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其中,特別提到要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痼疾,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教育評價「指揮棒」全面轉向,對當下的教育環境會有哪些影響?來聽聽島城的校長、專家們怎麼說。
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
讓教育評價回歸教育本質和初心
「這是首次由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教育評價改革文件,凸顯了教育評價在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劃時代意義。」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看到《總體方案》後很受振奮,他認為教育評價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正如方案所言「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方案的出臺可以力求讓教育評價回歸教育的本質和初心,讓全社會思考如何更好地辦教育。
方案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孫先亮認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是方案出臺的根本目標,也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價值體現。他希望,今後教育能夠更加重視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特色發展、課程建設、學生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等方面來評價學校。結合方案的具體要求,青島二中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探索。學校始終把素質教育作為教育信念,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作為評價導向,在各種評優創先、推薦保送及自招等方面,堅持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學校還制定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貢獻度」評價辦法,引導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個性發展,並把自己對社會、學校、班級和他人創造性貢獻作為「硬指標」。
「《總體方案》既是指針也是方向,為學校校準了航標,給學校確立發展的方向;既是激勵也是動力,為學校發展保駕護航,必將激發出學校更大的發展活力。」孫先亮說,二中將會堅守發展素質教育的方向,憑藉教育評價改革的風勢,不斷創新變革,為基礎教育發展貢獻學校的智慧和力量。「改革的關鍵是要落地,希望各級領導能充分認識到改革的意義,讓評價改革來指揮學校更好地發展素質教育,為各級各類學校的特色發展營造空間。」
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校長孫煥利:
方案為職業教育發展樹立了信心
「《總體方案》的出臺從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點、難點出發,破解問題產生的深層次體制障礙,有助於打通職業學校發展的就業渠道。」青島經濟職業學校校長孫煥利看到方案的出臺後備受鼓舞,他認為當前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不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五唯」影響,「老百姓為什麼不想讓孩子讀職業教育,一是因為觀念,二是因為社會地位。此方案的出臺從國家層面進行引導,特別提出了『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參加機關企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聘、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學校畢業生同等對待』。」孫煥利認為,如果方案能夠逐步落地,將會很好地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
同時孫煥利認為,方案設計了科學的成才觀念,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不只是看卷面成績,還要注重良好學風的樹立。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逐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評價方式的變革,能夠從根本上扭轉評學生看分數、評學校看升學率的傾向,讓踐行素質教育真正成為可能。
孫煥利分享到,近幾年,經濟職校在改革學生評價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比如制定《青島經濟職業學校珠寶專業現代學徒制學生綜合評價辦法》,校企雙方科學採用過程評價、第三方考核、市場檢驗等「三結合」的綜合評價考核體系,按照佔比為分別為:40%、20%、40%的比例值計算終值,激勵學徒注重過程不斷努力、注重目標持續發展,極大提高了現代學徒試點教學質量。「方案的出臺為我們職業教育的發展樹立了信心。接下來,學校將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方案精神,以立德樹人為主線,進一步改革教師和學生評價,加快學校高質量發展。」孫煥利說。
青島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張鳳瑛:
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實現全面育人
青大附中校長張鳳瑛用三個詞來形容《總體方案》出臺後的心情——興奮、震撼、激動,「國家進行教育改革這麼多年,真正在評價方面尚屬首次」。張鳳瑛認為,方案直接觸痛當下的教育弊端,有助於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促進學校規範辦學、科學施教、全面育人。「希望接下來,從政府到學校一層層來落實,除了中高考成績之外,能夠給予學校、老師和學生更完善的評價標準」。
張鳳瑛告訴記者,教學質量一直是民辦學校的生命線,因此這些年她在學校的改革發展方面也面臨著一些壓力。「學生從進入青大附中的第一天起,我就會把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追求目標告訴家長,讓家長們知道選擇青大附中並不代表著考試和升學,而是選擇了更多的可能性。」張鳳瑛說她一直告訴老師和家長,中考很近,但人生很長,學生在當下的求學階段,更應該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質,塑造無限可能。為此,青大附中特意成立山鷹科學院,邀請國內著名的科學家來校講課,「這些科學家是用錢請不來的,我只是把我的教育理念同他們分享,他們也都是有情懷的,希望能在孩子們心中從小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張鳳瑛說。
「其實,全面發展和學習成績並不矛盾,比如我們備戰頭腦奧賽的孩子,他們看起來花費了很多時間在準備比賽,比其他同學少做了好幾道題,但實際上他們啟迪的是智慧,鍛鍊的是能力,這樣興趣愛好豐富的孩子,學習成績往往也不差。」張鳳瑛希望,方案的出臺能夠讓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科學發展的本質,通過改善教育評價標準,為學校、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個辦好教育的大環境,純生態、去功力、致良知,把最後的落腳點放在全面育人上,重新塑造新時代的教育生態。
青島市中學綜合實踐中心主任、青島市少年科學院院長聶麥花:
五育並舉,勞動教育走進新時代
為扭轉當前學生評價中存在的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等錯誤傾向,《總體方案》著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都提出了評價標準。青島市中學綜合實踐中心主任、青島市少年科學院院長聶麥花認為,五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以勞動教育為例,能夠以勞樹德,以勞益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對學習的主動性、專注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都會產生正面影響,從而也有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
今年國家連續出臺《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如今《總體方案》中對勞動教育再作要求,可以說勞動教育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逐步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聶麥花作為青島勞動教育發展的見證者,也深感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在國家一系列教育大政方針的引導下,勞動教育走進了新時代。青島的勞動教育一直是全國的一面旗幟,也在不斷地探索創新。」聶麥花介紹,青島有自己研發的勞動教育教材,有豐富的勞動實踐基地,並即將成立綜合實踐教育集團,都在促進勞動教育的開展。但教育評價是最難的,此次方案中提到要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她也期待著能從評價的層面上,引起學校、家長和學生對勞動教育的重視。
「目前,實踐中心正在評價體系上做一些探索,包括學生和老師兩個層面,目前市內三區來中心實踐的學生,其學習過程都會記錄在素質評價手冊裡面,老師的評價還在研討中,如果這些校本化嘗試效果明顯的話,有望在全市推廣。」聶麥花說,當下中高考試題中也在不斷滲透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這些都是教育的導向,「新時代培養的人才,應該既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還要有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創新的願望等,我們期待青島接下來能出臺更具體的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