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探索中國櫻花培育之路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2021-02-18 中國花卉園藝

櫻花是武漢春天的一張靚麗名片,每年櫻花季,武漢大學校園、東湖景區內總是遊人如織。但這些地方種植的櫻花,主要是引進的日本櫻花栽培品種,國產櫻花品種還較為少見。湖北省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從2011年開始櫻花研究,聶超仁團隊專門從事櫻花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工作。2015年,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正式啟動櫻花種質資源庫建設,開始大規模開展櫻花野生資源調查、收集、保存和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工作,到2020年入選「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

聶超仁告訴記者,我國對櫻花的研究起步較晚,才幾十年時間。其實,我國櫻花野生資源遠比日本豐富,大概有40餘種,日本野生櫻花只有10餘種,但日本人工培育了300多個櫻花栽培品種。聶超仁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儘可能多地收集和保存國內外的櫻花種質資源,包括國內的野生櫻花種類和國外引進的栽培品種,作為今後育種的基礎「素材」,再通過雜交授粉等方式,選育出優良的國產櫻花新品種。

▲雜交新品種2020年2月首次開花

目前,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建立了佔地面積20畝的櫻花資源圃,收集和保存國內外櫻花種質資源94種、800餘份,其中野生種(變種)32個,佔我國櫻亞屬資源總數的70%以上,栽培品種48個,佔國內引入日本櫻花品種總數的65%以上,獲得雜交子一代苗木500餘株,優良單株14個。

為了收集到足夠多的國內櫻花野生種,近幾年,聶超仁團隊每年都要出差多次,輾轉全國各地。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櫻花資源圃裡保存的32個野生櫻花品種來自雲南、四川、重慶、貴州等18個省(區、市),包含『高盆櫻』『雲南櫻』『鐘花櫻』等。「這些品種遺傳多樣,代表性強,既有株型高大的喬木,也有低矮的灌木,在生長地的花期從12月到翌年的4~5月,代表了國內野生櫻花的主要類型。」聶超仁說。

如此眾多的種質資源,為櫻花新品種選育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從2017年開始,聶超仁團隊從華中地區野生櫻花中,採集櫻花種子,再通過播種,育出櫻花苗。然後每年通過扦插繁殖,觀察記錄生長過程和根、莖、葉、花、果等性狀,選育出優良品種。經過幾年不懈努力,團隊選育出了『楚紅』『楚錦』『楚天飛雪』『楚園豐後』4個新品種,目前已上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進行新品種認定。這4個「楚」字頭品種的顏值都不錯,且各有特點。『楚紅』生長速度快,花期早,3月上旬開花,花色粉紅;『楚錦』花量大,開花時花團錦簇;『楚天飛雪』樹體高大,生長速度快,屬大花型品種,花朵直徑可達3.5釐米;『楚園豐後』樹體小巧玲瓏,花量大,花序呈圓球形,很是搶眼。聶超仁說,4個新品種通過新品種認定後,就可進入中期試種環節。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在江夏區有一個2000畝的科研中試基地,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櫻花新品種的擴繁和養護試驗。

▲『楚紅

▲『楚錦』

作為武漢的櫻花科研團隊,聶超仁團隊想要選育出的是更加適合武漢地區栽培和觀賞的新品種。武漢夏天很熱,冬天又比較冷,有些日本櫻花品種並不適應武漢的氣候。聶超仁說,大部分日本櫻花品種怕熱,當氣溫達到38℃以上,葉片就會枯黃脫落,還存在根系偏淺,容易倒伏和遭受病蟲害等弱點,養護成本相對較高。如果用本土櫻花野生種進行雜交,選育出適應性強的優良國產櫻花品種,不僅顏值不輸日本櫻花,而且更「服」武漢水土,養護成本也會降低。

▲大花型品種『楚天飛雪』

除了引種、育種,聶超仁團隊還組織編制了武漢市地方標準《櫻花嫁接育苗技術標準》,參編林業行業標準《櫻花新品種DUS測定標準》,申報《一種『中國紅』櫻花高位嫁接方法》《一種櫻花免套袋的授粉方法》等專利4項,其中《一種經濟耐用型櫻花育苗支撐杆》已獲授權,為我國櫻花的品種選育和栽培繁育技術提供了更多的科學指導。2020年6月,「聶超仁櫻花創新育種工作室」獲批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專家(技師)工作室,將為團隊科研工作提供更有力的資源支撐。

在聶超仁看來,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既是對團隊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未來工作的激勵和鞭策。他表示,與其他傳統名花相比,櫻花資源的收集、評價和創新利用研究起步較晚,基礎比較薄弱,還有很多基礎性工作要做。我國野生櫻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特色鮮明,未來如何更好地挖掘野生櫻花的優良性狀,創新育種是個長期而艱苦的課題,研究團隊將以培育中國櫻花品種為目標繼續進行深入研究。

▲含苞欲放的『楚園豐後』

相關焦點

  • 要聞 | 立足優勢特色,服務鄉村振興——學校杓蘭屬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
    日前(2020年10月1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生發【2020】91號)公布了我國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通過層層申報和篩選、調查研究、科學評定和社會公示等程序,按地理區域分布,共有來自17個省(區、市)的33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吉林省長白山野生資源研究院國家杓蘭屬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標誌著長春科技學院對杓蘭屬花卉等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 雲南農業大學國家杜鵑花種質資源庫:讓雲南杜鵑花資源真正走出大山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杜鵑群體自2004年起,師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著名杜鵑花專家張長芹研究員的雲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教授張敬麗,開始從事雲南野生杜鵑花資源與進化研究,2007年畢業到雲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工作。
  • 揚州大學國家芍藥種質資源庫:篩選新種質 重現揚州芍藥風採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今年10月,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揚州大學國家芍藥種質資源庫」名列其中。▲芍藥種質資源圃自2007年開始,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花卉種質創新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團隊,針對我國芍藥產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以及我國芍藥生產對現代科技的需求,致力於芍藥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利用、品質形成的生理基礎研究、提質增效技術體系創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國家苦苣苔科種質資源庫」獲得國家林草局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認定
    苣魅苔美訊/Charming Gesneridas news:2020年10月1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33家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廣西植物研究所申報的「國家苦苣苔科種質資源庫」經過初審、線上答辯、專家評審等環節,在進入終評階段的56家單位中脫穎而出,榜上有名。
  • 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秉承科研、科普、觀光並重發展理念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在蕨類植物的收集保育方面,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走在了行業前列,建成的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是國內蕨類植物保存種類最多的機構之一,不僅保育規模和科研實力領先,在科普宣傳、交流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仙湖植物園從1988年開始進行蕨類植物的收集保育工作,目前已收集來自我國西南和華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南亞及東非的蕨類植物1000餘種,約佔全世界蕨類植物種類數量的10%。
  • 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正式掛牌 王國賓...
    12月10日上午,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國家蕨類種質資源庫揭牌儀式在仙湖植物園管理處蕨類中心舉行。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局長王國賓、副局長張國宏、市公園管理中心主任何濤、一級調研員周瑤偉出席揭牌儀式,並實地參觀了蕨類中心。
  • 漳州市水仙花研究所入選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首屆廣西花卉苗木交易會開幕,參展花卉苗木品種達1000多個 丨鮮花園藝周報
    漳州市水仙花研究所入選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33個第二批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漳州市水仙花研究所國家水仙花種質資源庫名列其中。水仙花是漳州市市花、福建省省花,水仙花產業的發展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
  • 大花石蝴蝶「飛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2019年初,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質資源庫」)工作人員獲悉大花石蝴蝶的野生分布點,隨即開展初步調查。2020年1月拍攝到該種花期的照片並採集了相關標本,為進一步監測大花石蝴蝶在野外自然更新的狀況,為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提供參考,工作人員隨後幾個月中開展多次觀察監測,終於在6月底成功採集到第一批大花石蝴蝶種子,後續將進一步開展種子生物學相關研究,以確保這一特殊種質資源得到長期保存和有效利用,並為後期的物種保護和種群恢復提供理論依據和資源支持。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丁香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推動丁香種苗進入品種化時代 | 「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專題
    近年來,由於植物所不斷取得技術突破,丁香種質保存率顯著提升,甚至原來很難保存的一些野生種,也已實現小規模繁殖。▲品種規模化生產從1961年植物園第一代丁香研究者臧淑英先生開始專屬資源保育以來,植物所的丁香的新品種培育至今從未間斷過。目前,植物所已經培育出幾十個丁香新品種。
  • 兩種竹類新種落戶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近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種子大家庭迎來兩位特殊的新成員——來自竹亞科玉山竹屬(Yushania)和懸竹屬(Ampelocalamus)的野外採集種子。在十餘年來種質資源庫收集的數萬份植物種子當中,這批種子有其特殊的意義。
  • 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12月9日電題: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熱鬧」的冷庫。這處設施便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全國唯一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庫。穿過兩重厚重的金屬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陳列架,形形色色的種子分類整齊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內。不管春夏秋冬,冷庫溫度恆定在零下20攝氏度。在這裡,植物種子有望存活幾十年,甚至上千年。即便所屬物種在野外滅絕,這些種子仍有可能回歸自然,延續「香火」。
  • 西藏種質資源庫開放日:雪域「諾亞方舟」受捧
    據西藏種質資源庫主任扎西次仁介紹,種質泛指生物的遺傳物質,比如種質資源庫保存植物種質資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利用低溫乾燥的貯藏條件,把收集的各種植物種子保存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圖為王喜龍(右二)正在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作講解。
  • 林木種質資源利用國家創新聯盟,調研天津泰達鹽鹼地綠化研究中心
    5月8日,林木種質資源利用國家創新聯盟秘書長郭文英、《中國花卉報》社副社長王振海(聯盟副秘書長)來到天津泰達鹽鹼地綠化研究中心調研。研究中心的組培室天津泰達鹽鹼地綠化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為天津泰達綠化集團子公司,擁有通過國家實驗室最高認可——CNAS認可的測試中心,研發人員90%以上為碩士研究生,多年來承接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
  • 委員專家呼籲重視我國野生櫻花種源保護
    3年來,王榮寶專門就櫻花產業的市場與前景進行深入剖析,在他看來,櫻花產業將成為中國綠色經濟財富的新引擎。「櫻花旅遊已逐漸成為人們熱衷的焦點,遊客逐年增加。」王榮寶表示。已成為賞櫻名片的武漢大學只有100多棵櫻花樹,每年卻能吸引數百萬全國各地的遊客,為武漢市帶來了數以億計的品牌價值和經濟價值,被全國的媒體作為「中國櫻花經濟現象」解讀。
  • 慶祝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舉辦棉花種質資源科普...
    映象網訊(記者 賈利超)為慶祝全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國家棉花種質資源庫(圃)於9月19日舉辦了「慶祝農民豐收節棉花種質資源科普開發日」活動,活動吸引了安陽市50多戶家庭參加。棉花種質資源是棉花育種的基礎,我國三次棉花品種的更新換代均與新的棉花種質資源的引進密不可分。本次活動中,棉花種質資源課題及野生棉課題的負責人杜雄明、劉方分別介紹了棉花的種類與用途、棉花的起源與演化、棉花的遺傳多樣性、棉花的收集保存及應用成果、野生棉的分類及多樣性等科普知識。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優良農業種質資源用於育種的不到10%,怎麼辦?「這相當於種子的『諾亞方舟』!」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正式開工,省農科院副院長楊武雲激動不已。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被喻為農業的「晶片」。
  • 中國櫻花產業經濟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櫻花將是一個千億級的經濟藍海
    中國櫻花產業協會執行主席、廣州天適集團董事長何宗儒在過去的24年裡,為實現「讓中國櫻花享譽世界」的夢想,致力於中國櫻花的品種培育和推廣應用。他創辦的國內首家「櫻花研究院」的研發成果,曾獲2018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今年,他選送的櫻花種子飛向太空,開創了中國乃至全世界先河。
  • 安徽實行分類分級保護農業種質資源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人民政府網消息: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 發布。意見明確,我省實行分類分級保護農業種質資源 。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意見提出,開展農業種質資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普查和系統調查,加強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和調查,全面完成78個縣(市、區)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做好畜禽遺傳資源、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採集、收集和保存工作。
  • 這個「國字號」的種質資源庫落戶寧夏 快來一睹真容!
    由寧夏農科院實施建設的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近日在銀川建成投入使用,標誌著寧夏在枸杞資源保護工作領域進一步提檔升級,枸杞資源保存、鑑定和評價利用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枸杞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戰略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