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教育評價改革,「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提上日程

2020-12-14 澎湃新聞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在會上發表演講。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當前,教育領域已經成為人工智慧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儘管人工智慧介入教育引發了有關倫理、隱私保護等問題的探討,但人工智慧與教育融合仍是大勢所趨。12月11日,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聯合主辦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副書記李萍介紹,此次大會為期2天,著力當下,放眼未來,從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最新技術切入,設置了1個主論壇、9個分論壇,議題涵蓋了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多個領域,邀請了國內外百餘教育專家、業界精英,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實踐經驗。

會上,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們認為,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正在推動教育變革,應轉變教育觀念,通過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評價改革,提升教育質量。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會上表示,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等相關單位正致力於建立「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

與此同時,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新挑戰,專家學者們提醒,要加強社會價值引導,注重保障數據安全、算法公平,做好風險防控、隱私保護。

教育轉向智能化、個性化,需關注其中風險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在會上指出,人工智慧正在引領科技變革,教育則正在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轉變。構建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終身化教育體系,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這是智能教育的核心,是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目標。

類似的,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認為,當前5G、人工智慧、大數據、虛擬實境等技術,正驅動教育結構性的變革創新,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發生變化,未來教育必定朝著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協同化、集成化的方向發展。

如何藉助人工智慧促進教育向智能化、個性化轉變?

劉利民認為,可藉助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幫助教師更加精確的掌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優勢潛能和學習特徵,進而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推送方式,讓教師可以專注於課堂教學,真正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實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雷朝滋則認為,新形勢下應重點強調抓好四個環節:首先即要以智能技術促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觀念的轉變,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其次,要深入一線研究實踐,對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等關鍵問題提出理論指導。第三,採取多種方式,全面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推動教師主動適應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第四,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生動、直觀、形象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主角,實現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展。

與之同時,劉利民提醒,「人工智慧在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新挑戰,主要集中在社會倫理和數據安全等方面,需要我們加強注重社會價值引導,注重保障數據安全、算法公平。」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也提醒,教育信息化中要解決三個問題,即認識問題、軟硬體問題和教師的技能問題。其中認識問題,即教師要能認識到人工智慧、大數據+教育的優勢在哪;人工智慧應用到教育中時有沒有風險,會不會引起家校之間、家長之間的矛盾。軟硬體的問題在於,一些測量、評價或幫助教師批改作業的工具還需開發改進。

「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提上日程

在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看來,教育的評價與改革是當前教育實踐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而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在賦能教育評價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董奇表示,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等相關單位已開始著力於建立「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

澎湃新聞注意到,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於2007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揭牌成立。該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身心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監測,準確地向國家報告基礎教育質量的現狀,為教育決策提供信息、依據和建議。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則是由北師大與教育部考試中心及多所師範院校、研究機構於2012年共同建立,是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會上介紹「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計劃。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今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董奇認為,只有把這四個評價落到了實處,才能真正落實文件要求、真正建立起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評價制度。而要做到這幾個方面的改革,則需要對學生成長的數據進行持續追蹤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數據進行記錄,需要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數據進行分析。這些分析要考慮到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並需要對學生高階的思維能力進行更有效的評價。他指出,目前的評價更多以紙筆測驗為主,偏重知識和技能,信息模態較單一,而且缺乏過程性的數據,反饋滯後。因此,藉助信息技術來展開探索,創新評價工具,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建立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這一重大工程,董奇表示,他相信通過5-10年的努力,可以取得豐碩成果。未來,這樣一個系統將具有智能化的數據採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診斷能力,以及很強大的反饋能力、為用戶提供改進建議和指導的能力,它不僅能提供多維多模態信息、及時反饋、精準服務,減輕師生負擔,而且最終還可形成一個閉環,能夠對改進的評估狀態進行再評價。

董奇強調,只有在相關的理論問題、基礎科學問題、應用問題、技術方法問題等方面實現突破與創新,這個系統才有可能實現它的功能。要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實現跨界協同,這需要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尤其是一線中小學的老師校長一起緊密合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將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助力科學教育評價
    中國將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助力科學教育評價 2020-12-13 17:08:39記者從會上獲悉,相關單位正籌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以期為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支撐。  今年10月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要「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 我國將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助力科學教育評價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魏夢佳)「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11日至12日在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相關單位正籌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以期為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支撐。
  • 掌握學生知識情況 AI為科學教育評價提供支撐
    「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11日至12日在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相關單位正籌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以期為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支撐。
  • 我市教育評價改革的「破」與「立」
    九年義務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後,他的學業水平雖然不是全校前十,但卻可能因為歷年的綜合評價很高而進入北大學習。還有另外一種可能,你的孩子雖然成績一般,但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學校中,他的綜合評價仍然較高,不會被貼上『學困生』的標籤。走進社會,他有承擔壓力和創造幸福的能力。」這是包頭市督導評估中主任吳秀玲心中的教育「理想國」,也是教育評價改革成熟後,可能呈現於普通老百姓面前的現象。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發布 譯泰&騰訊教育智腦助力體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推進教育評價關鍵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總體方案》共提出22項改革任務。
  • 首個教育評價系統改革文件出臺 五「破」五「立」 教育評價「指揮...
    「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教育評價「指揮棒」全面轉向,「破」什麼「立」什麼?如何通過評價改革,推進黨委和政府辦好新時代教育?不再簡單以考分排名評老師、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學校,教育評價看什麼?一連串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在《總體方案》中得以解答。
  • 大渡口區啟動「構建人本與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工作 將通過改革...
    當天的啟動儀式上,大渡口區構建人本與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工作方案即「義渡揚帆」行動計劃正式發布。為更好地探究教育評價改革推進策略,大渡口區教委與重慶市教育評估院籤訂了研製學校質量標準構建人本與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戰略合作協議;與重慶現代智慧教育研究院籤訂了智能化評價戰略合作協議,以藉助相關單位智慧,共同推動大渡口區教育評價體系的運行與完善。
  • 教育評價需要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區域教育評價體系建設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改革系統構建分類績效評價機制。但是,如何細化績效評價指標、確立易於操作的觀測點以及採取什麼方式進行評價,仍有待進一步探索,尤其是要創新基礎教育評價改革的落實機制。
  • 北師大校長:科技賦能教育可在教育評價上大有作為
    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馬海燕)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央電教館和科大訊飛共同舉辦的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11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表示,科技賦能教育可在教育評價上大有作為。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演講。
  • 「五破」「五立」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是樹立正確辦學導向的指揮棒,也是提高現代教育治理能力的關鍵點。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是指導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 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上海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他介紹了上海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助力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實踐探索,繼續教育實現了三個轉型:即二級辦學向一級辦學的體制轉型、學歷教育向非學歷培訓的結構轉型、合作辦學向自主辦學的主體轉型。繼續教育工作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和規劃要求,強化自主辦學理念,強調規範管理措施,突出「教師教育」特色,服務上海基礎教育,服務上海城市發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支持中西部發展,參與扶貧與鄉村振興,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 【陝西社科】評價改革是真正意義的教育變革
    教育是非常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課程、教學、管理、人事制度等各項改革任務當中,評價改革是「卡脖子」難題。先進的理念、科學的制度、規範的管理,都不能脫離和超越評價「指揮棒」的制約。
  • 助力教育評價改革新突破,廣東教育評估協會2020年學術年會召開
    助力教育評價改革新突破,廣東教育評估協會2020年學術年會召開金羊網  作者:孫唯  2020-12-20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實習生 梁銥霖 通訊員 婷玉珍
  • 教育評價改革是一場真正意義的教育變革
    2020年9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首次系統提出教育評價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圖破解教育改革的 可以說,教育評價改革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變革,變革是否成功,考驗著教育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的智慧、勇氣和魄力。 推動這場變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別需要在教育評價改革的基本問題上站穩立場,拿出實招。
  • 多元教育評價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基礎教育的指南針必須從「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評價轉變為注重「德智體美勞」並舉的多元教育評價體系,從而為我國培養具有21世紀核心素養的創新人才提供支撐。為實現此目標,應依據腦科學與心理學的最新實證研究結果,採用先進的心理測評技術,結合多模態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優勢,構建創新人才的多元教育評價體系。
  • 提高基礎教育英語教師語言評價素養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教師們帶著課改的新理念審視著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力圖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演員」身份,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多位一體的「導演」角色。可是對教學評價的認知,教師主要扮演著閱卷評分員角色,即使是最優秀的教學能手型「導演」,也未能準確地把握自己在教學評價過程中的角色。
  • 網龍華漁教育助力河南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服務平臺建設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網龍華漁教育中標河南省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項目。這意味著網龍華漁教育將深度助力河南省人工智慧與基礎教育深度融合,構建河南省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生態體系。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路徑。
  • 改革號角!上海市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培訓...
    12月9日-10日,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舉辦本市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培訓班。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秘書局局長、教育部綜合改革司司長劉自成,市委副秘書長燕爽,市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出席培訓會。
  • 如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教育部11問答詳解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進行了集中論述,明確提出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強調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要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對學校、教師、學生、教育工作的評價體系要改,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老師
  • 李鴻忠深入市第九中學調研教育評價改革情況並召開座談會
    與會同志討論交流熱烈深入,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結合現實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就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評價標準和體系、破除「五唯」傾向、健全職業院校評價機制、建立完善師德師風評價標準、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思辨能力、加強督導督學、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體系、改進美育和勞動教育評價、強化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優化幼兒園保教聯動機制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