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彼得·聖吉、約翰·科特等一批領導力大師都就其做過深入闡述。不過,僅僅為理論而理論的探討往往越理越深,越論越密,層層套疊。過多定義無法實現理論的突破,更難期在內涵上豐富和升華,難以真正指導實踐。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幫助領導者帶領團隊不斷走向新的輝煌。
一部大火的國民好劇《琅琊榜》刷新了各大收視排行,它以鮮明的人物風格,跌宕起伏又不失厚重的劇情演繹博得了觀眾的廣泛好評。其中,主人公梅長蘇冷靜睿智、運籌帷幄,屢遭困境卻憑藉卓越的膽識、魄力、過人的謀略化險為夷,詮釋了教科書般的「領導力」範本,最終剷除奸佞,匡扶正本。梅長蘇的際遇絕非偶然。今天,本文就從四個方面解讀江左梅郎的「領導力法則」,即領導力要素的行為化。
我們曾探討過西方戰略學鼻祖克勞塞維茨對領導力的經典詮釋:真正的領導者須具備兩大要件:第一是在最黑暗的時刻發現微光的能力;第二是敢於跟隨這線微光前進的勇氣。
梅嶺一役,損失慘重,父帥忠魂埋骨、七萬赤焰被屠戮殆盡、祁王慘死獄中、自己又身中火寒之毒——十二年前,梅長蘇的處境不可謂不黑暗:朝堂上,梁帝定案謀逆,謝玉、夏江把控言路,朝臣無人諫言,太子、譽王爭君奪儲,勢如水火。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以當時的情形赤焰軍都難雪冤情。然而十二年光景,梅長蘇赤子之心不改,於黑暗處現微光,縝密謀劃統全局,步步為營,除掉了為政不仁的太子、譽王黨羽,輔佐宅心仁厚的靖王上位,最終在梁帝即位時令赤焰軍沉冤昭雪,將真相大白於天下人面前。
梅長蘇做到了。
於黑暗處聚微光,追微光處勇前行,正是憑藉這份堅韌和魄力,梅長蘇讓渺茫希望燃成了燎原星火,以卓越的領導力號眾人追隨,終於建立起一個團隊的事業版圖。那麼,他是怎樣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尋找契機、借力打力,又是如何憑風御勢,最終力挽狂瀾、涅槃重生的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且看梅宗主的「領導力地圖」。
多數領導力理論都會把「願景」作為領導力的首要要素,更有一種理論叫做「願景型領導力」,其基本觀點是:領導者通過高遠的抱負目標來激勵組織成員產生強大的動力,使各級管理者沿著宏遠崇高的理想不斷前進。而在中國,很多領導者認為談「願景」過於「務虛」不接地氣,沒有實際意義,遠沒有戰略規劃來得實在。事實上,遠大願景往往會成為團隊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
梅長蘇的願景是替赤焰軍沉冤昭雪,矢志不渝。從梅嶺倖存到功成身退的十四年間,「願景」至少發揮了三大作用:
一是堅定信念和決心,給他在黑暗中前行的勇氣。為了實現願景,他不惜忍受抽筋剝皮之痛,改換容顏,忍受寒疾並折損了壽命;不惜違背自己原則,與譽王這條「毒蛇」周旋;不惜犧牲與景睿的友誼利用他兩姓之子的身世除掉謝玉;不顧自己性命雪中勸諫,終於成功阻止了靖王貿然營救衛崢,那句「如果我聽你們的躺在床上,任由靖王硬生生地踏進夏江設下的陷阱裡,你覺得我這病養好了還有何用?!」擲地有聲。若非有遠大的願景,無法想像他如何克服上述種種困難苦楚,成就大業。
二是以終為始,強烈的目標感幫助他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決定。目的論是最高的認識論。只有願景明晰,領導者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從而避免不作為、亂作為,更不會為了管理而管理。梅長蘇面臨過很多選擇,但他在選擇面前果決堅定,少有猶豫——他選擇不去營救衛崢,因為對其願景沒有幫助反而有所傷害;當靖王堅持要營救衛崢時,他也要求靖王不在明面參與,盡一切可能來撇清靖王府與此事的聯繫,以免受到牽連。
三是凝聚人心,以共同的願景來整合資源。只有領導者自己知道要去向何方,才會有人因為期望到達同樣的終點而願意追隨。梅長蘇的很多追隨者並非一開始就追隨於他,而是在共同目標的驅使下加入到他的隊伍。言侯與林燮是故友,是梅長蘇的長輩。赤焰軍覆滅後他本想自行除掉梁帝報仇,後因與梅長蘇目標一致而選擇助他一臂之力。如果沒有遠大清晰的願景,梅長蘇團結不了這麼多人、掌握不了這麼多資源。
在當代,埃隆·馬斯克是願景型領導力的典型代表,他在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支付平臺PayPal、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電動車特斯拉後又創辦了SpaceX,研發民用火箭技術最終幫助人類移居太空。他的每個願景都足夠宏大,才得以凝聚了成千上萬名頂級科學家堅定不移地為此奮鬥,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僅有願景和目標是不夠的,必須輔之以萬全周密、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並時刻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具體戰術實施把控。
梅長蘇對整件事情有著清晰長遠(達14年)的戰略規劃,可謂是下了一盤穿越時空的大棋。
在戰略層面,他苦心孤詣,步步為營,先後完成了如下規劃布局:一是傷愈復出後召集赤焰舊部發展江左盟,提高自身實力和資本;二是承接家父關係結交琅琊閣,並培植自己的情報機構妙音坊,為其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三是聯絡蒙摯,在金陵城中有了可靠的內應;四是由琅琊閣為其宣傳造勢(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引得太子譽王競相拉攏;五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輔佐譽王之名作掩護,為太子譽王之爭推波助瀾,製造或者利用事變(侵地案、蘭園藏屍案、妓館殺人案、朝堂論禮、景睿生日宴等)先後剪除掉太子、譽王的左膀右臂,削弱雙方實力,扶持靖王上位;六是提前布局,提拔一批肯辦實事、敢說實話的官員,幫助其完成洗刷赤焰冤情的大業。
戰術層面也不遑多讓,梅長蘇時刻統御全局,縱橫捭闔的麒麟手法同樣精彩絕倫。以營救衛崢為例,當時的情形是,梅長蘇既要從懸鏡司手中營救出衛崢,又要避免牽連靖王。憑藉對懸鏡司首尊夏江的了解,他推測夏江很可能將衛崢關押在了別處,放鬆懸鏡司天牢的戒備只是為了請「靖王」入甕而已。於是他做了如下布局:一是以發現太行大盜為由請靖王調動巡防營兵力,重點部署於懸鏡司周邊,為後續策應做好準備;二是由言侯請夏江出城,讓他離開現場辨不清情況;三是安排藥王谷的兄弟們佯攻懸鏡司天牢,攻到天牢門口後立即撤退,迷惑夏江;四是請言侯拖延並激怒夏江,使他返回天牢看到「佯攻而退」後來不及細想,以為他轉移衛崢的計策被識破,立即趕往真正關押地點查看確認,而梅長蘇早已安排好頂級高手跟蹤他,就地營救出衛崢;五是安排懸鏡司夏冬護送「假衛崢」出城,並安排紀王爺「恰好撞見」,由他告訴梁帝(梁帝無比相信紀王爺的話),使其斷定衛崢是夏江故意放走並嫁禍靖王;六是教會靖王如何應對皇帝質詢。整個過程,安排得嚴絲合縫、合情合理,未留下一絲證據,並成功將罪犯逃脫的罪名安到夏江身上。
在願景之下,領導者統御全局的能力,是其格局、胸懷、戰略思維的直接體現。好的領導者思路開闊,縱橫捭闔,從不拘泥於一棋一子、一城一池的得失,始終站在全局高度來考慮問題和部署工作。
領導者的成功,直接依賴於他可以掌握和動用的資源。按類別分,資源分為人脈資源、金錢資源、時間資源等;按獲取方式分,資源分為與生俱來的和後天積累的。下面重點剖析梅長蘇的人脈資源。
梅長蘇的人脈資源,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梅嶺過後,他在繼承了其父林燮遺志的同時,也繼承了其資源,最大化地發揮其作用,主要包括:與林燮大戰三天後結為莫逆之交的琅琊閣老閣主,路過梅嶺救了梅長蘇性命,並令琅琊閣全力扶持他的事業;被林燮所救的醫女後來嫁入宮中成為靜嬪,在奪嫡和平反冤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早年安插在禁軍中的蒙摯後來成為禁軍大統領;早年結為親家的雲南穆府也全力支持梅長蘇。這些人脈後來都轉化為梅長蘇的個人資源,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歷經十二年苦心經營,梅長蘇以其父林燮資源為基礎,也發展壯大了自己的資源,主要包括:以赤焰軍殘部為班底,把江左盟打造成為江湖第一大幫派,擁有了無出其二的江湖力量,在郡主比武招親、除掉謝玉、營救衛崢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建立了情報系統「妙音坊」,負責信息搜集和情報傳遞,並對秦般弱的「紅袖招」實施精準打擊;結交了青年才俊蕭景睿、言豫津,而後收服夏冬;拯救言氏一族,感化言侯,據為己用。
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專業化,特別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和共享經濟的來臨,領導者整合資源的思維和能力愈發重要。不求為我所有,但要為我所用,這就是外部資源的真諦。
「領導」是一個相對概念。無論領導者何種特質、何種風格,衡量其領導力的標準都是他是否擁有追隨者。因此,幾乎所有領導力理論都把「用人」作為領導力的要素之一。只有敢用人、會用人,才意味著他完成了從管理自己到領導他人的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者。
梅長蘇在識人用人方面有自己的標準和原則。他曾對靖王說:「用人之道,本就不能一概而論,我有我的方法,殿下也有殿下的策略,我來量才,殿下品德,有時以才為主,有時以德為先,這要看殿下把人用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了。」
梅長蘇的領導風格非常明顯,工作中恩威並重、令行禁止,生活中平易近人、關心下屬,且他在這兩種狀態之間切換自如。比如對待他的貼身侍衛飛流,在正經事情上絕不含糊,常常是簡潔明快的命令語氣:「飛流!放他下來!好好放!」;但生活中又是有商有量、呵護有加:給他太子的通行令牌以方便他出入、收下譽王機巧玩具逗他開心。對甄平和黎綱,交辦任務時不苟言笑,但生活中可以接受黎綱各種沒大沒小的玩笑;在衛崢被抓後,考慮到黎綱、甄平二人安危貼心地提出要二人離開金陵暫時躲避。
用人手段方面,梅長蘇對下屬採取「信任加控制」的方式。以童路為例,梅長蘇有這樣一段話:「有道是君子可欺之以方,只有誠心,沒有手腕也是不行的……對童路坦然相待,用人不疑,這就是我的誠心;留他母妹在手,以防萬一,這就是我的手腕,並非人人都要這樣麻煩,但對會接觸緊要機密的心腹之人,誠心與手腕,缺一不可,我剛才跟殿下討論的,也就是這樣的一個觀點。」
識別人才方面,梅長蘇也頗有展現。他知道靖王長年徵戰在外,朝中無人,便給了靖王一份名單,讓他放心與名單中人交往:「我看重的人,全在給殿下的名單上。還請殿下借著同審一案的機會,一來相交,二來品察……」而靖王后來評價道:「蘇先生確是慧眼,選出來的都是治世良臣,與他們交往甚是愉快。」這份名單中的沈追成為戶部尚書、蔡銓成為刑部尚書、中書令柳澄成為未來的國丈。
在當代企業尤其知識密集型企業中,用對了人,事業便成功了一半。用科學方法識別人才,用正確方式使用人才,用精準激勵鼓舞人才,便是正確的用人之道了。
美國管理學者詹姆斯·庫澤斯和巴裡·波斯納認為:「領導者應具備五種行為:以身作則、共啟願景、挑戰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
梅長蘇以身作則,以為七萬赤焰忠魂沉冤昭雪為願景,矢志不渝,創造奇蹟;苦心孤詣,縝密謀劃,統御全局,步步為營,帶領團隊扳倒如日中天的太子和譽王;以願景為核心,以人格魅力和管理手段為基礎,整合資源,凝心聚力,使眾人行,終於完成他和所有人的共同夢想,還真相於天下,還忠魂以清白,是一名卓有成效的領導者。
最後,附詞一首,致敬梅宗主。
西江月·江左梅郎
漫漫雪飄蘇府,重重朝堂江湖。
倚憑欄低眉淺笑,難掩赤心風骨。
琅琊梅嶺藏殊,謀成雲翻雨覆。
重燃赤焰聚忠魂,夢回年少逐鹿。
回顧:
琅琊榜:不是每一個領導者都有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