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著名的航運大市
航運業是舟山的重要支柱產業
目前在舟山落戶的航運企業有近600家
運力突破750萬噸
與此相適應的船舶險
也成為舟山財險市場的主要險種之一
佔保費總量的20%
但航運業低迷給船舶保險市場帶來衝擊。隨著轄內船舶險市場萎縮,舟山船舶保險保費總量從2011年的3.26億元下降到2019年的2.68億元。行業連年虧損,2019年承保虧損3609萬元。
如何挽回呈現頹勢的船險市場?
舟山銀保監分局
在浙江銀保監局的指導下
開始了全方位的行動
多方協作,形成合力
一是共享海事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與海事局籤訂《關於助力浙江自貿區建設促進航運業安全發展合作備忘錄》,將航運企業信用等級等數據接入平臺。二是納入聯合懲戒信息。積極與信用辦溝通,加入全國首個保稅燃料油加注安全管理聯合懲戒機制,與市發改委等13家單位共享違法處罰等失信行為。三是引入正面典型。聯繫港航局、海事局等單位,定期導入船舶安全誠信公司名錄。
創新模式,銀保合作
船舶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分為保險與銀行兩個板塊。第一部分保險板塊。共享船舶此前出險記錄、船東拖欠保費、保險欺詐等信息,有助於保險公司全面了解航運企業情況,已於2020年初上線。該板塊可有效消除保險公司之間出險信息不對稱,解決無法準確核定承保費率的難題。第二部分銀行板塊。擬全面採集航運企業資信狀況,通過共享貸款逾期等信息,與保險出險理賠信息結合,構建企業風險圖譜。全面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在信貸額度、保費定價等方面給予差異化對待,發揮市場信用機制推動作用。該板塊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
多措並舉,積極推進
一是完成需求分析。對轄內保險公司開展調研,主動與信息技術公司對接,明確需求與平臺主要功能。二是按周督辦進度。多次組織推進會,籤訂系統開發合同,要求保險公司加大投入、全力配合。三是倒排上線時間。圍繞年底上線平臺的目標計劃,倒排時間節點和任務目標,確保平臺按期建成。
截至2020年6月15日
船舶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已錄入各類信息11258條
理賠信息3029條
在險種範圍方面,覆蓋船殼險、油汙險、船東保障和賠償責任保險等全部船舶險業務。在理賠信息方面,包含出險時間、詳情、已決和未決賠款金額。在船舶基本信息方面,包含船名、船籍港、船籍社、船舶種類、噸位、建造日期等。在主體範圍方面,與開展船舶險的所有保險公司實現全面對接。在更新頻度方面,每月更新承保、理賠數據。
平臺引入多維度外部數據,包括海事局海事信用信息系統、安全誠信評選公告信息、舟山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保稅燃料油加注聯合獎懲信息、船舶交易價格指數(SSPI)、造船版價格指數等外部數據,為精準承保、科學定損、費率區劃等積累了大量經驗數據。平臺結合船舶險實務現狀,建立起一整套覆蓋承保、理賠的業務數據採集的標準規範。
隨著平臺上線運行
以及舟山銀保監分局
陸續出臺的配套監管措施
舟山船舶險發展形勢發生明顯改觀
截至2020年5月底
轄區船舶險實現承保利潤467.67萬元
走出連年虧損的困境
因為成效明顯
船舶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被評為自貿區三周年制度創新成果
畢馬威評估認為:該案例是全國銀保監系統與海事監管系統的首次合作。該船舶服務平臺屬於全國首創,對提升國際航運服務功能意義重大,具備較強的可複製推廣價值。
談到下一步的工作,舟山銀保監分局負責人表示,舟山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海洋新區,是浙江自貿區所在地,舟山船舶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的創新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到了助推舟山現代航運服務產業發展,助力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促進航運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接下來,將從以下3方面繼續發揮平臺的作用:
推進「智慧監管」
加強數據統計和分析功能建設,實現對行業和單體公司異常數據自動預警等功能。對數據異動機構實施定向監測,構建反映保費走勢、賠付率變化、轄區內機構平均增速對比等具體指標的數據跟蹤模型,自動提取監管指標數據,提高監管工作精準度和效率。
深化行業應用
進一步研究平臺內外部數據聯動功能,為保險行業提供更精準的承保、理賠和輔助損失評估等服務。開展風險區劃研究,利用大數據繪製船舶險風險地圖,為公司調整精算、開發產品提供技術支持。探索基於地區風險的差異化定價。
拓展信息共享
利用預留的銀行機構接入埠,向銀行開放保險理賠信息,向保險公司開放還貸逾期等信息。挖掘保險核保審查和銀行信貸審查共通點,實現銀行保險機構信息共享,共同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探索將航運保險綜合服務平臺融入「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讓數據為更多用戶服務,實現平臺價值的最大化。
來源:浙江日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