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人大概算得上是中國最優秀的一批文人了,身處變革的時代的他們,大多出身世家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又出國留學,受到國外思潮影響,這種中西碰撞的新式文化教育催生了他們獨特的思想與文學
辛亥革命後,封建大一統思想統治局面瓦解,軍閥政權無力實施嚴密的思想控制,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統治比較鬆動、相對比較自由的「失控」時期,這使得他們的文化視野空前拓寬。
這些文人大都個性極強,特立獨行,自我意識極強,很多人看似毫無關係,實際上卻有著很深的瓜葛,今天我們就以林徽因為切入點,一起認識這些優秀又有趣的人吧
林徽因
林徽因其人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中國近現代傑出的建築師、詩人、作家、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句溫暖的詩讓我們得以認識這位才女,知道她的才情,知道她的傳奇,知道她的美麗。
詩人泰戈爾曾讚美她道:「你的美麗和智慧不是借來的,是愛神早已給你的饋贈,不只是讓你擁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隨你終生,你因此而放射出光輝。」
而她的美不是簡單的柔美,她的美是堅毅的,是如梅花般醇厚清冽的,她飽讀詩書,寫得出驚豔的詩句,也曾經風餐露宿,爬上爬下,揚著皮鞭,趕著騾子,走訪中國137個縣市,勘察了1800餘座中國古建築。
或許是近朱者赤,也或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優秀的林徽因身邊有著一群和她一樣優秀的人,不管是追求者還是朋友,都是一代名人,認識她,你甚至可以認識大半民國名人。
追求者
或許你沒讀過她的詩句,或許你也不知道他在建築學裡的貢獻,但你一定知道她的傳奇情緣。
林徽因的一生有三段緣,每一段都刻骨銘心——詩人徐志摩愛過她,哲學家金嶽霖一生「逐林而居」,建築學家梁思成娶到了她,卻甘願終身追隨她的腳步。三個不同領域的才子,愛上了同一個她。
徐志摩自不用說,他可謂是民國最為著名的風流才子,就這樣一個遊戲花叢的人,在遇到林徽因的那一刻就淪陷了。在倫敦,他對林徽因「一見鍾情」,卻不是因色相而起。
徐志摩
雖然上天眷顧,給了林徽因一副天生的好皮相,可見多了世面的徐志摩,並不是只看皮相的膚淺之人。
林徽因讀雪萊、拜倫和濟慈,讀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讀丁尼生、霍普金、白朗寧的詩,讀蕭伯納的劇本……涉獵廣泛,理解透徹。讀得多了,再加上她自我的思考和消化,又能生出許多獨特的感悟來,徐志摩聽了,總感覺獲益無窮。
在徐志摩心中,林徽因是一位讀過書的「新式女性」。她身上有一種當時許多普通婦女都沒有的獨特魅力,就像一座藏著鑽石的礦洞。
說起徐志摩,他與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也有著淵源,他的老師便是梁思成父親梁啓超的弟子。在梁思成和徐志摩中,林徽因遵循了家裡人的約定選擇了梁思成,也是因為兩人志趣相投
林徽因與梁思成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求學期間,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名列前茅
林徽因才華斐然、思想活躍,梁思成踏實勤勞、沉著篤定。然而殊途同歸,兩人心中如火的激情,都一股腦放在了共同喜愛的建築學上。
林徽因也承認自己是「激情的創作者」,思維奇巧,腦中總有許多奇思妙想。每當教授布置了別出心裁的設計任務,林徽因總能很快形成構思,一張張草圖源源不斷地在她筆下繪成。
草圖堆得越來越高,她卻失去了逐個完善的耐心——而這時候,梁思成便發揮了他充分的耐力,以精準、細緻的繪畫,將林徽因腦中的構想變為一張張精細的圖紙。
他們之間的配合,默契得無以復加。
梁思成
金嶽霖說:「比較起來,林徽因思想活躍,主意多,但構思畫圖,梁思成是高手,他畫的線,一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沒那本事。他們倆的結合,結合得好,這也是不容易的啊!」
金嶽霖是誰呢?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他把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合,建立了獨特的哲學體系。他也是梁思成與林徽因的鄰居,林徽因的追求者之一。
但作為哲學家的金嶽霖比作為詩人的徐志摩多了一分清醒理智,他的愛是收斂克制的,也是濃烈深沉的。
他喜歡林徽因,但卻不做讓她為難的事,他一生「逐林而居」,安靜的守護在她身邊,不叫囂自己的愛意,也不強求對方的回應。
金嶽霖
朋友
林徽因一生好友無數,因其溫柔平和的性格、博學的才識和出眾的文採,在民國喜歡她,願意與她相交的人不在少數,這裡不一一枚舉,只選出幾個有代表的聊一聊。
林徽因與沈從文的相識,還是緣於徐志摩的引薦
沈從文來自「邊城」鳳凰,早年入伍,到北京後開始文學創作。他的作品多是描繪他記憶中的「湘西世界」,用細膩而感傷的筆墨,點染出震撼人心靈的故事。
沈從文
林徽因尤其喜歡沈從文的《邊城》。沈從文還曾將這本書贈與林徽因,封面上的題詞為:「與其送給詩人,不如送給詩一樣的人。」
沈從文結婚的時候,林徽因和梁思成送了錦緞百子圖罩單給他;沈從文主持的《大公報·文藝副刊》創刊時,林徽因親自寫了創刊詞,並積極地在《文藝副刊》上發表文章,以支持朋友。
沈從文還成了林徽因「太太的客廳」裡的常客。林徽因親切地稱沈從文為「二哥」,在她眼裡,沈從文與他的關係正如親人一般。
邊城
同為民國時期優秀的女作家,林徽因和冰心也有著不淺的交往,兩人不但同出福州,甚至祖上還有交際,而兩位性格各異的才女見面後也是相見恨晚,成為了好友。
1925年暑期,留學時代的冰心與吳文藻在康奈爾大學補習法語,剛過20歲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也趁假期前來訪友。兩對戀人在相遇後相談甚歡,冰心與林徽因還留下一張野餐聚會的合影,「作為友情的紀錄」非常珍貴。
冰心與林徽因合照
直到60多年以後,1987年冰心寫《入世才人燦若花》,列舉五四至今的著名女作家,文中讚美林徽因,還提起這次聚會說:
「1925年我在美國的綺色佳會見了林徽因,那時她是我的男朋友吳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見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靈秀的一個。後來,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詩文,真是文如其人。」
尾聲
或許優秀的人總是喜歡為伍,也或許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吸引到同樣優秀的人。
現在不少人教女孩怎麼吸引優秀的男孩,教她們怎樣成為受別人喜歡的人,但他們的側重點永遠是外貌和偽裝,卻很少有人告訴女孩們,最迷人的永遠是高貴的人格。
林徽因美嗎?美,卻沒那麼美,她的美不是外表的美,是源於心靈的純粹與平和,是源於知識的積累與沉澱,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氣質,而她受人喜愛與尊重的也正是這些。
林徽因
一個女子,怎樣才是最迷人的?現在不少女孩追求外貌的美麗,追求服飾的精緻,追求迷人的香氣,這些沒錯,也應該追求,卻不應該成為重點,林徽因以她的例子告訴我們,女孩最美的永遠應該是心靈,最迷人的永遠是才情與人格。
昂貴的衣服不如發自內心的氣質,試著去讀林徽因,做一個有才情有底蘊有性格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