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聽輕語(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身高接近182釐米,體重85公斤的張天助,今年9月,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
如果不是通過新聞,很少有人知道,他在500多天前,是一個體重305斤的正在上高二的孩子。
由於小時候無節制的胡吃海喝,導致他9歲時體重就達到160斤,此後一直超重,直至高二。
2017年的朱日和大閱兵是他內心力量爆發的起點,他在看了閱兵後,決心報考中國最好的軍校:國防科技大學。
這個內心迸發出來的願望徹底引燃了他的內在力量,他的行動跟著這股力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天嚴格控制飲食,只吃水煮青菜和水煮雞胸肉;每天堅持進行鍛鍊,進行有氧訓練,去健身房;與此同時,每天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功夫不負有心人!500多個日夜,他終於實現了「軍旅夢」。
詩人葉芝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只有點燃孩子對實現自我的渴望,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要想要點燃這把火,需要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孩子的內在力量。
擁有內在力量,到底有多爽?
今年湛江一中培才學校的「學霸」王檸允在中考總分940分的情況下,考了927分。
語文、數學、英語、化學、歷史、體育,六門課程都是滿分。
剩下的物理、政治、生物、地理4門課,總共加起來也只扣了13分。
評論區好多網友感慨:
你考59分是因為你只能考到59分,他考100是因為卷子只有100分。本來猜應該不是主課程,可能就是政史地理化生,誰想語數英全滿分,體育也滿分,頭腦發達就算了,四肢也很發達,這學霸是神仙吧。
還有認識這個小姑娘的網友提到:
允許我自豪說一句這位學霸與我同校同級,人還超好。一姐在初一考進來時就是年級第一,中考又是湛江第一。
女孩的優異成績自然得到了回報。
有學校給這位中考狀元提供了70萬獎學金,還減免了3年大約11萬的學雜費、生活費、住宿費等各種費用。
孩子雖然還在上高中,但是這個狀態,未來可期。
孩子的老師在採訪中也提到:
她不容易被外界所幹擾。她毅力比較堅定,每一天她都有自己的自主的時間安排 每一個她發問的問題,都有自己的很深刻的思考。
而這就是孩子的內在力量被激活的表現。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真正的學霸,絕對不是靠死讀書或者靠父母老師高壓逼迫能夠達到的,他們往往都愛學習也會學習,有很強的自我推進力。
在網上被封為「自律達人」的彭于晏,每拍一部片子,他就會get一個新技能:
拍《聽說》,他學會了手語;拍《破風》,他考下了專業賽車手證;拍《海豚愛上貓》,他拿到了海豚訓練師的資格證;拍《湄公河行動》,他掌握了射擊技能,學會了泰語和緬甸語……
沒人要求他,必須學會這些,但是他卻靠自己的力量,將每件事情做到了極致!
他永遠都信奉他的外婆說的那句話:你只要肯努力,終有一天可以達到你的夢想。
儘管他一直謙虛地說:「我就是沒有才華,所以才用命拼!」
但是我們都看到他打開了內在力量的開關,達到了別人到不了的高度。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凱蘿·杜艾克研究了35年「上進心」,並提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給他們熱愛挑戰,樂於感興趣找到失誤的原因,享受努力的過程,保持強烈的求知慾。
活在別人的期望中,到底有多慘?
電影《陽光普照》裡,阿豪的經歷真讓人心疼!
阿豪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與他的弟弟阿文的不學無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父親把家裡的希望都寄托在阿豪身上,在阿文因為鬥毆被關進管教所之後,父親對他說:你不能停下來,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
因為阿豪的「聽話」,母親對他也很少關心,他一個禮拜沒去上學,母親竟然毫無察覺。
周圍所有人都覺得阿豪很好、很完美、很優秀、很懂事,只有阿豪自己感覺十分孤獨,仿佛周圍空無一人。
他的心被父母的願望和要求過度佔滿,他沒有自己的空間,他的生命已經變成了別人的生命,他成了為父母願望而活的工具。
正如他在自殺前發的簡訊中寫道:
「我環顧四周,所有人、包括動物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
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暗處,只有陽光,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父母不允許阿豪有陰影,在重重的期望和壓力之下,阿豪躲進了死亡的陰影裡,永遠出不來了。
心理學家李雪說:外驅力也能驅動一個人,但它帶來的感覺是較勁、痛苦和內耗。靠外驅力支撐的人,能量難以持久,早晚會遭遇反噬。
深以為然。
兩年前,一位名叫孫安佐的18歲少年聲稱要去學校射擊,隨後被美國警方搜出一把手槍和1608枚子彈。
這一事件,引起了大眾的討論。
討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孫安佐媽媽——臺灣女星狄鶯的教育方式。
早前,狄鶯就在綜藝節目上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她對兒子極端的控制欲,每一個行為都能嚇得人倒吸一口涼氣。
孩子吃飯:每天要花7個小時盯著。吃飯得講「責任制」,必須吃完。
孩子學習:對孩子的標準是80分,如果考不到還是會威脅「揍到你屁股開花」。
孩子睡覺:一直陪睡至孩子青春期。孩子必須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要看到媽媽,否則就會哭。
在狄鶯的教育下,孩子到了18歲都不敢自己一個人出去。
聽到這些事情,小S現場吐槽說「很像在拍恐怖片」。
儘管狄鶯說,孩子成年後就會放手,什麼都不管。可是她卻忘了,從小到大都被她困住的孩子,猶如剪斷了雙翅的小鳥,還怎麼飛翔呢?
不管是《陽光普照》中的阿豪,還是狄鶯的孩子,他們都丟失了一個人最寶貴的東西:獨立的靈魂。
他們活在別人的期望中,活在別人以愛的名義進行的控制中,從小到大都是靠父母推著走,早已失去了自己的內在動力。
最終,只能成為一個缺乏價值感和意義感的空心人,製造出這樣或者那樣的悲劇。
期待與堅信,讓孩子擁有內在力量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這個實驗發生在1968年,他來到一所鄉村小學,對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後,他把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並叮囑他們要保密,免得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這個名單佔了學生總數的20%,但大家都不知道,名單上的學生其實都是心理學家隨機選的。
奇妙的是,8個月後,情況果然有變化:上了名單的那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性格變得更外向,學習力、求知慾都變得更強。
面對這個結果,他提出了一個詞叫「權威性謊言」。
他認為,他對於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於學生來說也是權威,將「你最有發展前途」的「謊言」傳遞到那些學生身上,最終他們果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並不知道自己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是老師們通過情緒、態度影響了他們。
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大意是:如果你對一些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成為現實。
那麼,對孩子來說,最具權威性的人是誰呢?
當然是父母。
當我們給予孩子積極的期待,孩子在這份期待中,才能獲得尋找內在力量的信心。
今年8月,女孩鍾芳蓉引發社會關注,大家關注最多的不是她高考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績,而是她的選擇——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很多網友對此提出質疑,覺得這個專業是一個需要做冷板凳的專業,與世俗意義上的「功名與財富」相去甚遠。
這時候,鍾爸爸站出來說,父母做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能快樂,只要是她喜歡的事情,就支持她去做。
孩子從小到大的很多選擇,做父母的絲毫沒有幹涉過。他對孩子的信任和支持溢於言表。
儘管他們為了養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赴廣東打工,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儘管他們和孩子沒有多少交流,連孩子什麼時候對考古專業感興趣,都無從知曉。
但這份對孩子的信任,足以激發孩子的內在力量,讓孩子走出一條自強的路。
義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孩子一出生就具備一個精神胚胎,其中藏有心靈成長的密碼。孩子只有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受和思考才能解開這個密碼。
誰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行,但是每個孩子一定都有最擅長的、最感興趣的,善於發現這點,才能充分利用好孩子自身內在動機的強勁力量。
確實如此。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孩子的內在力量,亦如此。
作者簡介:清聽輕語,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中文系碩士、教育工作者、6歲孩子的媽媽,教孩子成長,不如讓自己長大,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