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為什麼西方國家更願意示好印度?

2020-12-10 騰訊網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中國和印度都是崛起中的新興大國,但顯然中國取得的成績更加出色,畢竟中國的GDP都已經是印度的5倍了。然而在國際上,印度的人緣要比中國好得多,尤其是西方國家,它們把印度樹立為「民主的典範」,鼓吹所謂的「龍象之爭」,給人造成一種印度可以與中國競爭的假象;而當中印兩國出現一些矛盾時,大多數西方國家也會選擇站在印度一邊。總之,在情感分上,印度是完勝中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西方國家普遍看好印度,而中國卻不受待見?原因可能有三個。

首先,印度是大而不強,而中國則是一個肌肉結實的巨人。想必大家知道,西方國家普遍都是發達國家,它們利用原始積累取得領先世界的科技水平後,依靠科技賺取高額利潤,維持較高經濟發展水平,這是它們的看家本領。

對於印度,其擁有13多億人口的市場,無疑是西方國家未來的「金飯碗」。然而印度卻先天不足,本國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大量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同時印度又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時至今日印度都沒能進行紮實的工業體系建設。

即便是印度引以為傲的IT產業,主要也是承接西方的服務外包,為西方國家打工,以至於自家沒有誕生拿得出手的科技公司。而且由於本國發展水平低,使得印度科技人才紛紛流向西方國家,為他人做嫁衣。這也就不難理解西方國家為何把它當寶貝,畢竟印度對它們來說是一個「人畜無害」的「好人」。

而對於中國,西方國家可謂是又愛又恨。中國快速崛起,它們一方面可以搭上中國經濟的快車,比如2019年中美貿易額就超過5400億美元;據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中歐雙邊貿易額則高達4255億歐元,成為其頭號貿易夥伴。但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建立起強大的規模優勢,只要被中國吃透的高科技產品,就能迅速將其「白菜價」,讓西方國家無法安心躺著賺錢,所以美歐又要提心弔膽的提防中國。

其次,印度的國情更容易融入西方社會,而中國是不同的社會形態。想必大家知道,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即便1947年獨立後,印度實行的政體也是繼承了英國的衣缽,和西方國家政府原則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印度時常把自己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另外,印度的語言文化、價值觀等與西方國家也類似,這樣的國情使印度更容易融入西方社會。網上曾吐槽說在美國的印度人混的比中國人好,或許這說的沒錯。印度人在美國社會是比較成功的,有數據顯示,在全美500強公司裡,有印度裔高管領導的公司就成功30%,其中谷歌、微軟等知名公司的CEO就是印度裔。

而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的語言文化、價值觀、民族特性等與西方國家不同,新中國從成立後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冷戰初期與西方國家還處於對立面。即便後來改革開放,西方國家對華接觸的目的也不純,它們是想通過與中國接觸,使我國在開放和自由方面逐漸向西方靠攏,讓中國走它們的道路。基於此,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印度是圈內人,而中國則是圈外人,有時甚至是對手。

最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擁有威脅美國地位的實力,而印度不具備。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西方大部分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為尊。因為這層關係,美國老大號召幹大事,很多西方國家都會追隨,比如在經濟制裁俄羅斯、伊朗問題上,即便某些西方國家不情願,但還是會追隨老大哥。

早在2016年,中國的GDP就達到了美國所謂的「60%定律」,而中國的崛起也逐漸觸碰到美國的敏感神經,近年來美國便對華發起了規模龐大的貿易和科技摩擦,試圖遏制中國發展。在中美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美國的西方盟友能夠保持不選邊站,對我們來說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了。

而印度不一樣,到2019年其GDP也只有2.88萬億美元,不到美國的1/7,沒個三五十年恐怕還追不上美國。而且印度的戰略地緣價值高,西方國家拉攏印度還有牽制中國發展的意思。總之,做美國的競爭對手,想要西方國家像對待印度那樣對待中國,恐怕要取決於中國的崛起程度了。

基於以上分析,為什麼西方國家普遍看好印度,而中國卻不受待見?想必各位清楚了。

相關焦點

  • 西方國家為何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2020年年初的時候疫情從中國爆發,很多西方國家刻意在社交媒體上攻擊我們。明明我們的疫情管控做得比較好,但他們卻選擇性地視而不見。其實我們已經習慣了下面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很多中國人都記得清清楚楚。第1件事(北京奧運會)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很多西方媒體都在妖魔化我們。
  • 印度和巴西都曾是西方的殖民地,為什麼西方支持印度崛起遏制巴西
    14世紀以來,西方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黑人奴隸三角貿易,殖民劫奪。近代可以說是世界大發展時期,也是世界大災難時期,西方國家首先進入工業大革命,而他們把文明帶給世界的方式是殖民。全世界靠海的國家基本都淪為了殖民地,我國也曾一度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樣作為文明古國的印度則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文明甚至被破壞中斷。印度和巴西可以說是西方殖民最大的兩個國家了,直到最近幾十年他們才獨立出來,由於被西方殖民近幾百年,印度和巴西不僅建立了西方的制度、文化、甚至語言也西方化。
  • 與中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為何沒有遭受西方國家的打壓?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國家開始步入正軌,整體實力以及經濟有了飛躍式發展,但是也因此被西方各國惦記上,成為了西方各國的「眼中釘」,經常遭受來自西方國家的打壓以及針對。而同為亞洲國家的印度卻和中國有著截然相反的命運,絲毫沒有遭受任何來自西方國家的針對以及打壓,甚至於西方各國有意無意的幫助印度發展。
  • 建國只差2年,如今GDP卻相差5倍!印度是怎麼被中國「甩開」的?
    據快易理財網數據,2019年中國GDP為14.3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只有2.88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1/5;工業增加值方面,2019年中國為5.59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而印度只有7100多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1/8。可以說,如今中印兩國的發展已不在一個檔次上,這也難怪會觸及美國的敏感神經,畢竟中國經濟已跑到了世界第二。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合理的計算收入本應統計養豬、雞、鴨,編框子,打工除掉支出賺的錢。但各個國家要正確的統計收入很難,所以現在都以好統計的GDP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情況,雖不能完全反映收入情況,但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如我國人均GDP是印度的近5倍,我國人均收入也是印度的近5倍。GDP與收入的關係,GDP總量比較大的國家,排名靠前的國家基本如此,小國家有可能失真。如一些小國,產品附加值高,都是知名品牌自然這個國家的同樣GDP就要比其他國家賺得多,自然收入更高。
  • 印度網友熱議印度空軍和中國空軍,到底誰更強大?
    The difference is just too great中國無疑會贏。中國的造船廠和飛機製造廠比我們先進10倍。我們印度人連槍都不會造,還在幻想成為超級大國…分析得很好。除了美國,沒有國家會來幫助印度的。中國空軍逐漸引進新型戰鬥機。
  • 為什麼說印度永遠不可能超越中國?
    更要命的是,大家從上面的表裡面也可以看出,印度的經濟增速遠遠沒有中國的增速高。印度1947年建國,中國是1949年建國,可以說幾乎同時起跑。而且新中國成立之初,印度的發電量、工業基礎、道路裡程都要好於中國。那為什麼現在和中國比起來,印度混得這麼「慘」呢?
  • 2019年,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那麼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呢?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印度實現了2.85萬億美元的GDP,超過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而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國則實現了近100萬億元人民幣的GDP,倘若將其折算成美元的話,約合14.36萬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在2019年,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左右。
  • 莫迪犯下大錯誤,趕上中國成白日夢?日媒:西方只口頭上吹捧印度
    據環球網報導,日前,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發表一篇文章,文章題為「就在中國經濟力量使西方相形見絀之際,印度卻在自我孤立」。這篇文章所指的西方國家主要是以歐盟國家為代表的,文章分析認為,這些歐盟國家口頭上吹捧印度,但是現實中很重視中國,只有印度還在「自視甚高」。
  • 印度媒體:跟中國的差距很大,西方世界只是想要賺印度的錢
    印度媒體:跟中國的差距很大,西方世界只是想要賺印度的錢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印度現在的軍事實力在不斷增強,但是很多的武器都是依賴於進口,國產的自研技術根本就跟不上。在印度看來,只要能夠增強自身的實力,用什麼方法都可以,所以不斷地從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家進口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以為這樣就可以為非作歹。據悉,印度從來沒有想過,如果一味地依靠進口的技術,那麼國內的國產技術就無法發展起來。畢竟自主研發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缺一不可,否則不可能發展起來。
  • 印度製造,為什麼複製不了中國經驗?帶大家了解一下深層的印度
    1947年英國結束了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之後,留給這片大陸的一個統一而充滿活力的現代民產制國家,他不僅繼承了英國的殖民遺產,結束了印度數千年來的分裂狀態,還在國際上左右逢迎,美蘇兩大陣營都爭相向它示好,印度從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數據,今天的印度基本達到了中國2006年前後的水平。
  • 「印度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中國人知道嗎?」-虎嗅網
    那麼問題是,印度人為什麼自我感覺這麼好?印度把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位子,讓給了中國?同樣在Quora上,你能找到很多讓中國人感到吃驚的問題。隨手列舉幾個:有人小心翼翼,把印度和「仇敵」巴基斯坦相比。至於「民主」成色如何,恐怕只有印度普通人自己知道。除此之外,和中國等世界主要國家相比,他們引以為豪的是印度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全體人口中位數是28.7歲,比中國年輕將近10歲,更不要說那些衰老的歐洲國家了。印度現任總理莫迪經常說的一句話,一個有著8億年輕人的國家,有什麼奇蹟不能創造?
  • 同為亞洲大國,同在強勢崛起,為啥西方能接受印度卻敵視中國?
    中國和印度都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兩國一個在東亞,一個在南亞,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是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最強勁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可是,同為亞洲大國,同在強勢崛起,為什麼美國等西方國家能接受印度卻敵視中國呢?西方國家為什麼接受印度?
  • 印度為了證明比中國先進,列舉了幾個優勢,那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殊不知我們早已經脫胎換骨,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以前,不願意相信事實,所以我們研發什麼他也要研發什麼,最終基本都失敗了,特別體現在科技領域。,很多印度人才在國外有所成就之後,也不可能會願意回國了,而他們卻還以這些海外人才為自豪,殊不知這樣對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
  • 西方智庫:2028年中國GDP超過美國,印度在大國競爭被越甩越遠!
    這份榜單預計,到2028年中國以美元計算的GDP總值將超過美國,比一年前的預期又提前了5年。而印度卻因為疫情的嚴重打擊,反而被襲擊當初的宗主國英國超過,而直到2024年印度才能再次超過英國。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公布的年度全球193個國家增長前景排行榜顯示,中方已迅速從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中恢復過來,2020年將增長2%,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增長的主要大國經濟體。
  • 被西方吹捧多年「最大民主國家」,印度真信了,如今被加拿大打臉
    隨後印度外交部召見了加拿大駐印度高級專員並發出外交照會,抗議特魯多及其內閣成員在此次印度農民抗議事件上的表態,稱此舉是「不可接受的幹涉內政」,如果加拿大一意孤行,將會嚴重破壞印加關係。更諷刺的是,特魯多隨後針對印度的外交照會回應稱,加拿大始終支持世界各地人民和平抗議的權利。
  • 中國教育拿下世界第一,印度不甘落後,下大力氣效仿我們的成功
    中國政府堅信,中國大學應該重視研究生學習、跨學科研究和科研成果。印度剛剛推出了卓越大學計劃,這與中國以前的「211工程」和「985工程」有一些相似之處。不過,即便該計劃能使部分印度大學躋身全球大學百強,但也不足以實現今後5年吸引20萬外國學生來印度的目標。這方面,中國經驗提供了有益參考。
  • 印度女留學生來中國後不願意回國?坦白說:印度和中國沒法比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吸引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印度女學生來中國後不再願意回印度?甚至直言:印度比不上中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這位印度女學生並不愛自己的國家,也不想再見到自己的親人。是因為她在中國留學的這幾年,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這讓她很開心。原來她在中國最討厭的東西,回到印度後都沒了。是什麼讓她把心留在了中國?這位印度女學生簡單列出了她想待在這裡的原因。首先,中國的電子支付太方便了。在印度,大家更喜歡用現金。
  • 印度騷亂一夜間失控,西方國家卻在計劃撤僑
    當前,印度國內的整體局勢是不容樂觀的,因為新冠疫情給印度的整體社會穩定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同時,印度政府的相關新農業措施也嚴重損害到了印度農民的利益,印度國內正在爆發大規模的農民抗議活動,這給印度政府帶來了更加巨大的壓力。
  • 印度農民大遊行,西方媒體罕見發聲:農民義憤填膺事出有因
    近期,數十萬印度農民就三項農業法案湧入新德裡抗議示威。不過這個事情國內基本沒什麼報導,西方媒體也「按照慣例」保持沉默。當然,印度官員還是一如既往地祭出了「甩鍋大招」——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長丹維稱,中國和巴基斯坦是農民抗議的幕後發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