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生命之源。
古人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水一流動,就蘊含生機。
早在數十億年前,生命便誕生在海洋之中,連綿千萬代,歷經滄海桑田而不絕。
水,亦是文明的起點。
水灌溉稻穀,農耕文明由此而生;逐水草而居,遊牧民族是雨水的永恆追尋者。人類古文明無不依水而建。
心若止水,善也
▼
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亦是至剛至柔的。至剛則滴水石穿,浩浩蕩蕩,洶湧澎湃;至柔則清澈空明,綿綿密密,潤物無聲。
道家認為人最高的品性莫過於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有謙下之德而容納天下,此為「至善」,是最高的道德。
水剛柔並濟,虛懷若谷;居微下處,不爭名利;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以百態存於自然,以無常存於天地。
水,是至善的,海不揚波納百川;水,是崇高的,宇宙浩瀚若洪荒。
因此,水是最接近道的。
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
▼
經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
中醫認為,腎屬水,主藏精、水液、納氣等。而水主北方、冬季,冬季恰好也是最適合養腎的季節,萬物在冬季積蓄能量,為來年春天做準備。
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醫堂首席專家鄭學寶教授認為:
「內經說『腎者,作強之官』,意思是腎是實幹的、使人強大的,影響到人的活力,腎虛人的活力自然下降。」
水也是一味中藥,甚至是「藥中之首」,名為「太和湯」,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白開水。不少中藥名亦含「水」字,如水豆瓣、一碗水、水菖蒲、水蓼等。
流水至善,生命至上
▼
國醫堂後花園的水井,有「橘井泉香」的典故。
古代蘇仙公仙去前告訴母親,以庭中井水、簷邊橘樹,可治來年疫癘。果不其然,一口水井,一棵橘樹,在瘟疫中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尚書·洪範》曰「水曰潤下」,水者,滋潤萬物,醫者,濟世活人,二者自有其相通之處。
「厚德至善,精誠濟世」是國醫堂的堂賦。
行醫者,須時刻修煉,提升自己的道德,追求「善」的境界;亦須精益求精,增進自己的醫術,為患者祛除病痛,為百姓養生益壽。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劉禹錫著《陋室銘》,詩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只要自己的品德高尚、技藝精湛,就不怕居住在偏遠的地方。
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坐落於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松山湖雖環境優雅,是治病養生之寶地,但比之市區、羊城,交通自然不甚發達。
幸而,國醫堂醫療團隊不辭勞苦,堅持服務,專家早出晚歸,從廣州等地駕車而來,不少患者慕名求醫,亦不懼路途遙遠,共同營造了國醫堂幽靜高雅、舒適安全的就診環境。
故 雲
水者利萬物
醫者懷仁心
厚德求至善
精誠以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