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貓泛濫還傷人,這個高檔小區想了個辦法,居民們再也不吵了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張曉在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的九龍倉璽園居住了7年,她是一名大學老師。每天下班回家前,她都會繞到位於小區地下車庫的流浪貓愛心中轉站,當半小時「鏟屎官」。

站內寄養著幾隻剛做完絕育手術正在休養的小貓。「這裡是中轉站,不是寵物之家。」張曉說,小貓術後傷口癒合需要一周時間。一周後,它們或許會找到新主人,或許會放歸原來生活的地方,不同的是,它們不再具備繁育能力。

一年前,九龍倉因為這群「不速之客」引發一場劇烈的風波。後來,居民探索出一套流浪貓救助方法,人道且有效地控制了流浪貓的數量。如今野貓泛濫的情形不再,曾因為貓而引起「分化」的小區也比過去更團結了。

貓的闖入,人的衝突

新江灣城九龍倉璽園是一個建成於2012年的年輕小區,510戶居民中博士和碩士生佔三分之二,平均年齡40歲左右。小區的人口不多,但佔地面積大,綠化環境好,於是一群生命力旺盛的流浪貓在這裡繁衍起來,居民之間也開始產生了分化。

新江灣城國際生態社區。

分化來自不同人對於貓的態度,愛貓人士堅持救助餵養,中立居民保持沉默觀望,極端反對派希望「徹底杜絕」。「小區裡的老年人和小年輕都會去餵貓,餵的人多了,貓的數量就不斷增加。」九龍倉居民區書記蔣華說,2018年小區流浪貓達到20多隻,給一些怕貓的居民出行帶來困擾。

醞釀已久的矛盾終因一件事引爆。有一戶人家的小孩因追逐小貓玩而被抓傷,一天之內,業主群裡炸開了鍋,居民紛紛為如何處置這些泛濫的流浪貓「出謀劃策」。矛盾最激烈時,一位業主說了不理性的話,揚言要下藥把貓咪直接「送回喵星」。「這是違法的!」「太不人道了……」一時間,愛貓人士也群情激憤。

九龍倉居民楊劭佳今年30多歲,剛當上爸爸,他自己家裡也養貓,因工作原因了解到近年來國際上一些救助流浪動物的做法。他連忙召集了幾位熱心居民商量,決定通過絕育抓捕的救助方式來控制貓的數量。後來,楊劭佳成了「九龍倉TNR愛心小分隊」的群主。

抓捕,絕育,放歸

楊劭佳所提出的TNR救助法是目前國際上較為通行的流浪貓救助方法。TNR(Trap-Neuter-Release),顧名思義即抓捕,絕育,放歸。首先,救助人員將野外的流浪貓誘捕回來,送到專業機構進行絕育,等貓養好傷口後再放歸野外。

「TNR的好處在於既能控制流浪貓的數量,又不會破壞生態平衡,更不用將流浪貓『送回喵星』。」楊劭佳說。2019年9月,「九龍倉TNR愛心小分隊」自發成立,5名成員自己出資籌得4000元作為首筆TNR項目資金,把小貓送到寵物醫院進行絕育手術。

在抓捕,絕育,放歸的三步基礎上,TNR小分隊還增加了「領養」環節。位於小區地下車庫一處僻靜無人之處,一個「愛心中轉站」經過簡單改造後運營起來。中轉站是流浪貓術後的臨時住所,團隊成員每天輪流值班打掃衛生、餵食以及驅蟲消毒。趁著貓咪休養期間,小分隊和居委會通過各種渠道發布領養信息,去年共為11隻流浪貓找到了新主人。

待領養的小貓。

目前,TNR已經在九龍倉形成了常態管理機制。今年10月,團隊剛剛為6隻流浪貓做了絕育手術。「中轉站的作用是讓流浪貓在術後有短期休息的空間,同時等待新主人的出現。如果暫時找不到主人,會把它們放回小區,讓它們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裡。」張曉告訴記者。

TNR的目標不是「消滅」流浪貓,而是在長遠的時間內,讓貓的數量維持穩定不增長。「這些流浪貓在小區裡有長期生活的『地盤』,把它們放歸原處,能防止其他野貓『入侵』。」張曉說,「同時,小區還是需要一定流浪貓的,因為一旦沒有了它們,老鼠就會肆意繁殖。」

貓咪引發的「後遺症」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最近,越來越多九龍倉居民報名加入了TNR愛心小分隊,志願者人數一下從最初的5人增加到了30多人。許多原來持中立甚至反對意見的居民都為愛心小分隊捐了錢,愛心款近6000元,讓貓咪們得到更好的手術治療。

TNR的五人創始團隊都是有愛的年輕人,在團隊成立以前,他們一直救助各種流浪小動物,有的治療費就上萬元。「我救助過兩隻狗,一隻貓,一隻鳥,都幫它們找到了收養家庭。」但是張曉說,過去她做這件事,從不敢讓鄰居和同事知道。「我擔心別人會覺得我們不正常。TNR中轉站剛開出來的時候,也有居民表示不理解,指責成員們將寵物養在外面……」

經歷過挫敗和不理解,後來的「反轉」就顯得更彌足珍貴。今年在街道的牽頭下,九龍倉居民區與第三方社會組織進行了對接,引入專業團隊為流浪貓做手術。更重要的是,通過TNR項目的運作,九龍倉小區居民之間的更有愛了。

最近有一件事讓張曉印象深刻。那是一個半月前的一天,有居民反映在一棟單元樓裡聽到有貓叫聲持續了一天一夜。張曉和物業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那是一面密不透風的牆,她朝牆裡學貓叫了幾聲,果然有小貓虛弱地回應。工作人員馬上撬開牆壁的腳線,鑿開木板,一隻巴掌大的長毛虎斑貓露出了灰黑色的漂亮腦袋,像極了「黑貓警長」。

「那天的『救貓行動』來了七八個居民,有的人拿著毛毯,有的人拿著熱水,一起救下了這隻被困了一天一夜的小生命。」因為是被人類救出來的,小貓特別親人。一個月後,它就被小區熱心居民領養了,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壁虎」,寓意牆壁裡生的「小老虎」。

目前TNR項目已列入新江灣城街道年度公益基金項目,將輻射新江灣城19個居民區。街道將建立志願者團隊和寵物檔案,規範居民餵養和救助流浪貓行為,實行有效措施減少社區流浪動物的增長,引導居民組建團隊實現自治管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曉為化名。)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小區流浪貓傷人 就要捕殺之?
    這裡是位於南山大道與東濱路交匯處的一處高尚住宅小區,房價約8萬元/平方米,近千戶居民生活其中,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生態環境,但近來,為了流浪貓的事,居民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聲音。 4月8日,一個名為「貓語者」的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題為《城市山林的某些業主,請收起你們的殺心!》
  • 南寧某小區流浪貓接連中毒死亡,居民懷疑有人在水裡動了手腳
    隨著流浪貓的出現,小區居民也漸漸分成了兩派,部分居民認為流浪貓很可憐也很可愛,時不時會投放一些食物,甚至貓生病受傷了還會送去寵物醫院,但覺得流浪貓會影響生活的也不在少數。愛貓的居民和討厭貓的居民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沒少發生矛盾,從這個月開始,流浪貓在這小區漸漸減少了,不少愛護貓的居民發現,是有人惡意投毒所致。
  • 流浪貓狗傷人,投餵者賠償4萬元!餵食流浪貓狗必須注意一件事
    貴州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審結了一起流浪狗傷人引發的的侵權責任糾紛案。2019年9月20日,遵義正安縣60多歲的老人昝(zǎn)大爺買菜回家途中,被一條土狗撞倒。醫院鑑定為右側多發肋骨骨折,屬於十級傷殘。警方調查發現,這條狗是當地居民萬先生餵養,但後者辯稱,雖然他確實餵食該狗,但它是流浪狗,自己不應擔責。
  • 小區蛙聲一片有人愜意有人卻嫌吵,物業每晚為青蛙「搬家」好難
    因為居民投訴比較集中,武昌區金沙泊岸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只好想出一個辦法,每晚組織人員抓捕小區青蛙,然後送到馬路對面的沙湖公園放生。小區蛙聲一片部分居民嫌吵市民李女士住在位於武昌沙湖路的金沙泊岸小區。這是一個交房才兩年的新小區,居民樓位於小區四周,中間是景觀河、景觀池和綠植,像是一個公園。
  • 業主每次去車庫都提心弔膽,你們小區遭過殃嗎?
    前幾天,杭州蕭山一小區業主發帖,說自己「要瘋了」。每次去地下車庫都提心弔膽,還要全副武裝,大夏天裙子都不敢穿,只因小區地下停車場裡的野貓泛濫成災。起先還只是腿上被咬,後來發展到全身,非常絕望,「奇癢難耐,程度大概是蚊子塊的一百倍吧,癢到睡不著覺。
  • 小區毛毛蟲泛濫居民煩 專家:噴藥兩三天就可滅
    小區毛毛蟲泛濫居民煩 專家:噴藥兩三天就可滅 幾隻毛毛蟲尚可避開,但是哈市道外區紅旗老區的居民,可真是想避也避不開,因為這些毛毛蟲成堆出現在自己小區門口的柳樹上、花壇裡,甚至坐「順風車」到居民家中,影響了居民的生活。  「到處都能看到毛毛蟲」  5日,記者來到了位於道外區的紅旗老區20棟樓附近的幾處庭院內。細看之下,庭院裡很多樹的枝葉都殘缺不全,甚至有些枝杈已經光禿禿。
  • 廣場舞能不能不吵人?附近小區的業主們,實在受不了了……
    8月10日,家住西安高新四路的劉女士向本報反映,她已經「受夠了」樓下的廣場舞隊,「音響的音量太大,不僅影響人休息,還打擾到了孩子學習。」劉女士家住華怡園小區3號樓,樓下就是新紀元公園。她說,每天晚上,公園裡都有好多人跳舞,一直要持續到將近10點,第二天一早,跳舞的隊伍又來了,幾乎每天都會被廣場舞影響。
  • 戴耳罩也難以入睡,湖北武漢一居民樓掛滿「吵」字
    居民又為何在窗前懸掛「吵」字?「吵」字,大概有1000多面,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噪音真的是難以忍受。我們就想怎麼來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最後就掛起了這樣的一個個「吵」字。楊先生:我們小區很多業主家中,都已經自費安裝了隔音窗,因為密閉太嚴,有些業主還出現了耳鳴的情況。我們也不可能每天在家裡都門窗緊閉。現在防疫,也要求大家經常開窗通風。但是這個情況,我們怎麼開窗?
  • 松江一小區野生貉成群結隊出現,原因耐人尋味?
    近日,松江區米蘭諾貴都的居民發現,每當清晨和夜晚時分,小區裡的步道上、花園裡、水池邊經常會有野生貉出沒,它們大搖大擺地在小區裡跑動,居民就連下樓倒個垃圾,都變得心驚膽顫。不少居民擔心,萬一這些野生貉向人們衝過來,咬一口、抓一下,那該如何是好?但是,在另一部分居民看來,野生貉的出現,也證明了小區環境很好,他們希望和這些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 流浪貓大黃
    從前在上海時,我們家也是養過一隻白貓的,可是自從它走失了以後,家裡人尤其是媽媽就再也不願養了,因為太傷心。但家裡所有人對住宅小區裡的流浪貓還是很愛護的,經常給它們餵食。或許在大家的心目中都下意識地認為小區裡的流浪貓跟我家的白貓有點淵源,也許其中的某幾個正是白貓的後代呢?  我雖不長在上海,但每次只要回滬探親,總會跟著去餵那些流浪貓,所以漸漸地同其中的幾個熟悉起來。
  • 視頻|上海一小區投餵流浪貓引發業主矛盾 專家建議合理化投餵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上海長寧區中山元一新苑小區的不少業主最近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小區內的流浪貓肆意流竄這背後是小區周邊長期存在的投餵行為引發的流浪貓聚集,業主與餵貓人之間的矛盾也因此加劇。小區業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消防通道曾是不少餵貓人的定點投餵點,他們甚至在通道角落加蓋了貓舍,給流浪貓遮風擋雨。然而,貓舍引發流浪貓聚集,影響消防通道通行安全。
  • 商品房小區的社區治理難題如何破解?普陀這個小區給你「打個樣」!
    近期,針對高檔商品房小區的社區治理難題長風新村街道又積極探索出「四環工作法」趕緊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位於蘇州河畔的高檔商品房小區究竟是什麼樣的社區生態?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和小編一樣感到好奇。長風新村街道的中海紫御豪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區之一,建成於2014年,總面積為0.14平方公裡。
  • 住高檔小區和低端小區業主素質有什麼區別,具體體現哪些方面?
    住高檔小區的業主會有一種無形的優越感和自信心。住低檔小區業主無形當中會有一種自卑感。住高端小區的業主家庭比較富裕,所以家庭矛盾相對少一些,心情相對舒暢些,心態也會好些。當然也有一些高端小區的業主目中無人,狗眼看人低,自以為是,有點狂妄自大,覺得自己有錢了,了不起了,出言不遜,容易傷人,不知道天高地厚。第二,格局及高度。
  • 網格員胡曉花:服務小區,做居民們的貼心人
    小區老齡人口較多,她還堅持不定期上門探訪這些高齡長者,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提供必要的幫助。居民向胡曉花反映垃圾分類定時投放點的建設問題。信息時報記者 崔小遠 攝 主動協調溝通,爭取100%的居民支持電梯加裝工作新世紀花苑小區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建立的居民小區,也是典型的老舊小區。
  • 小區事居民自己議!海鹽武原「小區客廳」引領社區治理
    今年,海鹽縣武原街道在完善原有社區睦鄰客廳功能的基礎上,布點小區級睦鄰客廳。通過整合小區資源,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打通家門口的「服務末梢神經」。近日,記者來到武原街道天寧寺社區建新小區,這裡正在開展小區睦鄰客廳建成後的第一場活動。居民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商討小區事項。「小區西北處,有人在綠地種菜,這個問題要解決。」「有居民習慣半夜起來撿拾垃圾,聲音很吵。」
  • 記者走訪無錫各小區,天氣冷了,車子又到「長貓季」
    早上7點,上班的王晨義來到地下車庫,繞車一圈仔細查看並輕拍引擎蓋檢查後,方才上車……近日氣溫驟降,溫暖的小區地下車庫成了流浪貓們的聚集地,小貓為了取暖會鑽進車輛底盤,車輛啟動時容易傷到它們,這會讓車主們感到很無奈也很內疚。
  • 上海首輛流浪貓移動絕育車進社區,公貓絕育手術只需幾分鐘
    現場志願者介紹,所謂TNR,是捕捉、絕育、放歸這三個詞的英文縮寫,採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流浪貓族群,提高其生存質量。張昕介紹,上海不少小區有愛心志願者,他們在填寫TNR申請表後,有獸醫志願者團隊根據情況,定期安排絕育手術。記者看到,絕育車內部改造為手術室,配備手術桌、麻醉監護設備、照明裝置、輸液泵、器械包、消毒用品等。
  • 上海首輛流浪貓移動絕育手術車進社區,4隻流浪公貓完成手術
    現場志願者介紹,所謂TNR,是捕捉、絕育、放歸這三個詞的英文縮寫,採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流浪貓族群,提高其生存質量。張昕介紹,上海不少小區有愛心志願者,他們在填寫TNR申請表後,有獸醫志願者團隊根據情況,定期安排絕育手術。記者看到,絕育車內部改造為手術室,配備手術桌、麻醉監護設備、照明裝置、輸液泵、器械包、消毒用品等。
  • 每日優鮮的倉庫竟設在北京一小區裡?半夜卸貨吵居民,商家承諾來了
    「竟然把倉庫設在居民小區裡,半夜不停地卸貨,工人還大聲吵吵,還讓不讓人休息了?」近日,家住車公莊西路45號院的時女士反映,小區裡有一處生鮮倉庫,經常半夜卸貨,附近居民不堪其擾。「之前這裡是家超市,大約兩年前,變成了每日優鮮平臺的倉庫。
  • 比流浪貓還慘的家貓,大冬天被主人拴在室外,三天吃上一頓飯
    有人說,世界上總共就兩種貓,有主人的叫家貓,沒有主人的是流浪貓。流浪貓羨慕家貓衣食無憂,家貓羨慕流浪貓自由自在。 有一種貓,雖然也有主人,我卻無法稱之其為家貓,它像流浪貓一樣食不果腹,卻無法像流浪貓那樣逍遙自在,境遇要比流浪貓慘上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