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石蝴蝶「飛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2021-02-07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花石蝴蝶(Petrocosmea grandiflora),為苦苣苔科石蝴蝶屬植物,生於海拔1200-2100米的石灰巖石壁或石縫中,因其纖小植株具碩大花朵而得名。1895年,英國植物學家William B. Hemsley根據William Hancock採自雲南蒙自地區的標本,描述為石蝴蝶屬的一個新物種,模式標本現存於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標本館(K)。 

長期以來,大花石蝴蝶的廬山真面目一直難以確定。國家標本平臺(NSII)僅能查到兩份大花石蝴蝶的標本(IBSC0551290和KUN75748),其中一份(IBSC0551290)為陳煥鏞先生從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標本館(K)交換而得,標本並不完整,僅有幾個葉片和脫落的花;而另外一份標本(KUN75748)實為石蝴蝶屬其他種類。網絡上報導的大花石蝴蝶,也並非該種。

2019年初,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質資源庫」)工作人員獲悉大花石蝴蝶的野生分布點,隨即開展初步調查。2020年1月拍攝到該種花期的照片並採集了相關標本,為進一步監測大花石蝴蝶在野外自然更新的狀況,為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提供參考,工作人員隨後幾個月中開展多次觀察監測,終於在6月底成功採集到第一批大花石蝴蝶種子,後續將進一步開展種子生物學相關研究,以確保這一特殊種質資源得到長期保存和有效利用,並為後期的物種保護和種群恢復提供理論依據和資源支持。 

目前,大花石蝴蝶野外僅發現兩個分布點,總計個體數量約300個個體。根據IUCN評價標準,大花石蝴蝶瀕危等級應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其中一個分布點靠近省道公路和耕地,原生境因修路、耕作等人為活動,正在被逐漸蠶食,物種生存受到極大威脅,急需儘快進行就地保護,並在此基礎上開展遷地保護,擴大種群。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由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吳徵鎰院士提議建立,並於2008年建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截止2019年底,已收集保存我國各類重要野生植物種子10285種82746份,佔我國種子植物總數的35%。依託種質資源庫建設的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庫」將繼續聚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目標,持續開展我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藏和共享服務。 

圖1:A 保存於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標本館(K)的模式標本;B 大花石蝴蝶墨線圖;C 保存於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標本館(IBSC)的IBSC0551290標本

圖2:A-D 大花石蝴蝶盛花期(B 花正面,C 花側面);E 果期植株;F 成熟果實;G 種子


文:種質保藏中心

責任編輯:李雪

相關焦點

  • 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12月9日電題: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熱鬧」的冷庫。珙桐、喜馬拉雅紅豆杉、彌勒苣苔……包括許多珍稀瀕危植物在內的上萬種野生植物的種子,一同棲身於這座位於昆明的「諾亞方舟」。這處設施便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全國唯一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庫。穿過兩重厚重的金屬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陳列架,形形色色的種子分類整齊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內。
  • 兩種竹類新種落戶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近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種子大家庭迎來兩位特殊的新成員——來自竹亞科玉山竹屬(Yushania)和懸竹屬(Ampelocalamus)的野外採集種子。在十餘年來種質資源庫收集的數萬份植物種子當中,這批種子有其特殊的意義。
  • 西藏種質資源庫開放日:雪域「諾亞方舟」受捧
    據西藏種質資源庫主任扎西次仁介紹,種質泛指生物的遺傳物質,比如種質資源庫保存植物種質資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利用低溫乾燥的貯藏條件,把收集的各種植物種子保存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圖為王喜龍(右二)正在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作講解。
  • 要聞 | 立足優勢特色,服務鄉村振興——學校杓蘭屬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
    日前(2020年10月1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生發【2020】91號)公布了我國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通過層層申報和篩選、調查研究、科學評定和社會公示等程序,按地理區域分布,共有來自17個省(區、市)的33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吉林省長白山野生資源研究院國家杓蘭屬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標誌著長春科技學院對杓蘭屬花卉等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 湖北省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探索中國櫻花培育之路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湖北省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從2011年開始櫻花研究,聶超仁團隊專門從事櫻花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工作。2015年,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正式啟動櫻花種質資源庫建設,開始大規模開展櫻花野生資源調查、收集、保存和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工作,到2020年入選「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聶超仁告訴記者,我國對櫻花的研究起步較晚,才幾十年時間。
  • 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秉承科研、科普、觀光並重發展理念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在蕨類植物的收集保育方面,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走在了行業前列,建成的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是國內蕨類植物保存種類最多的機構之一,不僅保育規模和科研實力領先,在科普宣傳、交流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仙湖植物園從1988年開始進行蕨類植物的收集保育工作,目前已收集來自我國西南和華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南亞及東非的蕨類植物1000餘種,約佔全世界蕨類植物種類數量的10%。
  •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國家苦苣苔科種質資源庫」獲得國家林草局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認定
    苣魅苔美訊/Charming Gesneridas news:2020年10月1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33家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廣西植物研究所申報的「國家苦苣苔科種質資源庫」經過初審、線上答辯、專家評審等環節,在進入終評階段的56家單位中脫穎而出,榜上有名。
  • 雲南農業大學國家杜鵑花種質資源庫:讓雲南杜鵑花資源真正走出大山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杜鵑群體自2004年起,師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著名杜鵑花專家張長芹研究員的雲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教授張敬麗,開始從事雲南野生杜鵑花資源與進化研究,2007年畢業到雲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工作。
  •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啟程,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
    12月3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在昆明啟程。「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
  •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 種子存放200年還能保持活力
    原標題: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 種子存放200年還能保持活力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據報導,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內,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保存著來自國內外的大量野生植物種子,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質庫,被稱為生物物種的「諾亞方舟」。
  •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啟程 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
    「生物多樣性宣傳周」採訪團啟程 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在昆明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 2020年12月04日 09:10
  • 揚州大學國家芍藥種質資源庫:篩選新種質 重現揚州芍藥風採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今年10月,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揚州大學國家芍藥種質資源庫」名列其中。▲芍藥種質資源圃自2007年開始,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花卉種質創新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團隊,針對我國芍藥產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以及我國芍藥生產對現代科技的需求,致力於芍藥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利用、品質形成的生理基礎研究、提質增效技術體系創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種子存放200年還能保持活力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亞洲最大生物物種諾亞方舟
  • 【聚焦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生物如此多嬌
    在已經查明的數據中,雲南的高等植物便有440科3084屬19333種,物種數佔世界6.4%,佔中國50.1%;雲南有原生脊椎動物2242種,佔中國51.4%。其中:雲南的鳥類有944種,佔中國68.8%,中國目前已查清的2.5萬種昆蟲中,雲南就有1萬多種,光一直作為雲南飲食名片的「雲南野生菌」,便佔了中國大型真菌植物的57.4%,此外,還有眾多的特有物種。
  • 野生動植物|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據介紹,2013至2019年間,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的支持和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庫採集隊先後對西藏的墨脫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和吉隆縣等進行多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共採集珍稀瀕危、地區特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種子、標本、活體材料等遺傳資源2500餘號,其中種子471份。
  • 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正式掛牌 王國賓...
    12月10日上午,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揭牌儀式在仙湖植物園管理處蕨類中心舉行。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局長王國賓、副局長張國宏、市公園管理中心主任何濤、一級調研員周瑤偉出席揭牌儀式,並實地參觀了蕨類中心。
  • 【生物多樣性】歷經7年,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西藏發現了這些新植物……
    1月12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歷經7年多次到西藏自治區開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發現了4個中國新紀錄種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天府現代種業園是國家首批布局的5個以種業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也是西南地區唯一一個。該園區立足建設「中國西南種業中心」,將搭建起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四川省水稻產業技術應用研究院、西南種業創新孵化中心等「一庫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臺,未來將成為集科技研發、雙創孵化、博覽交易為一體的種業經濟新高地。「相當於構建起了種業的保、育、測、繁的產業集群。」楊春國說。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亞洲第一植物種子庫  「種子盛宴」「十餘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依託種質資源庫對國家重要野生生物種質資源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啟程儀式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宏偉介紹道,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植物種子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丁香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推動丁香種苗進入品種化時代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在植物所從事20多年丁香研究的崔洪霞博士介紹說,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植物所老一輩科研人員在進行野生植物資源收集時,就包括了丁香這一類別。雖然丁香屬本身並不是一個大屬,體量相對較小,但具有較高的觀賞、生態、經濟文化以及學術價值。丁香在世界溫帶地區廣泛種植,不論在文化積澱還是市場佔有量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植物群。我國是丁香的自然分布中心,擁有丁香屬植物絕大部分野生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