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的茅臺是由1952年前茅臺鎮三家最大的燒坊,成裕燒坊、榮太和燒坊、恆昌燒坊合併而來的;在1952年正式合併之前三家燒坊已經在茅臺鎮同時經營了23-73年之久,在這近百年的時間三家燒坊可是發生過不少的爭鬥。
茅臺鎮三大燒坊合併示意圖
三家燒坊的建立
成裕燒坊——華茅
1862年,此時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末期,翼王石達開率眾出走西南,在遵義地界和當地軍民發生鬥爭,茅臺鎮早在明末清初就初具規模的大大小小酒坊被毀於一旦。
成裕燒坊
這時祖籍江西臨川的華聯輝一邊創建了永隆裕鹽號,一邊讀書應試;鹹豐年間華聯輝和其弟華國英中舉人,華聯輝被四川總督聘請任職四川官鹽法道總文案,其弟任四川官鹽總辦。
據華聯輝的孫子稱華聯輝之母彭氏在一次閒談中偶然提到她年輕時路過茅臺曾喝過一種好酒,覺得味道很好,囑華聯輝去茅臺時帶些回來,華聯輝到茅臺鎮時到處是殘垣斷壁,過去酒坊已被夷為平地,作坊主人也不知下落,華聯輝決定在茅臺鎮開設釀酒作坊,一是為了盡孝,二來商業應酬也需要酒。
成裕酒庫
恰逢當時官府正在變賣原來的釀酒作坊,華聯輝便低價購入楊柳灣酒坊,並找來從戰亂中出走的酒師;剛開始只是搭起一個簡易的小作坊名為成裕燒坊。所幸的是釀出的酒得到母親的稱讚,但是釀出的酒不對外出售,基本只用于贈送親友和自飲。
華聯輝雕像
3年後華聯輝母親去世,華聯輝將酒坊改為成義燒坊並擴大生產,並將成義燒坊附屬同為華聯輝創辦的永隆裕鹽號,所釀的酒都由鹽號作為附帶業務對外售賣。
榮太和燒坊——王茅
1879年軍閥孫全太、富紳石榮宵和鹽號老闆王立夫創立"榮太和燒坊",其實三人的關係是,王立夫家族經營鹽號、藥草和釀酒,軍閥孫全太在尋藥問酒時結識了王立夫;而石榮宵原本是王家二房所生,後被過繼給石家作為養子。
榮太和燒坊
榮太和燒坊成立以後,具有軍閥背景的孫全太擔任掌柜,後來孫全太忙於擴充勢力,將掌柜一職轉讓給石榮宵,但是在1915年的時候由於擴充勢力需要錢,孫全太以帳目不清為由,將石榮宵告上仁懷縣衙,最終石榮宵以200兩銀子作為股金和股息退給孫全太,孫全太退出,榮太和燒坊改名為榮和燒坊。
王立夫
幾年後王立夫病故,石榮宵也還宗復性王;王立夫的股權雖然轉給了兒子王和星,但是實際已經被石榮宵掌控,石榮宵去世後,燒坊由其孫子王少章和王澤生先後獨攬大權。
茅臺王茅酒
衡昌燒坊——賴茅
1929年原在貴陽經營鴉片的貴陽人周秉衡,因為風險太大;轉而花費800大洋在茅臺鎮建立衡昌廠經營釀酒,但是經過兩年的修建後酒廠才開始投產,但是這時貴陽生意破產,周秉衡不得已拆東牆補西牆。只剩一個酒師,一個幫手勉強維持生產;就這樣九年以後周秉衡和貴陽的商人賴永初合夥成立大興實業公司,周秉衡用酒廠抵押入股。
衡昌燒坊
但是後來周秉衡的兒子周扶常在四川合江幫忙賴永初經營布料和香菸時,成日吃喝嫖賭導致虧損了2萬多銀元;周秉衡只能把衡昌燒坊賣給賴永初,賴永初也補貼給周秉衡7000銀元。
賴永初
賴永初接手後,在1941年將衡昌燒坊改名為恆興燒坊,並且大量招入員工,擴大生產產量最高的時候達到32500公斤左右,遠遠超過了其他兩家的產能。
茅臺賴茅酒
金獎之爭
1915年貴州省署推薦榮和、成裕燒坊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但是獲得金獎以後由於不知道到底是哪家的"茅臺酒"獲得金獎。兩家燒坊為了金獎的所屬問題爭執不下,打了三年的官司,從縣城打到了貴州省署。最終當時的貴州省省長劉顯世裁定兩家燒房共享榮譽,兩家均可在商標上共用獲獎名稱,這件事才算了結。
茅臺1915廣場
不過在當時中國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的代表團團長陳琪編寫並出版的書中表示,由貴州公署送展覽的酒其實獲得的是銀獎,而不是金獎。但是由於至今證書,獎牌已經丟失,業界對此一直爭論不一。
衡昌遭聯合打壓
從三家的燒坊成立時間、創建人等可以看出,衡昌燒坊不但成立最晚,而且在茅臺鎮本地並沒有什麼基礎,所以其實衡昌燒坊在成立之初其實是經歷了不少的波折的,不但在多次花費不少錢和精力打點當地勢力,而且還在剛投產不久就遇到了破產危機。但是這都不算什麼?
窖池
前面說過衡昌燒坊由賴永初接手以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衡昌燒坊的產能大大超過了其他兩家燒坊的產能。表面上來看是一種實力的體現,但是實際上已為衡昌燒坊的禍根。
醬香酒
榮和、成裕兩家燒坊在當時雖然也是競爭關係,但是由於兩家產量一直不是很大;沒有任何一家可以壟斷茅臺酒的市場;因此除了當初在巴拿馬展會的金牌所屬上產生了爭鬥。其他方面一直沒有很大的摩擦。 自從衡昌在茅臺創建以後,由於產量大,嚴重威脅到了其餘兩家燒坊的利益,由此致使榮和成裕兩家聯合起來傾軋衡昌。
釀酒工藝
兩家燒坊先是以衡昌燒坊建廠時在赤水河開山鑿石,並佔用一條沒用的小路破壞公共利益為由,指使本地地痞糾纏;迫使衡昌燒坊先後賠錢30大洋、200塊大洋,並擺宴賠禮道歉。
後來衡昌正式投產時,因為邀請了成義燒坊的酒師上門指導;被成義燒坊告上區公所,還迫使與成義酒師斷絕來往。衡昌開始產酒銷售後,兩家酒坊又以酒質粗製濫造為藉口禁止衡昌在茅臺鎮本地銷售,最終衡昌迫不得已把酒運往外地銷售,但是最終衡昌燒坊還是在茅臺鎮站穩了腳跟,並開始了反擊。
紅纓子糯高粱
起初三家燒坊商定了統一的釀酒原料收購價格,但是衡昌崛起以後資金充足;便無視約定高價搶購、囤積本地小紅糧。榮和老闆由於是當地地主富紳,倒是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成義燒坊就比較慘了,只能被迫減產,或到四川等地收購原材料;大大增加了生產的成本。但舊仇在前,衡昌可沒打算就此放過。
小麥高溫大曲
比如,在1942年的時候成義燒坊到四川等地收購制曲用的小麥,衡昌燒坊也前去高價搶購。最終導致成義燒坊不得不向習水一些鹽號借貸籌款。
三大燒坊殊途同歸
最終茅臺鎮的三大燒坊都在1952年合併成為了貴州省國營茅臺酒廠,成為了現在茅臺的前身;三家燒坊幾十年的爭鬥也終於畫下了一個句號。
茅臺鎮三大燒坊合併細節
從上圖可以看出,同樣是茅臺鎮的三大燒坊之一,但是成義燒坊和恆興燒坊都是整體收購併且收購價格都挺高的,分別是1.5萬元和2.5萬元。但是榮和燒坊不但是沒收,而且是補償500元。
其實這是因為榮和燒坊的老闆不但是地主土豪,而且還在1952年的時候因為私藏qiang支被執行si刑。所以才會有這麼大的待遇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