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發展無非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的深入理解和積累,而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思想、思維方法,以及組織、工具的發展。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數學劃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比如從學科發展、思想方法、符號使用、數學人才培養等視角,可以看到數學的不同發展階段。
數學學科
歐洲文藝復興後,17世紀出現數學大轉折,解析幾何和微積分相繼誕生,開啟了天才的世紀,亦即開創性世紀;18世紀,歐洲的數學分析發生了質的變化,被認為是數學分析精確化的世紀;19世紀的歐洲幾何大發展,創立了許多非歐幾何學分支,因此19世紀被後人稱為幾何非歐化的世紀。
思想發展
【常量到變量】解析幾何的建立,標誌著數學的發展,由常量階段進入變量階段;數學的思想方法得到極大的豐富,為解決自然科學中的運動問題提供了有力工具;變量數學發展的第二個重要階段是微積分的建立,微積分促成了大量新的數學學科、方向,長期佔據數學發展的主流。
【必然到或然】不同於必然現象,數學家開始注意到自然界的隨機現象,相應的隨機、概率思想得到迅猛發展。
【模糊數學】不同於建立在「集合論」基礎上的精確數學,20世紀60年代產生一門嶄新的數學學科——模糊數學,從精確數學到模糊數學是數學思想方法的又一個重大變革。
【公理化思想】數學史上首個公理化體系是歐幾裡得的歐式幾何,針對歐幾裡得「第五公設」的懷疑,催生了眾多的非歐幾何分支。基於公理化方法的啟發,公理化方法被用於其他的數學學科、方向。
皮亞傑提出,「全部數學都可以按照結構的建構來考慮」;希爾伯特的《幾何基礎》用一種嚴格的公理化方式重新構造歐幾裡得幾何;在「數學是研究形式結構的科學」的思想指導下,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把主攻目標放在「用結構的觀點和方法將整個數學從內在結構上加以徹底改造」上,以集合論為基礎,首先建立了三個母結構:代數結構,序結構,拓撲結構。符號的發展
數學符號促進了數學的交流和發展,可以極大方便了數學的推理論證和計算。1842年,德國數學史家內塞爾曼在《希臘的代數學》中,根據符號的使用多少,對代數符號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文詞代數,又稱修辭代數。即完全用文字語言敘述問題和解法,而不用符號。如丟番圖時代以前;簡字代數,又稱省略代數。即對某些常出現的量和運算採用縮寫字母表示,簡化了文詞表達算法的內容和步驟。如丟番圖時期;符號代數,即對數學問題的表述,採用抽象符號表示,如現代通用符號。
數學家的職業化
17世紀之前的數學發展緩慢,屬於初等數學階段,極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也很少。在解析幾何創立後,開啟了數學天才井噴的時代,出現了大量的數學精英;由於新思想的出現、以及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需求,數學課題得到豐富,外加新大學的創辦,使得數學家從精英的時代,走向專業化或職業化,使得數學家成為一種職業。隨著數學的發展,數學史上出現過業餘數學家,依賴閱讀大師的著作而自學成才的數學家,以及成果涉及各領域的「全才」數學家。數學家經歷了從業餘、衣不果腹,到大學教授、科學院任職。
作為數學家職業化的外延,數學組織、學派,以及期刊等學術活動也得到極大的發展。
現代數學
現代數學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特點:應用數學從數學中獨立出來;數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關係空前的緊密;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拓展了數學的研究領域,使得計算數學成為一個新的方向。