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10月28日,南京一中學「8個體育老師5個當班主任」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了輿論的熱議。
在現實生活中,體育老師常被當作玩笑和調侃的對象。「你的數學一定是體育老師教的吧!」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玩笑話,就暗含著對體育老師的偏見。事實上,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的好處非常多,正如報導中所提到的,體育人都比較陽光比較樂觀開朗向上,能吃苦,有規則意識,這些能對學生發展有個非常長遠的影響。此外,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音體美老師都能當班主任」。因此,無論是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還是從行業規範的角度探討,體育老師當班主任都「沒毛病」。
不過,即便如此,每每有」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的新聞爆出,總會引起軒然大波。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社會思想觀念和對學生評價體系有關。因此,若想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成為常態,教育評價的「指揮棒」應該變變了。
如今,在大部分家長心裡,都希望班主任由語數外老師擔任。原因很簡單,在目前的中高考體制中,語數外三科是大頭,讓教這三科的老師當班主任,有助於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提升。但如果班主任是體育老師,可能就沒辦法、甚至沒有能力幫學生提高文化課成績了。家長產生這種觀念,並不奇怪。長久以來,文化課成績主導著學生的升學路,因此,每逢期中、期末考,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統統要為語數外等主課「讓路」,這種現實加深了老師、家長乃至學生對於音體美的「偏見」。在很多人眼中,音體美成為了可有可無的「副科」,相應的任教老師也變成了學校的「邊緣人」。
要想改變家長們的這種傳統觀念,關鍵是要改變教育評價的「指揮棒」,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教師,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價學校的導向和做法。而在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明確要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法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這些規定就是把體育提升到語數外一樣的「主科」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也就不敢再小瞧體育老師,其他學科也不會再擠佔體育的時間了。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出於某種焦慮或無奈,中小學很可能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認真落實各項治理措施。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及時通過獎勵或「容錯糾錯」機制,定期研判,逐步引導學校破除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幫助老師、家長走出「以分數論英雄」的怪圈,真正讓音體美老師和語數外老師一樣,得到學生和家長的尊重和重視,只有這樣,「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才能成為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