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的骨科主治:我盡力做得更好

2020-12-14 廣州日報

隨著入境人員健康服務政策的變化,白雲區陸續啟用18家酒店作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阿鍾,在哪?醫院決定調派你到隔離酒店工作,等會兒中午開會,有什麼困難再商量。」「好,沒問題!」鍾亨華至今仍清楚地記得3月25日11時,白雲區衛健局刻不容緩的召集和自己不假思索的回答。

鍾亨華是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的骨科醫生,已經在天水國際酒店工作半個多月,作為醫療隊的隊長,24小時隨時待命,沒有回過一趟家。他說,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將防控細節做到最好,將健康服務做得更好。

生日在最忙碌的一天中度過

「在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常常想抗疫一線需要我這樣的骨科主治嗎?當真的接到緊急召集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想將自己所有知識和經驗都貢獻出去。」鍾亨華感慨地說。這次出徵是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6名醫護組成的醫療隊,1986年出生的鐘亨華作為隊長也最年長,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不一定能做得多麼出色,但我一定要把他們安全帶回來。」

接到緊急召集後,接著是調派會議、防護培訓、院感培訓……3小時後準時達到酒店,又是一輪工作對接、崗位安排、食宿安排……「所有的事都是急匆匆,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等到晚上安頓下來後,才想起還沒跟家人交代。」鍾亨華苦笑了一下,他有些愧疚,但身為醫護人員,疫情就是命令。「很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這麼安心地投入工作。」

初到之時酒店還是入境人員中轉點,3月26日接到通知要改為隔離點。「3月27是我最忙碌的一天,不少旅客的轉運工作還沒結束,必須抓緊時間將他們順利轉走;加上指揮調度、醫療服務、酒店管理等新的制度流程還沒完善,必須在接收第一批隔離人員之前理順。」

既要接得住,更要接得穩。鍾亨華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等到最後一名旅客成功轉運、最後一項制度流程大致確定,一天時間就在忙碌中過去了。鍾亨華回到房間打開手機,出現了很多生日祝福信息,他才恍然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鍾亨華把兒子最愛的「小黃人」畫在背上

「看著愛人和兩歲半兒子的祝福視頻,我心裡幸福又難受。」半個多月了,鍾亨華安排其他同事輪值,自己卻沒有回過一趟家。每次跟家人通電話,不敢聊得太細,他說免得傷感。

細節決定成敗,不給廣州拖後腿

經過逐步的理順和磨合,新的制度流程漸漸完善。其中一項是每天對隔離人員進行兩次的體溫和健康監測。「這裡住著110名隔離人員,完成這項工作每次要用3小時。」鍾亨華說,醫護人員是全副防護裝備上陣,時間一久就有各種不適感。

醫護黃小娟說,「酒店性質轉變的初期,我們的防護物資很緊缺。華哥說,不能缺物資就不幹活啊,沒有鞋套就先用塑膠袋頂替,我才155cm的個子,穿的是180cm的防護服。」鍾亨華有些感慨:「她穿著這麼寬大的防護服,還不能影響工作,當時真的難為她了。」

每天完成體溫和健康監測後,就要做各種數據、表格、工作總結,還要持續理順流程、安排後續工作、物資保障等。「深夜回到房間,我還要對著電腦忙,我要儘自己最大努力,確保防控和服務都不出紕漏。」 鍾亨華說,自己不能給醫院和白雲丟臉啊,更不能給廣州拖後腿。

除了常規工作之外,鍾亨華對一些瑣碎但不容忽視的事也十分上心。比如醫療垃圾的管理,除了醫護人員會產生醫療垃圾之外,客人、客服、保安等也會產生。可是隔行如隔山,非醫護人員不懂醫療垃圾的管理,總會出現醫療垃圾隨便放置的問題。「我們的醫療隊真的不怕苦、不怕髒,使用過的口罩、手套、防護服都是我們去收集,做好管理。」

鍾亨華說細節決定成敗。發現旅客情緒波動較大時,他要求醫護上門監測特別關注心理健康;旅客的快遞送達後,他要求徵得本人同意,開封檢查無異常後,才能給旅客籤收等等。

旅客說:廣州人民對我們太好了

人文關懷是白雲區各隔離酒店的一大特色。「對於旅客的合理需求,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都會儘量滿足。」鍾亨華說,比如醫療方面健康服務滿意度調查、酒店方面為旅客送蛋糕慶生、指揮組方面為旅客提供文娛用品等,「隔離不隔愛」成為了白雲的標籤。

接收新入住旅客

鍾亨華記得,一名18歲的男留學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對住宿、餐飲、費用、服務等各方面都不滿意,甚至有過過激言語。「在我看來他就是個還沒長大的孩子。」

其實,這孩子入住時,鍾亨華就跟他相互加了微信。連續幾天,鍾亨華經常給他發信息疏導情緒、輔導心理。「時間久了,這孩子有一次竟然叫我『華叔』,雖然我不認同這個稱呼,顯得我老了,但我心裡高興,這孩子跟我親近一點了。他還送我外國茶葉,當然我沒收。」鍾亨華笑著說,這樣一次經歷,讓這個孩子長了點心智,也算是一件好事。

還有一位65歲的阿姨,既往有肺癌病史,長期服用靶向藥物,目前靶向藥物量充足,但用於調理的中藥沒有,她和家人非常擔心停服中藥會對病情造成影響。鍾亨華得知情況後,主動聯繫阿姨了解情況,主動聯繫其在國外的女兒,通過其女兒諮詢北京的主治醫生意見,主治醫生表示短期暫停服用中藥無大影響。

「我立即將主治醫生的意見告訴阿姨,還和她女兒一起對她進行解釋。阿姨理解後,情緒轉好了,她很是感激。」鍾亨華說,加上連日來所有工作人員對她的關懷與照顧,讓她感慨著半開玩笑地說:「國家真的強大了,廣州人民對我們太好了,我都想留在廣州了。」

鍾亨華也心懷感激,他說,隔離人員的自願、理解和配合,也是對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大貢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湯南 通訊員 張苑雲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湯南 通訊員 張苑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相關焦點

  • 共同抗「疫」·身影丨陳亞:抗疫!老婆在一線,我在二線
    陳亞鬆了一口氣,「最近做夢都在想著購買口罩和消毒液,一線檢查任務日益繁重,防護物資消耗也越來越快。口罩不夠用,沒有消毒液,勤務工作還怎麼開展,檢疫工作還怎麼進行?一線抗疫的同志那麼辛苦,我必須要把後勤保障做到位啊。」最近突降冷雨,氣溫驟降,給一線工作增加了困難。早上交接班的時候,陳亞注意到同事們的手個個都凍得紅彤彤的,好幾個同事的手背都凍得開裂了,他一個人悄悄地開車去了超市。
  • 央企員工抗疫一線莊嚴宣誓「火線入黨」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這場大戰大考,廣大黨員響應黨中央號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始終戰鬥在任務最險重的地方,經歷生死考驗與洗禮,以堅定的信念和行動,展現了新時代央企共產黨員的英雄本色。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組織把疫情防控戰場作為發展黨員的考場,按照中央要求,紮實做好疫情防控一線黨員發展工作,為堅守抗疫一線的央企黨組織注入新生力量。
  • 多位佛山醫護人員奔赴廣州白雲機場抗疫一線
    其中,鄰近佛山的廣州白雲機場境外輸入的風險不斷增加,為此,多位佛山醫護人員奔赴廣州白雲機場抗疫一線,為國家和廣大市民守好嚴防疫情輸入第一關。同樣在廣州白雲機場堅守國門第一線的還有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兩名護士,她們是骨科的吳彩珍和耳鼻喉科的吳玉婷,主要負責落地旅客的核酸檢測採樣工作。她們說,在過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收穫了很多溫暖與感動,其中,所在科室護士長每周都會打電話或微信問候關心,讓她們尤為感動。「每一句話,每一句問候,都深深地感動並溫暖著我們。再苦再累,我們都會堅守到最後。」兩位護士說。
  • 鄲城縣:抗疫一線「夥夫長」保障人員安心戰「疫」
    位於虎崗鄉西部的小周莊,是進出虎崗鄉的重要通道,防控卡點的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值守抗「疫」的鄉幹部、鄉衛生院醫生、派出所幹警、駐村工作隊、村幹部都是兩班倒,全天24小時堅守在崗。「大家的工作熱情很高,但吃飯卻成了大難題。雖說卡點裡有方便麵、火腿腸,但是一天三頓吃這些充飢,基本沒營養,大家都吃的胃酸。」謝付振知道了問題,就決定兼職「夥夫長」,給大家「開小灶」。
  • 主動請纓抗「疫」 奮戰一線的「擺渡人」
    (記者 馮曉瑞 攝)「我不是不怕感染,只是想到很多醫護人員和執勤民警艱辛的奮戰在前線,不願他們為上下班出行發愁!」王鋒利是29日我市交通系統剛剛成立的「愛心車廂」交通抗疫支援隊第三小隊隊長,也是西汽集團的計程車黨員示範崗,他的心願就是,只要醫護人員坐上自己的車就可以放心地休息。
  • 吉林大學臨床醫學院師生齊心協力共同抗「疫」
    【文/臨床醫學院 施博書】這個寒假,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每個人的生活腳步,吉林大學臨床醫學院的師生在疫情面前,勇擔責任,齊心協力打響共同抗「疫」攻堅戰。「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五本科生,我相比其他志願者有更全面的疾病防護知識和工作技能。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白求恩精神的傳人。相比在醫院不分晝夜工作的老師們,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在機場,當我目送穿著印有「中國衛生」服裝的醫護人員背影消失在安檢口時,我知道我不能退縮,要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入黨誓言」。
  • 「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引起熱烈反響
    「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引起熱烈反響礪初心擔使命 做「豐碑鐫刻者」中國江蘇網訊 8月12日,由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的「踐行『四力』、抗疫有我」一線新聞記者巡迴交流會(鎮江站)成功舉行。
  • 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國大家屬
    她們捨生忘死奮戰在抗疫一線,用「小」家的別離傷感,換取「大」家的安康幸福。今天,讓我們走進她們的感人故事—— 張琪:胡泊心中的白蓮和一線救護人員一樣,張琪為了節省防護服,曾經需要12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眠不上廁所。為了體驗妻子的辛苦,胡泊曾做了一個試驗,自己不吃不喝12個小時,餓得有些心慌,但還能頂過去。不上廁所,他堅持了7個小時就扛不住了。一想到這個「磨鍊」,胡泊就心疼得厲害。「原來感覺妻子是個安安穩穩的醫護兵。」胡泊說,「這次戰疫,讓我對她的戰鬥力刮目相看!」
  • 屏山縣:夫妻兵 在抗「疫」一線見證愛情
    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王先元 陽彩銀)在屏山縣疫情防控一線,有這樣一對對"夫妻兵",他們為了大家,捨棄小家,化小情為大愛,攜手並肩,凝聚力量,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逆行而上。愛情小巢小別離 抗疫一線比翼飛"在這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工作做細、做實、做牢,守好衛生監督這道重要的關口..."
  • 【關鍵戰「疫」 最美輔警】抗「疫」一線的黨員輔警
    為提高能力,讓無人機更好地服務實戰,韋忠康經常與隊友一起仔細鑽研無人機知識,認真總結、積累飛行經驗,勤學苦練讓他很快成長為了一名飛行「尖兵」,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節裡,韋忠康始終堅守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真正做到召之能戰,戰之能勝,不辱使命。
  • 「別樣三八 戰疫有我」 得耳布爾鎮婦聯開展「最美抗疫家庭」評選...
    為迎接「三八」國際婦女節,大力傳揚「巾幗英雄」事跡,營造居家戰「疫」氛圍,3月6日-7日,得耳布爾鎮婦聯組織開展了「最美抗疫家庭」評選活動,在鎮屬各單位選樹一批 「屋內美、庭院美、家風美」的「最美抗疫家庭」示範戶。
  • 三明大田81歲「老村醫」奮戰在抗疫一線:我是黨員
    福建大田81歲「老村醫」奮戰在抗疫一線。 鍾欣 攝中新網三明2月4日電 連日來,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均溪鎮和坪村內,都可以看到一個戴著口罩的81歲村醫在村裡轉悠,勸大家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他,就是周京壯。
  • 致敬抗「疫」平凡英雄,他們紛紛留詩傳情……
    據悉,此前他為我院創作的歌曲《白衣天使》也非常感人,還被學習強國選用為抗「疫」歌曲,廣為流傳。此外,我院骨科第二黨支部、骨四科骨十四科護長區智鳳也在疫情發生後,深有所感,創作多首詩作,紀念多個戰「疫」事件。
  • 一場特殊的微直播 為你講述抗疫一線戰士背後的感人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9日12時40分訊(記者 王瑋)昨(18日)晚,在重慶共青團B站、一直播等直播平臺上,重慶團市委、市青聯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直播活動,這是一場將鏡頭對準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們最關心的家人,聽他們講述 「抗疫齊心青春同行」關愛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子女的青聯微直播,為大家講述抗疫一線戰士們背後的感人故事。
  • 「紅馬甲」溫暖抗「疫」一線
    「一大早,騎自行車到燃氣公司銷售點,為18戶居民代買了天燃氣,從代買到發送,用了近4個小時,確實又熱又累,但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抗疫做點貢獻,我們也很開心!」姚中華滿頭大汗地笑著說,雖然帶著口罩,但依然能看到他的臉被曬得又紅又黑。
  • 我是上海長海醫院創傷骨科主治醫師章浩,關於骨折及其它骨骼疾病...
    我是上海長海醫院創傷骨科主治醫師章浩
  • 抗疫一線的戰友們!
    我是黨員我先上 疫情防控我先行 疫情來襲,他主動請戰「我是老民警,又是老黨員,疫情當前,我們共產黨員應該帶頭上。」在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廖長福同志努力克服高血壓帶來的頭暈疲憊,始終和年輕民警、輔警一起戰鬥,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紮實的工作作風,默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為年輕民警、輔警樹起一根標杆、一面旗幟!
  • 秦團戰疫|王昱陽:堅守在抗疫一線的西外青年記者
    在西安外國語大學也有這樣的逆行者「一定有人衝在第一線的,那為什麼不是我呢?」從大年初一至今,他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的新聞報導工作崗位上。圖為大藝團換屆大會王昱陽發言並頒發聘書圖為王昱陽參加校歌賽和草地音樂節在校期間,不論是在管理團內部的工作上,還是在舉辦各大校級活動的幕後中,總會有他忙碌的身影。
  • 江西新餘援查德醫療隊醫生:我在非洲抗「疫」
    江西新餘援查德醫療隊醫生:我在非洲抗「疫」 陳玉霞 通訊員 付敏/新餘日報 2020-04-07 11:06
  • 戰「疫」的青春最美麗 ———海法青年在抗「疫」一線書寫青春讚歌
    戰「疫」!我們來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上海海事法院8名青年幹警以志願者身份活躍在道口和社區,他們主動請纓、衝鋒在前,他們義無反顧、不畏風險,成為一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生力軍,展現了海法青年的勇氣、責任與擔當,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