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是武漢春天的一張靚麗名片,每年櫻花季,武漢大學校園、東湖景區內總是遊人如織。但這些地方種植的櫻花,主要是引進的日本櫻花栽培品種,國產櫻花品種還較為少見。湖北省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從2011年開始櫻花研究,聶超仁團隊專門從事櫻花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工作。2015年,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正式啟動櫻花種質資源庫建設,開始大規模開展櫻花野生資源調查、收集、保存和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工作,到2020年入選「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
聶超仁告訴記者,我國對櫻花的研究起步較晚,才幾十年時間。其實,我國櫻花野生資源遠比日本豐富,大概有40餘種,日本野生櫻花只有10餘種,但日本人工培育了300多個櫻花栽培品種。聶超仁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儘可能多地收集和保存國內外的櫻花種質資源,包括國內的野生櫻花種類和國外引進的栽培品種,作為今後育種的基礎「素材」,再通過雜交授粉等方式,選育出優良的國產櫻花新品種。
▲雜交新品種2020年2月首次開花
目前,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建立了佔地面積20畝的櫻花資源圃,收集和保存國內外櫻花種質資源94種、800餘份,其中野生種(變種)32個,佔我國櫻亞屬資源總數的70%以上,栽培品種48個,佔國內引入日本櫻花品種總數的65%以上,獲得雜交子一代苗木500餘株,優良單株14個。
為了收集到足夠多的國內櫻花野生種,近幾年,聶超仁團隊每年都要出差多次,輾轉全國各地。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櫻花資源圃裡保存的32個野生櫻花品種來自雲南、四川、重慶、貴州等18個省(區、市),包含『高盆櫻』『雲南櫻』『鐘花櫻』等。「這些品種遺傳多樣,代表性強,既有株型高大的喬木,也有低矮的灌木,在生長地的花期從12月到翌年的4~5月,代表了國內野生櫻花的主要類型。」聶超仁說。
如此眾多的種質資源,為櫻花新品種選育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從2017年開始,聶超仁團隊從華中地區野生櫻花中,採集櫻花種子,再通過播種,育出櫻花苗。然後每年通過扦插繁殖,觀察記錄生長過程和根、莖、葉、花、果等性狀,選育出優良品種。經過幾年不懈努力,團隊選育出了『楚紅』『楚錦』『楚天飛雪』『楚園豐後』4個新品種,目前已上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進行新品種認定。這4個「楚」字頭品種的顏值都不錯,且各有特點。『楚紅』生長速度快,花期早,3月上旬開花,花色粉紅;『楚錦』花量大,開花時花團錦簇;『楚天飛雪』樹體高大,生長速度快,屬大花型品種,花朵直徑可達3.5釐米;『楚園豐後』樹體小巧玲瓏,花量大,花序呈圓球形,很是搶眼。聶超仁說,4個新品種通過新品種認定後,就可進入中期試種環節。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在江夏區有一個2000畝的科研中試基地,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櫻花新品種的擴繁和養護試驗。
▲『楚紅
▲『楚錦』
作為武漢的櫻花科研團隊,聶超仁團隊想要選育出的是更加適合武漢地區栽培和觀賞的新品種。武漢夏天很熱,冬天又比較冷,有些日本櫻花品種並不適應武漢的氣候。聶超仁說,大部分日本櫻花品種怕熱,當氣溫達到38℃以上,葉片就會枯黃脫落,還存在根系偏淺,容易倒伏和遭受病蟲害等弱點,養護成本相對較高。如果用本土櫻花野生種進行雜交,選育出適應性強的優良國產櫻花品種,不僅顏值不輸日本櫻花,而且更「服」武漢水土,養護成本也會降低。
▲大花型品種『楚天飛雪』
除了引種、育種,聶超仁團隊還組織編制了武漢市地方標準《櫻花嫁接育苗技術標準》,參編林業行業標準《櫻花新品種DUS測定標準》,申報《一種『中國紅』櫻花高位嫁接方法》《一種櫻花免套袋的授粉方法》等專利4項,其中《一種經濟耐用型櫻花育苗支撐杆》已獲授權,為我國櫻花的品種選育和栽培繁育技術提供了更多的科學指導。2020年6月,「聶超仁櫻花創新育種工作室」獲批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專家(技師)工作室,將為團隊科研工作提供更有力的資源支撐。
在聶超仁看來,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既是對團隊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未來工作的激勵和鞭策。他表示,與其他傳統名花相比,櫻花資源的收集、評價和創新利用研究起步較晚,基礎比較薄弱,還有很多基礎性工作要做。我國野生櫻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特色鮮明,未來如何更好地挖掘野生櫻花的優良性狀,創新育種是個長期而艱苦的課題,研究團隊將以培育中國櫻花品種為目標繼續進行深入研究。
▲含苞欲放的『楚園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