能和 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譯文:夬卦象徵果決:在君王的宮廷之上當面宣揚小人的罪過,誠心實意地大聲疾呼,告誡人們危險依然存在;告訴國人,不利於動用武力;利於馬上前去有理有節地解決問題。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
  • 夬卦詳解
    本節就夬卦卦辭、《彖傳》和大象辭作集中而簡要的探討。    夬卦辭: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 《易經》第四十三卦 夬卦詳解 澤天夬
    夬卦,澤天夬卦,原文《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
  • 「睽卦」之象辭「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釋象:《睽卦》上離下兌,「離為火」、「兌為澤」,故曰「上火下澤」。火炎上,澤潤下,正如《睽卦·彖傳》所言「火動而上,澤動而下」,其向相反,二物離散故曰「睽」。睽者,離散也。火與澤,看似不相容,是兩種完全相異的東西,但二者配合,卻造就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 第四十三卦 夬卦
    【譯文】  夬,就是衝破阻礙的意思。行動要像在君王宮廷上議事一樣明確地說出來,宣揚誠信的命令而獲得了危險。對指令的牴觸從自己的城邑傳來,不適宜馬上訴諸武力,適宜拖延時間以待變化。【注釋】《剝卦》是一個陽爻壓制五個陰爻,眾陰爻無力無位,採取浸潤蠶食的方式對付陽爻,或者說陽爻需要當心眾陰爻的浸潤蠶食。
  • 「益卦」之象辭「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破解
    這八個字原來出自《益卦·象辭》,下面我就詳細說說這八個字在《易經》中的含義。(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是水從皿中溢出之象。「益」是「溢」的古字,水滿則溢,所以益的本義就是水已滿盈,引申為泛指滿盈、充裕、餘饒。遷善改過《益卦·象辭》:「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簡化為「遷善改過」。意思就是指改正過失而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