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6月,我有幸參加了尋蹤「營造學社」古建行攝之路,開啟了為期15天的四川-雲南古建築拍攝之旅。接上一站「大理古城」的行攝之後,
這篇古建築的行攝目的地是雲南大理的鳳儀文廟和鳳鳴書院,
以及巍山古城。尋蹤「營造學社」之路,線路圖6月20日,晴
今天是整個行程最辛苦的一天,真正的早出晚歸。早上五點起床拍大理古城的日出,自由拍攝完古城的日出後,8:00準時出發拍攝鳳儀文廟和鳳鳴書院,下午拍攝巍山古城,晚上回來繼續拍攝大理古城的夜景,15、6個小時不間斷的拍攝,累得夠嗆,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晚餐基本上是累得難以下咽,隨便吃了個蒙自然的過橋米線,回到酒店差不多是晚上10點了,當天拍的片子也懶得看了,倒在床上便睡。
雲南趙州鳳鳴書院位於大理市鳳儀鎮,西門外鳳山下。建於康熙年間,清末重修。原為儒學,科舉考試的場所,後改書院。東西向,前為大門,仿白族民居門闕。居中一間樓閣,歇山頂,簷下設鬥拱,入門為照壁,西為泮池,中建方亭,再西為中殿三間,單簷硬山頂。後為大殿,亦為硬山頂,面闊14米,進深10米。總佔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1985年公布為大理市文物保護單位。
鳳鳴書院是大理古城四大書院之一,另三個為大理「西雲書院」、銀橋「桂香書院」、下關「玉龍書院」。鳳鳴書院面積並不是很大,十來二十分鐘就可走完。一進門,首先引起我興趣的是這個木窗戶,稍微有點特色,斑駁的木板牆上,一個小窗,分成幾格,一塊藍靛青布遮光,映射著過往行人的身影。
這個半圓形的鍋耳山牆,與嶺南古建築的鍋耳樓有點相像而又不完全相同。遠處是在建的高樓,長長的吊臂穿空而過。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鳳鳴書院,顧名思義,是舊時的學堂,是以前教書育人的地方,這裡還保留著教室的影子,有圖書館,有辦公室。
鳳鳴書院裡面的「鳳苑」。中國古建築傳統文化講究的是天圓地方,苑門為圓形門,上午八九點的陽光有點硬,倒影在地上的門洞,變形得很厲害。圖中的人物是來自安徽黃山的汪老師,他拍我,我拍他。
書院中間有一涼亭,四面環水,有三橋相連。記得曾有這樣一副對聯描述的很到位:
三面橋通四面水,一池魚戲半池蓮。水塘的水很渾濁,水面上長滿了水浮蓮,密密麻麻的一片綠色。
鳳儀文廟位於大理市鳳儀鎮西街鳳山東麓,據云南省《文物古蹟大全》載 「鳳儀文廟始建於明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年)」。明宣德十年(公元1453年)、 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及至清康 熙十年(公元1671 年)和清末多次重建。現存有大成殿、兩廂房、大成門、崇聖祠等。鳳儀文廟門前,是一條繁華的小街道,攤樓林立,人流很多,老年人的穿著還保持著當地的民族風格,年輕人基本上都漢化了。
鳳儀文廟的大門,門邊坐著在聊天乘涼的老人,買菜回來的大姐,剛好跨進陽光裡,意氣風發的樣子。大成殿的飛簷彎角,在藍天蒼穹下,氣勢恢宏,如大鵬展翅般。
進門後是一片開闊的場地,晨練的大姐大嬸們,耍起太極刀,虎虎生風啊。
鳳儀文廟裡的拱形門,陽光映射在地上,形成很有趣的畫面,呵呵,我是對門和它的光影情有獨鍾了。
鳳鳴書院,鳳儀文廟,都是比較冷清偏門的古建築景點,除了我們這些古建築攝影愛好者,沒見到其他的遊人,這些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略顯門庭冷落車馬稀,在周圍現代建築熱火朝天的包圍下,給人一種獨自悽涼的荒蕪感覺。鳳鳴書院和鳳儀文廟的面積都不大,一個上午的拍攝時間也相對寬裕,午飯後,開始了巍山古城的拍攝之旅。
巍山古城地處雲南西部哀牢山麓,紅河源頭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濃鬱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從大理古城驅車過去約一個多小時。巍山古城號稱南詔古城,是南詔文化的發源地,在中國的古鎮旅遊中稱它為未被打擾的南詔古城。巍山古城又叫蒙化城,是南詔古國大理古城的發祥地,是雲南省設置郡縣最早的地區之一。元代的時候,由大理段氏總管開始建築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縣城依然較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時候的棋盤格局,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巍山古城內街道以拱城樓為中心,呈標準的井字結構建設,共有25條街道,18條巷,全長14公裡,城內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結構,南、北主軸線兩側的房屋則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時代的建築式樣和風格,房子朝向為南偏西15度左右,是結合當地的最佳採光方式,以彌補「四合五天井」光線不好的一面。
巍山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雲南省四個「文獻名邦」之一,是南詔(蒙舍詔)的發祥地,有不少南詔遺蹟和歷史傳說。西漢時期在此設邪龍縣,又名蒙化。是雲南省最早設置郡縣的地區之一。因縣城東有巍寶山得名巍山。現在的巍山古城,始建於元代,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擴建。唐開元25年(公元737年),南詔第四代王皮邏閣以巍山為基地,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併了洱海地區的五詔和其他小部落,建立南詔國,傳王位十三代,歷時253年。明清兩代,巍山實行土司制度,彝族左氏任土司,承襲18世。明代稱蒙化府,是雲南「三大土府」之一,另外兩個土府是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府,元江傣族那氏土府。如果說大理古城已經商業化了的話,那麼巍山古城就像是二十年前的大理,這是一個安靜的小城,簡單,淳樸,幾乎沒有什麼外地遊客,來往閒坐的都是當地的民眾。古城的生活煙火氣息甚是濃鬱,他們的生活簡單而快樂。城門洞裡,就是個聚集閒聊的好場所,陰涼通風,人們隨意而悠閒的席地而坐,乾淨的石板久經歲月的碾磨,光溜順滑,磨出了厚厚的包漿。巍山古城的北城樓又叫拱辰樓,建於明洪武年間,在高大的城牆上,有五間重簷歇頂式的古老建築。窗臺上豎起的一面鏡子,鏡像裡是一個古老的大鐘,輕輕的敲了一下,洪亮清脆,整個古城都可以聽得見了。古城只有一條主街道,在拱辰樓上可俯視全貌,街上皆為手工小作坊和生活用品的小店,滿足著古城人們的生活所需。這間名為「滿足裡」的小店,牌匾裡寫著:修鞋,擦鞋,洗旅遊鞋,皮鞋保養分、翻新,磨砂鞋翻新等經營範圍。除了滿足你「足」上的要求,還有其他配匙,皮帶生活必需品... ...在「滿足裡」的斜對面,一堆當地民眾圍坐喝茶聊天,他們神態各異,錯落有致,看他們的穿著打扮,皮膚黝黑,應該都是當地的莊稼漢子,我把鏡頭對準了他們,其中一個漢子發現了,對著我搖手示意不要拍,不過,很是抱歉,還是拍了這一張。回來看片,才發現這家的招牌叫「包殮服務店」,當時還不明所以,仔細看了下面的小字:喪殮應用物件齊全。才醒悟過來。穿過了主街道,來到了一條橫巷,發現一個很古老的宅子,門是打開的,我走了進去,主人家也很熱情的招呼我,還扯著我一定要喝他家的茶。這所宅子應該有些年月了,屋頂上長滿了雜草,上面一個紅色的太陽能熱水器很是刺目,感覺和這裡的風格格格不入。女主人在偏房做著竹編的手工,看見我,輕輕的羞澀一笑,又開始低頭幹活。從老宅子出來,又轉了一圈,轉出了古城外面,有一個新建的公園,規模也不大,對新建築不感興趣,所以就沒有進去,隔著圍牆拍下了這株盛開的三角梅,算是結束這次巍山古城的行攝之旅吧。
——END——
原創圖文,未經作者同意請勿盜用
(攝影:射天狼 文字:射天狼)
我在寧夏,賀蘭山,釀美酒!
手工精釀發展歷程,歡迎點擊藍色字:
天狼視覺,不同的感覺!
13729612659(射天狼)
旅拍 | 婚禮跟拍 | 聚會活動 | 人像約拍 | 商業廣告
射天狼,男,出生於廣東省佛岡縣。
以本土攝影為主,致力於佛岡本地民情風俗,街頭人文,古建風光的拍攝。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佛岡縣攝影家協會秘書長;
瀚圖影像中國微信攝影師;
手機影像網特約點評師;
2016、2017清遠市十佳攝影師;
中國首家手工精釀葡萄酒基地團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